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209阅读
  • 29回复

[黑龙江]伊春市市长关于政企合一问题的回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02-12
记者:您是伊春市市长,又是伊春林管局局长,您的双重身份显然是伊春“政企合一”独特体制下的产物,国务院一再强调“政企分开”,在这个问题上,伊春有什么举措?
许兆君:在伊春,“政企合一”的体制已经运行了四五十年,“政企分开”的路早晚必走。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首先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将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从森工企业彻底剥离出来,划归政府管理。其它社会事业本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然后以林管局及其所属林业企业为基础,组建森林工业集团。最后,搞好行政区划调整,彻底实现政企分开。</P>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2-12
既然说的头头是道,怎不见行动?!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2-13
主要是省政府不想分离,现在伊春的事、区政府经费都由企业承担,分离后省政府要多出一大笔负担。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2-13
分离后,企业交的税转化为财政经费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02-13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6-2-13 14:22:36的发言:
分离后,企业交的税转化为财政经费

本来就是直接上缴国家,即使分离,伊春市一分也得不到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02-15
以下是引用之江云梦在2006-2-13 15:12:53的发言:

本来就是直接上缴国家,即使分离,伊春市一分也得不到


直接上缴国家?难道直接缴到中央去啊?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02-16
[quote]以下是引用之江云梦在2006-2-13 15:12:53的发言:

本来就是直接上缴国家,即使分离,伊春市一分也得不到



直接上缴国家?难道直接缴到中央去啊?

[/quote]

经省森工总局缴到国家林业局?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02-16
以下是引用ghonline在2006-2-16 19:47:47的发言:
>

经省森工总局缴到国家林业局?


国家税务系统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02-16

据我所知(错了请大家指正):

森工企业的主营业务由国家林业总局统一结算,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由林业总局直接交国家税务总局,地方上只能收职工个人所得税和非主营业务(注册地址还必须在当地)的营业税,非主营业务的增值税交给驻在当地的国税局。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02-17
以下是引用尹人在2006-2-16 21:36:14的发言:

据我所知(错了请大家指正):


森工企业的主营业务由国家林业总局统一结算,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由林业总局直接交国家税务总局,地方上只能收职工个人所得税和非主营业务(注册地址还必须在当地)的营业税,非主营业务的增值税交给驻在当地的国税局。




是国家林业局而不是国家林业总局!


非主营业务的增值税是否应该由省级国税局直属分局来征收?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02-17
以下是引用ghonline在2006-2-17 16:51:01的发言:
>


是国家林业局而不是国家林业总局!


非主营业务的增值税是否应该由省级国税局直属分局来征收?





谢谢指正,无论是哪一级局或分局,都是国税系统征收,反正地方政府得不到。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02-20
--[转帖]“祖母绿”上的一声叹息

