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43阅读
  • 5回复

[地级市]市管县体制的兴起与嬗变——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26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10-27
把他整个弄出来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10-27
ZT原文。只有文字部分,还没有表标点符号,请谅解。
市管县体制的兴起与嬗变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姓名:卢毅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浦兴祖 教授
内容摘要
市管县体制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地区行政体制它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沟通城乡经济的体制桥梁而存在并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该体制渐趋失灵暴露出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不仅已基本失去桥梁作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市县经济发展的壁垒急待改革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及其下辖的三个县为案例对该体制的兴起及其嬗变过程进行分析试图反映一些市管县体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市管县体制市管县市带县市县关系
导言
市管县即市领导县是指由地级市管辖原来属于地区管辖的县实行城乡合治1
市管县体制也就是一种由市管辖若干县或自治县由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农村实行城乡合治的行政管理体制它有别于世界城乡分治的惯例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在探索自己的城乡发展模式方面普遍推行的一项制度创新
作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管县体制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动和行政管理手段的变革它更是对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所做的一次深刻的调整是在地方政府间进行权力再分配的过程通过这些调整与权力再分配市管县体制对中国的地方政府结构经济体制变革城市化进程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所涉及的全部地方政府间关系中调整最多受影响最大的是市与县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将从地方政府间关系尤其是市县关系的角度着手去分析研究该体制的变革及其今后的发展
由于中国国情复杂要想深入研究这样一项贴近基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体制必须选取一个合适的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据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215个地级市领导和管理了1186个县级政区2而这215个实行市管县的地区又可以分为三类情况地市合并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新设的县改市升格为地级市3其中第三类是基础最薄弱的一类也是发生问题最多最能反映体制本身在设计上的问题的而浙江省湖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北滨太湖南连杭州东与苏州嘉兴接壤西北与皖南交界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55.07万4是浙江省的重点产粮区也是一个以轻纺为主的中型工业城市它于1978年由镇升格为县级市又于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同时管辖周围的三个县因而可以代表市管县体制的第三种类型综合以上多种因素和现实的条件我选择了浙江省湖州市及其下辖的三个县德清长兴安吉作为对象来进行案例研究
通过这两次实地考察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湖州及其实行的市管县体制的文字材料统计数据采访录音和照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我希望能对市管县体制在湖州的兴起及其嬗变过程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借此反映该类市管县模式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合理的市县关系角度入手站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高度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一体制发展的脉络
体制发展的脉络包括它演化的前身确立发展转变和衰落这一个完整的过程尽管从全国来说市管县体制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发展了但对湖州而言市管县体制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正式发展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将市管县体制在湖州的发展过程划分为酝酿和准备确立与发展转变与衰落三个阶段划分的标志分别是两个时间点1983年和八十年代末可以用下图比较清晰地表示出来
市管县体制在湖州地区的演变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一 酝酿和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是整个市管县体制演化的前身和渊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83年湖州正式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前为止
当时市县关系在体制上的总体特征是市县在相互独立的管理系统内分头发展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均处于分立状态在城乡关系上是按世界惯例实行城乡分治
尽管如此但是从行政区划的变革上我们却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向市管县发展的线索
1978年浙江省把原属嘉兴地区吴兴县的湖州镇吴兴县县城所在地从县单列出来改为县级市
1980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省政府向国务院提出报告要求撤销吴兴县并入湖州市
