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32阅读
  • 9回复

[唐]唐剑南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2-15
贞观元年(627),益州大都督府领直隶地区和泸、南宁、巂、南会四州都督府。
【益州大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13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濛、绵、梓、遂、普、资。
       【泸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泸、戎、荣。
       【南宁州都督府】辖17州,是为南宁、昆、曾、西宗、西濮、姚、尹、曲、协、西宁、南龙、南云、西利、褒、西豫、西平、靖。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南会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南会、翼、涂。
贞观二年(628),降益州大都督府为益州都督府。以益、泸、南宁、巂、南会五州都督府置剑南道(监理区),无治所。(益州都督府)废濛州。梓、遂、普、资四州直隶剑南道。(南会州都督府)降翼州为羁縻州,废涂州。
       (直辖地区)直辖4州,是为梓、遂、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泸、戎、荣。
       【南宁州都督府】辖17州,是为南宁、昆、曾、西宗、西濮、姚、尹、曲、协、西宁、南龙、南云、西利、褒、西豫、西平、靖。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南会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南会。
贞观三年(631),(南宁州都督府)改南云州为匡州,西豫州为靡州。
贞观四年(630),以泸州都督府所领戎州置戎州都督府,并置南通州。(南会州都督府)复升羁縻翼州为正州。
       (直辖地区)直辖4州,是为梓、遂、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泸、荣。
       【南宁州都督府】辖17州,是为南宁、昆、曾、西宗、西濮、姚、尹、曲、协、西宁、南龙、匡、西利、褒、靡、西平、靖。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南会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南会、翼。
       【戎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戎、南通。
贞观五年(631),山南道废通州都督府所领果州改直隶于剑南道。
贞观六年(632),罢南宁州都督府,所领17州改隶戎州都督府。山南道废利州都督府所领隆、始二州改直隶于剑南道。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遂、普、资、果、隆、始。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泸、荣。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南会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南会、翼。
       【戎州都督府】辖19州,是为戎、南通、南宁、昆、曾、西宗、西濮、姚、尹、曲、协、西宁、南龙、匡、西利、褒、靡、西平、靖。
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为茂州,南会州都督府改为茂州都督府,升羁縻西恭、西博、西封三州为笮、穹、炎三州并升羁縻向、维、涂、彻四州为正州。(戎州都督府)改南通州为贤州,南宁州为郎州,西宁州为梨州,西平州为盘州。是年,废贤州。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遂、普、资、果、隆、始。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泸、荣。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9州,是为茂、翼、笮、穹、炎、向、维、涂、彻。
       【戎州都督府】辖18/19州,是为戎、(贤)、郎、昆、曾、西宗、西濮、姚、尹、曲、协、梨、南龙、匡、西利、褒、靡、盘、靖。
贞观九年(635),(茂州都督府)升羁縻冉州为正州。
贞观十年(636),以剑南道直隶之遂、果、普三州及山南道夔州都督府所领合州复置遂州都督府。剑南道直隶之资州改隶泸州都督府。
贞观十一年(637),改南龙州为钩州,西宗州为宗州,西濮州为髳州,西利州为微州。
       (直辖地区)直辖3州,是为梓、隆、始。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泸、荣、资。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10州,是为茂、翼、笮、穹、炎、向、维、涂、彻、冉。
       【戎州都督府】辖18州,是为戎、郎、昆、曾、宗、髳、姚、尹、曲、协、梨、钩、匡、微、褒、靡、盘、靖。
       【遂州都督府】辖4州,是为遂、果、普、合。
贞观十七年(643),复罢遂州都督府,所领遂、果、普仍直隶剑南道,合州直隶山南道。山南道夔州都督府所领溱州改隶泸州都督府,资州仍直隶剑南道。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隆、始、遂、果、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泸、荣、溱。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10州,是为茂、翼、笮、穹、炎、向、维、涂、彻、冉。
       【戎州都督府】辖18州,是为戎、郎、昆、曾、宗、髳、姚、尹、曲、协、梨、钩、匡、微、褒、靡、盘、靖。
贞观二十二年(648),(戎州都督府)增置弄州。(巂州都督府)置牢州及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罢戎州都督府,置郎州都督府,所领戎州还隶泸州都督府,余18州隶郎州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隆、始、遂、果、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雅、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4州,是为泸、荣、溱、戎。
       【巂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巂、牢。
       【茂州都督府】辖10州,是为茂、翼、笮、穹、炎、向、维、涂、彻、冉。
       【郎州都督府】辖18州,是为郎、昆、曾、宗、髳、姚、尹、曲、协、梨、钩、匡、微、褒、靡、盘、靖、弄。
永徽元年(650),(茂州都督府)降笮、穹、炎、向、维、涂、彻、冉八州为羁縻州。
永徽二年(651),以益州都督府所领雅州置雅州都督府。
永徽三年(652),(巂州都督府)废牢州。以泸州都督府所领戎州置戎州都督府。罢郎州都督府,所领18州皆降为羁縻州(其中弄州降为羁縻麻州),设羁縻靡州都督府,隶戎州都督府。
