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45阅读
  • 53回复

[省制]人口一億以上的省該不該切割為兩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6-24
想提出這個問題,供大家討論,我國是否適合擁有兩個人口一億人以上的省?
bon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22-10-10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东莞记者写的作业和引流公众号文章没多大区别,目的性很强——引流,没谁嫌钱多,没谁嫌企业多。至于是不是事实,那是另话。 (2022-10-10 02:32) 

东莞日报这种东莞政府的口舌说的都不是事实???还是你厉害
bon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22-10-08
回 towzk 的帖子
towzk:个人认为深圳可带东莞、惠州直辖。 (2022-10-08 13:38) 

只要产业能有承接,不要产业外流,直不直没所谓的。
上海目前很多下游配套的制造业也都在周边城市的了,也没说要拉着苏州南通一起直。
不同的是深圳比上海很多,所以除了产业外溢还有人口外溢,但无论居住在凤岗还是大亚湾的人,在深圳上班,两地跑,已经是常态化了...习惯了就好了。

如果你考虑的是防止地方过大,造成强藩问题
其实也问题不大,深圳单列,就已经防止了地方过大了。
而且省城这不刚刚清理了一顿了么...
[ 此帖被bon在2022-10-10 13:20重新编辑 ]
bon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22-10-08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这不是谁跟谁走的问题,一直以来,莞深的产业链相同,扭结在一起,低效产业污染产业同时驱离,“腾笼换鸟”同时进行,究竟谁引领了谁?
我在90年代初已经从东莞供货深圳各地商户,华强北赛格大厦电子市场商户更是多的一逼。
是我引领他们,还是他们引领了我?
同时期,东莞的客户 .. (2022-10-08 08:12)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4/10/c361746.html

可以看看东莞日报自己写的。

3进莞轨迹

2002年,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红透了网络,引发了深圳内外关注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大讨论。聚焦的核心,就是因深圳企业外溢或外迁。

梳理深圳的产业发展轨迹,有观点认为深圳企业的外迁大概有三波:第一波是2002-2007年前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外迁。这个阶段,也恰恰是《深圳,你被谁抛弃?》能够吸引高度关注的大形势背景。第二波是大体发生在2008-2013年,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外迁;第三波则是从2014-2015年现端倪,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的外迁。

无独有偶,追溯深圳产业的进莞轨迹,也大约有三波时间相近的时期。第一波深圳企业的到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深圳提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当时,有一批企业特别是台商来到了东莞。

这个时期,深圳企业转移的更多是产能部分。康佳集团到凤岗是在1993年,东莞成为康佳第一个在深圳外的生产基地。东莞康佳成为高端电视机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外销产品的生产销售基地。截至目前,东莞康佳生产销售优质彩电产品突破5150万台,外销产品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及地区。

第二波深圳企业进东莞,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当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受到了冲击,东莞市委市政府果断进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升级,大量承接包括深圳在内的高端内资企业转移。2008年7月,东莞专门成立内资经济促进中心负责引进内资企业。2007年,华为全资子公司聚信科技在松山湖(生态园)国家高新区成立,形成今天东莞华为系的发端。

不难发现,前两波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时期,仍以产能、部分研发及营销功能的外迁为主,在企业主体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产业分布上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到第三波的承接期,就有着显著的不同。

2014年以后,东莞更加主动承接深圳外溢的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这批企业并非简单的生产功能的外迁,大部分企业搬迁更注重研发和市场的配套,并且多为业内龙头企业,如华为、大疆、蓝思科技等。

“第三波深圳企业的外迁,是以智能手机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莫安达指出,而莞深产业合作的第二波,则可视华为、中集等最初布局松山湖为标志,这是深企入莞第二波的“试水阶段”。

魏达志则认为,深圳产业的外溢,事实上每个阶段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但各个阶段的确呈现出显著的差异。“通过观察和梳理可以发现,这是大都市圈要素从凝聚到扩散的一个正常的进程。”他指出,一方面,深圳产业结构优、总量大,但发展空间有限;一方面,东莞乃至珠三角的产业配套优势依然明显。因此,这种要素的扩散并不是坏事,深圳和东莞能够实现双赢。

东莞大疆总经理高欣告诉本报记者,2017年将确保研发投入增长以及产品团队质和量的提升,以形成一定规模的高端人才聚集效应,意图通过3到5年的努力,聚焦前沿技术,力争在导航控制、芯片技术、机器感知与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丰富多样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

蓝思科技松山湖项目也定义成为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基地,例如玻璃、陶瓷面板等,将是蓝思科技华南区域的重要基地。

