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45阅读
  • 25回复

[直辖市]仇保兴:北京回龙观等第一代新城失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2-24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23日消息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老城区饱和,为了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城市正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形成了不少新城,包括像回龙观、通州、天通苑等,甚至环北京地区的燕郊等,也成了众多北漂一族的新城。

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城区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不过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谈到我国城镇化时最新分析:像北京回龙观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仇保兴表示,城市规模越大,商品生产的效益就越高,它们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公共服务的品种越多,人们也就越趋向于到这样的城市里来生活工作。所以,超大城市能够自动吸收人口的另一面,就是引发规模膨胀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问题在包括伦敦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发生过,当时伦敦曾推出“新城计划”,在伦敦之外布局了30多个卫星城市。仇保兴认为,在我国,这一类大城市的疏散早应该开始,但我们不仅认识得比较晚,而且对新城的成长机制始终心存疑虑。英国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弯路,具体实践上也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新城。

第一代新城:就像北京的回龙观,新城区里有30万人口,但却很少有就业岗位。大部分人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实践证明,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第二代新城:在英国,丘吉尔时代的规划学家们逐步认识到应该发展第二代新城,人口规模应该在20万人以上,就业岗位的50%可以就地解决。这种新城能够至少减少50%的城际交通。

第三代新城:继第二代新城实践后,又迅速推出第三代新城,人口规模为30万左右,就业岗位基本上能够在新城内自己创造,实现职住平衡,也就是就业-居住平衡。

在“职住平衡”的状态下,既能保证新城的经济活力,又能大大减少对老城的交通压力,要实现这种状态必然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北京回龙观这种地方,现在再进行这种布局并不容易。

孙久文:回龙观已经不算新城了,现在进行产业化布局有一定难度,应该把基础设施建好,应该是当成整个城市核心区的一部分来规划建设。

在属于河北但有众多北漂居住的燕郊,新城那种所谓的“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更加明显。上班族李先生告诉记者,日常上班来回路上就要花4个小时,而且一些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李先生:在燕郊住到北京上班交通压力非常大,9点上班,7点必须出门,路上2小时,先拼车到国贸,再坐地铁一号线。一天交通费25元。下班时国贸公交站人很多,大家都是这样北京上班,住要回燕郊。燕郊现在购物还行,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北京比还有很大距离,上班族觉得燕郊是三线小城市,没有北京周边城市应该有的面貌。

如果燕郊等这样的新城也能开发一些产业,提供相对丰富的就业岗位,上班族们会考虑在当地实现就业吗?李先生直言,之所以在北京工作,更看重的还是北京的各种设施和工作环境,燕郊就算有工作也不会考虑,因为新城条件和北京城区没法比。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也表示,新城开发成功的关键,是它的人居环境应该比老城还要更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人与自然更和谐,这样就可以形成对老城的人口反磁力。只有形成这种反磁力,有机疏散才有可能实现。

像北京回龙观等等地区,再进行产业布局并不容易,北京再发展建新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在新城当地能解决一部分就业很重要。

孙久文:新城其实就是卫星城的概念,距离主城区要有一定的距离,一部分就业在当地能解决,另一部分跟主城区是通勤的关系。未来我们的新城建设应该和主城区拉开一定间隔,它才能够自成一体。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还曾强调,对于新城新区的建设要严格规划。

徐德明:划定城市边界有利于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有利于优化结构,有利于提质增效。严禁突破规划设立新城新区和各类园区,各类建设发展不能踩红线。从严审核城市批次用地,严格控制增量,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

城市发展不能“摊大饼”,不能无限扩张。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曾表示,要通过周边的卫星城等分流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

董祚继:你比如说这个城市确有必要扩大,就是从布局上采取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布局。

