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02阅读
  • 23回复

[地方沿革]建政後廣東省民國時期舊縣域沿革匯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7-31
本文是根據縣志、百科等可見資料,斷斷續續歷時數月匯總而成,爲防止盜文,特意使用了繁體字,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另配魔改簡陋圖一幅,欠缺瓊崖部分,雖手殘,也是心血,如有侵權可留言要求刪除。

由於資料五花八門,存在自相衝突之處,故不一定可保準確,希望路過有識之士可以給予指正。——前言

非常簡陋,僅供參照文字使用 广东省旧县域图 - 副本.zip (1299 K) 下载次数:71


番禺縣:
劃入:
1.1950年11月27日,南海縣第二區上恩洲鄉所屬黃岡、譚村、新村、沉香沙等村劃歸番禺縣,今屬白雲區石井街道
2.1959年6月,恢復番禺縣建置,番禺還治市橋;3.1959年7月,中山縣所屬大崗、黃閣、南沙、萬頃沙、珠江農場等地劃歸番禺縣,今屬南沙區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龍穴街道、萬頃沙鎮、黃閣鎮、橫瀝鎮、大崗鎮。
劃出:
1.1950年12月,北興鄉劃歸花縣,今屬花都區花東鎮一部分;十五屯鄉飛地劃歸東莞縣,今屬東莞市麻湧鎮、沙田鎮;九如鄉所屬沙亭、南涌、烏洲等村劃歸順德縣,以舊圖對比,似今屬順德區倫教街道;嘉禾鄉所屬江夏、陳田等村及佛嶺鄉所屬蕭崗、黃田、新市等村劃歸廣州市,今屬白雲區黃石街道、嘉禾街道、新市街道。
2.1953年4月至7月,茅崗、員村、新塘、觀音約、珠村、石宦龍、車陂、棠下、長湴、沙浦、雙崗、文沖、橫沙、邏崗、東圃、魚珠等村及彬社鄉所屬長洲島劃歸廣州市,今屬天河區長興街道、珠吉街道、棠下街道、車陂街道、員村街道、新塘街道等及黃埔區黃埔街道、魚珠街道、文沖街道、長洲街道等;
3.1958年1月,南崗、蘿崗、黃陂、石井、江村、嘉禾、神山、崗樓、鴉湖、蚌湖、同文、太和、龍歸、良田、竹料、鍾落潭、九佛等鄉劃歸廣州市,今屬黃埔區南崗街道、蘿崗街道、長嶺街道、聯和街道、雲埔街道、九龍鎮等與白雲區石井街道、金沙街道、白雲湖街道、江高鎮、人和鎮、太和鎮、鍾落潭鎮等及花都區新雅街道;
4.1958年12月,番禺、順德合併爲番順縣,以大良鎮爲縣治;
5.1975年1月,新造公社所屬深井大隊劃歸廣州市,今屬黃埔區長洲街道;
6.2000年5月21日,縣級番禺市改制成爲廣州市番禺區;
7.2005年4月28日,南沙街道、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靈山鎮所屬廟南村、七一村與廟青村部分區域以及東湧鎮所屬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各一部分區域並珠江管理區(黑區)劃歸南沙區,今屬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龍穴街道、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
8.2012年12月1日,東湧鎮、大崗鎮、欖核鎮劃歸南沙區。
花縣/廣北縣:
劃入:
1.1950年12月,番禺縣北興鄉劃歸花縣,今屬花都區花東鎮;
2.1958年11月,廣州市郊區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等公社劃歸花縣,花縣改名廣北縣;
3.1965年3月,廣州市郊區人和、江村、石龍等公社及江高鎮、雅瑤農場劃歸花縣;
4.2002年9月,白雲區雅瑤鎮劃歸花都區,今屬新雅街道。
劃出:
1.1959年3月,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等公社復歸廣州市郊區,廣北縣復名花縣;
2.1967年1月,人和、江村、石龍等公社及江高鎮、雅瑤農場復歸廣州市郊區;
3.2000年5月21日,縣級花都市改制爲廣州市花都區。
增城縣:
劃入:
1958年11月,龍門縣併入增城縣。
劃出:
1.1958年1月,28個村劃歸廣州市郊區,今屬黃埔區,具體村名及街道缺考;
2.1961年10月25日,恢復龍門縣建置;
3.2005年4月,中新鎮鎮龍片和新塘鎮永和片所屬賢江、禾豐、新莊、永崗等村劃歸廣州市,今屬黃埔區永和街道、九佛鎮;
4.2014年2月12日,縣級增城市改制爲廣州市增城區。
從化縣:
劃入:
1.1951年11月,清遠縣鰲頭鄉劃歸從化縣;
2.1958年5月,清遠縣龍潭區劃歸從化縣;
3.1958年10月23日,佛岡縣併入從化縣。
劃出:
1.1961年5月4日,恢復佛岡縣建置;
2.2014年2月12日,縣級從化市改制爲廣州市從化區。
南海縣:
劃入:
1.1950年7月1日,佛山撤市改鎮復歸南海縣;
2.1952年初,三水縣所屬走馬營村劃歸南海縣,今屬南海區獅山鎮;
3.1952年6月,順德縣石肯鄉劃歸南海縣,今屬南海區桂城街道;
4.1953年5月,高明縣西岸鄉劃歸南海縣第五區,今屬南海區西樵鎮;
5.1959年3月2日,南海、三水合併爲南三縣,以佛山爲縣治;
6.1985年2月27日,佛山市平洲區所屬疊南、疊北、石肯等鄉劃歸南海縣,今屬南海區桂城街道。
劃出:
1.1949年10月31日,佛山鎮改制爲佛山市;
2.1950年11月27日,上恩洲鄉所屬黃岡、譚村、新村、沉香沙等村劃歸番禺縣,今屬白雲區石井街道;
3.1951年1月12日,佛山鎮改制爲佛山市,今屬禪城區張槎街道、祖廟街道;
4.1952年初,第五區西岸鄉劃歸高明縣;
5.1954年2月16日,第六區東三鄉所屬石閣、楊棠、果房、隔沙、南湧等村劃歸佛山市,今屬禪城區,具體街道缺考;
6.1954年2月28日,疊南鄉田边村劃歸佛山市,今屬禪城區,具體街道缺考;
7.1954年6月,石灣鎮劃歸佛山市,今屬禪城區石灣街道;
8.1955年9月19日,橫松鄉所屬松尾村(又名松洲崗)劃歸廣州市,今屬白雲區松洲街道;
9.1958年12月22日,超英公社和上游公社所屬東三大隊劃歸佛山市,今屬禪城區,具體街道缺考;
10.1959年1月1日,幸福公社敦厚大隊和联和大隊所屬江邊、大郊两村劃歸佛山市,今屬禪城區,具體街道缺考;
11.1959年4月,鹽步公社所屬沙鳳、滘口、海北等大隊和秀水大隊大部及平洲公社所屬海中、海南大隊並里水公社所屬橫沙大隊劃歸廣州市郊區,今屬荔灣區石圍塘街道及白雲區金沙街道;
12.1960年9月30日,除樂平公社所屬沙頭大隊外,恢復三水縣建置;
13.2002年12月8日,縣級南海市改制爲佛山市南海區,南莊鎮劃歸禪城區。
順德縣:
劃入:
1.1950年12月,番禺縣九如鄉所屬沙亭、南涌、烏洲等村劃歸順德縣,以舊圖對比,似今屬順德區倫教街道;
2.1958年12月,番禺、順德兩縣合併爲番順縣,以大良鎮爲縣治;
3.1970年,珠海縣大小橫琴島所屬中心溝飛地劃歸順德縣;
4.2011年2月17日,順德區改制成爲省直管縣。
劃出:
1.1952年6月,石肯鄉劃歸南海縣,今屬南海區桂城街道;
2.1959年6月,恢復順德縣建置,順德仍治大良;
3.2002年12月8日,縣級順德市改制爲佛山市順德區;
4.2010年4月8日,中心溝辦事處劃歸珠海市,今屬香洲區/橫琴新區(黑區)橫琴鎮。
三水縣:
劃入:
1.1959年7月,除樂平公社之沙頭大隊外,恢復三水縣建置,三水還治西南;
2.1966年1月,三坑公社所屬擇善、泥圍等大隊劃歸三水縣逕口農場。
劃出:
1.1950年,西區所屬小洲圩、小洲村和金利二、三甲劃歸高要縣;
2.1952年初,南海縣獅山鄉走馬營村原屬三水縣的部分劃歸南海縣,今屬南海區獅山鎮;
3.1958年12月,三水、南海合併爲南三縣,以佛山爲縣治;
4.1963年6月,古驛農場所轄地域,即南邊公社所屬瓦窯、新寨、崩口等村,蘆苞公社所屬長路、白沙、古塘、一村、貓坑等村,六和公社所屬七村、八村劃歸四會縣,今屬四會市/大旺區(黑區);
5.2002年12月8日,縣級三水市改制爲佛山市三水區。
高明縣:
劃入:
1.1951年冬,高要縣第九區泰和鄉劃歸高明縣第三區,今屬高明區荷城街道;
2.1952年初,南海縣第五區西岸鄉劃歸高明縣;
3.1954年6月30日,恢復高明縣建置,高明還治明城;
4.1957年9月17日,鶴山縣茶山鄉劃歸高明縣楊梅鄉,今屬高明區楊和鎮,白雲鄉所屬雲勇、雲益等村劃歸高明縣仁坑鄉,坑頭、塘肚等村劃歸更樓鄉,今分屬鶴山市宅梧鎮和高明區更合鎮;
5.1981年12月7日,恢復高明縣建置,高明遷治三洲。
劃出:
1.1952年5月13日,高明、鶴山合併爲高鶴縣,以沙坪鎮爲縣治;
2.1953年5月,高明縣西岸鄉劃歸南海縣第五區,今屬南海區西樵鎮;
3.1958年11月16日,高明、鶴山合併爲高鶴縣,以沙坪鎮爲縣治;
4.2002年12月8日,縣級高明市改制爲佛山市高明區。
寶安縣:
劃入:
1.1950年8月5日,東莞縣觀瀾鄉劃歸寶安縣,今屬龍華區觀瀾街道一部分;
2.1958年9月20日,東莞縣大朗公社所屬新美鄉劃歸寶安縣;
3.1958年11月,惠陽縣坪山、大鵬、龍崗等公社劃歸寶安縣,今屬龍崗區橫崗街道、圓山街道、龍崗街道、寶龍街道、龍城街道、坪地街道和龍崗區/大鵬新區(黑區)葵湧街道、南澳街道、大鵬街道以及坪山區坪山街道、馬巒街道、碧嶺街道、石井街道、坑梓街道、龍田街道;
4.1981年10月,除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外,恢復寶安縣建置,寶安遷治西鄉。
劃出:
1.1949年10月,葵華、南平、東平、王母、大鵬等鄉劃歸惠陽縣,今屬龍崗區/大鵬新區(黑區)葵湧街道、南澳街道、大鵬街道;
2.1953年4月7日,萬山群島劃歸珠海縣,今屬香洲區/萬山區(黑區)桂山鎮、擔桿鎮、萬山鎮一部分;
3.1979年3月5日,寶安縣改制爲深圳市;
4.1992年11月11日,寶安縣西部改制爲深圳市寶安區,東部改制爲深圳市龍崗區。
【附:深圳市】
【劃入:2009年9月,珠海市香洲區所屬內伶仃島劃歸南山區。】
【劃出:1997年,羅湖區所屬落馬洲河套劃歸香港特區。】
