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9阅读
  • 0回复

[经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地天津  一场没有硝烟的“废品战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4-12-28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地天津
一场没有硝烟的“废品战争”


位于渤海之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携手打造的跨国合作项目,自诞生起就承载着非凡使命。近期,生态城迎来一位意义非凡的 “新成员”——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步入生态城,低碳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智能的能源管控系统,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网络,是资源循环链条起始的生动注脚。也正是看中此地的绿色基因与国际合作底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子于此,暂借生态城管委会的办公场地开启新程。
生态城管委会产业促进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与期待:“生态城就像是为绿色创新企业量身打造的‘梦工厂’,完备且优厚的扶持体系涵盖了土地、科研、人才等方方面面。这里的土地规划预留了充足空间给环保产业,科技研发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血脉’,专业人才更是受各类政策吸引纷至沓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入驻,恰似一颗关键拼图,精准嵌入我们的绿色版图。”

问诊资源浪费沉疴

为探寻国内资源浪费的真实状况,记者近日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聚焦钢材领域,建筑行业每年废旧钢材产量超 1.6 亿吨。这一数据源于对全国海量建筑工程全流程追踪,新建、改扩建、拆除各环节都涵盖其中。但回收体系衔接不佳、分拣技术滞后,使得回收率仅维持在 55% 左右,换算可知,每年约 7200 万吨钢材资源被闲置浪费。”刘建国表示。
“铝产业损耗也不容小觑。我们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实地调研百余家铝企,从矿山开采源头到加工末端精细考察。选矿工艺短板与冶炼废渣处理难题,致使每年铝资源损耗量约 450 万吨,给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谈到铝资源浪费问题时,刘建国语气加重。
稀土领域问题更为严峻。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曾痛心地指出:“我国北方轻稀土开采乱象丛生,就拿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来说,它是全球重要稀土原生矿,却长期当作铁矿开采,开采利用率仅 10%。几十年下来,稀土保有储量锐减,按当前速度,20 年后原生矿或面临枯竭。堆积的尾矿坝成‘稀土悬湖’,近 2 亿吨矿渣含大量稀土、放射性钍,资源浪费同时,环境污染棘手。” 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张宏江也无奈提到:“我国稀土企业布局分散,白云鄂博矿开发至今,超 200 万吨稀土在采选、冶炼及堆存环节流失,利用率不足 10%,大量稀土排入尾矿坝,近年铁矿开采规模扩大,浪费依旧严重。”
记者又深入首钢集团某大型钢铁厂采访。车间里,经验丰富的李工长无奈诉苦:“工期一紧,稍有瑕疵的钢材就得报废,看着好材料扔了,真心疼。” 这平实话语,映照出资源浪费现实。

全球棋局下的破局之选

全球资源竞争中,稀土是关键战场。过去,我国稀土出口曾陷入困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徐海明透露:“过去30年,日本大量进口我国稀土囤积,存量够其用三四百年,还转手出口第三方,我国稀土储量 10 年间大跌 37%,只剩 2700 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 15 至 20 年 。”
如今,形势已然转变。中国不再出口稀土矿初级产品,而是进口稀土矿精炼后出口高附加值制品。在此关键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身负重任。记者又拨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源战略专家张宏的电话。“西方发达国家曾把控稀土话语权,我国废旧稀土资源丰富,若能高效利用,对内重塑产业格局,对外强化国际话语权。”张宏指出。
当下,全球资源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争夺愈发激烈。金属资源,作为工业的 “骨骼”,大量废旧金属得不到有效循环利用,不仅拉高国内制造业成本,更让产业升级步伐滞缓;稀土,这一被誉为 “工业维生素” 的关键资源,关乎新能源、高端制造、国防等众多核心领域,资源流失一分,我国未来产业竞争力就削弱一分。
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记者再次来到生态城,对集团筹备负责人进行专访。该名负责人踌躇满志又言辞恳切:“我们身处这场全球资源博弈的‘风暴眼’,深知废旧金属与稀土尾矿浪费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已经联合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全力攻坚稀土尾矿二次开发、废旧金属高效再生这些核心技术难题。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为国家资源循环体系补上关键短板,要在全球资源循环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重塑我国资源利用的新格局。”
如今,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带动下,一场聚焦资源循环利用的革新风暴正在生态城悄然兴起,人们期待着废旧资源能在这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价值,为中国资源战略安全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