对新一波东莞承接深圳企业潮,丁力表示,新一批产业转移潮更注重高新科技企业,科技含量比过去高出不少,这是东莞主动转型升级、积极招商选资的结果。

对东莞新一轮创新发展,丁力认为要很好地把握新一波深圳企业外迁的机遇。他认为,这次转移出来的深圳企业是在做一种市场选择,他们对上下游的产业带动作用很大。“高科技创新要以企业自身为主,企业最懂市场,推动它们因产业的变动而创新,这样才能发挥好创新的优势,让承接深圳高端产业发挥出更大的溢出效应”。

4精准服务

丁力指出,深圳企业生存发展成本在急剧增长,而如何把握新一波深圳企业外迁的机遇,则是东莞在新一轮创新发展所要面临的课题。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深圳高技术制造业优质产能外溢的迫切需求,是第三波莞深产业合作较之以往最大的内在差异。看准了这一点,东莞近年来在承接深圳溢出产能、优质产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服务,凭借优质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产业配套吸纳产业转移。

尽管因为地缘、人文、环境等历史因素,东莞成为了深圳产业外扩的首选,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一体化的今天,东莞也并非守株待兔。从全市层面到各个临深镇街,在新一波莞深产业合作中都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落脚到为深圳企业的迁移提供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服务。

近年来,东莞通过组织有关会员企业来莞参观考察和项目洽谈,面向深圳地区的企业成功组织举办水乡经济区“10镇1港”投资对接会和虎门中国电子产业园投资推介会等方式,致力于让深圳优质企业了解东莞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优势。而对于深圳来莞投资的企业,市经信局也通过多次组织召开莞深企业发展协调会及莞深企业座谈会,协助企业解决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服务深企方面,临深片区镇街在这一波浪潮中的表现更为亮眼。就在3月17日,长安镇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未来五年,长安将全面主动对接深圳,将建成三座跨线桥,直接从长安深入深圳腹地,进一步拉近与深圳的距离,共同构筑莞深产城融合圈。

凤岗亦然。近年来,凤岗推动与深圳产业、城市、交通、人才、文化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对接。比如,制定了包括重点企业高层员工子女优先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博士在镇内购房享受安家补贴10万元,其他高层次人才补贴5万元等优惠措施,吸引深圳人才扎根凤岗发展。据该镇统计,在该镇的深圳住户已经达到3万多人,约占全镇常住总人口的9.4%。

黄江的目标则是打造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在未来的计划中,黄江将加快引进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一体化医疗、顺络电子等项目,形成对深圳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和产业资源的“吸聚洼地”。同时,积极参与东莞“东南组团”交流协作,注重组团内部产业横向联系,以构建产业合作专属区域、旅游线路整合、商贸金融无缝互通等模式,推动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合作利用,共同打造“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莫安达认为,东莞政府对于迁到东莞的深圳企业,要从营商环境、行政办事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升,比如从税费等方面继续大力减负,做好产业配套,真正让优质的深圳企业和人才留下来,成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支撑。

实际上,不仅仅是产业的外溢,深圳在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对东莞也有着明显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可以预见,随着莞深产业合作第三波的深化,东莞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全新格局中,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深圳企业进莞轨迹

第一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深圳提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当时,有一批企业特别是台商来到了东莞。

这个时期,深圳企业转移的更多是产能部分的转移。

第二波深圳企业进东莞,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

当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受到了冲击,东莞市委市政府果断进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升级,大量承接深圳在内的高端内资企业转移。2008年7月,东莞专门成立内资经济促进中心负责引进内资企业。

第三波是从2014年至今,东莞更加主动深圳外溢的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

这批企业并非简单的生产功能的外迁,大部分企业搬迁更注重研发和市场的配套,并且多为业内龙头企业,如华为、大疆、蓝思科技等。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22-10-08
回 bon 的帖子
bon:最多2分,不能再多了 (2019-06-27 12:41) 

个人认为深圳可带东莞、惠州直辖。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22-10-08
回 zhaohz 的帖子
zhaohz:加州人口超过美国十分之一,也没分。
北方邦人口也也远超印度的十分之一。 (2019-06-24 23:28) 

也许美国、印度精英也在担心它的这些强藩呢。我认为,地方太强始终是对中央的一大威胁,不论它是什么政治制度,中央强势时,可能还能压制它,如果中央衰弱,那就十分危险。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削藩问题、地方叛乱问题(不一定单指武装叛乱)。
bon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22-10-07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别谈东莞,说说为何深圳人老是想着扩扩扩就行。
东莞也没想着老当劳动委员。
从规划的层次搭配、先后次序,东莞是一个有理想的城市。绝不是所谓专家、大众和深圳人想像的那样。 (2022-10-06 09:12) 

事实已经扩了,就是深汕...别不承认。

理想...就是跟着深圳的产业链走...保住制造业,扶持专精特小巨人,这些都是深圳一直在做的,所以基本上就是抄深圳作业。抄得也挺好的,
但也就如此了,金融上很难有什么作为的了...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22-10-0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印度就有很多地方大党。窝里横的那种,出不了邦。 (2022-10-04 18:36) 