東莞縣:
劃入:
1950年8月5日,惠陽縣所屬黎村劃歸東莞縣;番禺縣十五屯鄉所屬昆城、小享、大東向、小東向、大步等村劃歸東莞縣,今屬東莞市麻湧鎮、沙田鎮。
劃出:
1.1951年10月,觀瀾鄉劃歸寶安縣,今屬龍華區觀瀾街道;
2.1953年4月7日,十一區萬頃沙、南沙等鄉劃歸珠海縣,今屬南沙區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龍穴街道、萬頃沙鎮;
3.1958年9月20日,大朗公社所屬新美鄉劃歸寶安縣;
4.1959年3月16日,企石公社所屬上南鄉劃歸博羅縣,今屬博羅縣園洲鎮。
中山縣:
劃入:
1.1957年3月,珠海縣萬頃沙區所屬萬頃沙鎮和沙尾、瀝心沙、新安、沙頭、沙中、馮馬、大嶺、新建、板頭、大良、東瓜宇等鄉劃歸中山縣,今屬南沙區橫瀝鎮、萬頃沙鎮;
2.1959年3月20日,石岐市併入中山縣,今屬中山市石岐區街道一部分;
3.1959年3月22日,珠海縣併入中山縣。
劃出:
1.1952年12月31日,中山港鄉及珠江口西岸之三灶、大橫琴、小橫琴、南水、北水、高欄、荷包、淇澳、龍穴等全部 100 多個海島劃歸漁民縣,今屬香洲區拱北街道、吉大街道、翠香街道、獅山街道、香灣街道、梅華街道、前山街道、灣仔街道、唐家灣鎮、橫琴鎮、南屏鎮和金灣區三灶鎮以及金灣區/高欄港區(黑區)南水鎮等一部分;
2.1953年3月12日,石岐鎮改制爲地級石岐市;
3.1954年,中山縣所屬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等地劃歸珠海縣,今屬南沙區橫瀝鎮、萬頃沙鎮一部分;
4.1956年底,翠微、康濟、造貝、下柵、官塘、東岸等鄉劃歸珠海縣;
5.1957年3月,白藤村劃歸珠海縣;
6.1961年4月17日,恢復珠海縣建置,珠海遷治香洲;
7.1961年10月5日,那洲、上柵等大隊劃歸珠海縣;
8.1964年5月,沙頭、八頃、特沙等村劃歸新會縣,今屬新會區大鰲鎮;
9.1965年7月19日,斗門、乾務、白蕉等公社與平沙農場劃歸斗門縣,今屬斗門區井岸鎮、白蕉鎮、乾務鎮、斗門鎮和金灣區紅旗鎮以及金灣區/高欄港區(黑區)平沙鎮。
【附:漁民縣/珠海縣/香洲區】
【劃入:1.1952年12月31日,中山縣中山港鄉、珠江口西岸之三灶、大橫琴、小橫琴、南水、北水、高欄、荷包、淇澳、龍穴等全部 100 多個海島和東莞縣的萬頃沙以及寶安縣的萬山群島(內伶仃、外伶仃、三門列島、萬山群島、擔杆列島、佳蓬列島)劃歸漁民縣,今屬南沙區萬頃沙鎮、橫瀝鎮等和香洲區拱北街道、吉大街道、翠香街道、獅山街道、香灣街道、梅華街道、前山街道、灣仔街道、唐家灣鎮、橫琴鎮、南屏鎮、桂山鎮、擔桿鎮、萬山鎮以及金灣區三灶鎮並金灣區/高欄港區(黑區)南水鎮一部分;2.1956年底,中山縣翠微、康濟、造貝、下柵、官塘、東岸等鄉劃歸珠海縣;3.1957年3月,中山縣所屬白藤村劃歸珠海縣;4.1961年4月17日,恢復珠海縣建置,珠海遷治香洲;5.1961年10月5日,中山縣所屬那洲、上柵等大隊劃歸珠海縣;6.1979年3月5日,珠海縣改制爲珠海市香洲區,前山公社所屬關閘、北嶺、夏灣等大隊劃歸拱北區;7.1984年6月,拱北區併入香洲區;8.2010年4月8日,中心溝辦事處復歸香洲區,今屬香洲區/橫琴新區(黑區)橫琴鎮。】
【劃出:1.1957年3月,萬頃沙區所屬萬頃沙鎮和沙尾、瀝心沙、新安、沙頭、沙中、馮馬、大嶺、新建、板頭、大良、東瓜宇等鄉劃歸中山縣,今屬南沙區橫瀝鎮、萬頃沙鎮一部分;2.1959年3月22日,珠海縣併入中山縣;3.1970年,大小橫琴島所屬中心溝飛地劃歸順德縣;4.1979年3月5日,珠海縣前山公社所屬關閘、北嶺、夏灣等大隊劃歸拱北區;5.2001年4月4日,三灶鎮、南水鎮劃歸金灣區;6.2009年6月27日,橫琴島所屬澳門大學新校區劃歸澳門特區氹仔區域;7.2009年9月,內伶仃島劃歸南山區。】
【附:斗門縣】
【劃入:1965年7月19日,中山縣斗門、乾務、白蕉等公社與平沙農場和新會縣上橫、西安等公社與上沙農場、竹銀林場劃歸斗門縣,今屬斗門區井岸鎮、白蕉鎮、乾務鎮、斗門鎮、蓮洲鎮和金灣區紅旗鎮以及金灣區/高欄港區(黑區)平沙鎮一部分。】
【劃出:2001年4月4日,斗門縣改制爲珠海市斗門區,平沙鎮、紅旗鎮劃歸金灣區。】
清遠縣:
劃入:
1968年6月,英德縣大洞公社所屬红星、新星等大隊划归清遠縣沙河公社。
劃出:
1.1951年11月,鰲頭鄉劃歸從化縣;
2.1953年2月,七區劃歸佛岡縣,今屬佛岡縣湯塘鎮;
3.1956年4月,浸潭區六甲洞所屬柘坑村劃歸英德縣九龍區所屬龍塘鄉;
4.1958年7月,龍潭鄉劃歸從化縣,龍山鄉劃歸佛岡縣,今屬佛岡縣龍山鎮;
5.1966年1月,三坑公社所屬擇善、泥圍等大隊劃歸三水縣逕口農場;
6.1988年1月7日,清遠縣清城、附城、洲心鎮改制爲清遠市清城區,今屬清城區鳳城街道、東城街道、洲心街道、橫荷街道,其餘鎮份改制爲清遠市清郊區。
【附:清郊區/清新縣/清新區】
【劃入:1989年1月,清城區高田、昇平、江口、三坑、太平、山塘、秦皇、回瀾、太和、珠坑、龍頸、石馬、南沖、石坎、禾雲、魚壩、沙河、新洲、浸潭、桃源、石潭、白灣等鄉鎮和華僑、筆架山等農林場劃歸清郊區,今屬清新區三坑、太平、山塘、太和等鎮和清城區源潭、飛來峽等鎮。】
【劃出:1.1988年6月,高田、回瀾、山塘、太平、秦皇、三坑、石角、龍塘、源潭、江口、昇平、高橋等鎮和銀盞、華僑、天堂等農林場,以及飛霞管理區劃給清城區,今屬清新區三坑、太平、山塘、太和等鎮等和清城區源潭、石角、龍塘、飛來峽等鎮;2.1989年6月6日,高橋鎮劃歸清城區,今屬清城區源潭鎮;3.2009年3月3日,飛來峽鎮劃歸清城區;4.2012年12月,清新縣改制爲清遠市清新區。】
佛岡縣:
劃入:
1.1953年2月,七區劃歸佛岡縣,今屬佛岡縣湯塘鎮;
2.1958年7月,龍山鄉劃歸佛岡縣,今屬佛岡縣龍山鎮;
3.1961年5月4日,恢復佛岡縣建置,佛岡還治石角。
劃出:
1958年10月23日,佛岡縣併入從化縣。
英德縣:
劃入:
1.1958年12月,乳源縣大布公社劃歸英德縣;
2.1959年11月,翁源縣大鎮、橋頭、魚灣、白沙等公社劃歸英德縣,今屬英德市橋頭鎮、白沙鎮;
3.1962年,翁源縣青塘、橫石水等公社劃歸英德縣,今屬英德市青塘鎮、橫石水鎮。
劃出:
1.1958年7月3日,英東片所屬大鎮、橋頭、魚灣、白沙、青塘、橫石水等鄉劃歸翁源縣;
2.1963年10月1日,大布公社劃歸乳源縣,今屬乳源縣大布鎮;
3.1965年3月,英陽公社所屬英陽、坑邊、大坪、馬坪、岩洞、群豐等大隊劃歸陽山縣,今屬陽山縣江英鎮。
陽山縣:
劃入:
1.1951年6月,連縣第一區界灘鄉和第四區愛民鄉所屬下五堡劃歸陽山縣第四區,今屬陽山縣黎埠鎮;
2.1960年8月24日,恢復陽山縣建置,陽山還治附城;
3.1965年3月,英德縣英陽公社所屬英陽、坑邊、大坪、馬坪、岩岩洞、群豐等大隊劃歸陽山縣,今屬陽山縣江英鎮。
劃出:
1.1953年1月25日,第五區萬角、馬鞍、社墩、寨南、迴龍等鄉及附城區大崀鄉所屬茶坑村鹿暗、丫箕寨、白帶、長坑尾等村劃歸連南縣,今屬連南縣寨崗鎮;
2.1956年6月,西江、朝天、大田、蓮花、泮塘、鳳凰、石橋、松柏、高山等鄉划歸連縣,今屬連州市西江鎮、龍坪鎮;
3.1958年11月7日,陽山、連縣、連山、連南合併爲連陽縣,以連州鎮爲縣治。
連縣:
劃入:
1.1951年6月,連山縣共和鄉劃歸連縣;
2.1956年6月,陽山縣西江、朝天、大田、蓮花、泮塘、鳳凰、石橋、松柏、高山鄉划歸連縣,今屬連州市西江鎮、龍坪鎮;
3.1958年12月,連縣、陽山、連山、連南合併爲連陽縣,以連州鎮爲縣治。
劃出:
1.1951年6月,第一區界灘鄉和第四區愛民鄉所屬下五堡劃歸陽山縣第四區,今屬陽山縣黎埠鎮;
2.1953年1月25日,第四區和東、城和、城西等鄉和協民鄉所屬新塘、岩口等村劃歸連南縣,今屬連南縣三江鎮;
3.1960年8月24日,恢復陽山縣建置;
4.1961年10月15日,恢復連山縣、連南縣建置。
連山縣:
劃入:
1.1954年1月21日,恢復連山縣建置,連山還治永和;
2.1961年10月15日,除太保、福堂等公社所屬大坪、香坪、軍寮、大掌、牛路、塘其兒、盤石等大隊外,恢復連山縣建置,連山還治永和;
3.1974年7月19日,連南縣里達新寨生產隊飛地劃歸連山縣。
劃出:
1.1952年8月,第四區劃歸懷集縣;
2.1953年1月25日,連山縣併入連南縣;
3.1958年12月,連山、陽山、連縣、連南合併爲連陽縣,以連州鎮爲縣治。
連南縣:
劃入:
1.1953年1月25日,連山縣併入連南縣,連縣第四區和東、城和、城西等鄉和協民鄉所屬新塘、岩口等村以及陽山縣第五區萬角、馬鞍、社墩、寨南、迴龍等鄉及附城區大崀鄉所屬茶坑村鹿暗、丫箕寨、白帶、長坑尾等村劃歸連南縣,今屬連南縣三江鎮、寨崗鎮;
2.1953年4月17日,懷集縣第十三區劃歸連南縣,今屬連山縣小三江鎮;
3.1961年10月,恢復連南縣建置,連南還治三江。
劃出:
1.1954年1月21日,恢復連山縣建置;
2.1958年12月,連南、陽山、連山、連縣合併爲連陽縣,以連州鎮爲縣治;
3.1974年7月19日,連南縣里達新寨生產隊飛地劃歸連山縣。
陽春縣:
劃入:
1.1949年10月22日,雲浮縣西山特別區飛地所屬那林、八甲、北河、三洞、大水、永寧、廟龍、雙滘等鄉劃歸陽春縣,今屬陽春市圭崗鎮和永寧鎮,河㙟鎮云簾村,松柏鎮雲容、雙黃、北河等村,花滩林场,三甲鎮山坪片长沙、豐垌、岳埇等村,雙滘鎮五星、根子、榕木等村。
2.1961年3月,除蟠龍所屬上洒、大㙟、木头垌等村外,恢復陽春縣建置,陽春還治春城。
劃出:
1958年11月,陽春、陽江合併爲兩陽縣,以江城鎮爲縣治。
陽江縣:
劃入:
1.1955年8月,台山縣允泊鄉劃歸陽江縣,今屬陽東區東平鎮;
2.1958年11月,陽春、陽江合併爲兩陽縣,以江城鎮爲縣治。
劃出:
1.1961年3月,恢復陽春縣建置;
2.1988年1月7日,陽江縣江城鎮和崗列、城西等鄉改制爲陽江市江城區,今屬江城區南恩街道、城南街道、城東街道、崗列街道、中洲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其餘東部區域改制爲陽江市陽東區,織篢、程村、塘口、溪頭、上洋、儒洞、新圩、沙扒等鎮和蒲牌鄉改制爲陽西縣。
