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澄分治——省县直辖的开始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每个城市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在苏南外资争夺日趋理性化,再要靠些建园区抛售优惠政策来吸引产业资本的话,其恶性效果无疑是搬了石头往自己脚上砸,竞争的关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区位优势与人才储备这两个源头上来。远洋运输的兴起代替了漕运的没落,空港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高等教育园区的建设也成了城市规划的重中之中无不凸现出这一点。
无锡在立足沪宁产业版块的同时,慢慢将触角伸向长江了,从原先城市规划中的一笔带过到2004年《无锡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的正式出台,我们看见,无锡在成功打响太湖牌后,正想要接着把长江变为其第二个太湖。
2004年的沿江联动,众说纷纭,有说是促成江阴离心力更大了,有说标志了无锡离吞并江阴的目标更近了,但勿容置疑一点是澄靖两地得到了双赢。
无锡的近期目标是沿锡澄线上北上,惠山城区的北移并稍微加快了原先的新城建设,似乎验证了这点,无锡想通过堰桥这个纽带,先就近辐射江阴的马镇,然后带动锡城沿线经济版块活跃起来,以这条线转变成片辐射,最后完成吞并整个江阴的计划。无锡即使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割去辐射范围内的几个镇还是有把握的。
但江阴却在这个敏感时候把马镇与中南的二镇并到一起,继而把新霞客镇的政府所在地搬迁到了稍远一点的璜塘(就是原设计璜塘机场的位置)。
缩镇后无锡想调整市县行政区划的难度就愈加大了,前一年传的沸沸扬扬,想用江阴西面二镇换太湖管辖权一案最后也无疾而终,可见一厢情愿的事情做不得。无锡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在进行着,江阴市区的东扩与张家港港区已经融成一片,而张家港市区的西进也和江阴东部新城区连起来了。想起以前某位网友煞有其事的话:“省里某位老领导说,江阴和张家港绝对不会发展到一快”,现在看来只能笑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计划经济年代已经离我们愈来愈远,在如今市场经济浪潮中,没有哪个城市愿意为其他城市的发展作牺牲,国家提出省县直辖的本意就是如此。无锡的真实意图还是要优先发展自己本土,从高调发展无锡新区,斥巨资建滨湖新城,大手笔规划交通轨道,无不说明了其发展重心还在本土,实质并没有移到沿江地区。其似乎适应潮流而放出《沿江开发详细规划》,并表示出划下江阴这块腹地的强烈愿望,实质是能让本地淘汰下来的夕阳产业这块鸡肋有个容身之处,并满足其高新产业经济不段升级后,配套企业和基础设施不断庞大后的用地(这方面,苏州先行了一步)。表面上给人戴高帽唱大戏,点穿了一钱不值。
新长铁路过江段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废路,满怀希望的国际机场在经历一阵喧哗后难产,变得遥遥无期,无锡梦想成为苏南区域中心的目标正渐渐化为泡影,而新起的两座大桥与规划中的一横一纵——镇南铁路(沿江铁路)、苏嘉杭铁路,把江阴与常熟变了两个相辅的陆上交通枢纽,再加上沿江的港口,无疑是如虎添翼,由于地理因素局限,东受制于苏州,西进则为常武所挡,南边则是一片浩瀚的太湖,如果断了其北上的路后,暂时和唯一的一个出口与被堵死了,那么其原有微弱的辐射光环势必将退去,说不定会反过来受其他地区的辐射。
我为什么要分析以上这么多,就是要驳斥某些网友大肆宣扬的锡澄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观点。锡澄分治,对江阴来说是是利大于弊,如羁鸟重返旧林,前面生机无限;而对无锡来说呢,必然是吐血的,失去点优势。但是有利益冲突,这不正好说明了目前苏锡常地区省县直辖的迫切性,改革嘛,总会让原先既得利益者受点委屈,作点牺牲,但是为了我们整个地区能更好的发展,更充满活力与竞争力,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六大城市带,这点委屈和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至于分治后该地区的发展变化展望,我们以后再谈。
编后:
那么无锡是否要在区位优势上永远凤凰变鸡了呢,就此沉沦了呢?答案是——否!这里本人顺便送佛送到西,为无锡设计出了一个周密而全效的可行性方案,打造全新无锡港,让无锡重获第二春:
其方案就是——开挖太湖,过吴江和嘉兴,最后连通杭州湾,打造中国的地中海。
太湖由海湾演变而成,这个地质考古界早有定论,从环太湖地质地貌来看,几乎全是冲积平原,所以这个工程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而且从太湖吴江水域到杭州湾,直线距离也不是很长,大约九十公里,这个说明设计操作上是行的通的。宽度一定要设计的宽,这样连同苏州、常州、宜兴、湖州、嘉兴能享受海港带来的便利,无锡争取要掌握出海口管辖权。
不过这个方案如何再全国人大上面通过,我想除了如何拿出一个具体可行性报告来,说服借道的吴江嘉兴,无锡还应该学学曹琨。
本人是工程专业的,到时候一定来帮忙!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