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01阅读
  • 17回复

[游记]边走边看——马尔默 哥本哈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4-16
2013.04.15

旅行的意义 到底是什么呢 和好友彻夜长谈回忆往事的时候忽然明白 我们每一次的重逢 都会因为美好的经历而爽朗大笑 这兴许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



斯堪的纳维亚地处极北严寒 被文明的驯化晚于欧洲大陆 西元八到十一世纪 维京人以其彪悍和勇猛征服了波罗的海至北海间广袤的沿海平原 也孕育了哥本哈根的诞生 此后的三个世纪里 这座城市一直与维京人共荣辱 直到十一世纪 维京人皈依基督才有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出现 从此维京人正式步入到欧洲的文明
抵达根本哈根 暂留一夜 即赴领国瑞典的马尔默 从哥本哈根的中央火车站到马尔默 不过区区四十公里 短短半个小时就到 却也是国际列车 中途停靠哥本哈根机场 此列火车在丹麦购票比在瑞典更为便宜 猜想是哥本哈根机场为了吸引客流而释出的优惠


马尔默是为瑞典第三大城市 也是接受外来移民和难民最多的城市 城市布局沿袭传统的欧洲风格 老城以若干广场为支点 街道窄小扭曲而又密集 蜿蜒在城中 串起各广场 同是又异於欧洲大陆的是 城市并非千篇一律的以教堂为中心 欧洲人建城 大多在某地矗立起教堂 以此为城市的发源地 在其周围建造不同功能的建筑 如市政厅 市场 兵役所 学校 邮局等 城市的中心便成型 再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 伸展至一定的距离之后 再立一座教堂 最后就形成遍地教堂和多广场的城市布局
然而马尔默不同 中心广场并没有教堂的身影 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多在维京人皈依基督教之前就已成型 或许可以解释这一差异的出现



与其他北欧城市一样 马尔默的街道干净整洁 满目皆是的移民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市容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4-16
河流绕着城市 不知是人工开凿还是自然就有 北欧的大城市几乎全部建在群岛分布的沿海开阔地带 以中国传统的眼光来看 既无地险 又无人防 也不易兴建工事 面朝大海 背靠平原 城市攻防一览无遗 是最不理想的建都所在 即便是欧洲大陆的城市 也多是兴建在内陆沿河地带 背靠一定的山川地险 欧陆国家 历史上你来我往 攻防不断 城市的坚固非常重要 因此除了地险之外 城堡也随处可见 唯有维京人的城市不同 既无地险 更没有城堡 纵观维京人存在的三个世纪 皆在征伐欧洲 一直处于进攻态势 欧洲人面对维京则一直处于守势 这一历史事实或许可以解释北欧的城市在布局上的独特性



又是一处广场



不同於欧洲大陆尤其是法意两国雕刻繁复精细的外墙装饰 马尔默建筑的外墙非常简约 仅有的加工也仅是点缀其上的线条而已 这是相较於欧洲大陆的又一差异 色彩上 因为地处严寒 就以暖色调为主 红黄橙粉 交相泼洒 赋予城市活泼的生命力


一出老城 就出现朴素的居民楼 跟许多东欧北欧的城市一样 不执着於复制老城的建筑风格和面貌


中央车站 马尔默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连结欧洲大陆的铁路枢纽 因此是个大站 共有站台约莫十五六处 未及细数 全部埋於地下 地面部分的站体就十分简约而实用 一贯的北欧风格 内有小吃街 小型超市等各项服务 话说我们一行四人为了晚饭吃啥争个不休 最后就来到车站内的小吃街 各国食物 一应俱全 我们也就各取所需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4-16
马尔默亦是瑞典重要的港口和对外贸易集散地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心 跟中国相比起来实在是袖珍



这是北欧最高的摩天楼 据说有一百一十九层


回到哥本哈根 这是哥市的中央车站 丹麦的建筑跟瑞典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只是哥特式痕迹更为明显 展现出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欧洲大陆的过渡地带



车站内部的商业要少于马尔默 哥市的中央车站地处繁华地段 站外各种商业应有尽有 车站的功能也就十分简单


市政厅广场 哥本哈根的建筑很多都是红砖绿顶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4-16
和德国北部汉萨城市的风格很像,看得出老城没有受二战破坏.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4-16
无处不在的轮子功


一处街景 在建筑的设计感上 哥本哈根比马尔默更为丰富


国王花园和他的Rosenborg城堡 是北欧少见的文艺复兴风格 规整的形状和实用的多层结构 证明了文艺复兴的影响波及到了北欧 同时尖顶的运用也体现出哥特式建筑的残留 是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