希望读读这篇文章 很深刻 这事情就是如此 在中国

祖母绿”上的一声叹息 文/傻蛋
二00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曾在祖国东北边陲----林都伊春,举办了一次大型文艺义演。今年的七月份,央视四台《互动星期天》节目组,又在我市森林节期间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之后又以《走边中国》专题,连续四集大肆宣传了伊春为主题的反映伊春林区开发建设的节目。在这前后,以央视为龙头的各级媒体,从不同侧面,“连续累牍”大张旗鼓地宣传介绍伊春以“祖母绿”为标志的自然风光。
我国著名的电视女导演邓在军女士和制片人周尔均先生,以及著名作家和电视撰稿人任卫新编制的六集电视风光艺术片《林都伊春》,更加系统艺术地再现了另人陶醉的伊春林区的自然风光,下面是这部风光片中的点睛词句:
“地球上有一块祖母绿
······
林海绿的无边,山谷绿的无底。
绿化了阳光,绿化了空气,
绿化了生命,绿化了呼吸。
绿醉了诗句,绿醉了歌曲,
绿醉了朝夕,绿醉了天地。
地球上有一块祖母绿
······”
“作为一座以春字命名的北国森林之城,浩瀚壮丽的四百零一万公顷的林业施业面积,把北国林都伊春这样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一块如同地球上神奇的祖国绿,珍放在世界著名的小兴安岭丛林腹地,松花江与黑龙江两大水系之间”。
“林都迎宾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的奇丽风光,曾使多少国人乃至国际友人,为之心驰,为之神往------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那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宝地,伊春人的生活一定很滋润,早就进入甚至超过“小康”了吧?
但是,可是,可但是,然而······
“祖母绿”上的“一国两制”伊春林区作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以珍贵树种繁多,材质优良,森林蓄积量大著称于世。开发建设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共给国家生产木材近三亿立方米,连人民大会堂的木材都是伊春生产的上好红松。然而,经过五十多年的过量采伐,现在无论是森林蓄积量还是林分质量,都发生了惊人的劣变,森林资源几乎枯竭。从七十年中期开始,资源和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各种矛盾逐渐暴露,逐步形成了“两危”——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林区日子难以维持局面。
八十年代初期,伊春林区“两危”的形势日渐恶化,各种矛盾愈加突出,出现了林业系统普遍拖欠职工工资的现状,严重者拖欠工资达两年之久(当时的工资标准平均不足一百元)。
大致是九十年代中期,基于伊春林区日益恶化的“两危”现状,国家采取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每年都向伊春拨付数以亿计的“天保资金”(具体数不得而知)。从那时开始,林都职工的工资有了基本保障,只是少的可怜。每个林业职工的工资平均为三百元。条件好一点的林业局可以接近四百元,而较差的林业局仅为二百多元。领导层稍高一些,而至多不超过五百元。一个退休的老林业的心在流血:“辛辛苦苦四十年,如今才开三百元······”
这个工资标准目前已持续了十年,虽然期间名义上调了两次工资,但仅仅作为“档案工资”不予发放。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这个标准。这个收入标准与我国目前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经济形势是否反差太大了呢?伊春林业职工的月收入,仅仅相当于发达省市职工的日收入,噫吁兮!悲呼哉!
据说,黑龙江是全国人均生活水平最差的省份之一,而伊春却是黑土地上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市。同是黑龙江土地上的两个国有林区,而大兴安岭地区林业职工的工资人均达五百多元。
同在伊春的土地上,干的是同一样的工作,而纯政府序列的职工人均月综合收入(工资加上奖金等等)将近两千元,几乎是林业职工一年的收入。而往往林业职工的工作量明显超过政府机关,条件也更加艰苦,可工资收入仅仅是政府职工的十分之一,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一块土地上的“一国两制”。不平等,极其严重的不平等。
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中确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章节,然而,这些为林区的开发建设,为国家建设奋战了五十多年的林区工人以及后生们,靠二百多元去维持一个三口之家,甚至是上有老下有下的三代户,是不是有点太寒酸了呢?