说的就是印度这种才正常,美国这种从联邦到州都是彻底的2党制,太奇葩了,果然是超级垄断的金融帝国主义国家。
bon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22-10-06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精装路线挺好,干吗老是想着扩扩扩呢,理解不了深圳人的逻辑。
只有精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下已经不是农业社会了。
中低端工业,其实就是农业的升级版,没什么了不起的。
....... (2022-10-06 00:49) 

在你没得到更多三产发展的空间机遇之前…抱住二产,升级二产,就是保住生命线的啊……
深圳三产资源没法和北京上海那样,保二产必然的啊…东莞三产资源就更少了,不保留工业升级工业才会死得快呢……还走过去酒店服务业的路么?
别说香港,即便广州先进制造业比例也是偏低了的…对比深莞来说…
扩不扩无所谓
我的意思是要留些底盘在…
我们拿深圳的稳健医疗来说,包括全棉时代都是他旗下,但他大部分的生产都在湖北的了
但深府还是要求他龙华要留下两条生产线…
不至于只剩下运营总部,就香港化了
19年疫情来的时候,龙华厂的生产立马就被深府优先征用了
而深圳很多公司基本生产都在外居多了
市内基本没有生产线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能留的再缺地都是在想办法留,像迈瑞医疗…就留下来在光明了,事实上深圳也是他的大客户之一,深圳的AED除颤仪,基本都是和迈瑞采购的。21年深圳大大小小的公众场所有14158台AED,2022年再增加3000台。从2017年开始安装以来,已经救了50多人…投入资金其实并不多。而21年广州AED数量是1100台,十四五准备增加4500台,是的,十四五…。深圳这不是精装么,也是用诚意留住企业啊,不过像医疗器械这块,上海联影做的,迈瑞基本就难搞了,具体就不说了…只能说上海有上海的支持,深圳有深圳的支持就是了,包括深圳对比亚迪的支持…从起步阶段就开始支持到现在…土地有限属于没办法,车是买了真多的…
深汕未来能留住一些民生相关生产吧

周围无论东莞惠州河源汕尾也是应该积极巩固基本盘
而至于有些企业比如为了打进特斯拉供应链,包括合肥的家电或者汽车等等的供应链,把大生产基地搬去长三角,其实也无可厚非,但长期头重脚轻,最后就可能深圳总部也留不住,这种情况已经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所以也是需要土地的,也是要发展汽车产业的,本地的汽车电子配套相关企业才能为珠三角的汽车业也供货,留住生产线在深圳周边…才能留住总部,有总部才有金融相关…不然三产怎么起来…

也就是说,做好都市圈,巩固好基本盘,分不分也无所谓的…
广东班来说,学习委员阿深,劳动委员阿莞,其实都挺上进的
分不分班都不影响阿深成绩…其他几位就不好说了,甘做奶牛也挺好。
[ 此帖被bon在2022-10-06 05:06重新编辑 ]
bon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22-10-05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大政都是缓缓推进,玩模糊政策是必须的,不到时机,不可能公开定调。 (2022-10-04 23:05) 

我不预判的了
深莞都没什么发展用地的了,东莞土地整备,把低端制造空出来的厂房收回来,重新整备给高端制造...深圳这一步基本走得差不多了,而且也整备不大出什么大片的用地了。像荣耀手机还可以整备出来的制造在坪山,办公在福田区整备出来的科技园区里。
但像华为汽车相关的用地,包括最近的鹏芯微,整备不出来那么大一片地啊,就只能铲掉那些郊野公园的山头了....深莞边界龙华九龙山的山头就这样移平的了,还有鹏芯微在平湖也是开山造地...
所以,珠江东岸再外一环二环也就惠州+汕尾和河源的了...外围起来也能烘托凸显出核心。
至于该不该分省,由他去了...辐射带好粤东就不错了...既带动,也作为腹地后方。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22-10-04
回 helensberg 的帖子
helensberg:五年以内,一亿以上的省只剩广东 (2022-10-03 23:49) 

基本如此。河南的户籍、山东的常住,五年说不准,十年应该可以跌破一亿大关。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22-10-04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更准确的说,比例代表制也是数人头的,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数人头与比例制的区别,而是选区制与比例制的区别。
按说,单一选区制对全国性小党是不友好,比如绿党;但对地方性大党应该挺友好才对,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地方性政党,也可能是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不了解。 (2022-10-03 19:20) 

印度就有很多地方大党。窝里横的那种,出不了邦。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bon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22-10-04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身份证户口本都重做了,没人设计过要还回去,没人想过要还回去吧?
大事都是缓缓推进的,防止触发不可预估事件。 (2022-10-04 11:58) 

