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2:13 新京报
中国社会现代化量化任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排名
2050年中国社会蓝图
新型城市化战略2010年启动
报告摘要:2010年起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解读:我们的报告只是政策建议,而非具体的操作方案。我们的观点是应从2010年起实施新型的城市化战略。因为我们再也不能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子。如果再按传统的城市化模式,代价巨大。因为,在未来的五年,我们将有5亿农民进入城市,然后又有6亿城市居民进入郊区。
根据我们的建议,新型的城市化战略将实现10个协调发展,目标是使人口与空间实现两次转变,即第一次转变是从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转变是城市人口变为郊区人口,实现城乡平衡。我们认为,理想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是以郊区化为主,即郊区人口占50%,中心城区人口占30%,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20%,人口在三个区域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取消户籍限制,建立信用社会。 本报记者 郭晓军
中国社会现代化10条建议
●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
●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次转变,建设信用管理社会
●推进国家反贫困战略,建设没有“绝对贫困”的国家
●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建设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实施社会
信息化战略,建设信息化社会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
●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专家访谈 “经济现代化只是手段”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昨日接受了本报采访。
新京报:这次的报告完全不同于去年的报告,与经济现代化相比,社会现代化对百姓的影响和关系到底有多大?
何传启:社会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是完全不同的,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比经济现代化更复杂。
社会现代化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解释,一是社会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迁;二是长期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三是一种持续的国际竞赛;四是从国内和国际两种视角看,这种现代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新京报:缩小社会现代化的差距是否要比缩小经济现代化的差距艰巨得多?
何传启:是的。我们在去年的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末,我们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将进入世界前十,而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提出,社会现代化水平尽管综合水平比美、英、德、法等国差距超过80年,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社会现代化水平在世界前列,这个目标确实要比经济现代化困难一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只是手段。
新京报: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地区排名中,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也进入前十名,这是什么原因?
何传启:这个排名是按照每年的统计年鉴和国际通行的指标进行排列的。的确,社会现代化程度高的一些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算很高,但是,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是完全不同的,出现这种结果很正常。
新京报:报告认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具有后发效应,如何解释这个后发效应?
何传启:这是与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相比较而言的。在过去的全球的300年现代化历史中,有先发型现代化国家和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先发型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他们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制定游戏规则,而后发国家可以借鉴先发国家的经验,可以减少走不必要的弯路,这就是后发效应。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后发效应过高估计。 采写/本报记者 郭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