政企合一——古老的叹息
伊春林区是一九四八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管理体制历经了森工管理局、伊春县、伊春市、伊春特区、伊春地区、伊春市六次变化。管理体制几经变化,而有一点是一成不变的,那就是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政府与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下辖的一个市(县级)、一县、十五个区、十六个林业局,有十三个是重合的,即区局合一,同一块土地上的行政长官,有两个头衔——区长、林业局长。
伊春市总人口一百三十万(近几年伊春政治经济形势恶化,人口流失日益严重,目前的总人口应当是一百万左右)职工五十万,其中全民职工三十万,林业职工二十万。
何以全民职工与林业职工的生活水准相差极其悬殊呢?其症结在于政企合一。
没有林业,就没有伊春。或者说是因为有了林业、才有伊春。木材生产作为第一要务,其余方面才应运而生。党政机关,公检法司,科教文卫,福利事业,等等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由林业局来承担。在计划经济,资源雄厚的年代,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而随着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一步步过渡,再加上林业资源的逐渐枯竭,林业企业不堪重负,难以维继,林业职工的生计只能靠“天保资金”来维持。
政企合一,弊端多多,企业办社会,成为一个沉重的枷锁,严重地来束缚了企业的翻身,更谈不上发展,林业企业乃至林业职工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也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事了。
林业职工盼望着政企分开,盼望着自身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主人,然后壮着胆子去思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正内涵。他们盼来了一个美好春天——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作为最起码的游戏规则,参与市场紧急的角逐,企业应轻装上阵,只身投入市场,在竞争中求发展。与政府捆在一起,带着枷锁去角逐,何以竞争?何以发展?然而,林业职工的热盼换来的是泡影,青山依旧,政企合一依旧。
晴天一声霹雳,中国加入了“关贸总协议”。政企合一,何以与国际经济机制接轨?无庸置疑,政企分开的问题应当是指日可待。然而,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绿水青山枉自多”,政企合一,只能成为一声古老的叹息。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02-20
“官灾”笼罩的小兴安岭
伊春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山系,介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之间。宝地、千真万确的宝地。“棒大狍子瓢舀鱼”,主要说的就是这里,而今的“宝地”正面目全非,资源破坏殆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摧残,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在伊春这个土地上,“雁南飞”的现象比比皆是。无能者想走走不出去,而走掉的都是方方面面的人才。最令人忧虑的是骨干教师的流失。无人知晓走掉了多少骨干教师。期盼着外地的人才献身伊春,显然是天方夜潭。毁了,毁掉了千千万万个渴盼知识的孩子。与其说自然资源的枯竭令人可怕,而人力资源的枯竭更为可怕。
山清水秀的宝地,何以沦落到这种地步?政企合一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追其症结,还要归根于“官灾”上。
伊春属于边疆城市。虽说“山高皇帝远”,而黑土地上“官灾”方面的丑恶表演,在这里丝毫不逊色,而且是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何以政企不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说穿了,是“官灾”直接造成的。
据说中央曾三令五申要解决伊春林区政企不分的问题,最终均被伊春行政当局的政要们不择手段地搞“黄了”。政企分开,要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林业系统独掌着伊春的经济命脉,把林业系统剥离出去,其手中的权利不是一般的削弱,利益不是一般的损害,那是断然不可以的。
曾有一届市委书记(据说在逃),在上方与其交涉政企分开问题时振振有辞:企业剥离可以,但干部的任免权要归地方。毫无疑问,市委书记是乌纱帽的第一批发商,林业系统的人权丧失了,等于在伊春丧失了近百分之九十的市场,我的乌纱帽如何兜售?不兜售,钱从何来?那还了得?贪婪之心,暴露无遗,一点廉耻都不要了。
不同意政企分开的另一个原因是花钱方便。谁都知道,保乌纱帽也好,还是想升迁也好,在黑龙江这块土地上是必须要上贡的,上贡的标准令人咋舌。据说一个林场场长的底价是十万元、一个林业局长的底价是一百万元,一个市长,一个市委书记呢,很难想象。想要升迁,筹码更大。筹码从何而来,从工资袋里掏吗?一是绝不可能,二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那得有个渠道,纯政府机关有严密的财务制度,类似支出难以列支。企业则可另当别论,可以堂而皇之地列支。买官用钱吗?打个电话,哪个林业局敢不送?百八十万,信手拈来,方便的很。近十几年来,伊春向上走的领导很多,都是高明之人。是的呀!有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特等红松精制的高级跳板,你干嘛不利用,不用白不用。
话又说回来,一方面是冠冕堂皇地搪塞上方政企分开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从自己嘴里说出来,谁想留下千古骂名?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让被愚弄的老百姓去说,他们对上方则说:政企分开,人民不答应。当着婊子,立着牌坊,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用心何其毒也。

