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455阅读
  • 133回复

[宏观区划体系]省、地、縣三級是中國的歷史必然也是現實需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2-03
省、地、縣三級是中國的歷史必然也是現實需要
看到論壇裡很多網友都在熱議省縣直轄問題,社會上也有一些討論。我想說說個人觀點,可能不成熟,大家可以討論。

之所以說省、地、縣三級是必然的,也是目前不應該更改的,主要還是基於中國的基本國情,那就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此外還有一個,就是在目前的政治體制下。可以說這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少了其中一個,省縣直轄都是可以考慮的。

先從歷史上看。自打秦朝統一中原,實行中央集權制後,郡縣制就成了不二選擇。從秦朝到西漢早期,一直都實行著郡縣兩級制。公允地說,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地方政治以及區劃上最清明有序的一段時期。但是隨著中國的政治經濟實力的增長,開始不斷開疆拓土、人口繁衍、中央集權,這些都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頂峰。

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在中央集權的體制下,爲了能夠有效的控制地方,那麼新增的國土上,就要新建郡縣;爲了提高管理效率,在人口過於稠密的地區,就要析置郡縣。這樣慢慢地,全國郡數由秦朝的36個發展至100多個,而每個郡,則下轄少則7、8多則十餘個縣,全國一共1000多個縣。從地方上來看,一個郡守的職責是很合理的,但如果從中央來看,就是災難了。在科技沒有進步的前提下,中央不可能再像秦朝時,輕鬆處理區區36個地方的事務,工作量翻了幾倍;同時監察也成了問題,而這對於中央集權國家而言是大問題(民主國家有議會監督,有憲法控制,這方面問題不大;西方王國下,領主要對自己的領地負責,玩兒過頭了就交代了,所以自律性強。),唯獨中央集權,國土人民是皇家的,地方官不過是代為看管,搞壞了也不心疼,所以必然需要強力監督。如果還是36郡,那麼監察官員幾個月內就能跑完,但是面對一百多個郡時,一年到頭不著家都跑不過來。

唯一的解決途徑,只有增加新的行政級別。因此才有了後來的借用上古州名來劃分的十三刺史部。剛一開始只是個低級別的監察區,治所不定。但隨著中央的放權(不然累死)以及地方的實際需要(刺史不夠大起不到震懾郡守的目的),至東漢後州、郡、縣三級正式形成。從此,中國行政區劃兩千年來基本就是這個模式了,只不過不同時期一二兩級名稱會有變化(縣很穩定)。

中國歷史上不是沒有嘗試過改回兩級制,但是最後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回到三級制上來。

第一次是隋朝。南北朝後期州郡析置過濫,統一後砍掉了郡,改為州縣二級。這樣過去沒幾十年,至唐代,隨著政治經濟軍事的復興,又出現了當年漢武帝所面臨的局面。於是唐太宗倚天下山川形便,劃分十道,作為監察區。唐明皇時又改為十五道。安史之亂后,由於種種原因,“道”終於正式成爲了高於州的實體第一級政區。

第二次是宋朝。鑒於節度使們壟斷了一道的軍、政、財大權,成爲了動亂的根源,宋朝又想回到府州~縣二級。但是當局部統一後,傳統問題又來了。這次一級政區又出現了,只不過改叫“路”了。另外一個區別就是把幾項大權分給不同的官員,而不是集於一身,以免尾大不掉。

元朝時爲了方便佔領統治,將起源於金朝的派出機構——“行省”實體化,超級政區終於橫空出世。雖然元朝行政區劃比較混亂,但也基本維持了省~路~州縣三級。明朝建立,在元朝的基礎上微調,清朝因循明舊,都是省~府~州縣三級。從宋朝滅亡的1279年算起,到現如今,省已經存在了730年,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維繫時間最長的第一級政區!(第二應該是州吧)

第三次則是在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共和以後,民國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都想搞省縣直轄,但是仍然無法全面徹底地實行,先後設置了“道”和“專區”,成爲了虛三級。而新中國因循民國舊制,憲法雖規定是省縣直轄,但又有“地區”、“自治州”、“盟”等二級政區,并最終實體化。

前面說過,由於受人口多、疆域大、中央集權制三個條件制約,三級制一直是必須的。因此很多人就希望通過拆分省,來達到拉扁層級的目的。但是這存著一些弊端,是目前國內政治體制所無法克服的。