永徽四年(653),陇右道松州都督府改隶剑南道。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隆、始、遂、果、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7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邛、绵。
       【泸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泸、荣、溱。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茂、翼。
       【雅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雅。
       【戎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戎。
              【羁縻靡州都督府】辖18羁縻州,是为郎、昆、曾、宗、髳、姚、尹、曲、协、梨、钩、匡、微、褒、靡、盘、靖、麻。
       【松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松、扶、文、龙、当。
显庆四年(659),(松州都督府)增置悉州。
龙朔三年(663),黔州都督府珍州改隶泸州都督府。
麟德元年(664),升戎州都督府所领羁縻姚州为正州,并置姚州都督府。
麟德二年(665),(益州都督府)增置沐州。(茂州都督府)升羁縻维州为正州。
咸亨元年(670),泸州都督府溱、珍二州改隶黔州都督府。以茂州都督府所领翼州,松州都督府所领当、悉二州置翼州都督府,翼州都督府及翼州寄治悉州悉唐县。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隆、始、遂、果、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邛、绵、沐。
       【泸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泸、荣。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茂、维。
       【雅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雅。
       【戎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戎。
       【松州都督府】辖4州,是为松、扶、文、龙。
       【姚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姚。
       【翼州都督府】辖3州,是为翼、当、悉。
上元二年(675),(翼州都督府)升羁縻柘钟州为柘州(正州)。
上元三年(676),(益州都督府)废沐州。
仪凤二年(677),(泸州都督府)置晏、纳、薛、巩四州。(茂州都督府)降维州为羁縻州。罢翼州都督府,所领翼、当、悉、柘四州改隶松州都督府。(松州都督府)增置南和州,降龙州为羁縻州。
调露二年/永隆元年(680),罢姚州都督府,所领姚州及羁縻州改隶巂州都督府。
永淳元年(682),罢雅州都督府,雅州还隶益州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隆、始、遂、果、普、资。
       【益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邛、绵、雅。
       【泸州都督府】辖6州,是为泸、荣、晏、纳、薛、巩。
       【巂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巂、姚。
       【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茂。
       【戎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戎。
       【松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松、扶、文、翼、当、悉、柘、南和。
垂拱二年(686),(益州都督府)增置蜀、彭、汉三州。
垂拱三年(687),升松州都督府所领羁縻龙州为正州,并改直隶于剑南道。(茂州都督府)复升羁縻维州为正州。
垂拱四年(688),复以益州都督府所领雅州置雅州都督府。复以巂州都督府所领姚州及羁縻州置姚州都督府。
天授二年(691),(松州都督府)改南和州为静州。
大足元年(701),(雅州都督府)增置黎州。
       (直辖地区)直辖8州,是为梓、隆、始、遂、果、普、资、龙。
       【益州都督府】辖10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邛、绵、蜀、彭、汉。
       【泸州都督府】辖6州,是为泸、荣、晏、纳、薛、巩。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茂、维。
       【戎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戎。
       【松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松、扶、文、翼、当、悉、柘、静。
       【雅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雅、黎。
       【姚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姚。
神龙三年(707),(雅州都督府)废黎州。
神龙(705-707)中,(泸州都督府)置云州。
景龙二年(708),(泸州都督府)废云州。
先天元年(712),剑南道直隶之隆州改为阆州。
先天二年(713),剑南道直隶之始州改为剑州。(泸州都督府)降晏、纳、薛、巩四州为羁縻州。
开元四年(716),(雅州都督府)复置黎州。并以黎州置黎州都督府。
开元五年(717),始置剑南道节度使,由益州都督府长史兼领,同兼剑南道按察使
开元七年(719),(益州都督府)置义州。山南西道直隶之合州改直隶于剑南道,剑南道直隶之果、阆二州改直隶于山南西道。
开元八年(720),(益州都督府)废义州。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梓、剑、遂、普、资、龙、合。
       【益州都督府】辖10州,是为益、简、陵、嘉、眉、邛、绵、蜀、彭、汉。
       【泸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泸、荣。
       【巂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巂。
       【茂州都督府】辖2州,是为茂、维。
       【戎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戎。
       【松州都督府】辖8州,是为松、扶、文、翼、当、悉、柘、静。
       【雅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雅。
       【姚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姚。
       【黎州都督府】辖1州,是为黎。
开元二十二年(734),以益州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采访处置使,并兼剑南道节度使
开元二十四年(736),(松州都督府)置恭州。
开元二十八年(740),(茂州都督府)置奉州。





