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目前基本被摩洛哥控制
1、背景资料:西撒哈拉问题
西撒哈拉(简称西撒)争端始于1975年,由于西班牙撤离西撒(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在西撒是否宣布独立问题上皆然对立而引起。摩坚持西撒是摩的一部分而人阵坚决要求独立。1991年4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690号决议,决定于1992年初在西撒地区举行公民自决投票以确定西撒的归属问题,并成立联合国西撒公民投票特派团。1991年9月5日,联合国首批军事观察员进驻西撒,6日,摩洛哥和西撒人阵正式宣布接受停火。但后因冲突双方在确定选民资格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公投一拖再拖,特派团任期一再延长。1997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私人代表、美国前国务卿贝克主持下,摩与人阵分别进行了4次直接谈判,双方就恢复选民验证原则达成一揽子协议。1997年12月重开选民验证工作,西撒和平进程重新启动。至1998年9月已完成14.7万选民的身份验证工作。但摩与人阵在摩边境地区的h41、h61和 j51/52三个部落选民资格问题上仍存分歧,迄未完成对上述部落选民的验证工作。
1998年11月和12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后访问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西撒人阵营地廷杜夫,向有关各方提出加快解决西撒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允许现有争议的3个部落共6.5万人以个人身份参加选民身份验证,启动其他已被查验者的申诉程序;难民署开始遣返难民工作;12月1日起公布已查验选民名单,全部选民验证工作1999年4月结束,12月举行西撒公投。安南的方案先后被有关各方接受。1999年2月11日,摩与联合国签署部队地位协定。之后,安理会多次讨论西撒问题,特派团任期也一再顺延。
2、西撒哈拉问题
位 置:非洲西北部,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相邻,濒临大西洋。
面 积:266,000平方公里(102,703平方英里)。分为两部分:位于北部的哈姆腊河地区和扎哈卜谷地。
人 口:西班牙占领时期的统计同后来波利萨里奥阵线的估计相差悬殊:前者估计为60,000人;后者估计为100,000人。居民为穆斯林,讲阿拉伯语。
首 都:阿尤恩,位于北部。
经 济:近年来,这里发现重要的经济资源,最重要的是被称为撒哈拉地区首要资源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苏联和摩洛哥;其次是铁、石油(可以自给)、钾等。西撒哈拉还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这里的沿海被誉为世界水产资源最丰富的海域。
历史简介:
西撒哈拉的历史是从利比亚的一些游牧部落迁徙到这里而开始的。自从公元682年伊斯兰拓疆到此之后,西撒哈拉就归属马格里布政治势力范围。15世纪末,马格里布北部受到西班牙侵略的威胁,东部受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此外,葡萄牙也对非洲蠢蠢欲动,寻找通往印度的道路,因此马格里布不得不缩小了自己的疆域。
首先到达撒哈拉海岸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那是在1436年,他们誉此地为“黄金谷地”(即今天的扎哈卜谷地)。1884年,西班牙人占领了这个谷地。此后,他们在这里建立了锡兹内罗斯城,作为这一地区的首都。
西班牙在1884—1885年柏林大会上宣布占领撒哈拉。柏林大会是为协调在非洲的殖民主义国家的利益而召开的,然而西班牙的企图并没有被确认,直至1934年法国正式承认西班牙对西撒哈拉的占领之后,西迪、伊夫尼、塔尔法亚和阿尤恩地区,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黄金谷地才开始属西班牙管辖。本世纪初,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的人民抵抗运动蓬勃兴起,这一运动的领导人是马伊勒·阿因,他是这一时期西撒哈拉地区出现的最著名的宗教和政治领袖。
50年代初,这里出现了真正危及西班牙统治的力量,这就是与西撒哈拉人民肩并肩进行战斗的摩洛哥解放军。1957年,摩洛哥向国际法庭起诉,控告西班牙当局,并提出了对西撒哈拉领土的要求。同时,毛里塔尼亚也提出对西撒哈拉领土的要求,阿尔及利亚则强调给西撒哈拉人民以自决权,这是三国反对西班牙的共同行动,这一行动以及其它方面施加的压力,迫使弗朗哥将军于1973年宣布同意这一地区的独立。
1975年9月14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三国在马德里举行会谈。西班牙同意于1976年2月28日实现从西撒哈拉全面撤军,但要求保留其在西撒哈拉沿岸建立的军事基地和在西撒哈拉海域捕鱼的权力,要求获得奥克拉欧地区磷酸盐产量的60%。会谈中,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两国根据共同签署的一项协定,一致同意将西撒哈拉分管,划定边界。