【附:陽東縣/陽東區】
【劃入:(無)】
【劃出:1.1990年10月,閘坡、海陵、平岡等鎮和埠場鄉以及平崗農場劃歸江城區;2.2003年11月,白沙、雙捷等鎮劃歸江城區;3.2014年10月22日,陽東縣改制爲陽江市陽東區。】
【附:陽西縣】
【劃入:(無)】
【劃出:(無)】
新會縣:
劃入:
1.1956年10月,鶴山縣第一區南靖鄉所屬逕口村劃歸新會縣棠下區;
2.1964年5月,中山縣沙頭、八頃、特沙等村劃歸新會縣,今屬新會區大鰲鎮。
劃出:1.1951年1月12日,水南、紫萊、白沙、石沖等鄉与麻北鄉所屬北街村及江門鎮劃歸江門市,今屬蓬江區環市街道、北街街道、堤東街道、倉後街道、白沙街道等一部分;
2.1952年底,滘頭鄉劃歸江門市,今屬江海區滘頭街道等一部分;
3.1956年下半年,石山里、沂水里、石子潭、鳳溪里劃歸江門市紫萊鄉,今屬蓬江區環市街道一部分;
4.1959年11月,新民、丹灶、篁莊、篁邊等劃歸江門市,今屬蓬江區環市街道等一部分;
5.1965年7月19日,上橫、西安等公社與上沙農場、竹銀林場劃歸斗門縣,今屬斗門區蓮洲鎮;
6.1977年9月22日,外海公社和荷塘公社所屬潮連島劃歸江門市,今屬蓬江區外海街道、潮連街道;
7.2002年6月22日,縣級新會市改制爲江門市新會區,棠下、荷塘、杜阮等鎮劃歸蓬江區。
鶴山縣:
劃入:
1.1952年5月13日,鶴山、高明合併爲高鶴縣,以沙坪鎮爲縣治;
2.1958年11月16日,鶴山、高明合併爲高鶴縣,以沙坪鎮爲縣治。
劃出:
1.1954年6月30日,恢復高明縣建置,高明還治明城;
2.1956年10月,第一區南靖鄉所屬逕口村劃歸新會縣棠下區;
3.1958年11月1日,黎村鄉劃歸開平縣;
4.1981年12月7日,恢復高明縣建置。
開平縣/開恩縣:
劃入:
1.1950年11月2日,恩平縣松和鄉、金雞鄉劃歸開平縣;
2.1952年7月1日,縣級三埠鎮劃歸開平縣,今屬開平市長沙街道、三埠街道;
3.1958年11月1日,鶴山縣黎村鄉劃歸開平縣;
4.1958年11月14日,開平、恩平合併爲開恩縣,以三埠爲縣治。
劃出:
1.1949年10月23日,長沙埠、長沙東和長沙西等鄉劃歸三埠鎮,今屬開平市三埠街道;
2.1950年11月2日,鶴洲鄉劃歸恩平縣;
3.1961年3月16日,除大沙公社和龍勝公社所屬陂頭咀、黃屋、白村、齊洞、蟠龍、黃村、聯塘、塘頭、崗咀等大隊外,恢復恩平縣建置。
台山縣:
劃入:
1953年4月30日,赤溪縣劃歸台山縣,今屬台山市赤溪鎮。
劃出:
1.1949年10月23日,新昌埠以及近郊筋沖、旺北、石海等村,荻海埠以及近郊南山、三圍、燕山、思始、逕頭等村劃歸三埠鎮,今屬開平市三埠街道;
2.1955年8月,第十五區允泊鄉劃歸陽江縣,今屬陽東區東平鎮。
恩平縣:
劃入:
1.1950年11月2日,開平縣鶴洲鄉劃歸恩平縣,今屬缺考;
2.1961年3月26日,除大沙公社和龍勝公社所屬陂頭咀、黃屋、白村、齊洞、蟠龍、黃村、聯塘、塘頭、崗咀等大隊外,恢復恩平縣建置。
劃出:
1.1950年11月2日,松和鄉、金雞鄉劃歸開平縣,今屬缺考;
2.1952年1月11日,金雞鄉劃歸開平縣,今屬開平市金雞鎮一部分;
3.1958年11月14日,開平、恩平合併爲開恩縣。
赤溪縣:
劃入:
(無)
劃出:
1953年4月30日,赤溪縣劃歸台山縣。
茂名縣/高州縣:
劃入:
1958年11月15日,茂名縣剩餘部分和信宜縣合併爲茂信縣,以附城鎮爲縣治。
劃出:
1.1958年1月,小良鄉所屬南塘村劃歸吳川縣;
2.1958年9月3日,衛星公社和火箭公社大部劃歸茂名市,今屬茂南區紅旗街道、河西街道、河東街道、官渡街道、站前街道、露天礦街道、新華街道、城南街道、金塘鎮、高山鎮、袂花鎮、新坡鎮、鰲頭鎮、鎮盛鎮、公館鎮,火箭公社所屬小良鄉劃歸電白縣,今屬電白區小良鎮,火箭公社所屬蘭石、龍首、高棧等鄉劃歸吳川縣,今屬吳川市蘭石鎮、淺水鎮,超英公社所屬南盛鄉劃歸化縣,今屬化州市南盛街道;
3.1961年4月1日,除古丁公社外,恢復信宜縣建置;
4.1979年2月1日,分界公社所屬下池、祿村、金塘嶺、燒酒、山閣、合益、福居、黃杰等大隊劃歸茂名市山閣公社,今屬茂南區山閣鎮。
電白縣:
劃入:
1.1958年9月3日,火箭公社所屬小良鄉劃歸電白縣,今屬電白區小良鎮;
2.1958年10月,吳川縣覃巴區劃歸電白縣;
劃出:
1.1959年,覃巴劃歸吳川縣,今屬吳川市覃巴鎮、王村港鎮;
2.2001年1月22日,羊角鎮、坡心鎮、七逕鎮、小良鎮、沙院鎮、南海鎮劃歸茂港區;
3.2014年2月17日,電白縣和茂港區合併改制爲茂名市電白區;
4.2017年9月18日,羊角鎮劃歸茂南區,今屬茂南區羊角鎮。
信宜縣:
劃入:
1961年4月1日,恢復信宜縣建置,信宜還治東鎮,古丁公社劃歸高州縣,今屬高州市古丁鎮、深鎮鎮、馬貴鎮。
劃出:
1958年11月15日,茂名縣北部山區和信宜縣合併爲茂信縣,以附城鎮爲縣治。
化縣/化州縣:
劃入:
1.1958年9月3日,茂名縣超英公社所屬南盛鄉劃歸化縣,今屬化州市南盛街道一部分;
2.1958年11月,化縣、吳川縣合併爲化州縣,以附城鎮爲縣治。
劃出:
1.1951年10月,塘北村飛地劃歸吳川縣,今屬缺考;
2.1961年4月5日,恢復吳川縣建置。
吳川縣/吳梅縣:
劃入:
1.1951年1月,湛江市濱海區劃歸吳川縣;
2.1951年10月,化縣塘北村飛地劃歸吳川縣;
3.1952年4月,除調東、麻斜外,湛江市濱海區劃歸吳川縣,今屬坡頭區南調街道、坡頭鎮、乾塘鎮、南三鎮;
4.1952年5月6日,吳川、梅茂合併爲吳梅縣,以梅菉鎮爲縣治;
5.1958年1月,茂名縣小良鄉所屬南塘村劃歸吳川縣;
6.1958年9月3日,茂名縣火箭公社之蘭石、龍首、高棧劃歸吳川縣,今屬吳川市蘭石鎮、淺水鎮等一部分;
7.1959年,電白縣覃巴公社劃歸吳川縣,今屬吳川市覃巴鎮、王村港鎮;
8.1961年4月5日,恢復吳川縣建置,吳川還治梅菉。
劃出:
1.1951年6月,吳川縣濱海區劃歸湛江市;
2.1953年12月12日,南三劃歸雷東縣,今屬坡頭區南三鎮;
3.1958年10月,超英公社、紅旗公社劃歸湛江市,今屬坡頭區南調街道、乾塘鎮、坡頭鎮、龍頭鎮、官渡鎮,覃巴劃給電白縣;
4.1958年11月,化縣、吳川縣合併爲化州縣,以附城鎮爲縣治。
【附:雷東縣】
【劃入:1.1952年12月,湛江市東海、硇洲劃歸雷東縣;2.1953年12月12日,吳川縣南三區劃歸雷東縣;3.1954年1月,湛江市西營區特呈島劃歸雷東縣。】
【劃出:1958年9月15日,雷東縣劃歸湛江市郊區,今屬霞山區特呈島、坡頭區南三鎮、麻章區/東海島區(黑區)民安街道、東山鎮、東簡鎮、硇洲鎮。】
遂溪縣/雷北縣:
劃入:
1.1951年10月,湛江市太平區劃歸遂溪縣;
2.1958年11月,遂溪、廉江和海康之南渡河以北合併爲雷北縣,以遂城鎮爲縣治;
3.1983年6月,海康縣沈塘公社所屬吳村、平衡、坑仔、高明、吳西、文章、朝棟、乾塘等大隊劃歸遂溪縣城月公社,今屬遂溪縣城月鎮。
劃出:
1.1952年1月,第三區東山鄉劃歸湛江市;
2.1956年1月,沈塘區、紀家區劃歸海康縣,今屬雷州市沈塘鎮、紀家鎮;
3.1956年5月,文章村劃歸湛江市,今屬赤坎區,具體街道缺考;
4.1958年11月,鋼鐵公社所屬麻章鄉劃歸湛江市,今屬麻章區麻章鎮;
5.1961年3月20日,恢復廉江縣、海康縣建置,太平公社劃歸湛江市,今屬麻章區太平鎮。
廉江縣:
劃入:
1961年3月30日,恢復廉江縣建置,廉江還治石城。
劃出:
1958年11月,遂溪、廉江和海康之南渡河以北合併爲雷北縣,以遂城鎮爲縣治。
海康縣/雷州市:
劃入:
1.1956年,沈塘鎮、紀家鎮劃歸海康縣;
2.1961年3月30日,第四區青桐、那卜等鄉劃歸海康縣,恢復海康縣建置,海康還治雷州。
劃出:
1.1956年2月,第三區所屬新寮島和金雞、佳平、南灣、南村、港六、北尾等鄉劃歸徐聞縣,今屬徐聞縣新寮鎮、和安鎮;
2.1958年11月,遂溪、廉江、海康之南渡河以北合併爲雷北縣,以遂城鎮爲縣治,徐聞、海康之南渡河以南合併爲雷南縣,以徐城鎮爲縣治;
3.1983年,沈塘公社之吳村、平衡、坑仔、高明、吳西、文章、朝棟和乾塘等大隊劃歸遂溪縣,今屬遂溪縣城月鎮。
徐聞縣/雷南縣:
劃入:
1.1956年2月,海康縣第三區所屬新寮島和金雞、佳平、南灣、南村、港六、北尾等鄉劃歸徐聞縣,今屬徐聞縣新寮鎮、和安鎮;
2.1958年11月,海康縣先鋒、紅專、東方紅等公社併入雷南縣,以徐城鎮爲縣治。
劃出:
1961年3月30日,第四區青桐、那卜等鄉劃歸海康縣,恢復海康縣建置。
梅茂縣:
劃入:
(無)
劃出:
1952年5月6日,覃巴、博茂、王村港、梅博、橫溪、嶺尾等鄉和康平、同德等鎮劃歸吳梅縣,以梅菉鎮爲縣治。
雲浮縣/雲城區:
劃入:
1.1961年4月1日,恢復雲浮縣建置,雲浮還治雲城;
2.2014年9月9日,雲安縣南盛鎮、前鋒鎮劃歸雲城區。
劃出:
1.1949年10月22日,西山特別區飛地所屬那林、八甲、北河、三洞、大水、永寧、廟龍、雙滘等鄉劃歸陽春縣,今屬陽春市永寧鎮、圭崗鎮全境及河㙟鎮、松柏鎮、三甲鎮、雙滘鎮、陂面鎮;
2.1950年8月,第四區河漣鄉劃歸新興縣,今屬新興縣河頭鎮,第六區東壩鄉所屬連灘東勝街劃歸鬱南縣第四區連灘鎮,今屬鬱南縣連灘鎮;
3.1958年10月,驚天公社劃歸鬱南縣,今屬鬱南縣宋桂鎮、東壩鎮;
4.1958年11月,雲浮、新興合併爲新雲縣,以城關鎮爲縣治;
5.1994年4月5日,縣級雲浮市改制爲雲浮市雲城區;
6.1996年1月,六都鎮、高村鎮、白石鎮、鎮安鎮、富林鎮、托洞鎮、茶洞鎮、南盛鎮、䃮石鎮劃歸雲安縣,今屬雲安區六都鎮、高村鎮、白石鎮、鎮安鎮、富林鎮、石城鎮和雲城區南盛鎮、前鋒鎮;
7.2014年9月9日,都楊鎮劃歸雲安區。
【附:雲安縣/雲安區】
【劃入:1.1996年1月,雲城區六都鎮、高村鎮、白石鎮、鎮安鎮、富林鎮、托洞鎮、茶洞鎮、南盛鎮、䃮石鎮劃歸雲安縣,今屬雲安區六都鎮、高村鎮、白石鎮、鎮安鎮、富林鎮、石城鎮和雲城區南盛鎮、前鋒鎮;2.2014年9月9日,雲城區都楊鎮劃歸雲安區。】
【劃出:2014年9月9日,雲安縣改制爲雲浮市雲安區,南盛鎮、前鋒鎮劃歸雲城區。】
新興縣/新雲縣:
劃入:
1.1950年8月,雲浮縣第四區河漣鄉劃歸新興縣,今屬新興縣河頭鎮;