天宝元年(742),山南西道直隶之果、阆二州改直隶于剑南道,剑南道直隶合州改隶于山南西道。诸州咸改为郡号,都督府亦改相应名称。通化郡都督府增置静戎郡。
天宝五载(746),(交川郡都督府)增置昭德郡。
天宝八载(749),以吐蕃九属国置保宁都护府。(通化郡都督府)改云山郡为天保郡。
       (直辖地区)直辖8郡,是为梓潼、普安、遂宁、安岳、资阳、江油、南充、阆中。
       【蜀郡都督府】辖10郡,是为蜀、阳安、仁寿、犍为、通义、临邛、巴西、唐安、濛阳、德阳。
       【泸川郡都督府】辖2郡,是为泸川、和义。
       【越巂郡都督府】辖1郡,是为越巂。
       【通化郡都督府】辖4郡,是为通化、维川、天保、静戎。
       【南溪郡都督府】辖1郡,是为南溪。
       【交川郡都督府】辖10郡,是为交川、同昌、阴平、临翼、江源、归诚、蓬山、静川、恭化、昭德。
       【卢山郡都督府】辖1郡,是为卢山。
       【云南郡都督府】辖1郡,是为云南。
       【汉源郡都督府】辖1郡,是为汉源。
       【保宁都护府】辖4城。
天宝十三载(754),罢云南郡都督府(陷于南诏)。
至德元载(756),罢保宁都护府(陷于吐蕃)。剑南道节度使领剑南道直辖8郡及蜀郡都督府所领10郡、交川郡都督府所领8郡(同昌、阴平二郡除外),通化郡都督府所领4郡,泸川郡都督府所领2郡,越巂郡都督府、南溪郡都督府、卢山郡都督府、汉源郡都督府各1郡,计36郡之地。交川郡都督府同昌、阴平二郡改隶山南西道防御使。至德初,通州曾置七州采访防御使,寻罢,因领州郡不可考,故下不列。
【剑南道节度使】辖36郡,是为蜀、阳安、仁寿、犍为、通义、临邛、巴西、唐安、濛阳、德阳、梓潼、普安、遂宁、安岳、资阳、江油、南充、阆中、交川、临翼、江源、归诚、蓬山、静川、恭化、昭德、通化、维川、天保、静戎、泸川、和义、越巂、南溪、汉源、卢山。
是年,废天保郡(陷于吐蕃)。

至德二载(757),升蜀郡为成都府,改唐安郡为唐兴郡。是年,废越巂郡(陷于吐蕃、南诏)是年,吐蕃、南诏共陷越巂郡,吐蕃据北部,南诏占南境。并分剑南道节度使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领13郡,治巴西郡(绵州)。西川节度使领1府20郡,治成都府。改江油郡为应灵郡。剑南分镇时间至德二载、上元二年争议颇大。
【剑南东川节度使】辖13郡,是为梓潼、普安、遂宁、安岳、资阳、应灵、南充、阆中、巴西、泸川、和义、阳安、仁寿。
【剑南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20郡,是为犍为、通义、临邛、唐兴、濛阳、德阳、交川、临翼、江源、归诚、蓬山、静川、恭化、昭德、通化、维川、静戎、南溪、汉源、卢山。

乾元元年(758),各郡复为州名。增置保州(天保郡,复得自吐蕃)。
【剑南东川节度使】辖13州,是为梓、剑、遂、普、资、龙、果、阆、绵、泸、荣、简、陵。
【剑南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21州,是为嘉、眉、邛、蜀、彭、汉、松、翼、当、悉、柘、静、恭、真、茂、维、霸、戎、黎、雅、保。