浙西第一强县——潇洒桐庐
(qlm223小号)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2-24
没有产业作支撑的城镇化必然失败,有些地方政府和老百姓还幻想着通过轨交等方式实现工作在都市,居住在XX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浙西第一强县——潇洒桐庐
(qlm223小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2-24
北京改省,就能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市区现有多层行政区的职能,首都职能、省级直辖市职能、原河北省通州地区地级职能,以及北京本地各区的县级职能。北京市改为北平省,就能将省级职能和地级职能迁出北京市区,将北平省会放在通州,北平省设东南西北四个地区,地级行政中心设在各县城,首都部分职能可考虑迁往五环外的首钢地块。这样尽量将北京的各种职能迁出五环,并且是有目的性的迁入具体的几个小城市(现有的县城),将超大城市缩小为大城市,将小城市提升为中等城市,协调北京及周边的关系。在北京周围30-60公里的范围内培养一批50-1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这些城市需离北京有一定距离,避免和北京摊成一张大饼,又不能离的过远,失去紧密的联系,以顺义-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为最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2-24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北京改省,就能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市区现有多层行政区的职能,首都职能、省级直辖市职能、原河北省通州地区地级职能,以及北京本地各区的县级职能。北京市改为北平省,就能将省级职能和地级职能迁出北京市区,将北平省会放在通州,北平省设东南西北四个地区,地 .. (2014-02-24 10:24) 

顺义就快和北京连上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2-24
东莞的的马赛克模式未必比北京的多中心圈层模式更成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2-24
把央企迁出来,高校迁出来就行。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2-24
回 药祖圣地 的帖子
药祖圣地:没有产业作支撑的城镇化必然失败,有些地方政府和老百姓还幻想着通过轨交等方式实现工作在都市,居住在XX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014-02-24 09:54) 

衙门那些猪脑袋要么搞没产业的房子区,要么搞没居住的产业区,这种模式不失败才怪。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2-24
应该迁都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2-24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北京回龙观这种地方,现在再进行这种布局并不容易

——可以吸引产业布局到回龙观的北边,与市区反方向。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2-24
回 李清 的帖子
李清: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北京回龙观这种地方,现在再进行这种布局并不容易
——可以吸引产业布局到回龙观的北边,与市区反方向。 (2014-02-24 12:59) 

上地、中关村,其实离回龙观也不远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2-24
第三代新城也不会太成功的30万人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30万人口各种实施也跟不上的,我觉得要搞就得搞50万以上人口的新城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2-24
在燕郊住到北京上班交通压力非常大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2-24
用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区来扩大城市规模,无疑是饮鸩止渴,图一时之快,将来必然失败,房地产泡沫一破,鬼城遍布。。。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2-24
回 youyuan 的帖子
youyuan:第三代新城也不会太成功的30万人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30万人口各种实施也跟不上的,我觉得要搞就得搞50万以上人口的新城 (2014-02-24 16:08) 

我这里有一个成功的个案。就是长沙县县城星沙。
他大概二三十万人口,与长沙城很近,是只有20年左右的新城。而星沙本地有非常充足的就业岗位,他是长沙都市区的新城,但却不是卧城。相反,很多人是住在长沙,到星沙去上班。那里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样的制造业,也有商业区,还有自己的县政府。并且很多星沙人的确认为星沙比长沙还宜居。

所以,星沙是三代新城,成功的新城。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2-25
回 北极星 的帖子
北极星:衙门那些猪脑袋要么搞没产业的房子区,要么搞没居住的产业区,这种模式不失败才怪。 (2014-02-24 12:08) 

不是没脑子,是利益驱动吧
中国大城市的工业区其实都这样,一看就知道是傻逼行为,但人家其实比谁都聪明
工业区就不应该把村子全部消灭掉,那都是天然的人口聚集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2-25
不要罪指回龙观,没什么失败之城,没有回龙观,人们住得更远...

失败的是城市规划!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2-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顺义就快和北京连上了 (2014-02-24 10:45) 

顺义跟北京中间隔着机场怎么可能连上,机场跑道更像空地。
而且请不要用一个特例就反驳全部观点,我的中心意思是以离北京30-60公里远的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平衡北京单中心问题。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2-25
人口迁出来了,城市各项功能、产业没有跟进外迁,事实上更加加重了高峰期的拥堵。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2-25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顺义跟北京中间隔着机场怎么可能连上,机场跑道更像空地。
而且请不要用一个特例就反驳全部观点,我的中心意思是以离北京30-60公里远的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平衡北京单中心问题。 (2014-02-25 15:21) 

好吧,是北京快和机场连上了,顺义也快和机场连上了。
我也没说-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不好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02-25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北京改省,就能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市区现有多层行政区的职能,首都职能、省级直辖市职能、原河北省通州地区地级职能,以及北京本地各区的县级职能。北京市改为北平省,就能将省级职能和地级职能迁出北京市区,将北平省会放在通州,北平省设东南西北四个地区,地 .. (2014-02-24 10:24) 

