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01阅读
  • 2回复

[元]元朝在江陵东部设立中兴县的浅易考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2-06
作者:张家清

中兴县最早见于明末人孔自来撰写的《江陵志余》,据《志余》记载,元朝改荆州府为中兴路,中兴路治江陵,另在江陵东部设中兴县,县治在赤岸,即现在江陵县白马寺镇的赤岸街一带。

关于中兴县,学术界颇有争议,如光绪六年成书的《荆州府志》就不肯认同有中兴县存在。但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却对中兴县持肯定意见。由于没有定论,1990年成书的《江陵县志》也不提历史上曾有中兴县一事

人们否定元朝江陵东部曾设置中兴县的最大的理由,是《元史·地理志》没有关于中兴县的内容,对此,笔者有自己的看法。笔者以为,《元史》是一部为赶政治任务而速成的书。《元史》成书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公元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攻破大都(北京),将元嗣君赶回漠北老家,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上了皇帝,但此时中国并没有完全统一,不仅北方的河北、山西、陕西还处于战争状态,南方的四川、云南等很多地方也仍然在各种自立山头的农民起义军势力的控制之下。而《明史·太祖本纪》载:洪武二年七月《元史》成。如此急速的修定前朝历史,的确是空前绝后的事。以上情况,表明《元史》的修纂是在天下尚未统一、朱元璋仅占据东南一带,称吴王时进行的。《元史》成书时,离徐达占领北京尚不足一年,也就是说,修元史时,修史人员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占有并运用元朝中央政府的全部文书档案。在当时的资讯条件下,修史人员仅凭自己掌握的史籍和一些口碑资料修史,困难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一定要修,只能根据旧史,再根据传闻,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办法,其结果必然是错误和漏记在所难免,对于地理志,其结果尤其严重。因此,中兴县的失记,是事出有因。

中兴县在元史中失记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其存在的时间不长。据《元史·地理志》,中兴路在宋朝称荆南府,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上路总管府。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改名中兴路,而中兴县的设置,也应在这一年份。元朝是公元1368年灭亡的。在此之前,即公元1350年左右,湖北爆发了徐寿辉、陈友谅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新政权,所以中兴路存在的时间严格说只有二十年左右,而在人们口头上,仍习惯称荆州府。至于与中兴路同时建立的中兴县,由于地域小,时间短,甚至在荆州一带百姓中印象也不会太深,而修明史时,这一带仍是战场,住在当时吴国都城南京的修史人员不可能到江陵来调查,而手中掌握的元朝官方档案又严重不足,所以出现了《地理志》不载中兴县的失记事故。孔自来作为江陵人,平生努力搜求家乡历史上的遗闻旧事,出于还原本地历史原貌的目的,记下了设中兴县一事,其忠于历史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至于“地名大辞典”也列入中兴县一条,表明编纂者也是自有其根据的。

关于中兴县,笔者还可以找到一些旁证。1970年5月,本人第二次下放,安置在江陵县熊河区六合公社荆州三队旧名五房头的地方(现属江陵县白马镇,原名荆洲大队《江陵地名志》作荆州大队),当时我是全家下放,父、母、弟、妹都到了那里。当地老农给我讲这里叫荆洲的来由,说当年修荆州城,原来是打算将城建在这里的,后来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下凡来勘察地势,走了四十八步,踏陷了四十八座渊塘,回去汇报,说这里地势太轻,于是到别处去修,这里就成了荆洲湖。关于这些传说,我当时只是当神话听。1972年冬,我妹妹及队里的一些女社员安排去挖十周河,一天,忽然挖出了很多园形方孔的古铜币,我妹妹也带回了一些,我一看,原来是唐朝至宋朝的古钱币,各个年号的都有,很齐全,似乎还有元朝的。我当时很惊奇,想不出这一片荒湖的地方怎么会有如此众多且各个年代齐全的古钱币的。当时,在一队的一位下放右派熊朝雄先生经常到我家来坐,我告诉他这件事,他也感到很吃惊,两人商量的结果,决定趁他回武汉姐姐家过年的机会,去请教省文物部门。于是我清理出唐宋两朝一套有各个年号的完整的钱币,交给他上路。春节后熊朝雄回队,告知我这套铜钱已交给有关部门,他们正在研究。几个月后,也就是1973年春天的某一日,忽然公社来人,到队里挨家搜查藏有的铜币,得知公社来搜查铜钱,以当时我们家的情况,更是不敢怠慢,只能悉数将捡到的古币交出去了,此后,就再也没听到这批铜币的消息了。

