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开始的约20年时间里,通过撤地设市,地级市逐渐取代地区成为我国主流的二级(统县)区划,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一般是切块设(地级)市、存在地市并立阶段,后期一般是整个地区直接地改市。
切块剩下的地区有的省份后来进行了地市合并,与同名地级市合并为新的地级市。但有的省份没怎么进行地市合并,直接为新的地级市。当然他们切块的时候,环状地区不多,所以新老地级市比较容易一分为二,特别是2000年前后出现了一窝蜂的地改市风潮,所以很多地级市是切块设市、整地该市模式的结合。但是新设立的地级市一般规模、实力不足,而老地级市的发展空间又受到分割。
和分省一样,地级市边缘地带的几个县合并出来一个地级市,该有的高等级资源啥也没有,反而无法利用原有地级市的资源。只能造成更多的人一有什么事比如看病,出门就去省会、国中、一线,增市和分省一样就是强干弱枝的意思。
县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地级市往往缺乏高等级的公共资源——高校(哪怕是大专)和三甲医院。而且即使一般地级市的高校和医院资源也没办法和省会竞争。比如邢邯东部缺乏一个地级中心,但是即使提升清河,各方面的条件短时间都没办法发展起来,所以不如衡水南扩接管邢台东部。
河北是散装省,沧州也是散装地级市,沧州还是县级市的时候,泊头任丘也快是县级市了,当时沧州地区是有条件一分为三的。但是真一分为三也未见得比现在发展得更好。沧州市区城市规模偏小,在河北已经是第二梯次与第三层次之间,主要也是周围县城稀疏,没有融城发展的条件。比如各方面都类似的邢台,南和和任泽区带来了二十万市区常驻人口。但是沧州是散装的,除了华油中心医院不在沧州外,泊头、黄骅也都有高校(大专、三本)
实际上,一窝蜂的地改市中,很多地级市的基础只是县或者县级市,市区仍然只是大县城。
江苏省1983年在我国最早实现了消灭地区,全部推行市管县,此前,苏南有苏州、镇江两个地区(专区),苏北有南通、盐城、扬州、淮阴、徐州五个地区,但苏南、苏北分别还有、苏、锡、常、南京,南通、徐州,各4、2个切块的省辖(地级)市,因此镇江、扬州、盐城、淮阴四个地区可以看成是直接撤地设市,但镇江地区的辖县分流给了南京、常州两个省辖市。苏州、南通、徐州是地市合并,当然地市合并之初,苏州地区的县就在苏锡常之间进行了分配。徐州地市合并的同时后又分出地级连云港市,连云港的建市基础可以算是徐州地区(专区)。
1983年市管县以前,江苏是6市7地,直接整合为11地级市,减少了二个指标,即小苏州、南通省辖(地级市),20世纪末增设两个地级市以后,与1983年以前相等。杨、泰是一分为二,但隔壁的南通是合二为一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2-09-20 17: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