1981年国务院批准省政府的请示撤销吴兴县并入湖州市但扩大后的湖州市仍为县级市属嘉兴地区管辖(6)
这样经过五年时间的调整湖州由一个610平方公里的中心小镇逐渐扩大为一个1567平方公里的县级市7其范围内的城乡关系被颠倒了过来原来是城市区域附属于农村区域现在则恰恰相反社会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且已经在小范围内为实现城乡合治打通了行政区划上的障碍
综上所述我认为尽管这一阶段市县还是相互独立发展的却已经为下一阶段 市管县体制的正式实行做了部分准备
二 确立与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市管县体制正式在湖州地区确立并正式发展的阶段从1983年湖州正式实行市管县体制开始到八十年代末为止
行政区划的变革是第一步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浙江省人民政府撤销嘉兴地区湖州和嘉兴分别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同时划周围的几个县入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整个嘉兴地区原有八个县当时就把把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划给湖州市管辖而把其余五县划给嘉兴市管辖8之所以要这样划分除了考虑两个中心城市带县的实力1983年湖州与嘉兴的经济总量的对比大约是2:3左右9以外还考虑到管理的便利
接下来为了把行政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浙江省人民政府紧接着国务院的命令就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从经济计划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把改革具体化主要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的浙政办[1983]56号82号84号和93号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经济方面主要是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的变革84号文件中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原先由省直接下达到县的经济计划改为由省下达到市再由市下达到县这些经济计划包括基本投资额度工农业生产计划能源物资分配计划各种专项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商品流转计划等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财政包干办法财政体制和外贸收购出口计划却仍按原来的规定实行即仍由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和外贸10
人事方面主要是干部管理方式的调整原先县的干部全部是由浙江省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嘉兴地区行政公署来管理的现在则规定县的正职是由省来任命其余副职由市来管理任命
在城乡关系上82号文件是这样规定的从过去城市管工业地区管农业转变到工业农业城市乡村全面规划统一领导上来以城市为中心广大农村为基础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努力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11
据当时在任的政府官员介绍整个体制的确立大约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的首先是行政区划的改变接下来就是各种经济计划下达方式的调整这两个步骤的实行几乎都是一道文件就调整过来了比较麻烦的是干部人事的调整一方面湖州和嘉兴都要从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地区行署要拆分后再和各个县级市政府合并另一方面管辖范围扩大了管理事务增多了这使得湖州市政府在短期内大大地扩建了至于城乡关系的调整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变化过程可以说在整个确立与发展阶段城乡关系都进行着调整
行政区划的调整为该体制提供了一个骨架而经济计划管理方式干部人事管理方式和城乡关系的调整则是该体制的血肉至此通过第一阶段的酝酿与铺垫再通过这一系列具体的调整市管县体制终于在湖州正式确立起来了
三 转变与衰退阶段

这个阶段从八十年代末各种指令性计划逐渐被取消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所谓的转变与衰退并不是一种官方的正式的调整而是指一种自然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根据我的实地调查虽然表面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上市管县体制依然保持着1983年时的模样但是其实质内容已经不同演变为一种辖而难管的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经济计划管理体制上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各种计划指标先后被取消虽然市县政府间经济沟通的渠道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手续复杂效率低下等弊端它们逐渐被民间自建的流通渠道所取代市县之间民间自发的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因此经济计划管理上市对县在微观经济层面已不具有实际的管理意义
宏观层面在制定的每个阶段的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每年的具体计划时县的计划都会包括在市的计划内但是在这一点上市对县影响其实并不大一般只要县的计划不脱离市制定的大目标大原则基本上市对县是不会多加干涉的
财政体制上从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开始浙江省实行的就是市县分别对省负责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所以财政上湖州市对其下辖的三个县一直是不具有任何管辖权的
社会事务上俗话说管不了它的钱袋子就管不到它的手脚市管不到县的财政也就管不到县的各项社会事务据市有关部门介绍市对县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务方面的管理基本都是指导性质即只能给它出主意具体事项上听与不听全由县自己决定
干部人事制度上依然是省管正职市管副职但是市对县的干部配备的影响力似乎反而有所增强省在任命县的正职时相当重视市的推荐意见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随着公务员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的实行市县干部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与往来近三年长兴县的发展势头强劲而该届领导班子中正副书记正副县长常务副县长纪检法公安的领导班子国税局局长商业银行行长等重要干部都是通过人才交流从湖州或其他地方调过来的总的说来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市县关系的实质已悄悄发生了变化所谓市管县体制其实基本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即辖而不管因此我们可以说市管县体制在湖州已经衰落了