乾元二年(759),(剑南东川节度使)增置昌州,山南西道节度使所领合、渝二州改隶剑南东川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三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叛,自称梁王,据绵、梓、遂、利等州,升绵州为龙安府。(五月)西川节度使崔光远、东川节度使李奂平叛,斩段子璋尔后,西川牙将花惊定骄纵,大掠东川。唐廷遣监军治罪,西川节度使崔光远忧恚成疾,是年十月卒。鉴段子璋叛乱二川分治弊端,严武续任西川节度并节制东川。或言,是年合西川、东川为剑南节度使。
宝应元年(762),山南西道节度使所领通、巴、蓬、渠四州改隶剑南东川节度使。是年,四州还隶山南西道节度使。是年七月,剑南西川留后、兵马使徐知道叛。八月,徐知道被部将李忠厚所杀。
广德元年(763),剑南西川节度使所领维、保、霸、松、当、悉、柘、静、恭、真十州陷于吐蕃。增置行维、行真二州。是年,高适除剑南西川节度使,吐蕃陷边郡。唐廷再以严武出镇。
【剑南东川节度使】辖16州,是为梓、剑、遂、普、资、龙、果、阆、绵、泸、荣、简、陵、昌、合、渝。
【剑南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3州,是为嘉、眉、邛、蜀、彭、汉、翼、茂、戎、黎、雅、行维、行真。

广德二年(764),罢东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置东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是年,剑南兵大破吐蕃。
【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29州,是为嘉、眉、邛、蜀、彭、汉、翼、茂、戎、黎、雅、行维、行真、梓、剑、遂、普、资、龙、果、阆、绵、泸、荣、简、陵、昌、合、渝。

永泰元年(765),严武卒于任内。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奏荐王崇俊、西川都知兵马使郭英干推荐郭英乂。唐廷以郭英乂为节度使,郭英乂杀王崇俊,并出兵西山,然败于崔旰。崔旰以郭英乂谋逆讨伐之。郭英乂败亡,崔旰自称留后。邛州牙将柏贞节、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州牙将李昌巙以讨伐崔旰为名出兵,蜀中大乱。
大历元年(766),罢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分置为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东川节度使(治梓州)、邛南防御使(治邛州)、剑南西山防御使。果、阆二州隶山南西道节度使。是年二月,宰相杜鸿渐出镇剑南,兼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持节充山南西道、剑南东川等道副元帅。以山南西道观察使张献诚兼剑南东川节度使。又以柏茂林充邛南防御使,崔旰为茂州刺史,充剑南西山防御使,招抚叛将。三月,张献诚败于崔旰。杜鸿渐完全转向招抚。
【东川节度使】辖8州,是为梓、绵、剑、龙、遂、渝、合、普。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8州,是为蜀、戎、资、泸、荣、简、陵、昌。
【邛南防御使】辖5州,是为邛、眉、嘉、雅、黎。
【剑南西山防御使】辖6州,是为茂、翼、汉、彭、行维、行真。

是年,罢剑南西山防御使,所领各州改隶西川节度使,升邛南防御使为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使八月,以茂州刺史、剑南西山防御使崔旰为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赐名崔宁。邛州刺史、邛南防御使柏茂林为邛南节度使。
【东川节度使】辖8州,是为梓、绵、剑、龙、遂、渝、合、普。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3州,是为蜀、资、泸、荣、简、陵、昌、茂、翼、汉、彭、行维、行真。
【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使】辖8州,是为邛、眉、嘉、雅、黎、戎、巂、姚...八月,授鲜于叔明邛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等使,州名无考。

大历二年(767),降东川节度使为东川都防御观察使。是年,复升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移使治于遂州。是年,以崔宁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大历三年(768),(西川节度使)置乾州。东川节度使还治梓州。罢邛南节度使,所领州改隶西川。以五月鲜于叔明迁东川节度,定为废止邛南镇时间。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使升为节度使时间待考。
是年,泸州兵马使杨子琳乘崔宁入朝之机,突袭成都。崔宁弟崔宽复攻下成都。杨子琳退守泸州。沿江而下,入夔州,杀别驾张忠。朝廷授杨子琳峡州刺史。翌年,移澧州镇遏使。
大历四年(769),(西川节度使)置行巂州。
大历五年(770),(西川节度使)置行霸、行保、行悉、行恭、行静、行柘、行当七州。
大历六年(771),(西川节度使)废昌州。
大历十年(775),(西川节度使)复置昌州。
大历十四年(779),崔宁入朝,张延赏除剑南西川节度使。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西川兵马使张朏突袭成都。西川节度使奔汉州。后张延赏复取成都。


