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地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游地区,历史悠久,建置较早。在陕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诸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绥德”之名始于北朝,取“绥民以德”之意。上古绥德为五龙氏地。夏商为雍州地。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魏及秦设上郡。汉沿秦置,楚王项羽曾改上郡为翟国。三国两晋时为并州地。北朝至隋唐曾分别设魏平、政和、上县、安宁、龙泉县,并置绥州、安宁郡、雕阴郡。五代十国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西夏占据。宋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辖领城、寨、关、堡33个。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绥德军为绥德州,辖米脂、清涧、义合等8县。明洪武初于绥德州增设延绥镇,辖领延安、绥德、东胜、庆阳4个卫。清雍正三年(1725)改绥德州为直隶州。
辛亥革命之后,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1935年,国民党在绥德县设立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绥德、清涧、吴堡、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今子长县)、保安(今志丹县)、肤施(今宝塔区)9县。1935年1月12日,遵照中共陕北特委指示,成立了绥德县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改为绥德县苏维埃政府,同国民党地方政权并存。国共两党合作后,共商划国统区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为警备区,在县城设立警备区司令部。1937年10月,八路军率部驻防绥德。1940年2月29日,绥德全县解放,建立了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绥德专员公署,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8县。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员公署,从此绥德县隶属榆林专员公署。2000年7月,改属榆林市。
绥德县行政区划,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管理体制的改变历径多次演变更替,现辖20个乡(镇),661个自然村,14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35.2万人,其中男182858人,女169670人,农业人口299836人,非农业人口52162人。境内人口密度173人/平方公里。
正在建设的太(太原)中(中卫)银(银川)铁路(界时新疆向东出海不在走陇海线)和西(西安)包(包头)铁路复县两条铁路在绥德交汇,界时绥德编组站为陕西四大枢纽,西北最大的编组站之一 。同时307和210两条国道在绥德交汇,青(青岛)银(银川)高速和正在建设的府(府谷)商(商州)也在绥德交汇。
绥德自古以来就是州,改县只是近代的事 ,应当设立地级绥德市,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8县,这样原榆林市所辖的南部县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