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QQme在2003-4-11 10:38:50的发言:
hqq请说明一下非大陆地区公务员和政务员(就是随选举能上能下的那些)的差别吧。
嗯,事務官與政務官的區別阿
簡單地說,
前者是文官系統(通常是經由考試或特別聘用),有公務員保障,一直幹到退休。
後者是經由選舉或民選的首長延攬,有任期制,和民選首長同進退,退下就是平民。
不能在兩者直接轉換,事務官要轉任政務官要放棄所有年資及保障,
政務官退任就是一介平民
這麼做的目的是不讓公務員系統僵化。
要深入比較的話,我從網路上剪貼一篇文章好了
(一)試分析政務官與事務官的衝突本質及差異特性。
(二)何謂政務官?事務官?政務官與事務官有何區別?試說明之。
【解析】
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意義
(一)在理論上言,政務官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之決策,並隨政黨選舉成敗或政策改變而進退之公務員,例如行政院各部部長、不兼部會首長之政務委員、各部政務次長等;事務官指依照既定方針執行之永業性公務員,原則上政務官以外之一般公務員均屬之。由此可見,政務官乃具有政治取向的政府官員,在歐、美民主國家,慣稱為「政治官員」(Political Official)、「政治首長」(Political Executives)、「政治命官」(Political Appointee)
(二)政務官所以能夠影響群體生活,主要在於他們的地位與權力足以發揮政務領導作用。所謂「政務領導」,主要是指政務官經由積極的作為,使群體生活能夠更有效的尋求各種積極目標,也使政治系統與環境間維持更合理的關係。政務領導大致應該表現出五種能力:
1、了解情勢與界定問題的能力。
2、尋求或選擇方案的能力,而此類能力,大致包括三個構成因素:其一是知識能力,其二是選擇能力,其三是決心與目標感。
3、發動與運用政治資源的能力。
4、溝通說服與斡旋妥協的能力。
5、掌握並推動組織活動的能力。
二、兩者區別
無論政務官或事務官,他們都是國家的「治者」與為民服務的「公僕」角色。但他們之間仍有相當對比性的差異,茲略述如次。
(一)就兩類官員進入政府的方式而觀:
1、政務官成為政府的一份子,是由於他們擁有一定的政治條件。此種政治條件,或為選民的選舉,或為議會的信任,或其才智為政務領導者所需要。
2、相對的,事務官成為政府的一份子,則因為他們表現出一定的學識才能,足以承擔政策執行之責。至於何人有此特定學識才能,在現代國家通常以經文官考試定之。
(二)就兩類官員任職政府時的角色功能(活動)而觀:
1、政務官擔任的責任,主要在於政務領導或政策決定。他們雖也介入行政執行,但其涉入者主要在使執行能依政策指導進行。
2、相對的,事務官在政府所從事的活動,主要在於法律與政策的執行。事務官在政策研擬與形式上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最後決定之權,則不屬於事務層次。
(三)就兩類官員的責任而觀:
1、政務官雖然也負法律責任,但主要的責任是政治責任。
2、相對的,事務官不負政治責任,只在執行政策與法律時,有違法失職之情形,所應負的法律上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包括:懲戒、懲處)、刑事責任及民事責任。
(四)就兩類官員的任職期間而觀:
1、政務官因特定政治條件而任職,則其任職期間必與此等條件之存續與否相配合。政務官之去職,可能是任期屆滿,可能是國會不再信任,可能是任命者不再需要或是彼此政見不合,或因其他政治考慮而辭職。
2、相對的,事務官是依個人學識才能任職,其身分受保障,故除非因法定原因而遭免職外,能繼續任職,直至屆齡退休。所以事務官每被稱為「常業公務員」(Perminent Civil Servant)
(五)就兩類官員退職後的待遇而觀:
1、政務官員退職後回到本業,他們不因去職而有其他的待遇或保障。
2、相對的,事務官終生為政府服務,故退休後生活政府亦負有義務,即須有退休養老之給付(退休金)。我國政務官之所以有退職金,因其大多出身事務官,退職金即退休金之替代安排。
三、衝突本質
(一)隨著「行政國」時代的來臨,經驗事實指出事務官(尤其是高級文官)不再是政策外圍者,而是兼能參與政策制定,甚至引導政策內容的設計,自身就是決策者。故而有謂,政務官與事務官二者都是國家維護公權力的「治者」以及為民服務的「公僕」。
(二)正因為上述二者之角色功能的不易截然劃分或者經常主客易位之現象相當普遍,民主國家行政部門的「治理正當性」遂面臨了一項根本性難題:「政務官如何有效地領導日趨龐大並以文官為主體的行政國?」
四、差異特性
美國的事務官與政務官就個自所代表的「穩定」與「變遷」之互動關係上,無論在態度、抱負、或行為方面,的確存有基本性的差異:
(一)就整體而言:
事務官對任職機關及施政計畫,具有長期性的熟識,對未來則懷有風險心理;政務官對任職機關的過去,經常一無所知,對政策方案常持不同意見。
(二)就個別項目而言:
二者彼此的差異可歸納如下:
1、年齡與在職時間:政務官較年輕,但任期一般不長,其中半數的平均在職期間不到二年。
2、教育與經驗:政務官能具任職機關的相關專長者相當少見,使二者在教育與經驗的專精程度上,出現顯著不同:政務官經驗不足、教育所學大抵為「部裡的門外漢」,但事務官則恰好相反。
3、對外關係:政務官彼此有所聯繫,常和政黨領袖以及社會上支持者來往;事務官彼此知之甚熟,和國會委員會成員(主席、委員及職員)、服務對象、利益團體,較有來往。
4、角色:政務官很容易認知到他們是政策、計畫、組織的變遷制定者,事務官傾向於抗拒快速變遷,偏好於逐步適應政府的新政策。
5、動機:政務官經常設法快速建立起個人名聲,俾能升官調職較多權責的更高職位,或轉任民間企業的重要職務;事務官則較關心機關的長期計畫,並維持其與國會委員會、利益團體三者之間的角色關係網絡,俗稱「鐵三角」(Iron Triangle)或「三角聯盟」(Triple Alliance)。
6、忠誠:政務官的忠誠極可能是對其上司、以至總統等政治領導人物的個人忠誠,而事務官喜持中立立場,其忠誠是對機關、計畫、同事、部屬以及服務對象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