那么多部门迁来迁去,不如直接迁都与迁大学。经济管理的就迁上海,行政职能迁湖北或河南的某个小城。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2-26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那么多部门迁来迁去,不如直接迁都与迁大学。经济管理的就迁上海,行政职能迁湖北或河南的某个小城。 (2014-02-25 22:58) 

迁出五环,等于在北京附近的新城新建一个办公区而已,不是迁都。而且迁也是迁到30-60公里的距离,不是迁往外地。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3-01
拿東莞來比北平是矮化北平。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03-01
特例就不要拿來說事了,倫敦、江戶至今還沒有解決鐘擺人口。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03-01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最近一次講話中提出,要用底線思維來尋求城鎮化問題的答案。仇保興理事長提出的答案是:加強小城鎮的規劃管理,進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現就地城鎮化,從而把小城鎮作為“攔水壩”,防止人口洪流大量湧入大城市。筆者在此提出不同觀點與仇保興理事長商榷。

  中國城鎮化的戰略性前瞻思維與底線思維是不可分割的,前瞻思維的思考順序是從未來到現在,即要設想未來十年、二十年可能出現的情景,判斷不同的城鎮化戰略對未來情景的影響,由此設置“底線”,做出城鎮化道路選擇的戰略決策。推進城鎮化的“底線”或“紅線”要從我國耕地、石油資源稀缺的基本國情出發,由此可設定兩條底線:一是耕地不能突破18億畝紅線,二是石油資源對外依存度不能超過80%。

  一、把城鎮化的重點放在小城鎮勢必突破兩條底線

  把城鎮化的重點放在小城鎮勢必突破這兩條底線。根據我國267個地級以上城市每平方公里GDP產出的排名,第1組城市(主要由大城市組成)每平方公里的產出是第5組(主要由中小城市組成)的4倍。如果把城鎮化的重點放在小城鎮,按照過去十年間GDP 翻一番要增加1.6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粗放城鎮化方式,十年後就要突破“耕地紅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土地價值低,人口密度低,不可能建設緊凑型城市,不具備發展高效率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條件,居民收入水平倍增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私人小汽車保有量將高速增長。目前,這種發展趨勢已經初步顯現。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經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2013年我國機動車數量突破2.5億輛,汽車保有量達到1.37億輛,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65.5%。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億輛,這不僅要占用大量土地進行道路和停車場建設,更重要的石油進口量要達到6億噸以上,對外依存度達到80%左右。

  石油對外依存度紅線是比耕地紅線更加不能突破的底線。世界資源產品市場上,石油的壟斷程度遠高於農產品,在2020年或2030年美國完成頁岩氣革命,其石油對外依存度大大降低以後,世界石油市場的格局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景是,國際石油壟斷寡頭在短期內將石油價格提高2倍或3倍,這種趨勢具有國家自身利益驅使的必然性。屆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將蒙受最大損失,我國將出現嚴重的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製造業的競爭優勢將喪失殆盡,並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社會不穩定。

  二、以小城鎮為重點的城鎮化超過社會承受能力

  未來十年我國城鎮人口預計要新增3億人,如果採用重點發展小城鎮戰略,把新增的2億人口攔在小城鎮,那麼不論新建小城鎮還是讓新增人口進入現有小城鎮,都需要進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小城鎮的土地價值低,人口密度要低於大城市,按每平方公里2000人計算,安置新增的2億人,需要占用1.5億畝土地;按小城鎮每平方公里需要4億元基礎設施投資計算,需要投資40萬億元。小城鎮普遍缺乏財政能力,而不解決40萬億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以小城鎮為重點的城鎮化就根本無法落地。

  三、重點發展小城鎮的就地城鎮化是條死胡同

  即使我國在未來20年投入40萬億搞大規模的所謂“就地城鎮化”,但除在大城市群內的小城鎮外,由於就業機會少,即使建成了較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小城鎮也難以吸引和留住人。目前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出現的大量空置樓盤已經是前車之鑒。重點對小城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只會造成人去城空,留下大量銀行壞賬的後果,嚴重拖累我國城市化進程。而採用行政手段把人口洪流限制在小城鎮之內,限制農民自主決定在哪裡成為市民的權利,不符合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的基本原則,只會抑制經濟增長。