二体制演变的逻辑
从七十年代末的酝酿到八十年代初的建立再到八十年代末的衰落整个市管县体制在湖州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嬗变的过程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考察体制演变的逻辑和原因
一体制确立的内在逻辑
对此我认为可以从宏观背景到微观因素一步步地来分析
宏观层面上当时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市管县体制是湖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历史背景
在1983年以前市管县体制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1926年口(武汉的一部分)就辖汉阳县开了市领导县之先河共和国成立之初虽然该体制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但天津无锡常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了保证城市的蔬菜副食品供应纷纷先后自发地领导起周围的县到1958年底全国已有29个市管辖120个县级行政单位看到这一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59年底通过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市管县体制虽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一体制的发展一度停滞1965年之后它又开始缓慢复苏到1982年共有58个市领导171个县1982年中共中央以[1982]51号文件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年末首先在江苏省试点在肯定其经验的基础上1983年开始在全国试行从此市管县体制的发展有如汹涌的洪潮势不可挡1983年一年之间全国就增加了68个领导县的市被领导的县数增加了363个一下子超过1949年以来的总和(12)见附录图2市管县体制在中国整个发展态势
逻辑上时代要求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则是中央在八十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众所周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引导整个中国的发展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各级政府就把如何发展经济作为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从而提出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工农业现代化建设等目标这就要为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寻找道路由于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市县分割的城乡管理体制工农业的发展也基本被局限在城市和农村各自的领域内现在一方面要为城市工业的发展寻找更广阔的原材料和商品市场另一方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村原本隐性的富余劳动力被显性化从而促使了乡镇工业的发展然而乡镇工业扎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急需得到来自城市的技术人才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综合这两种需要就自然地产生了打破城乡分割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城乡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然而当时的中国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强烈依赖政府计划手段受此束缚城乡之间如果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必须首先在城乡政府间建立联系于是市管县体制就作为满足这一系列需要和解决体制矛盾的产物应运而生在以上的历史条件下中央就号召条件具备的市县实行这一体制全国上下兴起一片市管县的热潮
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实行市管县体制是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的但是从湖州自身来看是不是同样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呢
首先在以上历史背景下浙江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筹划省内的市管县体制改革与湖州同时进行改革的还有嘉兴和绍兴在省政府下达到这些市的公文里对这项改革的目的是这样写的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一切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进行市领导县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实行市领导县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和流通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以城市为中心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生产网络流通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科技文化和信息网络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道路(13)
虽然如此对湖州自己来说却多少有跟风的性质全国上下都在搞我们也要积极投入这项活动市领导谈起当初搞这一体制的原因都是众口一辞地说这是全国性的行为嘛湖州没有理由不参与呀况且对湖州市而言市领导县提高了市的行政地位扩大了它的管辖范围何乐而不为而对德清长兴安吉三县来说据县有关同志介绍当时的认识是由地区来管还是由市来管都无所谓反正都一样要管对此我认为响应号召是有道理的但是仅仅响应却不加入自己因地制宜的思考却会因理解不了体制改革的精髓而使改革流于形式据原嘉兴地委老主任介绍当时的湖州虽然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却是经济发达地区中欠发达的地区与同时改革的嘉兴和绍兴相比经济实力是最差的(14)湖州的知名度甚至不及南浔可见当时湖州的实际情况并不非常适合搞市管县所以地委老主任对当时的状况这样评价在湖州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不是因地制宜的而是一种跟风行为
