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中央台的一个访谈节目,讲的是河北省邯郸市的市长10年7换的问题。
出现这种问题,其本质当然是因为法制不受尊重而导致市长们没有完成法定任期,没有认真的为当地人民服好务。
然而,在此节目中主持人和所谓专家的嘉宾还频繁使用了错误的城市概念,反映出了全国上下受广域市概念的误导之深。我注意到在短短的10分钟的节目中,他们竟有7、8次之多的使用了诸如“邯郸这个城市怎么办”的讲法,好象邯郸市长是只为邯郸市区主政一样。
不光他们,其他很多的中国人也是这样的。比如,县里的居民去上级的市里去办事,一般不说去市里或去市区,而是说去**市,认同感极差。我一打开中央4台,看到了一个宣传青岛的节目,里面不厌其烦的说:这座城市***、***。于是,青岛就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青岛市中心(注意:不是指青岛市辖区),于是青岛市长把本该在胶州市的项目放到了青岛市区,外地人不会以为他是在压制县市,而是认为颇有政绩啊。因为照普通人的理解,青岛市长当然只是青岛“这座城市”的首长啊,关胶州什么事。
这个小小的节目反映出了中国市的概念的混乱已经留毒甚深。如此,不如根据中国市管县的传统府县制的本质,给现在的地级市赋予一个区域性的通名。也许人们才会真正意识到地级市的市长是为管辖区域里的所有居民谋福利的,而不时剥削所辖县市的总寡头!
也许只有降低市的级别,市长直选,使其真正成为当地居民的自治机构,才能杜绝像邯郸市那样不负责任的官员调迁现象。
希望中国有一天能实现一个城市建成区一个市或镇的原则。否则,中国的大城市永远是通过行政命令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和主动寻求外部支持发展出来的,这实在有违经济发展应主要由市场来觉得的规律。
有几个建成区的地区原则上只能建立一个区域型政区,而不是一个城市。否则,在中国仍按照古代的传统实行府州县级政区只为一个中心城而设,那么某直辖市域、县域或市域内的次中心城永远没有发展成其应该发展到的规模的机会,因为它们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也缺乏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壮大的土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6 18:44: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