贞元元年(785),张延赏入朝,韦皋除剑南西川节度使
贞元五年(789),(西川节度使)废行巂州,复置巂州。 西川节度使韦皋遣王有道巂州,破吐蕃于故巂州台登北谷
贞元九年(793),唐廷为筑盐州城,命西川攻吐蕃牵制。韦皋命董勔、张芬出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鹤军。又破吐蕃援军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平堡栅五十余所。南诏异牟寻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书 , 请归天为唐藩辅。西山八国诣剑南西川,请内附。
贞元十年(794),(西川节度使)置行松州。是年,西川兵与南诏兵破堡寨、大定。是年,异牟寻与唐使崔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全部落归附。唐廷遣袁滋册封异牟为南诏,归剑南西川节度使管辖。
贞元十一年(795),西川节度使始兼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使是年西川兵攻占罗山,打通邛南驿路。
贞元十三年(797),收复巂州。
贞元十五年(799),吐蕃分兵攻云南、巂州。
贞元十六年(800),西川兵破吐蕃于黎州、巂州。
贞元十七年(801),巂州经略使陈孝阳、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及磨些蛮、东蛮二部落主苴那时等率兵四千进攻昆明、诺记。吐蕃北犯灵、朔,陷麟州。德宗令西川出兵,遂遣镇静军使陈洎等统兵万人出三奇路,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维保二州兵马使仇冕、保霸二州刺史董振等兵二千趋吐蕃维州城中,北路兵马使邢玼等四千趋吐蕃栖鸡、老翁城,都将高倜、王英俊兵二千趋故松州,陇东兵马使元膺兵八千人出南道雅、邛、黎、巂路……自八月出军齐入,至十月破蕃兵十六万,拔城七、军鎭五、户三千,擒生六千,斩首万余级,遂进攻维州。救军再至,转战千里,蕃军连败。于是寇灵、朔之众引而南下,赞普遣论莽热以内大相兼东境五道节度兵马都群牧大使,率杂虏十万而来解维州之围。蜀师万人据险设伏以待之,先出千人挑战。莽热见我师之少,悉众追之。发伏掩击,鼓噪雷骇,蕃兵自溃,生擒论莽热,虏众十万,歼夷者半。
永贞元年(805),(西川节度使)改行保州为古州,废行霸州。是年八月,韦皋卒,营田支度副使刘辟自称留后。朝廷征为给事中,不受命。十二月,授节度副使,知节度事。
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使简、资、昌、泸、荣、陵六州改隶东川节度使。刘辟并求领三川,朝廷不许。正月,刘辟进攻东川,破梓州,捉东川节度使李康。朝廷派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马使李元奕与东川、兴元(即山南西道)等入蜀平叛,后又有它镇加入,如河东军。后以高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三月,克梓州。九月,平定叛乱。割六州改隶东川。高崇文续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实领十三州,其数不含8个行州。
元和四年(809),东川节度使简、资二州改隶西川节度使。是年,降古州为羁縻保州。西川节度使武元衡上表“东川所部跨制太远”,奏请割还简、资二州,以利西川防御。
【东川节度使】辖12州,是为梓、绵、龙、剑、遂、合、渝、昌、普、泸、荣、陵。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23(15+8)州,是为眉、嘉、 戎、巂、黎、雅、邛、蜀、彭、乾、翼茂、汉、简、资及行柘、行当、行松、行真、行维、行悉、行恭、行静


长庆元年(821),(西川节度使)降行悉、行恭、行静、行柘、行当、行松、行真七州为羁縻州,废行维州。
太和三年(829),南诏犯剑南西川、剑南东川。西川巂州、戎州、邛州和成都外郭相继失陷。后入东川梓州外郭。唐廷连诏兴元、荆南、太原、凤翔等镇兵入蜀救援。南诏兵劫掠而去。
大和五年(831),吐蕃首领以维州归唐。九月,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请以城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受降,并发兵镇守维州。是年,弃维州还吐蕃。宰相牛僧孺反对接收维州,文宗遂诏西川不内维州降将。
大中三年(849),吐蕃首领复以维州归唐。宣宗下诏:“山南、剑南边境有没蕃州县,亦令量力收复。”十月,西川收复维州。至此,西川辖州数为十六。
大中六年(852),废翼、乾二州。有记载是年西川领州十四,前后辖州推论,应废此二州,时间为大中三年至六年间,此帖以六年记。
咸通六年(865),巂州复陷于南诏,置行巂州,寄治邛州临邛县。
咸通九年(868),割行巂、邛、眉、嘉、黎、雅、蜀七州隶定边军节度使,治行巂州。凤翔少尹李师望上表“成都经总蛮事旷日不能决,请析行巂、邛、眉、嘉、黎、雅、蜀七州为定边军,建节度,制机事近且速”,以御南诏。
【东川节度使】辖12州,是为梓、绵、龙、剑、遂、合、渝、昌、普、泸、荣、陵。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7州,是为戎、彭、维、茂、汉、简、资。
【定边军节度使】辖7州,是为行巂、邛、眉、嘉、黎、雅、蜀。