总的说来在湖州地区实行市管县虽然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全国各地在同期大张旗鼓地搞市管县深深地影响了湖州当地各级政府的行为使得他们在没有深刻思考本地的实际需要而匆忙行事跟风搞起了市管县体制这为以后市管县体制在该地区的嬗变埋下了种子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体制自身发展的日渐成熟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正是因为发展城乡经济的目标方式和现有的总的经济管理手段之间存在着制度缺口市管县体制就作为一项解决发展与现有体制矛盾的唯一办法而被中央大力推广在这种大环境大形势下浙江省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号召结合实际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市管县体制市县则依据惯性积极响应于是该体制就在湖州地区兴起了
二体制转变和衰落的内在逻辑
与它的兴起一样市管县体制不出十年就逐渐衰退的原因同样要从全国的大气候和湖州自身来看前者是根源所在给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性后者则是直接原因导致这种转变在该地区现实地发生了
首先市管县体制的衰落根源于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一根本性转变带来了整个社会经济的一系列转变导致了市县关系各个方面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管县对城乡间的经济联系来说是桥梁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由于经济运行主体运行方式和商品流通渠道的改变市管县这座桥梁逐渐被架空有时甚至成了城乡间实现正常经济联系的壁垒具体请看下表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管县作为一种沟通城乡经济的体制桥梁的作用已告终结
除此以外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与县成了经济上平等的主体经济运行靠的也不是计划而是市场规律中心城市要吸引周围县的资源来发展自己就更依赖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在科技管理信息金融方面的优势这就对市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市的实力不足以带动县的发展市对县就没有吸引力市管县体制就必然会成为一个空壳子这就是市管县体制会衰落的根源所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 市场经济体制下 前后对比 市管县存在的问题
经济运行主体 政府 企业 主体更贴近生产第一线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主体数目增加类型更丰富 壁垒企业必须通过政府才能进行城乡间经济活动效率低成本高效益差
经济运行方式 各种指令性计划 根据市场规律自动运行 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资源配置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架空各种指令性计划逐渐被市场手段所取代市县之间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往来
商品流通渠道 计划渠道政府渠道 市场渠道民间渠道 渠道的数量更多层次更丰富立体的网状结构使得流通更迅速更方便 架空市县之间经济联系日益通过民间渠道进行政府渠道由于其低效自然淘汰

宏观环境给市管县体制的衰落提供了可能性除此以外湖州自身则为其提供了必然性
国分省、省分县是区域型建制,市、镇、村是聚落型建制,必要时实行市县合一制

自治州为自治县联合体,都市区为城市联合体,乡为村联合体,但都不是一级建制

聚落型建制和区域型建制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10-27
市管县体制的兴起与嬗变 (续)
让我们从湖州市市县之间的财政关系说起早在1983年市管县体制实行之初浙江省政府出于慎重的考虑同时借鉴了试点的苏南地区的做法没有改变原先的财政体制湖州市与三个县在财政上各自独立分灶吃饭独立结算尽管市每年的财政预决算中都会把县的情况写进去但实际上市县之间基本没有实实在在的财政往来而当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失去了计划这一指挥下级的武器以后财政就成了唯一有实效的武器因为只有控制其财权才能控制其事权但是由于浙江省实行这种财政体制湖州市对三个县的财政实际上没有任何管辖权也就指挥不动县县自己出钱办自己的事市的任何意见对县只起到建议和指导的作用没有实际的约束力这样市对县实际上是辖而难管值得注意的是在率先实行这种财政体制的苏南地区同样的问题也发生了(15)
那么是不是改变了这种财政体制就能扭转市对县辖而难管的局面呢也不是根据我的实地调查即使现在把县的财政权交到市根据湖州市现在的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也管不了
所谓中心城市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该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本就强手如云北有强大的上海及苏州无锡市南有杭州绍兴宁波而且彼此之间的经济结构都比较类似例如在本省内湖州市与其紧邻的杭州与嘉兴两市在工业行业结构的相似系数上就分别达到了0.8753和0.968316湖州相对上就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又由于政府官员调动频繁国企改革等种种原因近年来湖州原本的支柱产业丝绸业极不景气企业大量倒闭从湖州市历年全市分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示图见附录图3我们可以看到湖州市从1993年以后经济就持续下滑从1997年起市本级的发展已经有被三个县赶超的势头而三个县中德清与长兴在1994年就列入了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名单17安吉县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也飞速发展起来这样市的实力相对于县已大大下降市已经自身难保就别提带县了对周围的县来讲在湖州市缺乏带动力的情况下作为受市场互惠互利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调控的平等经济主体它们没有理由不选择更有利的中心城市来带动它们发展
财政上市县两级的政府官员一致认为市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一种吃饭财政市财政的情有时甚至还不及县市财政收入的总量虽然很大但同时财政开支也很大而且主要都用在人头开支上根据2001年湖州市人大会议上财政局的报告2001年湖州市本级的财政收入为14.6亿剔除上缴的一块本级财政的可用财力为7亿多然而湖州市吃皇粮的人数共有27755人由于近几年公务员工资上涨公务员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这样7亿多中仅发工资就用去了5.5亿仅剩的1.5亿扣去办公经费和国家法定的几项支出已经所剩无几根本难以搞建设这种情况下市如果再把县的财政揽过来虽然会增加收入但也会增加支出对市本级来说是承担不起的而县看到市这种情况又从市那里得不到任何帮助自然不敢也不愿把自己的未来的发展交到市手中县对此诙谐地称到我的老爸市很穷那么还是找爷爷省吧
