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坛有个人说,在民国废府前,传统上乡民都是认府不认县的,废府导致了县认同不自然的强化。我认为这种说法即使在理论上也不能成立。
首先,古人的活动半径很小,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也就是围绕着本村本乡来进行,本县已是极限。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一次府城,偶尔去了次可能还被当做乡下人歧视,怎么可能对府城,这个和自己生活毫不相关,和自己熟悉的事物有大差异又不怎么友善的地方,会有那么大的认同?
其次,古时是皇权不下县,县老爷就是一方最高长官,县以下是地方上的乡绅们来自治,对普通人来说,县以下是鲜活的日常生活,县以上只是一个官僚体系而已,县认同有着广泛而坚实的
体制基础。
再次,从正常人的认同角度,都是由小及大,跳过县直接认同府,不符合人性和常识。
当然,可能也会有部分人跳出这个框架,这些人一般是事业和命运同府,省,甚至中央有很大联系的官员,军人,读书人(以及心系天下的知识分子),富贾大商等。但这样的人毕竟在
人口中只是极少数,代表不了大多数人。
[ 此帖被嘉定属于苏州在2017-04-16 19: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