2.1958年11月,新興、雲浮合併爲新雲縣,以城關鎮爲縣治。
劃出:
1961年4月1日,恢復雲浮縣建置。
羅定縣:
劃入:
1.1957年1月,鬱南縣加益、鎮南劃歸羅定縣,今屬羅定市加益鎮、龍灣鎮;
2.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合併爲羅南縣,以羅城鎮爲縣治。
劃出:
1961年4月10日,除榃濱公社以及大灣公社所屬雅言、白頭、牛角沙、茶䓣、平地等大隊外,恢復鬱南縣建置。
鬱南縣:
劃入:
1.1950年8月,雲浮縣第六區東壩鄉所屬連灘東勝街劃歸鬱南縣第四區連灘鎮,今屬鬱南縣連灘鎮;
2.1958年10月,驚天公社劃歸鬱南縣,今屬鬱南縣宋桂鎮、東壩鎮;
3.1961年4月10日,除榃濱公社以及大灣公社所屬雅言、白頭、牛角沙、茶䓣、平地等大隊外,恢復鬱南縣建置,鬱南還治都城。
劃出:
1.1957年11月1日,加益區劃歸羅定縣,今屬羅定市加益鎮、龍灣鎮;
2.1958年11月5日,鬱南、羅定合併爲羅南縣,以羅城鎮爲縣治。
高要縣:
劃入:
1.1950年3月8日,肇慶市併入高要縣;
2.1958年10月4日,肇慶市併入高要縣;
3.1986年10月,肇慶市所屬烏榕村劃歸高要縣南岸鎮,今屬高要區南岸鎮。
劃出:
1.1949年11月20日,肇慶鎮改制爲肇慶市;
2.1951年冬,第九區泰和鄉劃歸高明縣第三區,今屬高明區荷城街道;
3.1958年3月,肇慶鎮改制爲肇慶市;
4.1961年4月10日,肇慶鎮改制爲肇慶市,今屬端州區黃崗街道、睦崗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
5.1971年1月,小湘公社所屬大龍、蘭龍等大隊劃歸肇慶市;
6.1977年10月,小湘公社所屬蕉園大隊劃歸肇慶市;
7.1988年1月7日,廣利、永安、沙浦等鎮劃歸鼎湖區,今屬鼎湖區桂城街道、坑口街道、廣利街道、永安鎮、沙浦鎮、鳳凰鎮、蓮花鎮;
8.2015年4月28日,縣級高要市改制爲肇慶市高要區。
四會縣/廣四縣:
劃入:
1.1952年5月,四會、廣寧合併爲廣四縣,以縣城鎮爲縣治;
2.1958年10月,四會、廣寧合併爲廣四縣,以縣城鎮爲縣治;
3.1963年6月,三水縣古驛農場劃歸四會縣,今屬四會市/大旺區(黑區)。
劃出:
1.1954年6月,除黃田鄉、小水鄉、大水鄉、萬洞鄉、浪口鄉、石橋鄉、程村鄉、隔江鄉和江明鄉、江榮鄉、江樂鄉、江安鄉、江平鄉、江華鄉、江和鄉、江谷鄉外,恢復廣寧縣建置;
2.1961年4月,恢復廣寧縣建置。
廣寧縣:
劃入:
1.1954年6月,恢復廣寧縣建置,廣寧還治南街,黃田鄉、小水鄉、大水鄉、萬洞鄉、浪口鄉、石橋鄉、程村鄉、隔江鄉和江明鄉、江榮鄉、江樂鄉、江安鄉、江平鄉、江華鄉、江和鄉、江谷鄉劃歸四會縣,今屬四會市黃田鎮、石狗鎮、江谷鎮;
2.1961年4月,恢復廣寧縣建置,廣寧還治南街。
劃出:
1.1952年5月,廣寧、四會合併爲廣四縣,以縣城鎮爲縣治;
2.1958年10月,廣寧、四會合併爲廣四縣,以縣城鎮爲縣治。
德慶縣:
劃入:
1958年10月25日,德慶、封川合併爲德封縣,以江口鎮爲縣治。
劃出:
1961年4月,封川片劃歸封開縣,今屬封開縣江口鎮、白垢鎮、蓮都鎮、漁澇鎮、杏花鎮、羅董鎮、長崗鎮、平鳳鎮、大洲鎮、江川鎮、河兒口鎮。
封川縣:
劃入:
1.1952年3月1日,封川、開建合併爲封開縣,以封川爲縣治;
2.1961年4月,德封縣封川片和懷集縣開建片合併爲封開縣,以江口鎮爲縣治。
劃出:
1.1957年4月1日,恢復封川縣建置,封川仍治封川;
2.1958年10月25日,封川、德慶合併爲德封縣,先後以江口鎮、德城鎮爲縣治。
開建縣:
劃入:
1.1957年4月1日,恢復開建縣建置,開建還治南豐;
2.1961年4月,懷集縣開建片和德封縣封川片合併爲封開縣,以江口鎮爲縣治。
劃出:
1.1952年3月1日,開建、封川合併爲封開縣,以封川爲縣治;
2.1958年11月1日,開建、懷集合併爲懷建縣,以懷城鎮爲縣治。
【附:封開縣】
【劃入:1.1952年3月1日,封川、開建合併爲封開縣,以封川爲縣治;2.1961年4月,懷集縣開建片和德封縣封川片合併爲封開縣,以江口鎮爲縣治。】
【劃出:1957年4月1日,恢復封川縣、開建縣建置,封川仍治封川,開建還治南豐。】
懷集縣:
劃入:
1.1952年8月,連山縣第四區劃歸懷集縣;
2.1958年11月1日,懷集、開建合併爲懷建縣,以懷城鎮爲縣治。
劃出:
1.1953年4月17日,懷集縣第十三區劃歸連南縣;
2.1961年4月,開建片劃歸封開縣,今屬封開縣南豐鎮、長安鎮、金裝鎮、大玉口鎮、都平鎮。
惠陽縣:
劃入:
1.1949年10月,寶安縣葵華、南平、東平、王母、大鵬鄉劃歸惠陽縣,今屬龍崗區/大鵬新區(黑區)葵湧街道、南澳街道、大鵬街道;
2.1949年12月,惠東縣併入惠陽縣;
3.1958年11月,惠州市併入惠陽縣;
4.1958年12月,惠東縣併入惠陽縣;
5.1961年4月,紫金縣所屬石塘、杉元等大隊劃歸惠陽縣,今屬惠東縣安墩鎮一部分;
6.1962年7月,海豐縣高潭區所屬高潭、宝溪、天河等公社劃歸惠陽縣。
劃出:
1.1952年冬,小漠、元澳等鄉劃歸海豐縣,今屬海豐縣/深汕區(黑區)小漠鎮;
2.1958年4月8日,惠州鎮改制爲惠州市,恢復惠東縣建置,惠東還治平山;
3.1958年11月,惠陽縣坪山、大鵬、龍崗等公社劃歸寶安縣,今屬龍崗區橫崗街道、圓山街道、龍崗街道、寶龍街道、龍城街道、坪地街道和龍崗區/大鵬新區(黑區)葵湧街道、南澳街道、大鵬街道以及坪山區坪山街道、馬巒街道、碧嶺街道、石井街道、坑梓街道、龍田街道,高潭劃歸海豐縣,今屬惠東縣高潭鎮,柏壽小鄉劃歸紫金縣,今屬紫金縣,具體鄉鎮缺考;
4.1958年12月,石塘、杉元等大隊劃歸紫金縣;
5.1959年6月,青塘鄉劃歸博羅縣;
6.1964年10月23日,惠州鎮改制爲惠州市,今屬惠城區橋東街道、橋西街道、龍豐街道、江南街道、河南岸街道;
7.1965年7月19日,平山、梁化、白花、稔山、港口、平海、大洲、吉隆、多祝、新庵、安墩、高潭等公社劃歸惠東縣,今屬惠東縣平山街道、大嶺街道、白花鎮、梁化鎮、稔山鎮、鐵湧鎮、平海鎮、吉隆鎮、多祝鎮、白盆珠鎮、安墩鎮、高潭鎮、寶口鎮、黃埠鎮、巽寮區(黑區)、港口區(黑區);
8.1975年5月,三棟公社劃歸惠州市,今屬惠城區三棟鎮;
9.2003年3月6日,縣級惠陽市改制爲惠州市惠陽區,今屬惠陽區淡水街道(東部)、秋長街道、三和街道、新圩鎮、鎮隆鎮、沙田鎮、永湖鎮、良井鎮、平潭鎮和惠陽區/大亞灣區(黑區)淡水街道/大亞灣西區(黑街道)、澳頭街道、霞湧街道,陳江鎮、潼湖鎮、潼僑鎮、瀝林鎮、水口鎮、馬安鎮、橫瀝鎮、矮陂鎮、蘆洲鎮、大嵐鎮劃歸惠城區,今屬惠城區水口街道、橫瀝鎮、馬安鎮、平潭鎮、蘆洲鎮和惠城區/仲愷區(黑區)陳江街道、潼湖鎮、潼僑鎮、瀝林鎮。
【附:惠東縣】
【劃入:1.1958年4月8日,恢復惠東縣建置,惠東還治平山;2.1965年7月19日,平山、梁化、白花、稔山、港口、平海、大洲、吉隆、多祝、新庵、安墩、高潭公社劃歸惠東縣,今屬惠東縣平山街道、大嶺街道、白花鎮、梁化鎮、稔山鎮、鐵湧鎮、平海鎮、吉隆鎮、多祝鎮、白盆珠鎮、安墩鎮、高潭鎮、寶口鎮、黃埠鎮、巽寮區(黑區)、港口區(黑區)。】
【劃出:1.1949年10月8日,惠東縣併入惠陽縣;2.1958年11月,高潭劃歸海豐縣,今屬惠東縣高潭鎮;3.1958年12月,惠東縣併入惠陽縣。】
博羅縣:
劃入:
1.1951年7月,河源縣觀音閣、友助等鄉等劃歸博羅縣,今屬博羅縣石壩鎮、觀音閣鎮、楊村鎮、麻陂鎮;
2.1959年3月16日,企石公社所屬上南鄉劃歸博羅縣,今屬博羅縣園洲鎮;
3.1959年6月,惠陽縣青塘鄉劃歸博羅縣。
劃出:
1.1951年7月,埔前鄉所屬揚子坑、河背、陂角、高圍、上村、坪圍、蓮塘嶺、赤嶺、中田、雙頭、南陂、埔前等村及埔前圩劃歸河源縣,今屬源城區埔前鎮;
2.1954年,博羅縣隘子、竹龍、洞尾等村劃歸龍門縣平陵鄉,今屬龍門縣平陵街道;
3.1958年,水北、望江、三新等地劃歸惠陽縣,今屬惠城區江北街道;
4.1975年4月,汝湖公社劃歸惠州市,今屬惠城區小金口街道、汝湖鎮;
5.1980年冬,湯泉風景區劃歸惠州市,今屬惠城區小金口街道;
6.2003年3月6日,仍圖鎮劃歸惠城區,今屬惠城區汝湖鎮。
龍門縣:
劃入:
1.1951年,河源縣山下、翁坑、大圍、祖塘、晨光、平陵圩、光鎮、黃沙等村劃歸龍門縣,今屬龍門縣平陵街道;
2.1954年,博羅縣隘子、竹龍、洞尾等村劃歸龍門縣平陵鄉,今屬龍門縣平陵街道;
3.1961年10月25日,恢復龍門縣建置,龍門還治龍城。
劃出:
1958年11月,龍門縣併入增城縣,以附城鎮爲縣治。
海豐縣:
劃入:
1952年冬,小漠、元澳等鄉劃歸海豐縣,今屬海豐縣/深汕區(黑區)小漠鎮;
劃出:
1.1988年1月,汕美、红草、馬宫、東湧、田墘、捷勝、遮浪7鎮劃歸汕尾市,今屬汕尾市城區香洲街道、新港街道、鳳山街道、馬宮街道、捷勝鎮、紅草鎮、東湧鎮和城區/紅海灣區(黑區)田墘街道、遮浪街道、東洲街道;
2.2018年12月16日,小漠鎮、鵝埠鎮、鮜門鎮、赤石鎮劃歸深圳市深汕區(黑區),今屬海豐縣/深汕區(黑區)小漠鎮、鵝埠鎮、鲘門鎮、赤石鎮。
陸豐縣:
劃入:
(無)
劃出:
1.1950年3月1日,大坪鄉劃歸普寧縣;
2.1965年7月19日,上砂、五雲等公社劃歸揭西縣,今屬揭西縣上砂鎮、五雲鎮;
3.1988年1月7日,河口、河田、東坑、水唇、新田、螺溪、上護、南萬等鄉鎮和吉溪林場劃歸陸河縣。
【附:陸河縣】
【劃入:1988年1月7日,陸豐縣河口、河田、東坑、水唇、新田、螺溪、上護、南萬等鄉鎮和吉溪林場劃歸陸河縣。】
【劃出:(無)】
河源縣:
劃入:
1.1951年7月,博羅縣埔前鄉所屬揚子坑、河背、陂角、高圍、上村、坪圍、蓮塘嶺、赤嶺、中田、雙頭、南陂、埔前等村及埔前圩鎮劃歸河源縣,今屬源城區埔前鎮;
2.1951年10月,和平縣之楓木、洗村等村劃歸河源縣;
3.1957年2月,新豐縣第四區劃歸河源縣,今屬東源縣錫場鎮、半江鎮。
劃出:
1.1951年7月,觀音閣、友助鄉等劃歸博羅縣,今屬博羅縣石壩鎮、觀音閣鎮、麻陂鎮、楊村鎮;
2.1952年,山下、翁坑、大圍、祖塘、晨光、平陵圩、光鎮、黃沙等村劃歸龍門縣,今屬龍門縣平陵街道;