现在想来,在这以往数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一片荒湖的荆洲湖、老六合垸,在唐宋时期应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甚至这里可能还有官库,而《江陵志余》里提到的中兴县治赤岸,也就在这一带。赤岸这一地名,原本存在于北方,是在六朝诗赋和有关史籍中经常出现的,而在江陵出现赤岸这一地名,我想也和魏晋以来的流亡北士有关,包括前述的那些侨郡侨县,以及一些寺庙如东晋时始建的白马寺,都是当时人从北方搬过来的名称。而我在五房头听老农讲到的修荆州城的故事,正是在过去这里曾经设有行政机构这一历史事件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朦胧记忆。

江陵历史上的这些变故,均发生在原江陵县的东部,也就是现在江陵县及其周边地区。而元朝中兴县的存在,也应是肯定无疑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周河工地唐宋钱币的发现,可认为是一重要的实物证据,可惜当时没有作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而如今再找当时钱币出土的位置,只能是一片茫然了。江陵的历史,在西部,即今荆州区和沙市区,从来是十分清晰的,而东部,即现在的江陵县,却显得十分模糊,人们期待新的发现和深入的研究,以显现历史的真实。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7-19
遗失的古城:白马寺镇赤岸街,一个曾经繁华的县城
江陵县白马寺镇向北行四公里,有个古村名赤岸街,街上有三条古青石板路,分上街、中街、下街;有古地名北场口、锦溪山。

传说中的古建筑有毕状元牌楼、夜吾楼、望东楼、状元府、白娘娘庙;还有戴家祠堂、郑家祠堂、黄家祠堂等。近些年来,又在地下发现很多废弃的唐、宋时代的砖瓦,大量的古钱币,大直径多层刻字雕花石柱等官衙府第的遗物。


现在到赤岸,仍可看到赤岸当年的城市规模:从毕家牌楼到李家店有两公里,从方家垱到头陀寺近一公里,另一条向东北方沿高台子、田家岗、赤岸岗到望东楼近三公里。这么大的范围,不是一般小街、小集镇可比的。
赤岸为什么称“街”,当地人自有自己的说法。她的前生今世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因年代久远,加之战乱不断,史书漏记,文化断层,给人们留下很多扑朔迷离的故事。
赤岸街成街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初期。公元四世纪初,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西晋王朝灭亡,皇室王公贵族纷纷逃往江南,并携带大量的北方难民南下,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

东晋时代,晋元帝为巩固自己在南方的根基,为了解决北方难民安置问题,选择了江陵东南方一块南依长江,北枕汉水,东临湖泊呈月牙形的村落作安置点。

因地形与陕西、山西之间的赤岸极为相似,为了怀念家乡故地,也命名为“赤岸”。到了唐朝,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而成为大市镇,加之内河四通八达,直通长江口岸的鹤穴镇,水陆交通方便,成了十里八乡的商品集散地。

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凭借蒙古铁骑征服世界,他的孙子忽必烈于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史称元世祖皇帝,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并举兵平云南、图西藏,南下灭南宋政权,于1279年统一了中国。

元军南下征战中的过程中,对于敢于抵抗元军的南宋政权实行隳城政策,凡对抗或拒不投降的城池,攻破城后都采用毁城、屠城手段来残酷镇压,以防止被征服的地区的人民反抗和复宋活动。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下令“隳襄汉、荆湖诸城。”

