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90阅读
  • 37回复

[综合]欢迎在本帖下讨论人口主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9-01-28
对人口问题有兴趣可到这里进行深入讨论:
人口与未来 - http://www.cnpop.org/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39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9-02-11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9-02-17
杞人忧天,空谈误国。。。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9-06-04
回 喜之郎11 的帖子
喜之郎11:可以建个群啊,大家一起讨论 (2019-01-16 19:25) 

已经建了群。有兴趣的可以先加我的微信abang9,然后我拉进“生育促进会”微信群。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9-11-26
少子化高龄化若持续 日本896县市将消失!
解析未来 2019-11-24 08:24:19



▲北海道城市夕张在2007年宣布破产,成为日本首个“城市消亡”案例。(来自互联网)
人口持续减少的最终结果是城市消亡。这个情况已在人口持续老化的日本出现。阻止城市消失,成了日本各地方政府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日本政府对策是先从吸引年轻人组织家庭开始,翻新公屋与社区、改善居住环境等措施,成为重中之重。占地763.2平方公里的日本北海道夕张市(Yubari)于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的矿业重镇,当时居住人口达11万。自从煤矿业没落后,人口逐渐流失,2000年的统计显示不足1万人;2007年,该市政府因人口凋零和产业外移导致财政不胜负荷而宣布破产,成了日本首个“城市消亡”案例。
日本放送协会(NHK)近期纪录片《缩小日本带来的冲击》介绍了夕张市的现况:破产10多年后,夕张市依然深陷财政困境,年税收不到8亿日元(1004万新元),负债高达26亿日元,靠削减行政开支度日。夕张市公共福利部长6月发出文告说:“原本的260名公务员一次过减至55人,留下的公务员都将减薪。人手短缺导致市内的公共服务质量每况愈下,但为了偿还债务又不得不调高税金。夕张市居民要比日本其他城市缴付更高的居民税,例如汽车税金就比其他地方高出1.5倍。久而久之,再也没人愿意在此居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人口仍会继续减少……”
近期前往夕张的日本游人纷纷在网上留言,对夕张败落的景象感到难过。年轻网民上载的照片包括空置的民宅、校园与教室。该市原有七所小学和四所中学,如今已全部关闭。
他们如此描述:走入夕张,犹如一次“废墟之旅”。从早到晚,路上无车无人,令人联想:这会不会是人口不断萎缩的日本40年后的样子?2014年调查报告敲响人口警钟
夕张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事实:人口减少关系城市存亡,更关乎国家前途,绝对不容忽视。日本政府智囊团2014年发布《可能消失的日本城市》调查报告,由时任总务部长增田宽率领调研。这份研究人口减少导致城市消失的调查结论是:“40年后,全日本1799个城市中可能有896个会消失”,信息发布后对日本社会乃至国家的存亡拉响了警报。
调查是以日本女性平均生育率1.4、地方人口,以及20岁至39岁处于生育期女性人数等因素为依据,估算出上述结果。专家指出,一个地区若流失了生育期女性人口达三成,40年后当地人口会减少一半。依此推算,日本全国1799个城市中有896个是“可能消失的城市”,另外523个城市的人口已经少于1万人,属于“濒临消失”。
目前,处境最危险的是青森县,其次是岛根县。在岛根县,65岁以上人口多达七成,84个村子,每村不到10户,被列为“人口危机部落群”。这份“可能消失的日本城市”名单已经提交日本国会,作为政府应对人口课题的重要参考。各大政府部门也依据这份调查,评估少子化与高龄化对未来社会可能造成的冲击。
日本劳动部预测,到了2025年,全国老人护理领域的劳动力缺口将达到37万人;国土交通部预测,到2033年,全国可能有三成空置房屋;财政部预测,到了2065年,日本每一名劳动者要担负1.3名老人的社保开销。少子化是一场灾难  
少子化和人口高龄化是造成城市消失的主要原因。2016年,日本新生宝宝有97万个,首次少于100万个,之后更逐年创新低。日本受困于高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已久,一直都无法找到解决之道。去年,日本的生育率不仅没回升,有四个城市的新生儿记录为零。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数据显示,世界人口到了2050年将从目前的76亿人增至98亿人,2100年可达112亿人。日本人口趋势与世界背道而驰,预估2053年人口将从目前的1亿2625万首次跌破亿,并将继续减至8000多万人。日本在世界人口排名榜上也将从第11位跌至第17位。美国高盛根据人口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评估了日本的经济前景。报告的结论是:若生育率无法提高至2.06,(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大降。到了2050年,日本的GDP或许会被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超越,从目前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降至第八。
学者:人口须从都市集中转向地方分散型安倍政府根据《可能消失的日本城市》调查报告,拟定了《少子化对策大纲》,其中包括设下生育率目标由目前的1.4提升至1.8。为了鼓励民众多生养,政府承诺多管齐下给予帮助,包括改善居住环境和建设更多育儿园等。
除了政府,日本各界也纷纷探讨有关课题,寻找对策。京都大学几年前设立了“心的未来研究中心”,与企业界联手研究如何以人工智能保障2050年后的经济持续发展。他们至今已进行了100多个模拟实验。