首先,人為地割裂了區域,容易形成區域壁壘。可以說,從明末清初到現在,刨去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內陸省份基本無大變化,新增的省主要是爲了邊防的需要,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建立的。三百年來,每個省的居民已經認同了本省,老鄉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同時中國人的地域觀念非常強,一旦草率打破,將使本已形成的區域認同破滅,加劇本已有的地方保護和地域歧視,並不利於國內的政治經濟統籌。例子很明顯,比如京津冀互相擠兌,重慶直轄後,重慶人唯恐別人說自己是四川人。

第二,有加大腐敗和資源浪費的極大可能性,同時省府所在地吸血能力加大了。省多了,省政府就多了。目前國內地方政府好大喜功、愛面子。一旦分省,新一輪的形象工程、蓋樓工程馬上就會啟動!其中貓膩不用細說了吧。此外,分省經濟帶動作用有限,但卻給了新省會吸血的能力。比如重慶直轄,就沒起到什麽帶動作用,只是利用更加豐厚的財政建設自己玩兒;再如合肥,省會遷移至此,本想帶動淮北發展,但是也是事與願違。

第三,從歷史以及橫向對比類似國家,很難保證中央不再加層級。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中央政府,骨子裡是對地方政府不信任的。因為在現行政治體制下,地方很容易盤根錯節,從而危害整個兒國家利益。再加上中國政府辦事效率比較低,爲了制約地方,中央只能再加派出機構,最後演變成新的一級政區。對比與中國歷史略有類似的法國,也可以看到,先是將省劃小,實行省~市鎮二級,但後來爲了統籌經濟、民政,又不得不成立大區,其實這隻不過是回歸了原來的省而已。

第四,容易引發地方割據。聽起來像天方夜譚,雖然可能性極低,但是不得不防。從宋朝建路開始,在吸取了唐朝的地方割據的教訓後,就開始刻意打破山川形便原則。而元朝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最終塑造了現在各個省的範圍。雖然這個政策是被抨擊的,但相比漢唐末年軍閥借地利割據而言,確實是帶來了長時間的大一統。我也看過不少網友的改革方案,爲了求得地域平均,在新疆、西藏上動刀,使其割裂為比較完整的民族區域。這是極其危險的,前車之鑒就是蘇聯。當年有人建議把廣西省少數民族聚居區單獨建自治區,就被周總理否決,理由就是這等於是讓當地自成一體,很不利於民族團結。目前可以說除了西藏,全國其他省區都是以多民族雜居來互相牽制的。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就目前大陸國情而言,三級制仍是必須的。但這並不就是說,目前大陸政區是合理的。地級市代管縣市弊病很大,作為一個地級市市長,其實本職工作是管好本市,但是又讓他代管縣,那麼他的工作重心肯定會偏心。因為上級考核,只要他將本市管好,就是成績,他是不會管代管縣市的死活的,甚至爲了本市發展,還會反噬代管縣市。這就是造成了諸如石家莊、武漢等城市,本市挺強,可代管縣卻慘不忍睹的現象的根本原因。解決之道,我想仍舊是恢復地區(當然,名字不能叫“地區”,我就硌應這個名字,府、州、郡,哪個不行,非叫地區。縣不是個地區嗎?!省不是個地區嗎?!)而他的職責和考核標準也很明確,那就是管理好整個兒地區。該地區的中心城市只是他的駐地,該市具體事務有市長操心,他只要一碗水端平就好。

大概意見就是這些,希望大家能夠就此多多討論!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2-03
知音哪——!跟我一样的虚地想法,大兄弟,你说的太好咧!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2-03
回 1楼(省县制) 的帖子
呵呵,謝謝!不過我覺得我的想法,地級不是太虛,只是責任要明確——管好屬下各個縣市,並對省負責,而不是偏心眼。
另外,還有一個忘了說了,我也並不是說目前大陸的省級區劃也是合理的。這個還需要調整,但至於怎麼調,我還沒有很成熟的想法。但是目前二十八個的數量(刨除京津滬渝港澳,加臺灣)相對來說還算合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2-03
没有什么历史必然也没有什么现实需要,我所能想到的只有一点就是幅度,在现在社会每个上级至少应该管理20多下级吧,另外你将乡村都排除在区划之外不觉得是不合适的么。从省到村实行四级制才是合适的,省不应该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省辖单位必然要整合,现在县辖乡镇的数目少的可怜这也要求县要整合。将省管辖的单位扩大到20个以上,不就是并县么,至于称为地也吧,称为县也吧,这个就是现实的需求。
最后就是最小层级的村的问题,现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事务实在是少了,收入也少,有必要采用更大规模作为基层了,这个就是要进一步并村了,至于称为乡也吧,称为行政村也吧,但需求是摆在那里了。总体来说就是就是采用1949建国时候行政区划中的省-县-区-乡这样层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2-03
回 2楼(delta) 的帖子
嗯,在省级这一层我们又算是想到一块了,我也认为省制发展到今日,其在数量上相对中央而言达到了稳定状态,目前所要做的就是虚化地级,不要令其坐大坐实从而破坏了省县之间的联系。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2-03
回 3楼(youyuan) 的帖子
将行政层级下达至“村级”?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县级以下必须保持自治性质,如果全部行政干预,带来的只会是一潭死水。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2-03
回 3楼(youyuan) 的帖子
理論上來說,市縣區以下最好能夠自治,這樣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減少財政支出與腐敗,並給予人民充分的自由。但是目前來說,市區應該沒什麼問題,可農村還不行,地方宗族勢力較大是個嚴重因素,仍需鄉鎮政府震懾。但是村一級是絕對不應該存在的!不過這個不是本文想討論的內容。
另外你說的併縣,目前不太現實,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人口、幅員、政治制度完全無法容許,一旦合併,行政效率必然打折。適量縮減是可以的。總體而言我贊成目前為省——地——縣——鄉四級。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2-03
中国城市化的未来,从强化乡镇(而不是弱化)开始...

