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09阅读
  • 8回复

[河南]许昌水资源变迁与行政区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m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4-05
无奈的行政区划

  既然在历史上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和优越的水利条件,为何近半个世纪以来许昌一直打着缺水的“标签”?

  就许昌的气候而言,它属于暖温带过渡区,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多年平均降水量698毫米,年际年内分配很不均匀,经常出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曾经丰沛的河流干涸,曾经的美景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当然,还有让人无奈的行政区划,将曾经充沛的水资源剥离出许昌。新中国成立初期,许昌地区为河南省专署行政区,辖19个县(市),包括现在的许昌市全境、平顶山全境、漯河市全境和周口市的扶沟县、西华县和商水县,分布着北汝河、沙河、澧河、颍河、双洎河等大型河流,以及后来兴建的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孤石滩水库、石漫滩水库、白沙水库等大型水库。即使在旱情严重时期,许昌也可实现辖区内调水。随着行政区域划分,我市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

  此后历次区划,让许昌版图缩小的同时,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减少。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后许昌的行政区划变化史。

  ——1964年,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其境内白龟山水库的管辖权归平顶山所有。

  ——1982年,舞钢区被划入平顶山市,后来撤区建市,由平顶山代管,其境内石漫滩水库的管辖权归平顶山所有。

  ——1983年,鲁山县、宝丰县、叶县被划入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的昭平台水库、叶县境内的孤石滩水库和北汝河鲁山县段的管辖权归平顶山所有。

  ——1986年,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襄城县、郏县被划入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被划入漯河市。北汝河的管辖权全部从许昌市划出,有平顶山、漯河两市“母亲河”之称的澧河,贯穿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的沙河等河流的管辖权也从许昌市划出。

  至此,在许昌市境内,仅剩颍河禹县(今禹州市)段,双洎河长葛县(今长葛市)段、鄢陵县段,清流河,清潩河,白沙水库,纸坊水库,佛耳岗水库,以及魏都区内的护城河、运粮河、清泥河等水源地。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市区主要河流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市内用水大多靠开采地下水。上世纪70年代,北汝河大陈闸、颍河化行闸建成,颍汝干渠得以重建,市区用上了汝河水,缺水现象得以缓解。襄城县划归平顶山市后,大陈闸和化行闸归平顶山管辖,市区引用汝河水量减少,地下水由于超采形成漏斗区,长葛、鄢陵等地处于河流下游,水污染严重,氟中毒现象较为严重,形成了氟病区,全市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许昌市水利志》记载,上世纪80、90年代,我市年均缺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占全省人均用水量的一半,占全国人均用水量的1/10,许昌市被列为全国严重缺水的40座城市之一。

  追梦之缺水篇——

  难忘的缺水之痛

  缺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许昌的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水源地减少,许昌自来水厂的水量供应不足,水压很小,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十分困难。

  市民曹天丰曾是市区西大街的老住户,提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水难的问题,他深有感触。“当时市区比现在小多了,但是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用上自来水。往往是整个居住小区只有一个自来水水龙头,水流很慢,接满一桶水要很长时间,居民经常昼夜排队等水。”

  原市水利局工程管理科科长、防汛办公室副主任李德厚回忆说,为了缓解排队接水给居民带来的不便,不少家属院、居民区都建设了储水池,晚上用水少的时候,把水放入储水池,白天再从储水池抽水到居民家中。“每年到了夏季用水量大的时候,政府甚至不得不出动消防车给居民区送水。”

  市水利局党委委员、调研员王玉庆回忆说,市区一些单位有自备的水井,于是从单位往家里带水成了普遍现象,“经常看见有人带着两个大水壶上班,到单位先把水壶灌满,下班后带回家。”

  特别是1986年后,由于管辖权的变更,从北汝河大陈闸往市区送水量骤减。1989年,襄城县麦岭乡地下水井群工程竣工,但由于行政区划变动,直至1993年,才与平顶山市达成协议,每年向我市有偿供水900万立方米,加上榆林水源地和周庄水源地供水,我市1995年的实际日供水能力为6.4万立方米,形势十分严峻。

  在农业生产方面,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许昌少山地多平原,农业灌溉需水量大。由于水资源不足,农业灌溉主要靠井灌,上世纪70、80年代,我市大规模开发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机井干涸,其中以长葛、许昌县最为明显。由于浅水井不能满足灌溉需求,不得不加大井深。长期对地下水的开采,造成了我市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下陷,依然不能满足用水需求。1997年6月至11月,我市遭受特大旱灾,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威胁,全市受灾面积达130万亩。

  当然,工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据《许昌市水利志》记载,上世纪80年代,遇到干旱少雨的夏季,一些工厂因水资源不足被迫停工减产,一些经济效益好、相对耗水量高的建设项目,因受水资源紧缺的限制,不得不易地而建。

  据王玉庆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棉纺厂曾派专人来许昌考察,有意在许昌建厂,许昌的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等条件优越,唯一缺乏水资源,而要建棉纺厂,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作支撑,最后考察人员摇头叹息,无奈而去。泰国正大集团也曾有意在许昌投资建设饲料加工厂,同样因为缺水的问题,最终把加工厂建到了开封市。

  追梦之求水篇——

  坎坷的“求水”之路

  “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在兴水利、求水源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缓解了许昌的缺水难题。”王玉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行政区划的变动使得本来水资源总量不足的许昌,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随着襄城县被划入平顶山市,素有我市“水缸”之称的大陈闸的管辖权也归平顶山市所有,我市从北汝河调水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从那时起,我市各届政府及水利工作者无不为“求水”而奔走呼号。

  1986年许昌市水利局建立后,根据现行区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制了水利化区划,制订了三次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兴水治水,以保证防洪安全,保证农田旱涝保收,保证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加强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在“内治”的同时,我市各届政府及水利工作者一直在寻求“外援”。“北汝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我市地表水总量的2倍,自从襄城县‘离开’许昌市之后,我们就努力促使它‘回归’。”李德厚说。

  由于缺水严重,市委、市政府不断向省里提出建议,请求襄城县“回归”许昌,同时与平顶山市协调,从北汝河向市区调水,“1987年,市里的领导带队去白龟山水库请求调水,他们同意向许昌输送3000万立方米水,但由于中途各种损耗,到许昌的只剩一半。1988年汛期,市领导再次协调5000万立方米水,但由于种种原因,水并未流到许昌。”李德厚现在仍清晰记得当年四处求水的难处。

  由于我市一直请求“外援”,省委、省政府为了缓解许昌水资源匮乏,同意将襄城县东麦岭镇、范湖乡等四个乡镇划入许昌,由许昌县接管。“当许昌县相关人员前去接管的时候,遭到拒绝,还发生了冲突。”王玉庆回忆说,结果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97年9月,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论证、慎重研究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襄城县重新划归许昌管辖,至此,与兄弟市为期10年的“夺县争水”之战才最终结束,我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得以缓解。

  然而,许昌人的求水之路仍在继续,因为已有的水源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追梦之旅仍在继续。
amy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4-05
襄城回归对许昌很有好处。也使的平顶山只能被迫向西发展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4-05
老文章,几年前就有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4-05
平顶山当年是为了要襄城的煤,至今还有一个平煤集团的矿在襄城。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4-05
缺水还要搞什么三川四海五湖工程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4-05
好像在本坛里看过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4-06
以前看过这篇文章
sy强身,yy强国!百姓强身,砖家强国!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4-06
原来襄城县划归许昌市是因为水呀。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4-07
北汝河流经襄城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