负责研究任务的广井良典教授说:“实验告诉我们,日本现在处于人口政策的重要分水岭,人口分布必须从都市集中型转向地方分散型。“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为了发展工业化经济,实施了都市集中型政策。昭和时代延续了这一路线,到了平成时代(1990年),随着人口减少和高龄化加速,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新一代也因对经济前景感到不安而不愿传宗接代。”
广井分析,日本人口结构最大危机是14岁以下人口一直处于递减状态,15岁至64岁的劳动力人口仅占六成。到了2025年,婴儿潮时代出生的大部分人将进入75岁高龄层,人口递减将加速。广井认为,日本必须摒弃都市集中型人口政策,转向地方分散型发展,将人口分布朝向不同区域疏导,并重视地方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日本今年刚迈入令和时代,新时代的使命便是须迫切为人口逐减的社会谋出路。
 丰岛区去年生育率40年来首增长很多人都以为,日本可能消失的城市一定都是远离大都会的穷乡僻壤,首都和周围地区不会上榜。其实不然,危险名单上的896个城镇中,属于东京都内23区的丰岛区赫然在列。
丰岛区的池袋(Ikebukuro)是一个日夜人潮汹涌的城市核心商区,包括东京环线山手线在内的八条铁路线在此交汇,每天流动人口约270万人次,周围全是著名百货商店,是东京都三大区之一。对于丰岛区被列入“可能消失的城市”名单,该区行政机构一职员说:“当时我们都觉得这个报告有问题,认为它危言耸听,形势严峻的应该是地方城市,怎么会是丰岛区这样一个东京大都会呢?
“冷静后仔细想想,日本全国人口减少,丰岛区实际上也面对严重的生育率下降问题。这个报告把我们从梦中唤醒。”其实,池袋人潮不断看似繁华,但熙来攘往的是流动人口,并非区内居民。
调查也显示,丰岛区很多女性在婚后就搬离,原因是周遭环境不适合育儿。丰岛区生育率为0.99,远低于日本全国平均生育率1.2。此外,丰岛区单身居民多,其中超过50岁更占了人口的四成。这些居民逐渐老去,区内人口青黄不接,人口危机持续加深。
丰岛区被列入“黑名单”后,区当局加紧寻求对策,除了设立了“持续发展都市推动本部”,还创立了名为“创建女性温和街道”的部门,力求提升居住环境,吸引年轻人和新婚家庭入住丰岛区环境改造工程负责人宫田麻子曾在微软任职,她受访时说:“要让人口回升,必须创造改善生育的条件,譬如在打造居住环境时融入女性观点……丰岛区要创设既适合老幼,又能接纳外国居民的多元化社会。”
宫田麻子主导改革 首先整修公厕宫田的第一个改革计划是整修公园,从最不起眼的公厕着手。她动员区内艺术工作者为公厕外墙和内壁设计图案。
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用意,后来公园绿树成荫,公厕外墙变成五彩缤纷的画廊,幼儿班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到公园嬉戏,一片朝气蓬勃。宫本说:“美化厕所能让公园更具亲和力,既方便居民,还可成为举办活动的社交场所。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必须加强人的交流。”
日本公厕向来为外国游客称道,丰岛区的艺术公厕更令人激赏。该区计划配合明年东京奥运,将“艺术公厕”工程扩大到区内所有133个公厕,甚至考虑在公厕周围办画展,以吸引游客,激活社区。配合环境改造 商家增添惠民设施
丰岛区行政部门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定居人口,确保区内持续发展,争取商界的支持与配合是手段之一。丰岛区行政部门与多个商家缔结伙伴协定,共同推动区内发展,推出照顾小家庭的活动。例如,百货公司重建时考虑了居民的需求,增添惠民设施,如在顶楼设儿童游乐场。
丰岛区的努力奏效了。这个被列入“可能消失城市”名单的地区,近期被选为“职业夫妇最温暖宜居地”。去年7月,丰岛区人口终于摆脱了下滑的趋势,相隔40年来首次出现增长。翻新公屋改善居住环境 一些地方宜居对策见功效
东京丰岛区四年内成功扭转劣势,说明要缓和高龄化与少子化的趋势与冲击,改变居住环境至关重要。日本政府因此把改革公共住屋,列为人口政策大纲重点。在日本,公共住屋称为“公共团地”,意为“集体住屋”。195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工业,为了将劳动人口汇聚到各工业区,当局广建单身宿舍型公屋,出租给打工群体。1960年代至1970年代,当局在都市内外建设适合家庭居住、类似新加坡组屋的公屋,通过抽签,分租给还无能力买房的新婚夫妇。当年这些住房都有最新设施,设计格局也符合小家庭需要,因此深受欢迎。直至人口扩张、经济起飞的1980年代,当局在全日本总共建设了2903个公屋区。
翻新公屋鼓励年轻人成家当社会的人口趋向老化后,空置的公屋单位日益增多。许多地区如今为了吸引年轻人入住,采取了翻新和改良老房的措施,这不但解决了年轻人的住房问题,也鼓励他们组织家庭、生儿育女。
日本公共住房是由都市再生机构(UR)管理,该机构官员告诉《联合早报》:“这些公共住宅虽然屋龄已高,但设计和管理都到位。“我们目前积极翻新老屋,好吸引新一代入住。我们以不同的主题进行改造,希望让新一代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据该机构透露,位于东京立川市的柏町公共住屋在40年前建成,当局目前正引进“物联网”设施,翻新老屋,以吸引年轻人入住。翻新后的公屋将拥有电器遥控装置和最新式家电,例如会自动折叠衣服的洗衣机等,为须照顾家庭的职业女性提供方便。在神奈川县,一组建设于1965年的公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工程,把停车场改建为有山坡的天然花园,还有小型农园和儿童游乐场,居住环境大幅改善,现在成了许多小家庭竞相争取入住的热门公屋,八成居民年龄未满30岁。
埼玉县则通过与该县四所大学合作,将武里的公屋分租给年轻人。大学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学生成了社区的生力军,解决了地区因人口老化而缺乏人力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9-11-26
华眼视界 2019-11-25 19:46:52