目前没有太明确的定调,粤东会怎样,之前很多人觉得深圳是在扶贫,就是一段时间后,深汕就会归还汕尾,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的了,基本确定就是飞地了。
最近深圳是把汽车产业全规划进去了,深圳未来重工类的投资基本都是会倾向于深汕方向...  还有就是赤石高铁站规划设计起点也基本是地级市标准建设的,广汕,深汕350速,都是经赤石...未来是珠三角链接粤东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人口聚集还是有待时日。
深汕合作区如果发展到和坪山差不多。那对整个汕尾就都是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了...无论高铁港口还是工业还有服务业相关....原来珠三角和粤东中间的这块非常落后的经济塌陷区基本也就慢慢起来....有大企业支撑相对会好一点的。粤东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是东南亚的竞争的,汕尾如果有大企业加持,会相对好一点。汕尾目前可开发空间也是比粤东三市好一些的。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22-10-03
五年以内,一亿以上的省只剩广东
bon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22-10-03
当深汕高标准建设后,产业高度拉升后,是不大可能再并回汕尾给汕尾管理的,汕尾他没有这个能力驾驭了,可能的情况就是汕尾依附深汕发展...
所以分不分格局都在那里的了。深汕大概率还不回去的了。看清这点就好了。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22-10-03
回到主题,一亿人口以上的省分不分。那这个可以用经验来看。中国唯一一个真正超过1亿的省,就只有1997年前的四川省。然后1997年分了,重庆直辖市最终取代三峡省,可不就是因为四川省人口太多么。四川省1982年人口普查就有9971万。也就是说四川省从人口过亿到最终分省中间经历了14至15年。

现在的河南省户籍过亿常住没有,广东省常住过亿户籍没有,山东省常住和户籍过亿没几年。所以这几个省就算拆分,现在也最多是酝酿期。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22-10-03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首先,厘清楚一下,美国的上议院——参议院不是按人口分配的,而是按州分配的,分配不与人口挂钩,每州固定2人,不管该州人多人少。
美国众议院则采用绝对人口制,即不分党派、不分组团,只数人头。这是导致杰利蝾螈的产生,并对第三党非常不利(所以美国从来是两党打擂台,谁变 .. (2022-10-01 14:31) 

更准确的说,比例代表制也是数人头的,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数人头与比例制的区别,而是选区制与比例制的区别。

按说,单一选区制对全国性小党是不友好,比如绿党;但对地方性大党应该挺友好才对,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地方性政党,也可能是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不了解。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22-10-01
回 yanf999 的帖子
yanf999:美国的投票权重是按州的人口决定的?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2022-09-26 17:06) 

首先,厘清楚一下,美国的上议院——参议院不是按人口分配的,而是按州分配的,分配不与人口挂钩,每州固定2人,不管该州人多人少。
美国众议院则采用绝对人口制,即不分党派、不分组团,只数人头。这是导致杰利蝾螈的产生,并对第三党非常不利(所以美国从来是两党打擂台,谁变成第三党,哦,那就没他的事了)。所以这种选举制度反而是比较另类的。

实际上,多数国家采用各种不同的比例制。既能让大派系控制议会,也能让小派系分得一杯羹。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22-09-26
回 yanf999 的帖子
yanf999:美国的投票权重是按州的人口决定的?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2022-09-26 17:06) 

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美国众议院席位按州人口决定。中国也有这个问题,算法不同,但大原则是一样的。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22-09-26
美国的投票权重是按州的人口决定的?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22-09-26
为什么要分?人口8000万的江苏和1.1亿的广东有本质区别吗,不就是多管几个地级市,开会时多放几个座位吗。不存在管不过来这一说法。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22-09-26
人口超亿的大省不分还谈什么分省?那就别分好了,难道要分几千万的人口小省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22-09-25
回 瑞丰堂 的帖子
瑞丰堂:有人说印度美国,联邦类的就没法用来和大一统比较。 (2022-09-24 00:31) 

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州。
印度像北方邦这种超大的,差不多,也是一直都有分邦的声音。当然上一次北方邦分出去的那个山地邦,人口只有1000万,真的不及九牛一毛
安得拉邦两分前也是最大的几个巨无霸邦之一。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22-09-24
有人说印度美国,联邦类的就没法用来和大一统比较。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9-07-04
回 aiorio 的帖子
aiorio:一个观察,基本上本坛的人都支持设立超大规模的一级政区或准政区。即使是分省派,大部分也认可协作组织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分歧其实是在于这么大体量了,该虚还是该实。 (2019-06-26 23:55) 

我也赞同大省制,只管公检法这一块就好,省会不一定要是最大城市,只要交通方便就好。具体发展权力交给地级,这样才是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
欢迎理性探讨,一起学习研究。
以兴趣会天下同道,同畅想绘华夏未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