3.1988年1月,河源縣改制爲河源市源城區和郊區,源城、東埔、埔前等鎮和高埔崗農場劃歸源城區,仙塘、燈塔、順天、駱湖、上莞、曾田、柳城、船塘、黃村、葉潭、藍口、康禾、黃田、義合、錫場、新港等鎮及雙江、澗頭、黃沙、三河、漳溪、久社、新迴龍、半江等鄉劃歸郊區。
【附:郊區/東源縣】
【劃入:1.1988年1月,河源縣仙塘、燈塔、順天、駱湖、上莞、曾田、柳城、船塘、黃村、葉潭、藍口、康禾、黃田、義合、錫場、新港等鎮及雙江、澗頭、黃沙、三河、漳溪、久社、新迴龍、半江等鄉劃歸郊區;2.1993年11月8日,河源市郊區改制爲東源縣,以仙塘鎮爲縣治。】
【劃出:(無)】
龍川縣:
劃入:
(無)
劃出:
(無)
紫金縣:
劃入:
1958年12月,惠陽縣所屬石塘、杉元等大隊劃歸紫金縣。
劃出:
1961年4月,石塘、杉元等大隊劃歸惠陽縣,今屬惠東縣安墩鎮。
連平縣:
劃入:
1.1951年10月,和平縣所屬油溪、新屋下飛地劃歸連平縣;
2.1957年2月,新豐縣馬頭區所屬大席劃歸連平縣;
3.1958年11月,和平縣併入連平縣,以忠信鎮爲縣治;
4.1962年6月,新豐縣隆街、上坪、內莞、惠化等公社及和平縣大湖、三角、蓮塘、油溪、高莞、忠信等公社劃歸連平縣,今屬連平縣隆街鎮、上坪鎮、內莞鎮、元善鎮、溪山鎮、大湖鎮、三角鎮、忠信鎮、高莞鎮、繡緞鎮、油溪鎮,恢復連平縣建置,連平還治元善;
5.1967年6月,翁源縣所屬陂頭、貴東劃歸連平縣,今屬連平縣陂頭鎮。
劃出:
1.1959年11月,陂頭、貴東劃歸翁源縣,今屬連平縣陂頭鎮;
2.1960年4月,隆街、田源、崧岭、溪東劃歸新豐縣,今屬連平縣隆街鎮、田源鎮、溪山鎮;
3.1960年7月,改名和平縣,以陽明鎮爲縣治,惠化、上坪劃歸新豐縣,今屬連平縣元善鎮、上坪鎮。
和平縣:
劃入:
1.1951年10月,連平縣所屬湖塘圩、大村飛地劃歸和平縣;
2.1960年7月,連平縣改名和平縣,以陽明鎮爲縣治。
劃出:
1.1951年10月,和平縣所屬楓木、洗村等村飛地劃歸河源縣;
2.1958年11月,和平縣併入連平縣,以忠信鎮爲縣治;
3.1962年6月,和平縣大湖、三角、蓮塘、油溪、高莞、忠信等公社劃歸連平縣,今屬連平縣大湖鎮、三角鎮、忠信鎮、高莞鎮、繡緞鎮、油溪鎮,恢復連平縣建置。
梅縣:
劃入:
1.1950年5月5日,豐順縣徑心、灰嶺、川溪等鄉劃歸梅縣;
2.1958年11月20日,蕉嶺縣併入梅縣;
3.1965年,興寧縣水口公社所屬葉華大隊劃歸梅縣,今屬梅縣區畲江鎮葉華村;
4.1988年1月,恢復梅縣建置,梅縣遷治扶大。
劃出:
1.1950年2月,豐北區劃歸豐順縣,今屬豐順縣豐良鎮;
2.1957年1月,石扇區三坑鄉所屬黃竹坪村劃歸平遠縣,今屬平遠縣熱柘鎮;
3.1961年3月,恢復蕉嶺縣建置;
4.1978年12月,梅州鎮改制爲梅州市;
5.1983年6月,梅縣併入梅州市;
6.2012年9月,西陽鎮劃歸梅江區;
7.2013年10月,梅縣改制爲梅州市梅縣區。
興寧縣:
劃入:
1.1950年5月5日,豐順縣葉田、坪畲、葉畲等鄉劃歸興寧縣;
2.1951年7月,平遠縣大信鄉劃歸興寧縣,今屬興寧縣羅浮鎮;
3.1958年11月,平遠縣併入興寧縣。
劃出:
1.1956年11月26日,堯輋村劃歸尋鄔縣;
2.1961年1月,恢復平遠縣建置;
3.1965年,水口公社所屬葉華大隊劃歸梅縣,今屬梅縣區畲江鎮葉華村。
平遠縣:
劃入:
1.1954年3月,恢復平遠縣建置,平遠還治仁居;
2.1957年1月,梅縣石扇區三坑鄉黃竹坪村劃歸平遠縣,今屬平遠縣熱柘鎮一部分;
3.1961年1月,恢復平遠縣建置,平遠遷治大柘。
劃出:
1.1951年7月,平遠縣之大信鄉劃歸興寧縣,今屬興寧縣羅浮鎮一部分;
2.1952年8月,蕉嶺、平遠合併爲蕉平縣,以蕉城鎮爲縣治;
3.1958年11月,平遠縣併入興寧縣,以興城鎮爲縣治。
五華縣:
劃入:
(無)
劃出:
(無)
蕉嶺縣:
劃入:
1.1952年8月,蕉嶺、平遠合併爲蕉平縣,以蕉城鎮爲縣治;
2.1961年3月,恢復蕉嶺縣建置,蕉嶺還治蕉城。
劃出:
1.1954年3月,恢復平遠縣建置,平遠還治仁居;
2.1958年11月20日,蕉嶺縣併入梅縣。
豐順縣:
劃入:
1.1950年2月,梅縣豐北區劃歸豐順縣,今屬豐順縣豐良鎮;
2.1961年1月4日,揭陽縣湯坑、豐良、八鄉、潘田等公社和大埔縣留隍、潭江、黃金、大龍華等公社劃歸豐順縣,恢復豐順縣建置,豐順還治湯坑。
劃出:
1.1950年5月5日,葉田、坪畲、葉畲等鄉劃歸興寧縣,徑心、灰嶺、川溪等鄉劃歸梅縣;
2.1958年12月,湯坑、豐良、八鄉、潘田等公社劃歸揭陽縣,留隍、潭江、黃金、大龍華等公社劃歸大埔縣。
大埔縣:
劃入:
1.1956年,饒平縣三饒區黃坪鄉所屬坪石村劃归大埔縣高陂區雙桃鄉;
2.1958年12月,豐順縣留隍、潭江、黃金、大龍華等公社劃歸大埔縣。
劃出:
1.1958年5月,三河鄉白石社所屬灘下隊劃歸梅縣鬆南鄉所屬蓬辣社,今屬梅縣松口鎮蓬辣村;
2.1961年1月4日,留隍、潭江、黃金、大龍華等公社劃歸豐順縣,恢復豐順縣建置。
曲江縣/曲乳縣:
劃入:
1.1950年3月,韶關市劃歸曲江縣;
2.1952年3月,曲江、乳源合併爲曲乳縣;
3.1961年3月,除犁市公社之黃塱、下坑及龍歸公社之白芒、壩廠外,恢復曲江縣建置,乳源公社、古母水公社劃歸曲江縣;
4.1965年8月,乳源縣侯公渡公社之紅山、白石、梁屋大隊劃歸曲江縣。
劃出:
1.1949年11月25日,城關區改制爲韶關市;
2.1951年6月,韶關鎮改制爲韶關市;
3.1953年5月,恢復乳源縣建置;
4.1956年11月16日,犁市、重陽等區和樟市區所屬桂頭、棉圍、陽陂、中心、團結、大壩、酒嶺和上瑤、下瑤、初溪、竹梅、營坑等鄉以及列村劃歸韶邊縣;
5.1958年12月,曲江縣併入韶關市;
6.1963年10月1日,附城、侯公渡、龍南、洛陽、古母水等公社和江灣公社所屬紅山、白石、梁屋等大隊劃歸乳源縣;
7.1965年,龍歸公社所屬陽山、沐溪等大隊劃歸韶關市;
8.1973年12月,重陽公社所屬一六、羅屋、樂群、東七、東粉等大隊劃歸乳源縣;
9.1975年6月,大塘公社所屬石山、陳江等大隊,長壩公社所屬黃浪、湾頭等大隊,犁市公社所屬腊石大隊,龍歸公社所屬甘棠大隊劃歸韶關市;
10.2004年5月29日,曲江縣馬壩、羅坑、樟市、大坑口、烏石、沙溪、大塘、小坑、楓灣、白土等鎮改制爲韶關市曲江區,花坪、犁市等鎮劃歸湞江區,重陽、龍歸、江灣等鎮劃歸武江區,黃坑、周田、大橋等鎮劃歸仁化縣。
乳源縣:
劃入:
1.1953年5月,樂昌縣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鄉劃歸乳源縣,恢復乳源縣建置,乳源還治雲峰;
2.1963年10月1日,樂昌縣瑤山、大橋、桂頭等公社,英德縣大布公社,曲江縣附城、侯公渡、龍南、洛陽、古母水等公社和江灣公社所屬紅山、白石、梁屋等大隊劃歸乳源縣,恢復乳源縣建置,乳源還治城關;
3.1973年12月,曲江縣重陽公社所屬一六、羅屋、樂群、東七、東粉等大隊劃歸乳源縣。
劃出:
1.1952年3月,乳源縣和曲江縣合併爲曲乳縣,以韶關爲縣治,第四區梅花、秀水、雲岩、三溪和老坪石、坪石鎮及羅家渡部分,第三區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鄉劃歸樂昌縣;
2.1956年11月16日,西山、東山、東坪、茶坪、茅坪、公坑等鄉劃歸韶邊縣;
3.1958年12月,沙坪、大橋等鄉劃歸樂昌縣,大布鄉劃歸英德縣,其餘併入韶關市;
4.1965年8月,乳源縣侯公渡公社所屬紅山、白石、梁屋大隊劃歸曲江縣。
【附:韶邊縣】
【劃入:1956年11月16日,曲江縣初溪、竹梅、營坑、上瑤、下瑤、桂頭、棉圍、陽陂、中心、團結等鄉和桂頭圩、大壩鄉所屬鳳村,乳源縣西山、東山、東坪、茶坪、茅坪、公坑等鄉,樂昌縣鰲背、桂坑、王茶、楊溪、王坪、大洞、小洞等鄉鎮劃歸韶邊縣。】
【劃出:1958年10月,上瑤、下瑤劃歸曲江縣,其餘劃歸乳源縣。】
樂昌縣:
劃入:
1.1952年3月,乳源縣第四區梅花、秀水、雲岩、三溪和老坪石、坪石鎮及羅家渡部分,第三區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鄉劃歸樂昌縣;
2.1958年12月,韶邊縣桂頭、瑤山、大山、沙坪等劃歸樂昌縣。
劃出:
1.1953年,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園、柘洞、太平、亞婆寮、沙坪等鄉劃歸乳源縣;
2.1954年12月23日,野豬窝、東嶺背、油寮、垠背、分水坳等村劃歸宜章縣;
3.1957年7月1日,必背、王茶、桂坑、楊溪劃歸韶邊縣;
4.1963年10月1日,大橋、桂頭、游溪、必背、東坪等公社劃歸乳源縣;
5.1971年8月,五山公社所屬中山大隊劃歸仁化縣。
仁化縣:
劃入:
1.1958年1月1日,南雄縣聞韶、凌溪和始興縣華坑飛地等地劃歸仁化縣長扶區;
2.1961年1月17日,恢復仁化縣建置,仁化還治城關;
3.1971年8月,樂昌縣五山公社所屬中山大隊劃歸仁化縣。
劃出:
1958年11月7日,仁化縣改制爲韶關市郊區。
始興縣:
劃入:
1.1957年11月25日,南雄縣侯陂、武崗等鄉劃歸始興縣;
2.1960年10月15日,恢復始興縣建置,始興還治太平。
劃出:
1.1958年1月1日,華坑飛地劃歸仁化縣長扶區;
2.1958年12月10日,始興縣併入南雄縣。
南雄縣:
劃入:
(無)
劃出:
1957年12月,聞韶、凌溪等鄉劃歸仁化縣,侯陂、武崗等鄉劃歸始興縣。
翁源縣:
劃入:
1.1956年12月18日,新豐縣黃磜片梁壩鄉劃歸翁源縣第二區;
2.1958年7月3日,英德縣大鎮、橋頭、魚灣、白沙、青塘、橫石水等鄉劃歸翁源縣;
3.1958年10月,新豐縣併入翁源縣,以官渡爲縣治;
4.1959年11月6日,連平縣陂頭公社劃歸翁源縣,翁源還治龍仙。
劃出:
1.1959年3月,新豐片迴龍劃歸英德縣青塘公社;
2.1959年11月6日,除梁壩鄉外,恢復新豐縣建置,大鎮、橋頭、魚灣、白沙等鄉劃歸英德縣;
3.1962年下半年,橫石、青塘、黃陂等公社劃歸英德縣,梁壩公社劃歸新豐縣;
4.1967年6月,陂頭公社劃歸連平縣。
新豐縣:
劃入:
1.1959年11月,連平縣隆街公社、英德縣青塘公社迴龍劃歸新豐縣,恢復新豐縣建置,新豐還治新豐;
2.1960年5月,連平縣惠化、上坪等公社劃歸新豐縣;
3.1962年9月,翁源縣梁壩、三坑、肥章等大隊和連平縣所屬大席劃歸新豐縣。
劃出:
1.1956年12月18日,黃磜片梁壩鄉劃歸翁源縣第二區;
2.1957年2月,錫場區劃歸河源縣,馬頭區所屬大席劃歸連平縣;
3.1958年12月,新豐縣併入翁源縣;
4.1962年6月,隆街、惠化、上坪、内莞公社劃歸連平縣。
揭陽縣:
劃入:
1.1949年12月,普寧縣所屬許溪、白村等村劃歸揭陽縣;
2.1950年6月,普寧縣所屬考溪、日路等村和棉湖東關橋、新寨等劃歸揭陽縣;
3.1958年11月25日,豐順縣湯坑、豐良、潘田、八鄉等公社劃歸揭陽縣。
劃出:
1.1950年3月1日,揭陽縣所屬九斗、烏石等村劃歸普寧縣;
2.1961年1月5日,湯坑、豐良、潘田、八鄉等公社劃歸豐順縣;
3.1965年7月19日,河婆、灰寨、錢坑、五經富、良田、坪上、東園、龍潭、塔頭、鳳江、金和、京溪園等公社和棉湖鎮劃歸揭西縣;
4.1991年12月7日,揭陽縣改制爲揭陽市榕城區和揭東區,漁湖、磐東、仙橋、梅雲等鎮劃歸榕城區,其餘劃歸揭東縣。
【附:揭東縣/揭東區】
【劃入:1.1991年12月7日,揭陽縣龍尾、白塔、桂嶺、霖磐、玉湖、新亨、錫場、城郊、埔田、雲路、曲溪、砲台、登崗、玉滘、地都等鎮劃歸揭東縣;2.2012年12月,榕城區磐東街道劃歸揭東區。】
【劃出:2012年12月,地都、砲台、登崗等鎮劃歸榕城區/空港區(黑區)。】
【附:揭西縣】
【劃入:1.1965年7月19日,揭陽縣河婆、灰寨、錢坑、五經富、良田、坪上、東園、龍潭、塔頭、鳳江、金和、京溪園等公社和棉湖鎮,陸豐縣五雲、上砂等公社劃歸揭西縣;2.1975年2月,普寧縣所屬貢山、四鄉、湖西等大隊劃歸揭西縣。】
【劃出:(無)】
普寧縣:
劃入:
1.1949年6月至7月,惠來縣第四區、陸豐縣大坪鄉和揭陽縣九斗、烏石等村以及南山縣錫坑鄉劃歸普寧縣。
2.1958年5月,潮陽縣大長隴鄉大部和石船鄉所屬碗仔、白馬柯、龍潭、下溪斜、白沙溪、嶺尾、百吉嶺、打鼓潭、望嶺等村和陳店鄉所屬石港、浮嶼村劃歸普寧縣;
3.1958年12月,惠來縣惠城、隆江、鰲江、葵潭等公社劃歸普寧縣;
4.1959年4月,陸豐縣陂洋公社部分劃歸普寧縣。
劃出:
1.1949年12月,普寧縣所屬許溪、白村等村劃歸揭陽縣;
2.1950年6月,普寧縣所屬考溪、日路等村和棉湖東關橋、新寨等劃歸揭陽縣,石橋頭西鄉、大長隴所屬軍埠村劃歸潮陽縣陳店區,南安鄉劃歸潮陽縣貴嶼區;
3.1959年4月,惠來片橫山、橫山張、天星湖、謝厝鄉、大陂陳、大陂林、黃厝巷、下礱家、後旗、溪尾等村劃歸陸豐縣;
4.1961年3月,除馬鞍山、里仁潭、新圩、鳥歸堂、鞍堂、老虎壩、謝坑洋、大片等村外,恢復惠來縣建置,三池埔村劃歸惠來縣;
5.1975年2月,普寧縣所屬貢山、四鄉、湖西等大隊劃歸揭西縣。
惠來縣:
劃入:
1.1949年6月至7月,南山縣林樟等鄉所屬河田、鹽嶺等村及陸豐縣甲子區劃歸惠來縣;
2.1958年9月,潮陽縣雷嶺鄉所屬蔗尾、西坑、鵝池、茶園、麻竹埔、雙溪等村劃歸惠來縣;
3.1961年3月,除潮陽縣雷嶺鄉與石坑、龍须口、雙山、詩家等村和普寧縣所屬馬鞍山、里仁潭、新圩、鳥歸堂、鞍堂、老虎壩、謝坑洋、大片等村外,恢復惠來縣建置,惠來還治惠城。
劃出:
1.1949年6月至7月,第四區劃歸普寧縣,今屬普寧市梅林、船埔、高埔、雲落等鎮;
2.1950年4月,甲子區劃歸陸豐縣,今屬陸豐市甲子、甲東、甲西等鎮;
3.1958年12月,東江公社劃歸潮陽縣,惠城、隆江、鰲江、葵潭等公社劃歸普寧縣;
4.1975年,田心公社劃歸潮陽縣,今屬潮陽區隴田鎮。
澄海縣:
劃入:
1.1949年10月25日,饒平縣隆都區,潮安縣第四區溢洋、大東山等村劃歸澄海縣;
2.1959年11月,郊區澄海、蘇南、蘇北、溪南、隆都、上華、壩頭等公社劃歸澄海縣,恢復澄海縣建置;
3.1961年4月,郊區外砂公社劃歸澄海縣;
4.1965年1月,郊區下蓬、鮀浦等公社及岐山公社所屬鐵西、月浦等大隊和官埭公社所屬官埭大隊劃歸澄海縣;
5.1965年3月,郊區岐山公社所屬上岐、中岐、下岐等大隊和官埭公社所屬周厝媪、夏桂埔、陳厝合、新厝寮、充公等大隊劃歸澄海縣。
劃出:
1.1949年10月25日,洪厝埔、三林、尚書寨等村劃歸潮安縣;
2.1950年,下蓬區所屬金砂村和鮀浦區所屬大窖、岐山新村等村劃歸汕頭市郊區;
3.1952年5月,鮀浦區鐵東鄉劃歸潮安縣;
4.1958年3月,下蓬、鮀浦等鄉劃歸汕頭市郊區;
5.1959年1月,澄海縣併入汕頭市郊區;
6.1974年11月,鮀浦、下蓬、岐山等公社劃歸汕頭市郊區;
7.2003年1月29日,縣級澄海市改制爲汕頭市澄海區,新溪、外砂等鎮劃歸龍湖區。
潮陽縣:
劃入:
1.1949年6月至7月,南山縣两英區劃歸潮陽縣;
2.1950年6月,石橋頭西鄉和大長隴所屬軍埠村劃歸潮陽縣陳店區,南安鄉劃歸潮陽縣貴嶼區;
3.1958年12月,東紅公社劃歸潮陽縣;
4.1961年3月,達漁、達農公社劃歸潮陽縣;
劃出:
1.1958年5月,達濠鎮和河浦、珠園等鄉劃歸汕頭市,大長隴鄉大部和石船鄉所屬碗仔、白馬柯、龍潭、下溪斜、白沙溪、嶺尾、百吉嶺、打鼓潭、望嶺等村和陳店鄉所屬石港、浮嶼等村劃歸普寧縣;
2.1958年9月,雷嶺鄉蔗尾、西坑、鵝池、茶園、麻竹埔、雙溪等村劃歸惠來縣;
3.1961年3月,除雷嶺鄉與石坑、龍须口、雙山、詩家等村外,恢復惠來縣建置,東紅公社劃歸惠來縣;
4.1974年12月12日,達濠公社劃歸汕頭市郊區;
5.1975年1月8日,馬滘、鳳崗、南山等大隊和馬滘居委會劃歸汕頭市達濠公社;
6.1994年4月,河浦鎮劃歸汕頭市;
7.2003年1月29日,縣級潮陽市改制爲汕頭市潮陽區和潮南區,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两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等鎮劃歸潮南區。
南山縣/潮南區:
劃入:
2003年1月29日,潮陽縣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两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等鎮劃歸潮南區。
劃出:
1949年6月至7月,两英區劃歸潮陽縣,林樟等鄉劃歸惠來縣,錫坑鄉劃歸普寧縣。
南澳縣:
劃入:
1.1953年5月,恢復南澳縣建置;
2.1959年11月13日,恢復南澳縣建置,南澳還治後宅。
劃出:
1.1952年6月,南澳縣併入澄海縣;
2.1958年11月,南澳縣併入饒平縣。
潮安縣:
劃入:
1.1949年10月25日,澄海縣所屬洪厝埔、三林、尚書寨等村,饒平縣隆都區所屬厚洋堤村和鳳凰區所屬大溪墘、石壁頭、爐內陳、旱田嶺、南寮、錫坑、邱厝墳、三坑合、杉坑等村劃歸潮安縣;
2.1952年5月,澄海縣鮀浦區鐵東鄉劃歸潮安縣;
3.1958年11月,鳳凰區劃歸潮安縣,今屬潮安區鳳凰鎮;
4.1958年11月,潮州市改制爲潮安縣城關公社;
5.1991年12月7日,除西湖等街道辦事處和意溪鎮及楓溪鎮、古巷鎮部分外,恢復潮安縣建置,潮安遷治楓溪。
劃出:
1.1949年10月25日,第四區所屬溢洋、大東山等村劃歸澄海縣;
2.1953年7月1日,潮州鎮改制爲潮州市;
3.1979年8月1日,潮州鎮和下津、六畝、黃金塘、臥石、社光等大隊改制爲潮州市;
4.1983年7月1日,潮安縣併入潮州市;
5.2013年6月28日,潮安縣改制爲潮州市潮安區,燐溪、官塘、鐵鋪等鎮劃歸湘橋區。
饒平縣:
劃入:
1958年11月,南澳縣併入饒平縣。
劃出:
1.1949年10月25日,隆都區劃歸澄海縣,鳳凰區所屬大溪墘、石壁頭、爐內陳、旱田嶺、南寮、錫坑、邱厝墳、三坑合、杉坑等村劃歸潮安縣;
2.1956年9月,三饒區所屬上陶、坪石、上園等村劃歸大埔縣;
3.1958年11月,鳳凰區劃歸潮安縣,今屬潮安區鳳凰鎮;
4.1959年11月13日,恢復南澳縣建置。
合浦縣:
劃入:
1.1950年6月,靈山縣寨圩、樂民、二東、六橫、新睦、福旺、合立、北塞等鄉劃歸合浦縣;
2.1952年7月,博白縣虎塘、新村、水東、河面等鄉以及靈山縣橫山、長山、舊時路等鄉劃歸合浦縣;
3.1958年12月31日,北海市、浦北縣併入合浦縣。
劃出:
1.1949年12月,寨圩、樂民、二東、六橫、新睦、福旺、合立、北塞等鄉劃歸靈山縣;
2.1951年5月10日,北海鎮改制爲北海市;
3.1952年5月12日,張黃、石埇、白石水、北塞、龍門、小江、福旺、寨圩、六橫等區劃歸浦北縣;
4.1956年,赤壁、軍屯、包家、平陽等社劃歸北海市;
5.1957年10月,橫山、長山、舊時路等鄉劃歸靈山縣;
6.1958年5月,福成鄉所屬东星社、乾江鄉所屬孫東社劃歸北海市;
7.1964年10月31日,北海鎮改制爲北海市;
8.1965年7月,恢復浦北縣建置;
9.1994年12月17日,南康、營盤等鎮劃歸北海市,今屬鐵山港區南康鎮、營盤鎮和興港鎮。
【附:浦北縣】
【劃入:1.1952年5月12日,合浦縣張黃、石埇、白石水、北塞、龍門、小江、福旺、寨圩、六橫等區劃歸浦北縣;2.1965年7月,恢復浦北縣建置,浦北還治小江。】
【劃出:1958年12月31日,浦北縣并入合浦縣。】
靈山縣:
劃入:
1.1949年12月10日,貴縣木格、橋圩等特區劃歸靈山縣;
2.1950年1月10日,合浦縣靈南特區武利、伯勞、升平、維安等鄉以及欽縣靈西特區那樓、那路、光華、新江、那禮、百濟、華靈等鄉劃歸靈山縣;
3.1952年7月,橫縣沙塘、嶺平、鄧塘等鄉劃歸靈山縣;
4.1957年10月,合浦縣橫山、長山、舊時路等鄉劃歸靈山縣;
5.1958年11月15日,欽縣所屬陸屋、廣隆等公社劃歸靈山縣。
劃出:
1.1950年1月10日,木格、橋圩等特區劃歸貴縣;
2.1950年1月13日,橫东、上南、南山等特區劃歸橫縣,合靈特區所屬北塞、合立等鄉劃歸合浦縣;
3.1951年2月15日,部分區鄉劃歸合浦縣、橫縣、貴縣,具體所在不詳;
4.1951年6月2日,那樓區劃歸邕寧縣,今屬邕寧區那樓鎮、新江鎮、百濟鎮、中和鄉;
