一、设计思路
1.总体原则:省县直辖,点面结合
都———区—镇、乡
省—郡—区—镇、乡
2.设置标准:1)都—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连绵建成区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化区域
2)郡—常住人口100万以上,连绵建成区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化区域
3)市—常住人口10万以上,连绵建成区 1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化区域
3.省—县为面状区域,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尚不平均,都—郡—市为点状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或且平均,按大小确定其不同级别,“市”大升郡(与县级平),“郡”大升都(与省级平),反之则降。
二、区划重组
1.上海都,辖境为现上海中心城区(9个)、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和青浦区东部。
改浦东新区为川沙区,析出陆(家)嘴区、周(家)渡区、庆宁(寺)区、花木区、张江区、金桥区、高桥区;
析黄浦区为黄浦区、豫园区(原南市区);
析长宁区为长宁区、虹桥区;
析徐汇区为徐汇区、龙华区;
析杨浦区为杨浦区、江湾区;
析虹口区为虹口区、大柏(树)区;
析闸北区为闸北区、彭浦区;
析普陀区为真如区、桃浦区;
析宝山区为宝山区、吴淞区;
析嘉定区为嘉定区、安亭区;
在原青浦区东部新设青龙区;
析闵行区为闵行区、莘庄区。
加上静安区、卢湾区,上海都共辖31区,这主要引入都市型社区建设理论,为地方自治作准备。
2。三吴省,辖境为现地级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上海市松江区、青浦区西部、金山区、奉贤区、南汇区、崇明县。
设苏州郡,辖平江区、金阊区、长洲区、元和区、吴中区、姑胥区、相城区、淞泽区;(详见原创“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篇)
设吴江县(驻平望镇)和盛泽市;
设常熟县和常熟市;
设梁丰县和梁丰市;
设昆山县和昆山市;
设太仓县(驻浏河镇)和镇洋市(原太仓市驻地城厢镇);
设松江县和松江市、青浦市;
设金山县和金山市、奉贤市(原奉贤区 河以西);
设南汇县和南汇市;
设崇明县;
以上为东吴地区,三吴省省会驻苏州郡。
设无锡郡,辖北塘区(含崇安区北部)、南长区(含崇安区南部)、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金匮区(原无锡新区辖地);
设常州郡,辖钟楼区、天宁区、武进区(原戚墅堰区)、新龙区(原新北区)、阳湖区(原武进区)、奔牛区(析原武进区西部地置);
设江阴县和江阴市、靖江市;
设宜兴县和宜兴市(驻宜城镇)、丁蜀市;
设金坛县;
设溧阳县;
以上为西吴地区。
设嘉兴县和嘉兴市、嘉善市;
设吴兴县和湖州市、南浔市;
设桐乡县和桐乡市、乌青市;
设平湖县和乍浦市;
设海盐县;
设海宁县和海宁市;
设长兴县;
设德清县;
设安吉县;
以上为南吴地区。
三吴省大致分为东、西、南三个区域,辖3郡22县以及20区23市,是上海的紧密圈层和最直接辐射地,也是“泛上海”的基本区域,促进上海对外辐射,产业转移,为上海提供最牢固的腹地。省会不驻上海,一为上海分担功能,二提供平台促进都省对话协调,防止出现一极化趋势而遏止群体成长。(本文某些地方很不完善,请原谅错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4-2 16:52:0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