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对和
地理有关的各种事情感兴趣。幼年的我,喜欢把缠着妈妈带我去乘公交车作为娱乐。对于列车时刻表和电话号码簿的各地区号部分更是有兴趣。而对于
地图最早的记忆,也许是上小学之前,就可以画出附近的街区图了。但是,真正进入我的生命,还要从1998年世界杯说起。
那时的爸爸还是一个铁杆球迷,刚入小学,学习尚不忙的我便也跟着凑热闹。一段时间下来,
足球规则和球员没有记住多少,倒是对参赛的这些闻所未闻的国家产生了兴趣。当时的我,可以在大人的惊叹声中一个不差地背下来全部32个参赛国家的名称。这时候,爸爸就结合着电视上所说的欧洲球队如何如何,亚洲球队如何如何,给我讲起这些国家分别所属的大洲。还记得爸爸告诉我尼日利亚在非洲而保加利亚在欧洲时我还不太相信,因为那时的我我觉得名字差不多而世界杯又分在同一个组的国家应该靠得很近才对。见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我便开始整天抱着地球仪,对这些国家的位置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是,这样的兴趣产生在那个稚气未脱的年代,因此,产生的结果现在看起来,即有趣,又有些可笑。
世界杯之后不久的一个夜晚,和邻居的几个同龄孩子在门前的砂堆上一起玩。因为世界杯给我印象最深的国家就是巴西了。我便一时兴起,对他们说“咱们拿砖头围成一个圈,代表巴西吧。”他们也便当作过家家似地同意了。
第二天早晨,他们早已把“巴西”忘掉,而我却沉浸其中,自己把地球仪抱出去,按着上面巴西的版图仔细地用砖头围出轮廓。虽然被妈妈训斥,但越来越自得其乐,先是把家附近的其他几个沙堆想像成不同的国家,很快地发现连这样也不过瘾,我便开始以那几个沙堆为基础,从作业本上撕纸画地图,设计自己的“世界”,国家也从巴西之类的现实国家变成了有现实影子的虚拟的国家。
没有想到,这个作业本上的世界竟然延续了五年。从1998年到2003年,无聊的课上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画那个“世界”的地图,随着后来读书的增多,那个“世界”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几乎包含了现实世界的政治
经济文化。有时会在图上构造
河流和海洋,甚至“板块断裂”,有时又会在图上推演国际战争和改朝换代,有时还会设计这个世界的一个具体的
城市,甚至一个具体场景的图,也顺便设计了这些国家的文字。即使没有纸笔的时候,也会在头脑中推演这个世界的各种故事。记得其中有使用从右往左写的繁体汉字的大先国,经过内战取得胜利统一一片大陆后成为发达国家的奇朗国,领土最广大的多罗国,萨尔维国远渡重洋的移民建立起来的岛国维尔巴……
此外,在去过几个不同的城市之后,对城市地图也有了兴趣。因此在作业本上,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独立于那个虚拟世界,设定为现今
中国广东的一个中型城市的虚拟城市——“中和市”(当时电脑还属于奢侈品,更不会知道什么模拟城市游戏了),那段时间也经常画“中和市”各个区域的地图,以及设计公交路线并画出站牌。至今还能模糊记起中和市的一些
地名:泰丰区、和平桥、北大街、西臣商店、神燕池长途汽车站……
随着地理知识的增多,除了虚拟世界之外,在下雨天或有水的树坑里,我还会用泥和水模拟河流、海洋、大坝、洋流等。也算是一种立体的地图吧。
另外,还记得当时裕兴电脑VCD上有一个叫做甲子园的棒球游戏。玩来玩去也不会操作棒球,但是这个游戏开始时出现选择队伍的日本地图却吸引住了我,从那里,我对日本各个都道府县的位置都有了深刻的印象。
2003年,家里终于买了电脑,最感兴趣的游戏仍然是与地图有关的国家的崛起、模拟城市和铁路大亨。“虚拟世界”和“中和市”也就随之被废弃了。下载的浙江
网友编的铁路大亨地图让我知道了余姚、北仑、镇海……。后来参照网上的地图,用铁路大亨的地图编辑器设计我所在的包头和周边一些县市的游戏地图,由此开始将视野转向现实,了解脚下这片土地。多年后,我拥有了第一本非课本的地图书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册。便用它来探寻故乡的文化,比如从“窑”字村名和“夭”字村名来看出平声分阴阳与平声不分阴阳的界线。
2008年,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情也日渐复杂,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发明”了一种新的地图,就是以我自己画的包头街区图为基础,在发生值得纪念的事情的地点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可以算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一种融合吧。
再后来,分别在大学里和人人网上结识了本坛的两位网友,惊奇地发现小时候喜欢的事情竟然真的有人将它引入正道。于是我也注册了论坛,再续当时的梦。
[ 此帖被雲間逐者在2013-04-18 20: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