  梁建章:维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三孩四孩家庭

  “要维持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我们需要大量的三孩四孩甚至更多孩子的家庭,他们对社会有利无害。”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25日联合撰文认为,长期计划生育宣传一味强调人口是负担,导致很多人认为减少中国人口是好事,认为减少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均GDP。事实上,对人均GDP来说,人口不仅是分母,更作用于分子,而且对分子的作用更基础、更长效。梁建章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目前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由于总有部分人不婚不育,或只愿生育一两个孩子,少数家庭生育特别多孩子对维持民族繁衍至关重要。需要有大量夫妇生育三孩、四孩,那些生一孩或不生孩子的家庭所造成的亏缺才能得到弥补,民族才有可能延续下去。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9-12-04
先看一组人口出生数据:



1949年:1275万
1950年:1419万
1951年:1349万
1952年:1622万
1953年:1637万
1954年:2232万

(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婴儿潮,中国第一波婴儿潮)

1955年:1965万
1956年:1961万
1957年:2138万
1958年:1889万
1959年:1635万 (三年自然灾害)
1960年:1402万 (三年自然灾害)
1961年:949万 (三年自然灾害)
1962年:2451万

(三年自然自嗨结束,中国第二波婴儿潮)

1963年:2934万
1964年:2721万
1965年:2679万
1966年:2554万
1967年:2543万
1968年:2731万
1969年:2690万
1970年:2710万
1971年:2551万

(1971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1972年:2550万
1973年:2447万
1974年:2226万
1975年:2102万
1976年:1849万
1977年:1783万
1978年:1733万
1979年:1715万

1980年:1776万

(1980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1981年:2064万

(50.60后进入结婚生育期,中国第三波婴儿潮)
1982年:2230万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
1983年:2052万
1984年:2050万
1985年:2196万
1986年:2374万
1987年:2508万
1988年:2445万
1989年:2396万
1990年:2374万
1991年:2250万
1992年:2113万
1993年:2120万
1994年:2098万 (经济不景气)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
1998年:1934万 (金融危机)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

(2002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3年:1594万

(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人口出生数开始基本稳定)
2004年:1588万
2005年:1612万
2006年:1581万
2007年:1591万
2008年:1604万
2009年:1587万

2010年:1588万

(80后一代进入结婚生育期,高成本导致多数人生一个或者晚生?)

2011年:1600万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原计划会有第四波婴儿潮,翟振武砖家就预测二胎放开会有4995万)

2017年:1723万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2018年:1523万
2019年:1100万,预计
————
看样子,2020放开三胎,处罚四胎。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20-04-29
年轻人总会老的 (2020-04-28 10:35) 。如果预期寿命以80岁计算,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均衡比例是15/80=18.75%,与之比较,现在的人口结构是略微处于萎缩的阶段,但在五普以前,0-14岁人口均在20%以上,那么中国人口总量将会一直增加下去,直到把中国彻底压垮为止。这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由年轻型向均衡型过渡,当然任何试图留住年轻型人口结构的设想都是莫名其妙的
从1995年以来,年出生人口并不是不断减少,前几年还有一波小的反弹,年人口出生规模将会摸高到1700-1800万。
95+女孩,真正进入婚育高峰那还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在上一辈700-800万母亲的基础上,只要总和生育率达到2.1的世代交替水平,将新生儿规模保持在1500万左右的规模上也是是很正常的。虽然说有不想生的,不能生的,但问题上总有一部分人生育两个以上孩子,只要一部分人生三个孩子,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指标就可以达到2.1,在800万人里,200万一胎、500万2胎、100万3胎,总计就是1500万个下一代。