他一动不动的站了许久 盯着水中注目 也不知是在等待猎物还是在顾影自怜


这一湾浅浅的护着城堡的水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4-16
自然地理博物馆 内含 人类的进化 地球地质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地质的演变等各种自然科学的普及 是带领小孩的极好去处 我在里面耗费了一个小时



维京人的家 勇猛 坚强 刚毅的维京人


在去往小美人鱼的徒步中 看见这一抹独到的黄



早期的哥特式教堂 全然不见欧陆的繁复和恢宏 秉承了斯堪的纳维亚的朴素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4-16
回 niesuper 的帖子
niesuper:和德国北部汉萨城市的风格很像,看得出老城没有受二战破坏. (2013-04-16 05:38) 

夜深人静了 就咋两
最后一张小美人鱼照放不上了 等级受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4-16
回 pheily 的帖子
pheily:自然地理博物馆 内含 人类的进化 地球地质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地质的演变等各种自然科学的普及 是带领小孩的极好去处 我在里面耗费了一个小时
[图片]
维京人的家 勇猛 坚强 刚毅的维京人
....... (2013-04-16 05:51) 

5楼最后一张这个教堂属于罗马风,不是哥特式.罗马风建筑门窗和外廊柱间上部为半圆形,而哥特式差不多的位置是带尖角而无廊柱.罗马风窗子较小,哥特式窗子较高大,采光更好.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4-16
好看,精致!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4-16
楼主这文体,没有标点。
我想放入网刊,有点麻烦……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4-16
不知维京人与西伯利亚有什么关系。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4-17
回 九寨沟亚龙湾 的帖子
九寨沟亚龙湾:不知维京人与西伯利亚有什么关系。 (2013-04-16 11:59) 

没啥关系吧 没研究过
维京人一般被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土著 维京人的崛起在时间上恰逢在民族大迁徙之后 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4-17
回 niesuper 的帖子
niesuper:5楼最后一张这个教堂属于罗马风,不是哥特式.罗马风建筑门窗和外廊柱间上部为半圆形,而哥特式差不多的位置是带尖角而无廊柱.罗马风窗子较小,哥特式窗子较高大,采光更好. (2013-04-16 06:41) 

观察仔细 这个教堂在眼睛落上去的瞬间即给我哥特式的画面 高耸的空间感和看上去应该有的足够的纵深 还有左右的扶墙 都给人先入为主的视觉效果 不过要判断究竟是哥特式还是罗马式还得进入到室内看是尖肋拱顶还是圆顶 毕竟这才是罗马和哥特的主要差别 另外两侧被屋檐遮住的部分不知有没有飞扶壁 北欧的建筑好多都是混合的 不像欧洲大陆的古迹都具有典型的建筑风格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4-17
回 无形 的帖子
无形:楼主这文体,没有标点。
我想放入网刊,有点麻烦…… (2013-04-16 09:16) 

很荣幸老大赏眼 放入网刊一定要有标点吗?其实做成PDF的话都是一样的。。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4-17
回 pheily 的帖子
pheily:观察仔细 这个教堂在眼睛落上去的瞬间即给我哥特式的画面 高耸的空间感和看上去应该有的足够的纵深 还有左右的扶墙 都给人先入为主的视觉效果 不过要判断究竟是哥特式还是罗马式还得进入到室内看是尖肋拱顶还是圆顶 毕竟这才是罗马和哥特的主要差别 另外两侧被屋檐遮住的部分不知 .. (2013-04-17 02:48)

这个教堂是一百五十年内的罗马式复古建筑,那个尖塔应该是吸取了一点哥特式建筑的元素的,有调和的味道,但总体上还是罗马风的,高耸的空间感和哥特式并没有必然联系,尖塔后面毫无疑问不是哥特式而是罗马风,没有飞扶壁,在德国各地(拜仁除外),此类教堂建筑有好多,.多是新教的.欧陆工业革命后,确切的说是1850和60年代后,有过一个阶段的复古建筑潮,经典式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克克都有复古建筑出现,有些是多种风格调和,到1900年前后才结束,此后现代建筑广泛推广了.
你的文章和游记加上标点还是不错的.
[ 此帖被niesuper在2013-04-17 05:43重新编辑 ]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4-17
上一个和你这个教堂类似的一座德国教堂,波兹坦的彼得和保罗教堂,属于天主教的,外表是罗马风带有一点拜占庭式样.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4-17
波兹坦的彼得和保罗教堂,建于1867–1870年.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4-17
喜欢照片中的这些树们。
这两天一直在听月光边境,据说能让人心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