5.1952年7月,橫山、長山、舊時路等鄉劃歸合浦縣。
欽縣/欽州縣:
劃入:
1.1951年6月,邕寧縣三官區部分鄉鎮劃歸欽縣;
2.1958年11月15日,除大麓區太平鄉和灘營區灘營、洞尾、菠蘿根、六用、平旺、那柏等鄉外,欽北縣併入欽縣。
劃出:
1.1950年春,那陳、南榮等鄉深入邕寧縣之插花地劃歸邕寧縣;
2.1955年7月,三官區部分小鄉劃歸邕寧縣;
3.1957年3月26日,大寺、貴台、長灘等區及小董、黃屋屯等區部分劃歸欽北縣;
4.1958年11月15日,陸屋、廣隆等公社劃歸靈山縣;
5.1994年6月28日,欽州、沙埠、康熙嶺、尖山、久隆、黃屋屯、東場、犀牛脚、大番坡、龍門港等镇劃歸欽南區,新棠、板城、小董、大垌、長灘、那蒙、大寺、貴台、大直、青塘、平吉等鎮和那香鄉劃歸欽北區。
【附:欽北縣/欽北區】
【劃入:1.1957年3月26日,欽縣大寺、貴台、長灘等區及小董、黃屋屯等區部分以及防城縣大直、灘營、大麓等區劃歸欽北縣;2.1994年6月28日,縣級欽州市新棠、板城、小董、大垌、長灘、那蒙、大寺、貴台、大直、青塘、平吉等鎮和那香鄉劃歸欽北區;3.2012年,欽南區向陽街道辦事處所屬沙坡、永福等社區,南珠街道辦事處所屬白水塘、北營等社區,水東街道辦事處所屬小江、山塘等社區划归欽北區。】
【劃出:1958年11月15日,除大麓區太平鄉和灘營區灘營、洞尾、菠蘿根、六用、平旺、那柏等鄉外,欽北縣併入欽縣。】
防城縣:
劃入:
1.1952年8月,東興市併入防城縣;2.1978年11月26日,東興縣改制爲防城縣,以防城鎮爲縣治;
劃出:1.1951年春,東興鎮改制爲東興市;
2.1957年7月,東興、北郊、馬路、大橋、那垌、扶隆、板八、灘散、那良、峝中、竹山、巫頭、江平等鄉鎮劃歸十萬山縣;
3.1958年5月1日,大菉鄉所屬那果村和那梭鄉所屬稔穩、大橋、橫隘、竹圍等村劃歸東興縣;
4.1958年12月1日,防城縣併入東興縣,以東興鎮爲縣治;
5.1993年5月23日,防城港、企沙等鎮和光坡鄉以及附城鄉所屬白沙、公車、垃港、沖孔等村劃歸港口區,茅嶺、灘營、江山、扶隆、那勤、平旺、板八、那垌等鄉和防城、大菉、那良、華石、那梭、峝中、東興、江平、馬路等镇以及附城鄉所屬沖稔、沖侖、三波、城東、佛堂、城南、水營、鯉魚江、大王江、黃竹塘、那天花、丹竹江、石嶺等村劃歸防城區。
【附:十萬大山縣/東興縣】
【劃入:1.1951年春,防城縣東興鎮改制爲東興市;2.1957年7月,東興、北郊、馬路、大橋、那垌、扶隆、板八、灘散、那良、峝中、竹山、巫頭、江平等鄉鎮劃歸十萬山縣;3.1958年5月1日,改名東興縣,防城縣大菉鄉所屬那果村和那梭鄉所屬稔穩、大橋、橫隘、竹圍等村劃歸東興縣;4.1996年4月29日,防城區東興、江平、馬路等鎮劃歸東興市。】
【劃出:1952年8月,東興市併入防城縣。】
瓊山縣:
劃入:
1959年10月,恢復瓊山縣建置,瓊山還治府城。
劃出:
1.1948年2月17日,瓊山縣第六區劃歸新民縣,今屬屯昌縣屯城鎮、新興鎮、南坤鎮;
2.1958年12月,瓊山縣併入海口市;
3.2002年10月16日,縣級瓊山市改制爲海口市瓊山區,石山、永興、東山等鎮以及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爲界西側地區劃歸秀英區,龍橋、龍泉、新坡等鎮和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爲界東側地區以及府城鎮所屬薛村、大样等村劃歸龍華區,江東四鎮劃歸美蘭區。
崖縣/榆林縣/三亞市:
劃入:
1.1958年12月1日,崖縣、保亭、陵水和萬寧縣所屬興隆、東和等農場合併爲榆林縣,以三亞鎮爲縣治;
2.1961年上半年,樂東縣雅亮公社劃歸崖縣。
劃出:
1.1959年11月14日,除南山、富巾外,恢復保亭縣建置;
2.1961年6月,恢復陵水縣建置,陵水還治陵水;
3.1984年5月19日,崖縣改制爲縣級三亞市。
儋縣:
劃入:
1958年12月22日,那大縣併入儋縣。
劃出:
1956年6月,大成區、那大區劃歸那大縣。
【附:那大縣】
【劃入:1956年6月,儋縣之大成區、那大區,屯昌縣之溪西鄉,臨高縣之和慶區劃歸那大縣。】
【劃出:1958年12月22日,那大縣併入儋縣。】
文昌縣:
劃入:
(無)
劃出:
(無)
澄邁縣/金江縣:
劃入:
1958年11月30日,臨高、澄邁合併爲金江縣,以金江爲縣治。
劃出:
1.1948年2月17日,澄迈縣第二區劃歸新民縣,今屬屯昌縣西昌鎮;
2.1961年5月30日,恢復臨高縣建置。
臨高縣:
劃入:
1961年5月30日,恢復臨高縣建置,臨高還治臨高。
劃出:
1.1957年2月,和慶區劃歸那大辦事處;
2.1958年11月30日,臨高、澄邁合併爲金江縣,以金江爲縣治。
定安縣:
劃入:
1.1958年11月,瓊中縣母瑞山公社劃歸定安縣;
2.1961年5月,恢復定安縣建置,定安還治定城。
劃出:
1.1950年5月,楓木、烏坡、南閭劃歸新民縣,今屬屯昌縣楓木鎮、南呂鎮、烏坡鎮、坡心鎮,萬泉河以南劃歸樂會縣,今屬瓊海市,嶺門、思河劃歸瓊中縣;
2.1952年7月,寧田鄉劃歸瓊中縣;
3.1955年5月,第五區石壁、文曲等小鄉劃歸瓊東縣,今屬瓊海市;
4.1957年上半年,龍門區羅陵鄉部分村劃歸瓊東縣,今屬瓊海市;
5.1958年12月,定安、屯昌合併爲定昌縣,以屯城爲縣治。
【附:新民縣/屯昌縣】
【劃入:1.1948年2月17日,澄迈縣第二區和瓊山縣第六區劃歸新民縣,今屬屯昌縣西昌鎮、屯城鎮、新興鎮、南坤鎮;2.1950年5月,定安縣定西特區併入新民縣,今屬屯昌縣楓木鎮、南呂鎮、烏坡鎮、坡心鎮;3.1958年12月,定安、屯昌合併爲定昌縣,以屯城爲縣治。】
【劃出:1.1956年7月,溪西鄉劃歸那大辦事處;2.1956年底,腰子一帶17個鄉劃歸瓊中縣;3.1961年5月,恢復定安縣建置,定安還治定城。】
【附:瓊中縣】
【劃入:1.1952年7月,保亭縣第四區7個鄉,白沙縣15個鄉,萬寧縣第二區4個鄉,定安縣寧田鄉、樂會縣會山鄉等劃歸瓊中縣;2.1956年底,屯昌縣腰子一帶17個鄉劃歸瓊中縣;3.1958年11月,白沙縣紅毛、什運、五指山等處劃歸瓊中縣。】
【劃出:1.1958年11月,母瑞山公社劃歸定安縣,會山公社劃歸瓊海縣,大理大隊劃歸陵水縣;2.1961年5月20日,南坤公社劃歸屯昌縣,北大公社劃歸萬寧縣;3.1986年12月,毛陽鎮和五指山鄉劃歸通什市。】
昌江縣:
劃入:
1.1949年12月,感恩、昌江合併爲昌感縣,以新街爲縣治;
2.1961年5月,恢復昌江縣建置,昌江還治石碌。
劃出:
1958年11月,昌感縣併入東方縣,以東方爲縣治。
感恩縣:
劃入:
(無)
劃出:
1949年12月,感恩、昌江合併爲昌感縣,以新街爲縣治。
【附:東方縣】
【劃入:1.1952年4月,白沙縣石碌區、樂東縣東方區和中沙區劃歸東方縣,以東方爲縣治;2.1958年11月,昌感縣和白沙縣大部併入東方縣,以東方爲縣治;3.1961年上半年,樂東縣山榮公社所屬昂業大隊劃歸東方縣。】
【劃出:1961年5月,恢復白沙縣和昌江縣建置。】
樂東縣:
劃入:
1958年10月,崖縣洪流公社所屬原九所鄉、黃流鄉、英海鎮,昌感縣長征公社佛羅管區,東方縣中沙公社鳳田管區劃歸樂東縣。
劃出:
1.1952年4月,東方、中沙等區劃歸東方縣;
2.1961年上半年,山榮公社所屬昂業大隊劃歸東方縣,雅亮公社劃歸崖縣;
3.1986年6月12日,番陽區劃歸通什市,今屬五指山市番陽鎮。
保亭縣:
劃入:
1959年11月14日,除南山、富巾劃歸崖縣藤橋公社外,恢復保亭縣建置,保亭遷治通什,今屬五指山市通什鎮。
劃出:
1.1952年7月,第四區7個鄉劃歸瓊中縣;
2.1958年12月1日,保亭、陵水、崖縣和萬寧縣所屬興隆、東和等農場合併爲榆林縣;
3.1961年5月,本號劃歸陵水縣;
4.1963年3月,红旗公社划歸自治州直屬;
5.1986年6月12日,暢好、紅山、毛道、南聖等區劃歸通什市,今屬五指山市暢好鎮、毛道鎮、南聖鎮。
陵水縣:
劃入:
1.1958年11月,瓊中縣大理大隊劃歸陵水縣;
2.1961年6月,恢復陵水縣建置,陵水還治陵水。
劃出:
1958年12月1日,陵水、保亭、崖縣和萬寧縣所屬興隆、東和等農場合併爲榆林縣。
萬寧縣:
劃入:
1.1959年11月1日,恢復萬寧縣建置,萬寧還治萬城;
2.1961年5月20日,瓊中縣北大公社劃歸萬寧縣;
劃出:
1.1952年7月,第二區4個鄉劃歸瓊中縣;
2.1958年12月1日,興隆、東和等農場劃歸榆林縣,瓊東、樂會、萬寧合併爲瓊海縣,以嘉積爲縣治。
瓊東縣/瓊海縣:
劃入:
1.1955年5月,定安縣第五區石壁、文曲等小鄉劃歸瓊東縣,今屬瓊海市;
2.1957年上半年,定安縣龍門區羅陵鄉所屬9個村劃歸瓊東縣,今屬瓊海市;
3.1958年12月1日,瓊東、樂會、萬寧合併爲瓊海縣,以嘉積爲縣治。
劃出:
1959年11月1日,恢復萬寧縣建置。
樂會縣:
劃入:
1958年11月,會山公社劃歸樂會縣。
劃出:
1.1952年7月,會山鄉劃歸瓊中縣;
2.1958年12月1日,瓊東、樂會、萬寧合併爲瓊海縣,以嘉積爲縣治。
白沙縣:
劃入:
1961年5月,恢復白沙縣建置,白沙還治牙叉。
劃出:
1.1952年4月,石碌區劃歸東方縣;
2.1952年7月,15個鄉劃歸瓊中縣;
3.1958年11月,白沙縣紅毛、什運、五指山等處劃歸瓊中縣,其餘劃歸東方縣。
【附:通什市】
【劃入:1986年6月12日,保亭縣暢好、紅山、毛道、南聖等區,瓊中縣五指山、毛陽等區,樂東縣番陽區,以及通什鎮劃歸縣級通什市。】
【劃出:(無)】
[ 此帖被jerrylam在2019-07-31 20:19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奖励+10
xuanyiyang 奖励 +10 - 2019-07-3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7-31
那张图太丑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7-31
回 zorro 的帖子
zorro:那张图太丑了 (2019-07-31 20:25) 

