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提出一个观点,即“综观全国,优势在沿海,而江苏的优势却在沿江”。我对此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是其他的沿江省份比如安徽提出“综观全国,优势在沿海,而安徽的优势却在沿江”,我没意见。湖北、重庆、四川等沿江省市的领导提出类似观点我也没意见。但是这句话放到江苏,无疑是把沿海省份江苏与这些内陆省份等同。
有人认为,江苏沿江地区发达,应该要好好的利用这一地区已有的优势。我认为沿江地区是有优势,也是应该要好好利用。但我认为这一优势主要不是来源于长江,而是来源于上海。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也就是苏南地区越靠近上海的地方越发达,而不是越靠近长江的地方越发达。苏南的几个市,从横向来看,苏州比无锡经济实力强,无锡比常州经济实力强,常州又比镇江经济实力强(南京是省会,咱暂且不谈),很显然越靠近上海的地区越发达;从纵向来看,沪宁线目前比沿江还要发达,比如沪宁线上的昆山和沿江的太仓同是靠近上海的两个市,而且太仓港江苏还要重点开发,但昆山目前的发展势头就是比太仓猛,即便是远离长江的吴江市也成为珠三角的台资厂搬迁的理想地方,外贸还曾一度是江苏县级市中的第一名,再比如苏南的苏锡常三个省辖市的市区全部沿沪宁线而不是沿江,这也说明苏南地区并不是因为靠长江而发达,而是因为“靠近上海”而发达。还有苏北的沿江地区并不发达,这进一步说明“沿长江”不是造成经济发达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江苏应与其提 “沿江开发”的概念,还不如多造几条通往上海的路。
江苏沿江地区发达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前中国没有对外开放,所以运输以内河航运为主,造就了沿京杭大运河和沿江的许多大城市。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是沿河而建的,比如杭州、嘉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等诸多城市都是沿大运河而建的,另外还有许多城市都是沿江发展的,这些城市都是在中国没有对外开放之前兴起的,这些城市在中国没有对外开放之前乃至于比沿海城市还要发达。但是,时过境迁,历史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经济也早已由“内河经济时代”步入“沿海经济时代”,在新时代如果江苏还在“圈江为牢”、固步自封,显然不符合历史潮流。放眼国内,当今全国各地为了能走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纷纷向沿海发展。比如,广州市为了由滨江城市(珠江)变为滨海城市,提出开发南沙(位于广州南约100公里);上海为了将沿江码头变为沿海码头,决定开发大小洋山;北京为了成为沿海城市,提出京津合并;沈阳将自己定位为沿海城市,将大连作为港区;最近广东的惠州也将大亚湾畔的惠阳撤市设区,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惠州市由滨江城市(滨珠江的支流东江)向滨海城市发展。看看这些城市是有何等的气魄!而我们江苏口口声声要“解放思想”,但是怎么个就跳不出长江呢?
江苏搞“沿江开发”有没有用?用途肯定是有,最近江苏沿江地区也陆续签定了一些外资合同,说明 “沿江开发”肯定有用。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开发沿海就不能增加江苏的经济总量吗?我看投资沿海照样能“筑巢引凤”、吸引投资。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两项不同的措施都能达到同一个目的,河北省黄骅港和其南面山东省浜州港均适于作神府煤的出口海港,而且浜州港的水深、风浪掩蔽条件等均优于黄骅港,专家建议将神府煤的出口海港放在浜州港,认为“优势在浜州港”,但国家有关部委却认为“优势在黄骅港”,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干预下黄骅港被确定为神府煤出口港,并新建神骅铁路,黄骅港因此飞速发展,反之,浜州港虽有较优的自然条件,因无大宗货源保证,至今仍是渤海沿岸的一个不著名的小港。但你能因为黄骅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明国家有关部委的决策正确吗?你能认为“优势在黄骅港”吗?回到江苏,有必要刻意提“优势是沿江”吗?你开发沿海不也能增加江苏的经济总量吗?因此,我认为江苏无须特意针对“沿海”提出“优势在沿江”的观点。
92年以后江苏沿江地区就曾大搞过“沿江开发”,盲目增建泊位,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大量资金。例如,南京以下的长江下游,据1997年1月江苏省交通厅调查,目前已建成投产的万吨级以上泊位已有98个,即平均每4.08 km一个,预计到2000年将超过135个,再加上上百个万吨级以下泊位,沿江码头密度之大,为全国河流之首。特别是江阴至南通60 km岸段,共有68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即平均每0.9 km即有一个。如考虑到长江下游岸线尚有一部分不是深水岸线(如常熟市长江岸线37 km,其中深水岸线约20 km),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已所余无几。同时,码头过多,货源有限,已出现码头过剩现象,致使许多港口码头利用率很低,如南通港的码头利用率仅50%,造成巨大浪费。这些码头直到现在仍有许多闲置,但这反而成为江苏推行“沿江开发”的理由,认为已有的码头可以“筑巢引凤”,最近沿江地区签定的一些外资项目就是利用沿江闲置的码头签定的。是以前的沿江地区领导眼光有前瞻性吗?我看不是,这就跟“烂尾楼”相似,是“烂尾港”,虽然这些码头现在“名花有主”,但我认为当初把这些钱投到其他地方,收效会更大。沿江重复建设太多,而近千公里苏北沿海是全国沿海唯一的港口断裂带,急需建港口。在这种情况下,江苏不能再着重提“优势在沿江”,以免沿江掀起新一轮的盲目建设,也免得“优势在沿江”成为抑制苏北沿海港口发展的理论依据。
