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33阅读
  • 43回复

[历史地名]人民日报刊文谈复名:襄阳,终于找回来的名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4-22
— 本帖被 无形 执行加亮操作(2016-05-06) —
   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2日05版)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宣布更名的当天,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发来邮件说“我的襄樊今天起不存在了!”颇有些耿耿于怀。
女儿的“非常不理解”我非常理解。出生伊始,她就在“襄樊”长大,曾经脱口而出的母校“襄樊三十三中”“襄樊五中”等名称一夜之间消失,如同让他们把叫了18年的名字强行改名换姓那么别扭、难以接受。这是一位90后“游子”抒发乡愁的方式。这种痛惜和失落,注定会在他们这代人的心头萦绕一段时间。
对一座城市来说,选择认同“襄阳”还是“襄樊”,历经坎坷。
襄阳是座典型的“双子城”。“一江碧水穿城过”,汉水将襄阳和樊城分为南北二城。“襄樊”作为行政区的名称始于1948年,1950年时隶属襄阳专署,1979年升格为省直辖市。1983年地市合并,撤销襄阳地区,其政区域并入襄樊市。满打满算,“襄樊”作为行政区的历史仅60余年。
而“襄阳”作为行政区名称,则延续了两千余年。东汉末年自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襄阳,“襄阳城”便横空出世。建安十三年,曹操置襄阳郡。此后,襄阳城一直作为州、道、路、郡、署的治所,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风云、宋蒙硝烟都成为文学家最好的创作素材,以至于诸葛亮、庞统还有郭靖、黄蓉们成了襄阳的代言人。不仅如此,襄阳还有极丰富的人文内涵,卞和献玉、宋玉楚辞、荆州学派、隆中对、唐诗宋词,“诸葛千古一智圣,孟米诗书两襄阳”等,无不令人自豪。就连从这里生发的成语,如筚路蓝缕、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百步穿杨、三顾茅庐、刮骨疗毒、相敬如宾、望衡对宇等,也印证了国人崇文尚武、奉行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这些,无不和那个“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襄阳”连在一起。
1983年地市合并时,由于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让建市仅35年的小襄樊市“吞掉”了襄阳地区,仅保留以环城四郊为管辖地带的襄阳县。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调整襄樊市城区区划,驻地设在樊城的襄阳县不再管辖襄阳城以南的几个乡镇,此时的“襄阳”已与“襄阳城”没有任何地域关联。到了2001年,驻地移至东郊张湾的襄阳县改为“襄阳区”,“襄阳”离襄阳城越来越远,名实分离得彻彻底底。外地游客对襄樊地理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说,襄樊政区名称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怎么改”并无争议,但需要契机。2007年5月,“襄樊号”导弹护卫舰应新加坡海军邀请参加了第二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演习,新加坡华侨得知“襄樊”就是原来的“襄阳”时,激动地高呼“襄阳襄阳”,让前去庆贺的襄樊领导既感动又尴尬。其实,这些年襄樊人经常遇到类似场面,到海外招商,需要说一句“襄樊就是原来的襄阳”,才能让客商们感知襄樊的地理位置。每年,都有政协委员提交“复名襄阳”的提案,民间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008年,襄樊市委、市政府基于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乎民意和推动发展的目的,向湖北省和民政部提交更名申请。2010年12月,襄樊终于“让位”于襄阳,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名字终于重回这座城市。同时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实现了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的目的。
如今的人完全适应了襄阳这个“终于找回来的名字”,“襄樊”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城市发展变化的记忆。2014年底,一条融入本地文化元素的通途展现在襄阳市民面前,这就是连接襄阳、樊城的襄樊大道。大道的命名,为曾经的60年留下了痕迹,也为生在“襄樊时代”的年轻人留下些念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4-22
这个改得好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4-22
2012年,我从成都回河南,火车对面一个男的,问他到哪下,他说到襄阳,因为火车票是“襄阳站”。一会他用手机和家人打电话,说“……到了襄樊再说吧。”可见,他习惯上还是襄樊。
其实,认同襄阳的是70岁以上老人,占少数。认同襄樊的是70岁以下的人,占多数。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4-22
必须澄清的是,诸葛亮出山前躬耕地是南阳,不是襄阳!
“襄阳小儿齐拍手”,“襄阳好风日”也不是什么名句。王维的那首《汉江临泛》捧红的是荆门,“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4-22
襄樊市一中,襄阳市一中,襄阳县一中,襄阳区一中,襄州区一中。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4-22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句不错呀。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4-22
就是不知道今天这篇关于襄阳的文章发出来的用意是什么?
配合徽州复名造势?宣告襄阳复名全方位获得成功?