但是,摩、毛、西的计划遭到了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以西撒哈拉波利萨里奥阵线为代表的西撒哈拉人民的反对。阿尔及利亚宣布拒绝接受三国协议,并称在西撒哈拉肃清殖民主义必须在联合国范围内才能解决,必须尊重当地人民的自决权。波利萨里奥阵线则在1976年2月27日,在其控制的地区宣布建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之后,又集中优势兵力反对毛里塔尼亚人。当时毛里塔尼亚正面临各种困难,未能同摩洛哥结成联盟,难以同波利萨里奥阵线对阵。这种局势最后导致毛里塔尼亚总统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被推翻,代之以军人政权。新政府于1979年8月与阿尔及利亚签订协议,毛里塔尼亚在协议中宣称不再对西撒哈拉提出领土要求、退出西撒哈拉纷争,取消与摩洛哥缔结的军事联盟。摩洛哥对此的反应是:哈桑国王决定将毛里塔尼亚管辖内的那部分领土并入摩洛哥。这使波利萨里奥阵线反对摩洛哥的斗争愈加激烈。从原来局部的小战,发展为激烈的大战。最成功的战役是1979年10月打响的,波利萨里奥阵线迫使摩军放弃了摩境内35英里处的“麦赫比斯”地区——重要防守阵地。
阿尔及利亚和波利萨里奥阵线的同盟在国际上取得的政治胜利是:在利伯维尔和哈瓦那首脑会议和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会议上就西撒哈拉问题做出了决议。1979年8月5日,波利萨里奥与毛里塔尼亚在阿尔及尔签订了和平协定。毛里塔尼亚在协定中承认西撒哈拉人民的民族权利,并保证交还西提墨斯地区。这一地区是毛里塔尼亚于1975年占据的,同时,波利萨里奥阵线还获得了更多国家的支持。
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对待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西撒哈拉问题作为非殖民化中的阿拉伯问题、阿盟的作用主要在于要求西班牙政府必须撤出其军队;第二个阶段,阿盟的作用则在于调解,因为此时的西撒哈拉问题已经成为阿、摩、毛三国间的争端。
非洲统一组织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作用十分有限。虽然多次作出停火决定,并在西撒哈拉人民中进行民意测验,以确定其归属问题,然而,由于各方面各持己见,从而难以做出裁决,特别是这一分歧发生在三个成员国之间,每一方在组织中都拥有支持者,同时各方又都表示可将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到1981年,已有35个非洲国家承认了波利萨里奥阵线,该阵线只差五票就可以获得加入非洲统一组织的资格。
1981年8月《七国委员会》(由几内亚、肯尼亚、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苏丹、坦桑尼亚七国组成)受非洲统一组织的委托,在内罗毕召开会议。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本·杰迪德都出席了会议。会议试图为自1975年秋天爆发的撒哈拉之争寻找难以找到的解决方案。委员会决定在非洲维持和平部队和联合国部队的协助下,自行担负起就西撒哈拉自决权问题进行的民意测验。但是,民意测验尚未进行,摩洛哥军队和坚持要与摩洛哥政府直接对话的波利萨里奥阵线之间展开了枪战。
非洲统一组织没有同意西撒哈拉参加其会议是为了使与会各国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分歧不致于进一步尖锐化。原订于1982年7月召开的该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因西撒哈拉的席位问题而搁浅。这在非洲统一组织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这一会议通常是一年一度的非洲首脑会议筹备会。它的搁浅导致了1982年8月利比亚非洲首脑会议的失败。在调解的努力失败以后,波利萨里奥阵线决定将对摩洛哥的战争升级,同时决定不再参加非洲首脑会议。1982年11月,西撒哈拉改组内阁,确定马哈福兹·阿里·贝巴担任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内阁总理。
随着1983年2月26日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首脑会晤,西撒哈拉问题(即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波利萨里奥阵线)处于决定命运的交叉路口。这次会晤是在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和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本·杰迪德之间进行的。这是两国自1975年11月摩洛哥将西撒哈拉并入其本土引起两国纷争,从而导致1976年3月断交以来的第一次会晤。在这次会晤后的几周里,观察家们认为两位首脑可能一致同意将西撒哈拉问题冻结起来。而波利萨里奥阵线则一方面表示欢迎会晤,另一方面继续其对摩洛哥军队的军事行动。阿尔及利亚虽然坚持西撒哈拉人民自由决定命运的原则,但并不派代表去谈判。
1984年11月,在西撒哈拉东北部扎卡地区爆发了革命军和摩洛哥军队两年以来最激烈的战斗。1984年11月,亚的斯亚贝巴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前不久,尼日利亚宣布承认西撒哈拉共和国。这样,西撒哈拉总统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齐兹以该组织第50个成员国身份将出席本届首脑会议。摩洛哥抗议西撒哈拉加入非洲统一组织,为此宣布退出该组织。扎伊尔为支持摩洛哥的立场也暂时停止了其成员资格。大约在大会两周以后,南斯拉夫根据非洲统一组织已接纳西撒哈拉共和国这一事实,承认了这个国家。为此,摩洛哥与南斯拉夫断绝了外交关系。
人们盼望西撒哈拉问题能得到解决,以使阿拉伯马格里布地区输入阿拉伯兄弟的新鲜血液,进一步实现土地和人民的团结统一,割掉殖民主义的尾巴,铲除殖民主义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