  實際上在城市化進程已經結束,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比較完善的美國和日本,最近20年的發展趨勢是大都市區的人口仍在增長,而一些中小城市的人口則很少增長或下降。美國9個500萬人以上的大都市區人口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平均增長了13%,而540個人口在10萬到1.3萬的小都市區人口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平均只增長了5.07%。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區的人口規模從1950年以來一直在不斷增長,其他中小城市的人口則少有增長或下降,雖然日本政府自1960年代以來實施“全國綜合開發計劃”,力圖實現“國土均衡發展”,但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美國和日本已經不存在城鄉差別,人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向大都市區流動呢?回答是:集聚經濟規律。

  四、發展大城市群是我國城鎮化的方向

  筆者所說的大城市群,是以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為中心,在1.5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區域內集聚和建設多個不同類型的城市和小城鎮,容納2000萬到4000萬人口,並以2000公里左右的軌道交通(大部分是通勤鐵路)支撐大城市群的運行。2030年我國可能出現20個左右這樣的大城市群,新增人口的3億城鎮人口應因勢利導地安置在大城市群內的不同類型城鎮中,實現高水平的集聚經濟。

  仇保興理事長在講話中談到英國的“新城規劃”和“有機疏散論”,實際上英國建設的新城是本文所說的大城市群。從二戰結束到1950年,工黨政府批准建設了13座新城,其中8座位於距倫敦市中心不到100公里的區域內。該區域內在1950年代的人口增長數量為80萬,相當於全英國人口淨增數量的三分之一。1946年到1980年英國陸續建設的30座新城都是在大城市周邊,英國沒有搞遍地開花的“就地城鎮化”。

  英國的新城建設是由政府組織新城開發公司負責,而日本的多摩田園都市是由東急鐵路公司規劃設計並建設開發的,經過50多年該50平方公里的區域已經由2萬人發展為有60多萬人多摩田園都市。而英國建設的最大的新城,位於倫敦附近的米爾頓凱恩斯目前的人口只有23萬。英國的新城規劃和日本東京大都市區的多摩田園都市都源於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想,日本鐵路公司同時負責物業開發的模式比英國更為成功。

  世界上最典型的大城市群是東京大都市區,包括東京都及周邊的神奈川、千葉、埼玉三個縣,面積1.3萬平方公里,人口達3500萬,而東京都的核心區(23個特別行政區)的人口還不到900萬。該大都市區內有3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橫濱市、川崎市、埼玉市);12個人口在100萬-30萬之間的中小城市,77個人口在30萬以下的小城鎮,這些城市幾乎都由通勤鐵路連接。軌道交通里程達2500公里,構成了由軌道交通支撐的東京大都市區,人們出行主要依靠軌道交通。在日本,東京的人均收入最高,但東京都的家庭小汽車平均保有量為0.5輛,而三大都市區以外地區的家庭小汽車平均保有量約為1.5輛。發展大城市群能夠集約高效地利用土地,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私人汽車和石油的依賴。

  五、北京新城建設失敗是行政區劃體制不合理的結果

  仇保興理事長在講話中認為,北京的回龍觀等新城區裡很少有就業崗位,大部分人早晨到主城區上班,晚上又湧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鐘擺式交通流,因此這類新城是失敗的。實際上任何新城區都有一個發展過程,英國、日本建設的很多新城開始也是睡城。企業選址總要位於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這樣更能接近市場方便客戶,也便於選擇員工。因此大城市群內的城市人口達不到一定規模,就難以形成職住平衡,通勤客流不過是集聚經濟的副產品。在東京大都市區每天乘通勤鐵路從周邊城鎮到東京都上班的有250萬人。

  北京新城建設失敗的原因在於,新城的區位選擇不合理,軌道交通里程太少,沒有建設通勤鐵路。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目前的行政區劃、“分灶吃飯、自己養活自己”的財稅體制,以及不合理的城市規劃。北京的市區面積有1.6萬平方公里,但北京的北部和西部是山區,東部南部30公里外就是河北省地界,進行新城建設的空間極為有限。在現有行政區劃和財稅體制下,北京的新城建設只能安排在自己的行政管轄區域之內。把北京回龍觀、天通苑新區安排在城市北面,而就業集中在東南的CBD地區,通勤交通流要穿過市區;而河北的燕郊、廊坊由於行政區劃的分割,與北京沒有通勤鐵路的聯接,由此造成交通擁堵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進行新城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從深化改革理順體制機制入手。

  來源:財新網  作者:趙堅(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求貼內置頂  @湖鹰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4-03-01
不如像永川江津那样
http://jiepaicun.blog.163.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