咸通十年(869),十月,南诏骠信酋龙倾国入寇,十一月,攻陷巂州,十二月陷嘉州,又陷黎、雅、邛等州,定边军与驻扎定边的兖海、忠武、徐宿等外镇兵皆不能敌。朝廷诏左神武将军颜庆复将兵赴援。
咸通十一年(870),罢定边军节度使,行巂、邛、眉、嘉、黎、雅、蜀七州改隶西川节度使。是年正月,西川震恐,民众争走入成都。节度使卢耽召彭州刺史吴行鲁使摄参谋,与前泸州刺史扬庆复共修守备。是月,朝廷废定边军节度使。南诏兵抵成都城下,苦战月余,方解此围。
【东川节度使】辖12州,是为梓、绵、龙、剑、遂、合、渝、昌、普、泸、荣、陵。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4州,是为眉、嘉、戎、黎、雅、行巂、邛、蜀、彭、维、茂、汉、简、资。

乾符元年(874),南诏再犯西川。朝廷调在交趾大破南诏的名将高骈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经高骈整备,西川扭转对南诏的颓势。
乾符三年(876),高骈主持修筑成都罗城。
中和元年(881),“僖宗幸蜀”,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攻破潼关。僖宗于中和元年正月,抵兴元。后至成都。七月,西川黄头军将郭琪不满宦官田令孜赏罚不均(土军客军不公)作乱。同时发生南充何滔和邛州阡能(史书称邛州蛮)叛乱。以陈敬瑄(田令孜兄)为西川节度使,杨师立(田令孜腹心)为东川节度使,牛勗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中和二年(882),唐廷始置保胜军(眉州)、绵州、汉州、彭州4个防御使。因四镇多为平乱所置,旋废,且辖州无考,故不列。
中和四年(884),东川节度使杨师立以田、陈权宠过盛不平,又因西川陈敬瑄许眉州防御使高仁厚“(平韩秀升)成功而还,当奏天子,以东川相赏”,故怒而不发兵。田令孜征其为右仆射,不受,并杀官告使、监军使,以讨陈敬瑄为名起兵。西川陈敬瑄除西川东川山南西道都指挥、制置等使,并遣高仁厚平叛,杀杨师立,以高仁厚为东川节度使。此役后,陈敬瑄辞去三川处置等使。
光启元年(885),僖宗方令回京,又以陈敬瑄为三川及峡内诸州都指挥、制置等使
光启二年(886),以东川节度使龙、剑二州置龙剑节度使,治龙州。宦官田令孜因讨伐河中于沙苑败于河中王重荣和河东李克用,遂出为三川都监。宦官杨复恭把持朝政,以其假子守贞为龙剑节度使,守厚为绵州刺史。并排挤田令孜诸养子,王建出为利州刺史...。是年三月,西川陈敬瑄疑东川高仁厚,欲去之。遂州(东川)刺史郑君立起兵攻陷汉州(西川),攻向成都。陈敬瑄遣将李顺之,败郑君立,并杀之。又遣发维、茂二州羌军攻东川高仁厚,并杀之。而后,继续攻占东川州郡,以图完全控制两川。
【东川节度使】辖6/10州,是为梓、绵、遂、(合)、(渝)、(昌)、(普)、泸、荣、陵。【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 静南军使】辖4州,是为昌、普、渝、合。此职为单纯军使,抑或节镇,有争议。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4州,是为眉、嘉、戎、黎、雅、行巂、邛、蜀、彭、维、茂、汉、简、资。
【龙剑节度使】辖2州,是为龙、剑。