据《至正金陵新志》卷十兵防志记载:“天兵下襄樊,沿江诸城或降或遁,不数月而社为墟。”也就是说,在元兵的征战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池普遍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荆州古城也难逃厄运。

根据这些记载,古荆州城可能毁于或者部分毁于元兵的隳城政策中。也有学者认为,元世祖十二年(1275年)元将阿里海牙攻打沙市城“至沙市,城不下,纵火攻之,沙市立破。”因受到沙市军民抵抗,破城后阿里海牙下令屠城,沙市被毁。攻打江陵城,江陵守将没有抵抗,而是“即以城降”。

江陵城没有受到破坏。1328年,元幼主阿速吉八毙,藩居在江陵的怀王图帖睦尔突然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当上了皇帝,史称元文宗。

因江陵是他的龙兴之地,故将江陵府升格为中兴路,路治设在江陵城,另在江陵城东设立中兴县,县治定在当时人口密集、市井繁华的赤岸街,就是今天的白马镇赤岸街一带。

元朝灭亡后,明政府恢复江陵县,中兴县在赤岸街建治大约二十年左右。由于时间短,史书记载遗漏,特别是《元史·地理志》没有中兴县的内容,引起学者们的争议。

据江陵资深学者张家清先生考证:《元史》是一部赶“政治任务”的速成书。《元史》成书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当时河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四川等还处在战争状态。《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洪武二年七月《元史》成。”明王朝才建政一年,而且国家尚未统一,如此急速修定前朝历史,的确是空前绝后的事,《元史》中遗漏短短的中兴县也就不足为奇了。

赤岸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末清初的孔自来撰写的《江陵志余》。后清康熙《荆州府志》、乾隆《江陵县志》都明确记载元朝中兴县城在荆州城东南“百二十里之赤岸。”孔自来尊重史实,努力搜集家乡遗闻旧事,弥补了这段遗漏的历史。

另外,在两晋 、南北朝、唐宋时代,人们笃信佛教,在赤岸周边修建了很多佛院寺庙。当地有“上有金枝、金果。下有明月、头陀。”今天还可看到,以赤岸为中心,在不到五公里范围内,有白马寺、金枝寺、锦溪山寺、头陀寺、飞来寺、明月寺等。

因佛教寺庙之多,当年,为修复古锦溪山寺,有学者曾为该寺作一幅冠名联,上联:锦山苍翠百仞千葱啟颖涅槃唤头陀;下联:溪水长流三迴五转颐濡菩提望飞来。从楹联中可看到当年赤岸街的佛事兴旺,商业发达,其城市繁华,可见一斑。

因佛教寺庙之多,当年,为修复古锦溪山寺,有学者曾为该寺作一幅冠名联,上联:锦山苍翠百仞千葱啟颖涅槃唤头陀;下联:溪水长流三迴五转颐濡菩提望飞来。从楹联中可看到当年赤岸街的佛事兴旺,商业发达,其城市繁华,可见一斑。

一个曾经繁华的县城
怎么沦落到今天的小村落


据当地人说,赤岸街经过了几次劫难,导致古城的毁灭,传说最早的是唐朝末年黄巢杀人八百万,几乎将赤岸街的人口杀光,就是躲在湖水中的人也在劫难逃,整个城市只剩下曾姓兄妹二人。

其实赤岸街的沦落与黄巢无关。据史书记载,元朝末年,陈友谅在湖北沔阳一带起兵反元,元至正十六年(1354年),陈友谅协助倪文俊攻打中兴县城赤岸街,破城后起义军屠城,不分蒙古人、汉人,见人就杀,并一把大火,抹去了元朝设立的中兴县。后又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赤岸街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当地老人回忆,1941年,日本人侵占赤岸街后,实行三光政策,杀人、放火、强奸,无恶不作。一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从毕家牌楼到李家店近两公里的店铺和住户被日本侵略军烧得精光,从此古城被夷为废墟,只留下了赤岸街这个古老的地名。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7-20
元文宗贡献大量新地名:中兴,集庆,天临,南建州,北京及海南两条万泉河……

其实还有其他一些小地名改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