计算数据表明,如果新生儿规模维持在现有规模(即95+一代的生育水平恢复到2.1),我国的东北部人口将处于萎缩的态势,而南部和西部人口仍然会有一定的扩张;另外河南淮北的常驻人口规模还在继续膨胀,而湖北和泛长三角的常住人口也趋于收缩。这就是说东三省会是我国最早实现家庭农场化的地区,而中原淮北、江西、华南的非珠地区等仍会是农民工的故乡。

至于民族结构,不可能出现少数民族人口爆炸,位于我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其人口增长水平甚至低于汉族。

在大民族中彝、藏、苗、土家、瑶、侗、布依等族的人口均有较大的增加,而满、蒙甚至回族的增长势头都不显著。全国唯一一个存在人口的民族,可能是朝鲜族,由于低出生率和大量青壮年向韩国的移民。


任何预测都是会假设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反计人士认为中国妇女将永远一生中只生育一个孩子,而且还在不断下降,所以中华民族马上就要绝种了(当然实际生育水平目前还在1.5左右)。我基于六普分省市和分民族人口数据预测未来东三省会实现家庭农场,而中原、淮北、江西和华南的非朱地区仍然会是农民工的故乡,还是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

我们争论的焦点是:

(1)       计划生育是不是控制生育,限制生育政策会不会变

(2)       计划生育何时改变?

(3)       如果放开生育限制,总和生育率会不会回到2.1的世代交替水平。


这些论争某些已经有结论了,我相信我的判断总体方向并没有错,而是易富贤们错了。总之,反计人士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论证中国人都不生孩子了,马上就要绝种了。就像某些人不遗余力的论证元灭宋,清灭明(其实灭明者非满洲)都是历史的必然,岳飞、袁崇焕都是徒劳,都是在开历史的倒车,立场不同,观点不同。

实际上,反计人士的论证也是基于生育是可以计划的,但问题是中国人不生孩子是因为政策限制,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如果不是因为生育限制,反对计划生育政策那岂不是徒劳,是和一个不存在的敌人在做斗争。如果是因为生育限制,反计人士假定的中国妇女的生育水平那不是废话。

即使,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指标的统计值只有不到1.1,但是中国每年人口出生规模仍然有1500左右,仅次于印度,是全球第二,是美国的近4倍,日本的将近15倍,德国的20多倍。我国目前的出生率水平与美国相当,略高于英法,远高于德日。

地方政府和资本家,特别是房产商人都不想看到人口规模下降。当然生育政策转型肯定是有区别的。因为,即使中国人不生孩子,也是因为想做“农场主”,而不想做“农民工”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20-04-29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
1998年:1934万 (金融危机)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

(2002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3年:1594万
--------------------------------------------------
人口普查已经基本否定了这一组数据。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20-04-29
三个以内就合理,一胎政策害国害民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20-12-09
个人观点:
1-回顾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是对的
2-开放二胎太晚了,应该提前8年左右,那时候房价还不高,工业化也看到了初步成绩
3-现在问题在于中间阶层生育意愿直线下降
4-有钱人和穷人多生(后者要靠基本社会保障),其他人少生,其实社会也会很稳定,至少每个人都看得到希望,反倒是强迫每个家庭生两胎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20-12-09
我来说个暴论,大家可以随便喷。

中国根本不需要担心人口问题,劳动力减少不足为惧,老龄化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需要警惕没有消费力的老龄化,这个确实是问题。

未来30~50年,AI会接管绝大多数岗位,智能制造会彻底废掉传统意义上的制造模式,成本会被压低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届时,失业率统计毫无意义,因为失业会成为社会常态。各国ZF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持社会消费水平,因此UBI会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政策。当然,北欧现在试点的那种无条件的UBI显然是不适合中国的,我们需要的是有中国特色的UBI制度,数字人民币实际上就是为其做铺垫。

智能制造时代的玩家只有中美两国,德日两家可能在部分领域勉强跟得上节奏,其他国家基本无机会。中美两大世界工厂供应全世界的工业产品,其他国家彻底沦为纯资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不过机会还是有的,鉴于中美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很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可能还是会被限制在国内布局,需要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去。

最后,鉴于东亚争做人上人的文化传统,届时国内争夺为数不多就业岗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22-06-06
正常的夫妻起码要生3个小孩,其中必须要有1个儿子。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