那么江苏的优势是沿海吗?我看也不是,全国那么多沿海省份,惟独江苏的沿海比较薄弱,应该说是没有优势。我写这个贴的目的并不是说沿江没有优势,而是说不要刻意强化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很容易被利用来压制苏北沿海的发展。那么江苏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我看既然江苏既有江又有海就应该要既充分利用好江,又充分利用好海。不能人为地把自己仅仅划为沿海省份或沿江省份,而应该要将自己划为“江海省份”。江苏有长江,其他沿海省份却没长江;江苏有大海,其他沿江省份却没大海,江苏的优势即不仅是长江,又不仅是大海,而是“长江和大海”。江苏只有既利用好江又利用好海才能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实行江海联动,即开发南通到洋口港的江海运河。位于江苏如东的洋口港所处的区位是“面朝黄海背朝江,南通港口叠成双”。洋口港到南通是60公里,而上海吴淞口到南通是100公里,大小洋山到南通是250公里,宁波到南通是500公里,显然南通以上的长江流域最近的出海口是洋口港。如果开发南通到洋口港的江海运河,可以将江海之间通行的船着经由江海运河短路。由于洋口港离长江近,且隶属于沿江城市南通,因此如东的洋口港正努力争取被划为“沿江开发”的行列,以实行江海联动战略。希望省里能支持洋口港的建设。
我一直在想,从沿海省份看,为什么全国那么多的沿海省份,惟独江苏搞了这么个“特殊化”(即提出所谓的“优势在沿江,不在沿海”的概念)?从沿江省份看,为什么安徽、湖北等沿江省份都没有特意提出“优势在沿江”观点而江苏要提呢?更何况这些沿江省份只有长江这条水路。我不知道省里的决策者们是不是以苏南居多,我不知道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没有“苏南情结”。但是我觉得省里建的长江大桥、高速公路几乎都是以接受苏南辐射为前提,提到接受苏南辐射,省里说得头头是道,而提到将苏北推上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海港建设,省里就没声了。江苏在提“沿江开发”这个概念之前还提过“苏北大开发”,据说是仿照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而提出的,我认为省里搞的省里“苏北大开发”和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在实施细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西部大开发主要是挖掘西部的资源,比如国家在建的“西煤东运”、“XX东输”、“XX东送”这些都是挖掘西部资源。而苏北大开发,却是接受苏南辐射,没有挖掘苏北的资源。比如苏北的滩涂资源全国唯一,但江苏的海洋经济就是比山东差得多。如东的洋口港是长江口以北地区仅有的两个可建20万吨级的泊位的海港(另一个在河北的曹妃甸),但是至今未能得到开发。心理学上有一个“马太效应”,说的是“得到了继续给予你,失去了连你已有的也夺过来”,现在江苏搞“沿江开发”,将沿海放置一边而不管,将来形成“马太效应”,江苏是否更有理由说“优势在沿江?国家在搞“西部大开发”时的理论依据是“两个顾全大局”。即改革开放初期,西部地区要顾全大局,照顾沿海;改革开放深入后,东部地区要顾全大局,照顾西部。现在江苏省内也该轮到沿江地区顾全大局,照顾沿海的时候了。
最近一位网友说深圳利用外资落后于“毫不起眼的苏州”,听了这句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是不是别人都这么看苏州?苏州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经济实力可排在大连、青岛、宁波这些沿海计划单列市的前面啊!但是国家就是不把苏州列为计划单列市,你说气人不气人?是不是因为苏州是沿江的,而大连、青岛、宁波是沿海的?是不是人家感觉上沿海比沿江更起眼、更有前途?苏州是江苏的王牌,如果连苏州别人都觉得不起眼,江苏还有什么光辉形象可言。还有,国家每次选拔领导人时,似乎更重视山东和广东,在选拔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时江苏的领导人好象没有山东和广东的领导人那样风光(回良玉是个例外,他是回族),是不是因为山东和广东是沿海的,而江苏躲在上海的后面,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沿江省份?沿江是江苏的重点,但不发展沿海,总觉得有些欠缺,总觉得江苏还不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沿海省份。
在江苏,苏南确实是江苏的重点,但过分依赖苏南有失偏颇,往往会造成江苏后劲不足。拿江苏与广东来比吧,苏州利用外资占据江苏的半壁江山,在广东可没有哪个市占据这么大的份额,这使得江苏与广东利用外资之争几乎演变为一个市(苏州)与一个省(广东)的竞争,这样下去后劲很悬。这时就需要在巩固苏南的同时,积极挖掘江苏其他地区的潜能,与苏州一起提高江苏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可以算一笔帐,目前江苏的GDP略低于广东,略高于山东,如果江苏的沿海不搞特殊化,也象山东和广东那样发达,那么江苏的GDP应早就重新回到第一的位置。我认为要得增强江苏的发展后劲就必须要在巩固沿江的同时,重视沿海的发展。江苏的优势即不仅是长江,又不仅是大海,而是“长江和大海”,江苏只有既利用江又利用好海才能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