光启三年(887),削夺三川都监田令孜官爵,流端州。以金商节度使杨守亮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右卫大将军顾彦朗(杨复恭亲信)为东川节度使,顾彦朗“至剑门,陈敬瑄使吏夺其节,彦朗不得入,保利州。”僖宗下诏申晓讲和,田、陈遂放弃东川。顾彦朗方至梓州治所,又署其弟彦晖为汉州刺史。
是时,利州刺史王建攻占阆州,驱逐刺史杨茂实(田、陈心腹),割据一方,自称防御使。东川顾彦朗馈王建以军食,王建由是不犯东川。田陈召王建,后参谋李义反对,陈敬瑄悔。王陈之战正式开始,东川顾彦朗助王建攻成都时杨晟据文、茂、成、龙等州,田、陈遂与杨晟联合
文德元年(888),罢龙剑节度使,剑州改隶东川节度使。析西川节度使邛、黎、雅、蜀四州置永平军节度使(治邛州),析彭、茂二州及废龙剑节度使所领龙州置威戎军节度使(治彭州),废行巂州。唐廷以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不受。朝廷遂“以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副之,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为行军司马,割邛、蜀、黎、雅置永平军,王建为节度使,治巧州,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假杨晟为威戎军节度。
【东川节度使】辖11州,是为梓、绵、遂、合、渝、昌、普、泸、荣、陵、剑。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7州,是为眉、嘉、戎、维、汉、简、资。
【永平军节度使】辖4州,是为邛、黎、雅、蜀。
【威戎军节度使】辖3州,是为彭、茂、龙。

是年十二月,王建围彭州,败西川将领山行章。威戎军节度使杨晟放弃彭州,退守三交。
龙纪元年(889),初,陈敬瑄发兵七万增援山行章,与王建在蒙阳、新都相持百余日。至是年十二月,王建彻底击败山行章,山行章败走眉州,以城降于王建。西川诸州皆降,王建趁势进攻邛州。
大顺元年(890),正月陈敬瑄派彭城杨儒救援邛州,杨儒降于王建。四月,又派蜀州刺史任从诲救援,王建部将李简伏击于河村,大败之。五月,茂州刺史李继昌率西山兵救援成都,于蚕崖关被王建击斩。九月,邛州都知兵马使任可知杀刺史毛湘,以城降王建。十月,王建克蜀州。


大顺二年(891),罢永平军节度使,所领邛、黎、雅、蜀四州还隶西川节度使。三月,唐廷罢诸道兵,复陈敬瑄官爵。王建不受,继续攻成都。七月,王建兵据新都县。八月,田令孜以西川印、节诣营授王建。九月,顾彦朗卒,顾彦晖为东川留后,朝廷遣使赐旌节,为绵州刺史杨守厚所扣十月,以王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遂废永平军。
【东川节度使】辖11州,是为梓、绵、遂、合、渝、昌、普、泸、荣、陵、剑。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1州,是为眉、嘉、戎、维、汉、简、资、邛、黎、雅、蜀。
【威戎军节度使】辖3州,是为彭、茂、龙。

田令孜、陈敬瑄集团覆灭后,形成以西川王建、东川顾彦朗与威戎军杨晟、山南西道杨守亮对立的形势。
景福元年(892),罢威戎军节度使,以其所领彭、茂、龙三州及东川节度使所领剑州复置龙剑节度使,治龙州。是年,王建攻彭州杨晟,杨晟向山南西道杨守亮求援,杨守亮派大将符昭直逼成都,杨守贞、杨守厚袭扰东川。西川分兵回救成都与东川。但此时,杨复恭集团与唐廷决裂,唐昭宗发兵讨伐杨复恭。杨复恭退至山南西道依附杨守亮,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垂涎山南,以讨逆为名出兵进攻汉中。故而杨守亮回兵布防秦岭一带,援救杨晟只剩数千人。王建得以击破小股援军,彭州外围断绝。
景福二年(893),李茂贞请再降旌节于东川,顾彦晖遂倒向李茂贞。是年,西川王建、东川顾彦晖兵戎相见。王建攻打利州,切断山南西道与东川联系。顾彦晖“请以茂贞绝”,王建方罢兵。
乾宁元年(894),王建围彭州第三年,城破,杨晟战死。遂罢威戎军。是年,李茂贞攻破阆州,标志着杨复恭集团的覆灭。
【东川节度使】辖10州,是为梓、绵、遂、合、渝、昌、普、泸、荣、陵。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1州,是为眉、嘉、戎、维、汉、简、资、邛、黎、雅、蜀。
【龙剑节度使】辖4州,是为龙、剑、彭、茂。