那令人痛心的“天保”资金
应当说,伊春的政要们确确实实干了一件大好事,他们在中央申请来了“天保”资金,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让那摧残殆尽,满目疮痍的“祖母绿”修养生息,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封山育林,立竿见影。这几年山里山边的动物多了,这应该是一个例证。
天保资金,数量可观,这可是一块肥得流油的唐僧肉。在这块穷得直尿血的地方上的富方丈们,这回可更是财大气粗了,一个个眼睛溜圆,瞪的眼红。
天保资金,那是国家拨的专款,可得专用。那还不好说,道路主干线两侧的林地用铁丝网圈一圈,在显眼的地方搞几个“封山育林”字样的标志性建筑,广告牌,宣传标语搞的多一点儿,漂亮一点儿,帐上多体现点。巧门儿满山跑,就看你找不找。给每个林业职工搞两套工资表,一套是实开工资,平均每人每月平均三百大元;另一套是专为上边来人检查用的,每人每月平均一千多元。说来真蹊跷,这些老实得发傻的林业职工们,竟然被一个个呼悠得都在那理想化的工资表上签了字,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堂而皇之地合理化。天保资金,改善了林业职工的生活呀!老百姓安居乐业呀!他们焕发的干劲更有利于封山育林呀!甚至天保资金实际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剩的钱哪里去了,只有鬼知道。这块唐僧肉官大的多得一点,官小的少得一点。老百姓只有签字的份儿了。

“群魔”乱割“唐僧”肉
“天保”资金是一块硕大的唐僧肉,而更大的唐僧肉则是伊春林区四万公顷的森林。虽然历经了五十多年的开采已面目全非,森林资源濒临枯竭,虽然木材的生长非常缓慢(一棵红松成材要历经四百至五百年的时间)但毕竟还在长,没有大的还有小的。
林区开发五十六年了,给国家生产木材近三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近六十亿元,该休养生息了。天保工程不失为英明之举,然而,“天保”工程能保护地球上这块仅存的祖母绿吗?
封山育林?不砍木头,我们吃什么?烧什么?那可是要死人的(不久前五营林业局有五个低保户相继饿死,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仅是一个林业局。近几年伊春林区饿死、冻死多少人,无人知晓)。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不是伊春人和这块仅存的“祖母绿”过不去,并非“穷山饿水出刁民”。总不能让孩子光着脚去读书吧。生活所迫,“大姑娘要饭死心眼儿”,伊春人只好靠山吃山了。
蚕食森林,军政当局岂能不管?然而管的住吗?千军万马齐上山,同林政部门,森警机关搞游击队,漫山遍野砍伐声。运输工具千奇百怪,吉普车、面的车、破轿车、三轮车,统统改成运材车,偷拉私运。
伊春林区最北边的乌伊岭林业局,偷运林木的工具是自行车,一台破自行车只留下两轱辘,一个大架子。夫妻双双夜晚推车上山,步行四五十公里,拉一段木头,要在拂晓前下山。抓住后车子一扔走人,抓不住则算捡着。这可是吃苦耐劳之家,懒汉懦夫只有等死的份了。
据说这个林业局每年扣押的“自行车”上千多台。朝伏夜出,深更半夜,爬冰卧雪,提心吊胆,汗珠子摔八瓣换回一段木头,谁吃得了这苦哇?
这种现象该如何诉说?
对于林业局来说,虽说实施“天保工程”之后,木材产量一减再减。然而,庞大的机关,杂而全的社会机器需要大量开支,不采木头,如何运转?那就只有向森林开刀。成过熟林中已经无木可采了,许多林业局被迫搞“两大一提前”(皆伐面积大,皆伐比重大,提前回头采)林场干部把这种方式形容为“南争北战找伐区,反复扫荡砍木头”。更有甚者,有的林业局在中龄林、少年林中打主意,没有大的就砍小的。工人们痛心地说,“这是砍红领巾,锯杀青少年”。
这一切相对来说,只能是小打小闹。更为可怕的是那些木材经销的专业户。没人知道计划经济淡出以后,伊春这块土地“涌现”出多少经营木材的爆发户。百万富户不胜枚举,千万富翁不在少数,亿万富翁也不乏其人。相当一部分木材经销户,历经短暂的原始积累,然后是金钱铺道,打通关节,投机倒把,疯狂掠夺森林资源,从中谋取暴利。伊春这块“祖母绿”早已被其瓜分完毕,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天保工程奈我何?木材照运不误。火车成列,汽车成列,川流不息,只是车上的木材一年比一年细了。
最大的赢家当属官老爷,那些木材营销环节中的决策层,实权派。木材营销环节越“黑”,“孝敬”他的人越多,筹码也就越高,腰包自然越鼓,能不发大财吗!别忘了,还有自成体系,相互攀比的公子哥,太子党呢,以其老子的名义招摇撞骗,那效益能不好吗?可怜的是那些越来越年轻的“红领巾”“青少年”,只能任其宰割。噫吁兮!天保工程啊!天也保不了啊!我的天哪!