同时还应当将“藏富于民”调整为“藏富于民和藏富于基层并重”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2-03
       我觉得楼主说的有道理,中国自从汉武帝设立监察区以来,相当于现在地级的中间层级存在了几千年,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即使取消也会重新再建的,因为中国的平均一个省的规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虚地强省反而加强了地方势力,所以中央不会这样做的。因此我觉得虚省才是必要的……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2-03
Re:回 2楼(delta) 的帖子
引用第4楼省县制于2009-12-03 17:04发表的 回 2楼(delta) 的帖子 :
嗯,在省级这一层我们又算是想到一块了,我也认为省制发展到今日,其在数量上相对中央而言达到了稳定状态,目前所要做的就是虚化地级,不要令其坐大坐实从而破坏了省县之间的联系。

       我不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北洋军阀各势力在袁世凯死后形成各地分割、军阀混战的态势。中国好几个省的人口规模都算得上是世界人口大国的规模,即使现在这样的局面也对中央的分权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弱地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县,但是更大的是加强了省。因此中央将某些强市计划单列、副省级,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牵制省的作用。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2-03
回 7楼(東七區) 的帖子
我對鄉鎮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中國目前的城市化尚處於初級階段,還沒輪到鄉鎮,反倒是由於省城過強而制約地級市,地級市又變相制約下屬縣市。使得中國目前城市化並不順暢。而且以中國的資源能力,還是讓市民集中在市縣,從而壯大當地民生資源,這樣更能合理配置。試想,小縣市本身規模起來了,教育醫療水平也會上去,由於轄區相對小,區域內市民、農民都可就近收益,而不用非往省城、地級市裏面跑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12-03
回 8楼(天各一方) 的帖子
虛省短期內不太現實。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爲了牽制地方而設立的,如果運用得當,則能提高行政效率。這也是爲什麽我不認為分省是好主意,中國目前省較大,內部協調不容易。一旦縮小,內部極易協調,反而凸顯出獨立性。但對於整個兒區域而言,反而不好統籌。比如川渝、京津冀。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2-03
Re:回 7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10楼delta于2009-12-03 18:04发表的 回 7楼(東七區) 的帖子 :
我對鄉鎮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中國目前的城市化尚處於初級階段,還沒輪到鄉鎮,反倒是由於省城過強而制約地級市,地級市又變相制約下屬縣市。使得中國目前城市化並不順暢。而且以中國的資源能力,還是讓市民集中在市縣,從而壯大當地民生資源,這樣更能合理配置。試想,小縣市本身規模起來了,教育醫療水平也會上去,由於轄區相對小,區域內市民、農民都可就近收益,而不用非往省城、地級市裏面跑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强化乡镇的思维,国家迟早会变成仅有50几个大聚落繁荣的局面。

强化乡镇就是普遍撒网,4万多个,总该有几百个能成长为小城市。这几百个继续发展,至少也会有几十个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反过来,只强调这2000多个县市,但是县城一样是个乡镇,把其它乡镇人口聚集过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的概率反而比乡镇发展成为小城市的概率小。

不要忘了中国是大散居,小集居的状况。

而且,任何一个城市都是由小集镇发展起来的。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12-03
回 9楼(天各一方) 的帖子
你有点言过其实了,只有控制数个省份的军阀才能够跟中央叫板,单个省份根本不足为患,像国民政府时期的福建。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2-03
回 12楼(東七區) 的帖子
但以目前中國的財力以及行政能力,廣撒網反而會降低效率。而有目標的去建設縣市,成效應該會更加顯著。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12-03
Re:回 12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14楼delta于2009-12-03 20:11发表的 回 12楼(東七區) 的帖子 :
但以目前中國的財力以及行政能力,廣撒網反而會降低效率。而有目標的去建設縣市,成效應該會更加顯著。