综合宏观环境和湖州自身的因素市管县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遭到了来自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强烈冲击同时湖州市本身经济实力的下降和特殊的财政体制又为县摆脱市的管束自主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加速了市管县体制的衰落客观与主管必然与偶然因素的作用下湖州的市管县体制在实践中日渐衰落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湖州地区存在辖而难管的情况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无锡市与锡山市县级市杭州市与萧山市县级市也都如此18同时不仅市县之间市与市区乡镇县与乡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湖州市对其经济发达的南浔区就存在管理难的问题可见用行政捆绑代替根据市场规律自然形成的经济联系终究是不行的只会反过来冲击行政体制本身
综上所述让我们纵观市管县体制从兴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路线和走向深刻地影响了市管县体制的走向出于城乡经济发展和填补当时体制缺口的客观需要它产生并发展又由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它又不得不步步退出让位于更合理更有效的市县联系方式总之是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的互动构成了市管县体制呈抛物线状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该地区自身的特殊条件制度和环境则导致了这种演变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就是市管县体制在该地区兴起与衰落的共通原因
三实践揭示的问题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基本摸清了该地区整个市管县体制演变的基本脉络及其演变原因应该说市管县体制的实行对整个湖州地区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1983年到1985年市县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达到一个高潮见附录图4尤其是民间经济活跃的德清县其次是市本级1983年到1984年全市乡镇企业增加了870个比上年增长了23.5%吸收劳动力4.37万19可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市管县体制对经济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但是这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该体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实践所揭示的种种体制设计本身及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从体制设计本身来看
1 在湖州市管县虽然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之后不久就失效了随着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的暴露湖州经济慢慢陷入了低迷状态这一点说明市管县以行政关系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当时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虽然是必要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而且与走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趋势是相悖的其历史作用恰恰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成反比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市管县体制仅仅是中国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过程中冲破旧体制束缚的第一步是一种过渡的手段是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大方针下调和体制与体制之间矛盾的权宜之计
2 由于市对县的辐射能力不够如果不实行市县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将会造成市县内部的发展冲突很可能会阻碍县的发展然而一旦实行分灶吃饭县拥有发展自主权以后就会向更广阔的区域寻找发展的动力这样市本级的发展就缺少了县的依托与支持致使市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不利于中心城市的培育这与市管县体制实施之初要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尤其是建设中心城市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可见市管县体制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失灵了
3 市对县缺乏带动力导致市对县应有的约束力也一同下降本来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生产力中心城市有责任在相当的区域内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并为该区域在城市化社会文教事业的合理发展等方面做出整体规划但现在省未把财政权交给市也就等于市对县在这些方面没有实际管理权由此导致县的自主权过大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市的规划不能在全局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执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力不合理布局等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引起内部竞争不利于全局的发展
4 财政上分家的体制导致了市县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利益主体受利益驱动市县之间不免要产生竞争性摩擦发生抢投资项目等矛盾而各自的政府官员为了本地的发展和个人的政绩表现也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决定造成屁股指挥脑袋