可能我想多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4-22
这些年襄樊人经常遇到类似场面,到海外招商,需要说一句“襄樊就是原来的襄阳”,才能让客商们感知襄樊的地理位置。....
——————————
敢情是为了外国人才改的名字,这得有多么的不自信啊!
我始终觉得襄阳不如襄樊名字好,改襄阳对居于市区中心地位的樊城人是一种文化漠视,而对于习惯了襄樊这一称呼的当地人外地人来说更是一种不便。更何况这种改名并没有征询全体甚至多数襄樊市民的意见,甚至没做过民意调查,仅凭政府官员和部分砖家的意志就改了,完全不合理。
当然喽,我一个外地人不过是说说而已....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4-22
回 扬歌海上 的帖子
扬歌海上:这些年襄樊人经常遇到类似场面,到海外招商,需要说一句“襄樊就是原来的襄阳”,才能让客商们感知襄樊的地理位置。....
——————————
敢情是为了外国人才改的名字,这得有多么的不自信啊!
我始终觉得襄阳不如襄樊名字好,改襄阳对居于市区中心地位的樊城人是一种文化漠 .. (2016-04-22 13:46) 

樊城自古是襄阳县/府的一部分,说“襄阳”即包括樊城,无需特别强调“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4-22
回 令月寒川 的帖子
令月寒川:樊城自古是襄阳县/府的一部分,说“襄阳”即包括樊城,无需特别强调“樊”。 (2016-04-22 14:03) 

说得好。。。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04-22
最近各种烘托改名的气氛,看来黄山快要顶不住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04-22
樊城做一个县级名,足矣。

小时候听评书,就有“襄阳王”
elector是本人用于测试系统功能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6-04-22
樊城市区比襄阳(汉江南岸)大,市政府、火车站都在樊城。襄阳也就是老点,有几个城墙而已。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04-22
估计过几天人民日报又要刊文了,“荆州,终于找回来的名字。”“淮安,终于找回来的名字。”……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6-04-22
襄樊铁路分局。分局虽然早在2005年就拆了,但还保留襄樊铁路公安处。

襄樊其实也是古称(这个资料太多了),只是成为正式的行政建制名晚了些而已。

同在湖北,武汉也是典型的组合地名,而且武汉这个名字比襄樊晚出很多(襄樊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宋代已定型,而武汉民国时期才出现,建国后才定型),武汉成为正式行政建制名字的时间,则跟襄樊同时。
海外华人也都知道武昌起义、汉口开埠,起初对武汉也很陌生。可到现在呢,国内也没人说要恢复汉口市、武昌市之类,即便偶尔有两个委员提提提案,但始终不占主流,无人响应。
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武汉自己趟出名气来了,现在海外华人也接受武汉了。

反观襄樊,却只顾考虑海外华人的感受,宁可多花2个亿改名襄阳(这不叫复名,因为主体不一样了,且历史上也没有襄阳地级市),而没有像武汉那样,自己闯出来。(事实上,襄樊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如果不顾及海外华人的感受的话,襄樊是胜过襄阳的)

海外华人只知襄阳古,而不知襄樊也古,只能说明海外华人没文化。
海外华人能接受武汉而不接受襄樊,只能说明海外华人势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04-22
主要是土老帽执政没文化,随口编出什么六盘水/攀枝花/襄樊/武汉之类的名字。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再建设十个左右京沪这样的大城市,再次证明大部分人现代生活需要的是功能齐全的大城市,因此地级市才是最小的城市单元,择其优者重点建设才是正途。省县制/县级市都是扯淡。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6-04-22
支持这个改名。
小号:云中城堡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6-04-22
会不会又掀起改名潮?
小号:云中城堡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04-22
如果把地级市改称府或者郡,恐怕争议就要少很多。现在提起地级市,大家首先的反应往往是市区,而像襄阳这样的名字,涵盖的范围远远大于市区。如果是襄阳府樊城市,那就没什么争议了,两个地名的含义都很明确。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04-22
武汉是省会,课本里有,普及度广。襄樊则不同,没有可比性。
elector是本人用于测试系统功能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6-04-22
全改了,反正大家没事干~~~~~~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6-04-22
襄樊,我初中时代在初中地理的地图册就见到这个名字,总感觉很有“霸气”
潮梅分治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6-04-22
荆沙市寿命短,襄樊市活得够长了。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6-04-22
好多地方(如徽州)的名字都应该恢复。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6-04-22
黄山快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