乾宁二年(895),王建已克彭州,而李茂贞陷入与河东李克用作战中。王建遂出兵占据山南西道与东川交界的蓬、渠、通、利、龙、果等州。
乾宁三年(896),李茂贞进逼长安,唐昭宗以王建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讨伐李茂贞。
乾宁四年(897),王建征讨东川治所梓州,败顾、李联军。李茂贞遣李继远救援东川,受阻于汉州。其后,王建袭取剑州。十月,王建攻破梓州,顾彦晖及其假子自杀。东川各州相继归附。至此,王建尽取剑南之地。
光化二年(899),析东川节度使所领遂、合、渝、泸、昌五州置武信军节度使。以“东川封疆五千里,文移往还动踰数月”分治。
【东川节度使】辖5州,是为梓、绵、普、荣、陵。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1州,是为眉、嘉、戎、维、汉、简、资、邛、黎、雅、蜀。
【龙剑节度使】辖4州,是为龙、剑、彭、茂。
【武信军节度使】辖5州,是为遂、合、渝、泸、昌。


天祐三年(906),西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隶剑南道行台。东川节度使所领陵、荣二州改隶利阆节度使。罢龙剑节度使,所领龙、剑二州属东川,彭、茂二州属西川。五代十国方镇表不载龙剑节度,彭、茂二州隶西川,龙、剑二州隶东川(后前蜀改武德军节度使),此处按唐末罢龙剑节度使。
【剑南道行台】
       【东川节度使】辖5州,是为梓、绵、普、龙、剑。      
       【西川节度使】辖成都府及13州,是为眉、嘉、戎、维、汉、简、资、邛、黎、雅、蜀、彭、茂。
       【武信军节度使】辖5州,是为遂、合、渝、泸、昌。

注:此帖基本以《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唐代卷 下》为基础推定,根据其他文献,以下部分与之不同:
1.增加邛南防御使升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使,及邛南节度使内容,此镇废止时间定在首任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使迁转东川节度使的大历三年。
2.增大中三年至五年间,废乾州、翼州。按《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元和元年高崇文除西川节度使时,“领全蜀十有三州”。元和四年,增领简州、资州,共15州之数。大中三年,收复维州,计十六州。与孙樵《书田将军边事》载大中时西川辖十六州吻合。卢求《成都记序》载大中六年,白敏中节度西川,领十四州。故应废罢二州。根据辖州推定,所废应为乾州、翼州,此二州已不在五代十国正州之数。
3.五代十国方镇表,不载龙剑节度使,按其在唐末废。
4.补中和二年始置的保胜军(眉州)、绵州、汉州、彭州4个防御使,其设置应与僖宗幸蜀和平定蜀中兵变、民乱相关,设置时间短,辖州无考。废止时间暂定在光启元年僖宗回京。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0-09-13 11:53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2-15
地图演变啊~~~~~~~~~~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2-15
非常不错!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2-15
唐分剑南为二镇,对于戍边是极不利的。西川军事压力极大,又受东川掣肘。究其原因,或与玄宗幸蜀,肃宗有心结吧。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2-15
求LZ还是把小字部分改大吧,若要区分调成倾斜也行吧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2-16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唐分剑南为二镇,对于戍边是极不利的。西川军事压力极大,又受东川掣肘。究其原因,或与玄宗幸蜀,肃宗有心结吧。 (2016-02-15 15:58) 

剑南州县甚多,如果只设一个藩镇,恐怕早无法无天了。故以东川肘掣西川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2-1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剑南州县甚多,如果只设一个藩镇,恐怕早无法无天了。故以东川肘掣西川 。 (2016-02-16 00:28)

然而,效果存疑。即便山南西道、剑南东川2镇之和也未必能与西川抗衡。

中唐以降,两川之间矛盾积累也是蜀中动乱的原因之一。

蜀中独大,如有进取必取山南,然后才能涿鹿中原。个人认为,如不分镇,会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实力强大,但没多大进取心的藩镇。

两川分置,西川没有强有力的腹地,先后有吐蕃、南诏强敌。对于抵御边患是不利的,西川但凡能够抵御强敌的镇将同时也有暴敛的名声。

不过晚唐,刺史与州镇将也合一,造成许多小藩镇,是唐代体制变异后的恶果,这是没办法的。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2-17
修改一些内容,不过等能看到《五代十国卷》再好好比对,估计还要改。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2-17
看五代卷貌似也没啥用处。

体例从907年开始,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2-17
回 fenghua25 的帖子
fenghua25:看五代卷貌似也没啥用处。
体例从907年开始, (2016-02-17 10:04) 

主要是对比唐的尾巴 跟五代十国的头 所领州郡对比,有没有晚唐失载的废州县,尤其一些边郡之地,少有关注。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