天安门前56根柱子只摆了63天,这些钱就可以初步培育一个乡镇了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09-12-03 21:54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12-03
好 太好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12-03
回 15楼(東七區) 的帖子
呵呵,這筆賬我還真算不過來。但是,不可否認,當務之急,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使廣大群眾,尤其是農村群眾能夠就近進入城鎮,而不是湧入大城市。這樣才好逐漸打破城鄉差異和戶籍制度,湧入大城市,只能讓戶籍壁壘更加堅挺。只有一個相對中心的地帶在就業、教育、醫療、生存成本等公共問題上有吸引力,才可以吸引、挽留一大批人,而這靠培養鄉鎮,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而目前兩千餘個基層縣市,易經具備一定基礎,後面只要按部就班地投資協調即可,這要比分散目標在鄉鎮上要容易做多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12-04
LZ写得很有道理,赞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12-04
还是感觉地级市必须要改,这个级别非常尴尬,并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反而成为一道发展的屏障,现在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大大上了一个档次,再集中力量发展地级市似乎不妥。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12-04
貌似又要回到从前了——地级市为狭域市,再设“地区”管理现有地级市的事务。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12-04
回 20楼(仙峰俊俏) 的帖子
目前來說,全國除了某些大城市可能會因此變成狹域市外,其餘基本都是廣域市。很多都是縣改市直接改過去,或者市區所劃面積過大,而占了很多農村土地的。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12-04
Re:回 15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17楼delta于2009-12-03 23:42发表的 回 15楼(東七區) 的帖子 :
呵呵,這筆賬我還真算不過來。但是,不可否認,當務之急,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使廣大群眾,尤其是農村群眾能夠就近進入城鎮,而不是湧入大城市。這樣才好逐漸打破城鄉差異和戶籍制度,湧入大城市,只能讓戶籍壁壘更加堅挺。只有一個相對中心的地帶在就業、教育、醫療、生存成本等公共問題上有吸引力,才可以吸引、挽留一大批人,而這靠培養鄉鎮,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而目前兩千餘個基層縣市,易經具備一定基礎,後面只要按部就班地投資協調即可,這要比分散目標在鄉鎮上要容易做多了。

中国不缺钱,只是钱没用对地方。

有修京津、京唐这种短线高铁的钱,京津周边的乡镇都能发展起来。

短线高铁又发挥不了多少经济效益。又不解决交通问题。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12-04
回 22楼(東七區) 的帖子
話題有點兒跑偏,但是還是回應一下這個。你說中國很多錢沒花對地方,這個我極為贊成,但是說高鐵沒用,這個就另當別論了。我就是一個天津人,對於高鐵有切身感受。可以說有了這條高鐵,大大加强了京津塘之間的互動,人員經貿往來頻繁多了。便捷的交通本身就是刺激經濟的巨大因素。而且就區域發展來說,肯定是分層次的,高鐵的修建主要應對的是提高區域內超大城市的發展速度,以京津塘地區而言就是理順三地關係,從而帶動整個兒北方。不能說我們爲了發展基層,就不再管大城市了,這種非彼即此的想法不合適吧。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12-04
Re:回 22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23楼delta于2009-12-04 09:42发表的 回 22楼(東七區) 的帖子 :
話題有點兒跑偏,但是還是回應一下這個。你說中國很多錢沒花對地方,這個我極為贊成,但是說高鐵沒用,這個就另當別論了。我就是一個天津人,對於高鐵有切身感受。可以說有了這條高鐵,大大加强了京津塘之間的互動,人員經貿往來頻繁多了。便捷的交通本身就是刺激經濟的巨大因素。而且就區域發展來說,肯定是分層次的,高鐵的修建主要應對的是提高區域內超大城市的發展速度,以京津塘地區而言就是理順三地關係,從而帶動整個兒北方。不能說我們爲了發展基層,就不再管大城市了,這種非彼即此的想法不合適吧。

你用高铁和轻轨比以下就知道了。

修轻轨只需要将在两市郊区的末端连接起来就可以了,而高铁要修到市中心。而且轻轨造价便宜太多

轻轨中间有站,方便市民,也方便郊区。还能带动郊区发展起来。高铁直达,除了两站之间,其他地区都不方便。

轻轨几分钟可以开一班,高铁要一小时。

轻轨将来修支线很容易接驳,短线高铁根本没可能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09-12-04 10:35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