冇计,本身唔熟做图,系咁样幅图配字换色都做咗好长时间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7-31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7-31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8-01
回 zorro 的帖子
zorro:[图片]
 (2019-07-31 20:44) 

谢谢分享,这图更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8-01
感谢楼主,非常好的资料。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8-01
非常好的資料。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8-01
防盗文不如用直排。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8-01
回 南天國士 的帖子
南天國士:防盗文不如用直排。 (2019-08-01 09:56) 

谢谢对资料的认可,但直排的话...我自己也会看眼花的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08-01
回 大唐总理 的帖子
大唐总理:感谢楼主,非常好的资料。 (2019-08-01 09:48) 

谢谢对资料的认可,初次发帖,没什么经验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08-01
回 jerrylam 的帖子
jerrylam:谢谢对资料的认可,但直排的话...我自己也会看眼花的 (2019-08-01 10:13) 

多讀古籍。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08-01
我居然看完了。好大的信息量。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08-01
有很多“湧”应该改为“涌”才是
地图炒饭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08-01
回 lzf 的帖子
lzf:有很多“湧”应该改为“涌”才是 (2019-08-01 13:51) 

可能繁简转换没做好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08-01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我居然看完了。好大的信息量。 (2019-08-01 11:55) 

这就是我为何断续整理数月的原因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08-01
用心了,点赞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9-08-04
辛苦了!開平縣的鶴洲鄉是開平縣在恩平縣境內的飛地,應該要註明是飛地。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9-08-04
另外,多年前有人在我整理的資料中留言,整理的資料要有出處,才能有效利用。《廣西近八十年行政區劃大事記》一書,每筆政區變更資料,都附註所根據的文獻或檔案記載。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9-08-04
回 gong 的帖子
gong:另外,多年前有人在我整理的資料中留言,整理的資料要有出處,才能有效利用。《廣西近八十年行政區劃大事記》一書,每筆政區變更資料,都附註所根據的文獻或檔案記載。 (2019-08-04 09:28) 

飞地那个应该是漏了,至于出处这个,因为基本上都是上网查各县县志,所以觉得县志一箩筐太难列就作罢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0-05-13
不錯的整理,辛苦了,補充訂正一個我自己所知的內容:

“東莞縣:劃入:1950年8月5日,惠陽縣所屬黎村劃歸東莞縣;番禺縣十五屯鄉所屬昆城、小享、大東向、小東向、大步等村劃歸東莞縣,今屬東莞市麻湧鎮、沙田鎮。”

番禺的飛地劃入東莞後,現分別屬東莞市麻涌鎮(昆城、大步)、中堂鎮(大、小東向)、萬江區(大、小享),無屬沙田鎮者。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20-05-14
回 tsangcf 的帖子
tsangcf:不錯的整理,辛苦了,補充訂正一個我自己所知的內容:
“東莞縣:劃入:1950年8月5日,惠陽縣所屬黎村劃歸東莞縣;番禺縣十五屯鄉所屬昆城、小享、大東向、小東向、大步等村劃歸東莞縣,今屬東莞市麻湧鎮、沙田鎮。”
番禺的飛地劃入東莞後,現分別屬東莞市麻涌鎮(昆城、大步) .. (2020-05-13 11:13) 

好的,谢谢指正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20-05-14
感谢楼主,非常详细的资料。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20-05-15
回 大唐总理 的帖子
大唐总理:感谢楼主,非常详细的资料。 (2020-05-14 12:59) 

谢谢观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