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昭
:在清末正式任命督撫設省以前,早在雍正年就出現「東三省」了。
康熙元年(1662年),置“镇守辽东等处将军”(驻辽东,简称“辽东将军”)、“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驻宁古塔,简称“宁古塔将军”)。康熙四年(1665年),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简称“奉天将军”。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又称“船厂”,今吉林市),俗称吉林将军、船厂将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置“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驻黑龙江东岸的爱珲(旧城),简称黑龙江将军。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黑龙江西岸的爱珲新城(黑龙江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黑龙江将军移驻墨尔根(今嫩江县)。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
乾隆十二年(1747年),奉天将军移驻盛京,改“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简称“盛京将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因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规模与内地行省类似,故早在雍正年间,朝野已将其统称为“东三省”(
@雅昭)。
兹举数例:
雍正十年(1732)秋,内大臣、参赞靖边将军、宁古塔副都统博都哩·塔尔岱出征喀尔喀,参加额尔德尼昭(汉名光显寺)(今蒙古国巴彦温都尔西北)之战,取得“光显寺大捷”,被授黑龙江将军(右副将军),统领军营
东三省的官兵。
乾隆二年(1737年),御史舒德赫上《八旗开星边地意见书》,言:盛京、宁古塔、黑龙江沃壤数千里,仅为牧场闲田,请移八旗散丁数万屯
东三省,以实旧郡而还淳朴,分京师生齿之繁矣。(《黑龙江沿革史讲稿》,黑龙江省档案馆编,1981年)
乾隆七年(1742年)所立《塔尔岱将军碑》背面落款:“乾隆七年岁次五月二日定边右副将军内大臣总管军营
东三省兵丁统领导调遣满洲蒙古兵丁镇 黑龙江等 将军臣塔尔岱敬立”(《塔尔岱将军碑与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将军》,原载齐齐哈尔《鹤城晚报》2007.04.13)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戊寅,赏调往金川之
东三省兵丁家属红白事银两。”(《黑龙江大事志》)
道光九年(1829年),……刑部认为,恩诏“系指在
东三省犯事者而言,其他省犯事发往
东三省人犯并不在查办之列”。(《刑案汇览》(一)“甫经发配误闻赦典不准请释”)
“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间,规定嗣后
东三省赍送进京贡物等,务将车数于印花上注明备查。”(《资源、环境与国家权力——清代围场研究》,赵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4-10-31 10: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