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1 、镇乡行政区划调整
为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镇的集聚,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心城镇的发展,改变城镇人口和产业分散布局的集聚能力弱、城镇建设效益低的局面,规划调整镇乡行政区划。
调整原则: 首先以经济社会基础条件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镇为中心,撤并现有乡镇组建新的城镇。第二,撤并乡镇,以镇乡行政区域为调整的地域单元,充分考虑镇乡间经济社会联系。第三,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区划调整要适应城镇经济发展的需求,首先在北部发达地区开展。待条件成熟,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开展。第四,撤并后的原有城镇,如有发展的潜力,可继续保留,发挥镇域城镇居民点的作用。
镇乡区划调整方案
姚北新区:包括原朗霞、低塘、老方桥。
泗门镇:包括原泗门、临山、小曹娥、黄家埠。
马渚镇:包括原马渚、牟山。
丈亭镇:包括原丈亭、三七市
陆埠:包括原陆埠、河姆渡、大隐、洪山。
梁弄:包括原梁弄、大岚、鹿亭。
四明山:位于南部山区,历史上是革命根据地。距梁弄镇 36 公里 ,为便于行政管理,规划保留建制。
2 、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区域干线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建立余姚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联系的区际城镇发展轴;以市域内各级公路为纽带,建立余姚市城镇发展的网络,构造两横一纵城镇发展主轴带。
区际城镇发展轴: 以杭甬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通道联络线,构筑余姚市与上海、杭州、宁波和其它中小城镇联系的发展轴线,促进余姚市各级城镇成为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内协调发展的城镇增长点。
市域一级城镇发展轴:
329 国道城镇发展轴: 329 国道途经姚北新区、泗门、临山、黄家埠等城镇,东联慈溪市、西接上虞市。是北部城镇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对外交往的主要发展轴线。
61 省道城镇发展轴: 61 省道途经牟山、马渚、市区、丈亭、三七市,是中部地区城镇发展,城镇之间东西向联系的重要发展轴线。
33 省道城镇发展轴: 33 省道途经市区、梁辉、梁弄、大岚、四明山镇,是中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城镇之间联系和南部地区城镇开发的主要轴线。
6.3.2 .3 城镇职能结构
依据余姚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各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确定各城镇的发展定位。逐步形成各城镇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城镇职能结构。
中心城区—综合型城市。 发挥中心城区综合优势,增强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和完善市区承担的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教育进步和人口集聚的三大职能。
姚北新区—工贸型新区。 承担余姚市产业向北部集聚,扩大市区工业用地,调整北部乡镇工业布局,吸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外产业投资的职能。形成余姚市以工业产业发展为主的产业基地。
泗门镇—工贸型城镇。 强化北部地区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职能。通过镇区的工业园和商贸区、居住小区的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引导北部地区临山、小曹娥、黄家埠等镇的产业和人口集中发展。形成北部地区农村工业、商贸和人口集聚中心。
陆埠镇—工贸型城镇。 承担中部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职能。引导周边地区的产业和人口集中发展,改变分散布局的状况,形成中部地区农村工贸发展中心。
梁弄镇—旅游和工贸型。 依托四明湖、四窗岩等风景区,建立旅游服务主导产业,逐步成为余姚市南部旅游服务中心。引导南部山区的人口和非农产业向中心镇集聚。
马渚、丈亭等建制镇非农产业已形成规模,将发展成工贸型城镇。
6.3.2 .4 城镇规模结构
余姚市实施调整产业布局和行政区划的区域发展政策,强化市区和中心镇城镇发展战略,为市区和中心镇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规划期内,城镇人口规模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行政区划调整后,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原有城镇,如北部和中部地区的黄家埠,小曹娥等镇,产业和人口增长仍有发展空间,可作为镇区的一个组团保留。发展条件不佳的城镇,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随着人口和产业的外移,城镇人口规模将逐步萎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9 13:34: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