5 最后从根本上说市管县体制违背了城乡分治的国际惯例城市和农村是有着质的差异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对其的管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发育成熟的城市和农村而言从城乡合治走向城乡分治是世界行政史揭示的一个客观规律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不要说湖州地区这种貌合神离的城乡合治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苏南地区所谓的城乡合治也基本上只是板块式的而不是真正有机的一体化合治由此可见要在经济上实行城乡合治从根本上讲是与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和城乡发展的内在规律相违背的

从体制的实施过程来看
1在评估其带县资格的时候缺乏全局的发展的目光
在决定在湖州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区位和该市原先的经济结构对其将来的带县能力产生的影响没有正确把握湖州市和各县之间经济上内在吸引力的大小更没考虑到由此种种引起了数年后市县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体制后来在该地区的发展阻力重重据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政府官员介绍一个中心城市带500万左右的人口是比较经济的能够在城乡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而据统计湖州市1983年底总人口数为229.4万即使到1999年底的总人口数也只有255.07万(20)不仅形不成规模效益还造成一定程度的内耗要负担的公务员数目大于本市经济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经济积累的不足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市县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越来越严重这表明当时在推行市管县体制时对可实行的市县的标准划定是不够科学的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和片面
2市管县体制实施的过急理顺体制的手段也过于机械化
从湖州市来看据相关人士介绍当时由于一下子要从一个县级市政府扩建成一个地级市政府政府机关急需大量的干部补充进来数量不够就从生产第一线提拔优秀工人充当干部而这些人缺乏政府管理经验与能力不仅做不了实事还因为中国政府历来干部没犯错误就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弊病这些人进入政府系统以后就再也没有出来成为吃皇粮的固定人口这样的人员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成为市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可见该体制的实施是有点操之过急的不符合规律办事为其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3配套改革没有跟上
这主要指在财政体制上没有配合市管县的行政体制而进行改革另外政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没有及时跟上如果改变只进不出的情况市后来也许不会发展得如此困难及时进行渐进式自我调整这是保证体制得到较好实施所必需的也是现代科学决策所提倡的
总结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对湖州市的市管县体制作出以下评价在前期计划经济时代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市管县体制的确为其城乡间的经济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有历史功绩的但是随着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市管县体制渐趋失灵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在体制内各项具体内容的设计上缺乏内部协调自相矛盾自设障碍的情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许多设计和实施缺乏因地制宜的考虑体制的应变能力弹性和容纳性都较差现实一旦对其产生新的要求它就承受不了而受到冲击此外地方政府官员的水平也欠缺驾驭不了体制最后从根本上来说市管县体制与中国现代化的要求以及世界城乡治理的内在规律是相违背的因此对湖州而言整个市管县体制无论在体制设计上还是在体制实施上都有欠成熟缺乏因地制宜的考虑
四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但是到现在为止实践的部分失败并不意味着就要废弃这项体制相反由于湖州地区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根据现有市县关系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我认为该体制经过改造以后在现实中还有价值无论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城市化建设都可以发挥一定的正面作用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换血设计一套能够对市县关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的良好的体制发挥出上层建筑对下层经济和社会基础的积极作用
首先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这样的顺应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调整进行市县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据转变后的政府职能来建立新的市县政府间关系并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权力分配同时协调好与其他地方行政主体的横向与纵向关系其时市县关系的实质将不再是市领导县而是在实力基础上的市指导县
具体设计如下
一经济上
市管县将不再作为联系城乡企业间的桥梁而存在而是作为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的杠杆而存在随着市县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对县的管理重心将从微观层面转移到宏观层面上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全市经济的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为经济的发展做好服务与引导
二城市化
城市化是城乡发展的大目标围绕它的要求合理地规划城乡体系是今后市管县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湖州市近来在城市化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化步伐建成一大一中三小还有十一个中心镇的目标对整个市域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规划的思路然而要具体实施还要通过市县关系的互动去实现 另外围绕整个规划体系交通如何布局也应该由市来统一布局
