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制辨析
国内外市制之巨大不同归根结底是权力分配模式的不同。
国外城市普遍是狭域市,面积仅相当于中国的小县甚至乡镇,人口百万就算多了,所以不能想当然以为人家是小城市,国外同一个地理区域多个城市连片被称为城市圈,往往以核心城市命名,但不能把都市圈等同于中心城市。国内呢?广域市大行其道,随着地改市、县改区的大力推进,大家(包括以前的我)反而觉得面积小人口少的不像城市,其实这是对城市本质的误解,城市的本质体现在社会职能上,一个地区不等同于地级市中心城区。另外,也有人认为中国缺少城市圈、大城市,其实还是没有搞清城市和城市圈的区别,中国很多地级市可以算城市圈,下属市辖区、县市、乡镇未必不是大城市。
国外市是自治体,每个城市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也就有较大的经济社会自主权,大多数城市发展好不好主要看自身条件(自然为主,人文为要),显得更加公平。另外,这些城市具备完善的市政设施,供社区民众使用,使得生活工作都十分方便。人们在社区生活、在城市工作,是全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体现。而国内呢?政治主导,级别最大。发展往往一级一级往上倾斜,非政治中心几乎是没有太大发展自主权的,村庄被乡镇剥削,乡镇被县城剥削,县市被地市城区剥削,地市被省会剥削,还有直辖市首都以及各种特权市对全国的剥削。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地方也往往是由于依附政治中心,无非是把剥削对象转化为其他地方罢了。这种模式先天就有很大的不公平性(发展公平性越来越成为人类共识,你不倡导公平,别人也会用政治特权剥削你),资源分配受个别人主导,不合理问题严重,导致很多城市病(城市盲目扩张、公共设施不足、自然环境恶化、城乡两极分化等),而面积人口占比很高的政治边缘地带,则是一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这些地区的人们有的只能留在本地艰难生活,部分人为了利益而剥夺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还有些人只好背井离乡到政治核心地带谋求理想生活,但往往不太理想。
总之,市不在于大,而在于职能,一个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区位等)尚可的地理区域(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行政区域),只有各市依托自身条件准确定位、合理分工,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缩短时空差距,进而组成所谓都市圈、城市带,才能成为人人有机会安居乐业的国际大都会。
[ 此帖被山川形便在2017-03-01 16: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