三社会事务
社会事务涉及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具有全局性意义由于城市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在科教文卫等事业上市对县本身就存在着辐射作用今后在这些方面市对县将依然起到重要的扶持与指导的作用
四政治上
这在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将成为今后市管县的四个方面中份量最重的一个方面因为这一块内容不仅本身就很重要它还作为具体的管理手段对前面三方面起着支持作用
首先干部人事上市对县依然还会具有相当的管理权限而且市可以通过加强对县的干部输出来弥补其在经济实力上带县能力不足的劣势这种弥补可以加强市管县的力度从而使得前面三个方面的管理可以得到落实
其次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的制定是对第一项经济管理的一种支持只有统一了像投资政策这样重要的大政方针才能为进一步宏观调控打好基础
最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反腐败等方面的政治性事务也需要由市来统一抓这些事务一定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行动这是由中国的国家结构和中央集权体制所决定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考察了湖州市市管县体制二十年来的整个演变过程分析了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总结了体制实践所揭示的问题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这个案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发现它对整个中国的市管县体制带来如下启示
首先市管县体制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在于新旧体制交替时用行政体制弥补经济体制上的缺口一旦这个缺口由于经济自身的发展而填补上以后市管县体制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原动力如果不及时调整将在经济基础的作用下被自然淘汰
其次市管县体制并不能保证培育出中心城市而市即使在行政体制上不带县也并不影响它发挥自己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中心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来自其本身的经济实力和在科教管理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并不来自其行政地位用行政捆绑来弥补实力上的缺陷最终只会导致这种捆绑的解体
再次城乡经济的有机结合并不在于市在行政上是否领导了县而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最后为了让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上少走点弯路促进城市与农村地区在政治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健康发展市管县体制并不应该在完成了过渡新旧体制的作用以后就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应该顺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在新的领域内发挥其积极作用
另外要切记的一点是在新市管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努力避免过去犯过的考虑不周目光短浅操之过急不按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办事的毛病否则再好的体制设计也会因为了漏洞百出的体制实施过程而失效的

注释
(1) 刁田丁主编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第204页法律出版社1989年出版
(2) 黄仁宗对市管县体制的新思考决策咨询2001年第8期
(3) 刁田丁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第205页法律出版社1989年出版
(4) 浙江省湖州市统计局编2000湖州统计年鉴辉煌五十年特辑第1页
(6) 蒲善新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第349页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
(7) 浙江省湖州市统计局编2000湖州统计年鉴辉煌五十年特辑第1页
(8) 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编撰浙江省情概要第63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9) 陈自芳不平衡推进与高增长改革进程中的浙江经济发展研究第54-55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出版
(10)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浙政办[1983]84号
(1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浙政办[1983]82号
(12) 蒲善新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第398-401页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
(13)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浙政办[1983]82号
(14) 陈自芳不平衡推进与高增长改革进程中的浙江经济发展研究第84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复旦大学 政学者论文集 2002
表中数据摘自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第401页蒲善新著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
图2表中数据摘自2000湖州统计年鉴第13页浙江省湖州市统计局编辑
(20) 湖州市志第559页昆仑出版社1998年出版
附录 略

国分省、省分县是区域型建制,市、镇、村是聚落型建制,必要时实行市县合一制

自治州为自治县联合体,都市区为城市联合体,乡为村联合体,但都不是一级建制

聚落型建制和区域型建制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1-26
早看过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1-26
当年没将湖州的县交省直辖,将湖州变成东莞式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