身在沃土思振兴
“两危”这两个神圣的字眼,不知在伊春这块热土上泛滥了多少年,至今仍然趾高气扬地充当着伊春贫穷落后的遮羞布的角色。似乎因为资源危机才经济危困。
伊春的资源真的危机了吗?
二000年二月十二日的《经济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森林的地方崛起一个林业大县》的报道。介绍了地处江南水乡平原地带没有森林资源,只有三十八万人口的浙江省嘉善县,培育起一个年产三百三十五万立方米人造板产业的事。媒体也曾报道过,浙江省天台县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较贫困的坦头小镇,如今靠一颗颗小木珠穿缀起一片多姿多彩的新天地,把坦头这个小镇同一百多个国家的市场联系起来。仍然没有森林资源,靠从临近省份成斤论两购进木材生产木珠的小镇,出口木珠交货值均在四亿元以上,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上述事实,足可以给那些在“两危”面前束手无策的人们当头一棒。不错,伊春林区的大木头确实快砍光了,然而暂且不说我们在木材生产的管理方面千疮百孔,用我们老林业的话说:“小兴安岭遍地都是宝,就看你找不找”。四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无丝毫森林资源的浙江相比,伊春究竟差什么?
企业是职工的企业,林区是人民的林区。企业的兴旺,林区的发展都紧系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要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改天换地的热情与干劲,迫切需要我们的领导者身先士卒,真抓实干。要有改变本地区落后面貌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敢破敢立、除陈布新。改就真改、调就真调、管就真管。要有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忘我牺牲精神。
也许,这一切是伊春人的期盼,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伊春的顶级领导者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届又一届,到头来人们盼来的是这些领导轮番到伊春“镀金”,多数都升迁的变化,而伊春仍旧是“绿水青山枉自多……”
最近,善意的伊春人企盼上帝能克隆一个牛玉儒,派到伊春来。当得知这又成为不可能之后,伊春人还企盼什么呢?难道伊春人永远要生活在“企盼”中吗?

写在后面的话
或许是“山高皇帝远”。或许是伊春领导层中粉饰太平的专家将伊春的现状掩饰得天衣无缝。同在一块蓝天下,伊春人几乎是“水深火热”之中,国家不知道?国家咋就不管?
善良的伊春人哪!只要饿不死,他们一向体谅企业的困难。伊春林区点多、面广、摊子大、战线长、人员极为分散,很难形成一股合力。于是乎,只能信天由命、自暴自弃、一声不吭。
其实,想吭声也难。你吭声了,可要破坏伊春决策层苦心经营的官场,可要影响可以享用不尽的乐园,那还了得?伊春的政要们管林子管不好,管企业一塌糊涂,管人却是一套一套的。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高压政策,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哪个地方出现上访,先摘下你的乌纱帽。于是乎,动用所有专政工具,不择手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有上访迹象的人员实行死看硬守,你还敢吭声吗?
至于上边来人体察民情,一方面是老百姓靠不上前,能靠上前者也是被事先吃了“小灶儿”,而讳心说话。更多的则是专门培训了极为专业,极尽“呼悠”之能事的吹鼓手,照抄照搬“大跃进”年代浮夸风那一套,彼此彼此,皆大欢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百姓只有企盼的份了。
伊春光明,款款深情……
伊春光明,光明伊春……
伊春哪!你何日能重见光明?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02-20
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 切实做好我省农垦森工系统的低保工作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城市低保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取得了较快发展,到今年6月底初步实现应保尽保目标。尤其是对全省农垦、森工系统探索实行行业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垦、森工贫困职工纳入低保范围,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为推进农垦、森工系统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实行农垦、森工系统低保行业管理,是对属地管理原则的灵活有效运用

几年来,我们从省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制定的有关低保工作的各项政策,尤其是根据垦区特点,实行了低保工作的行业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垦区贫困群众的赞誉。

(一)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为支援国家建设,几十年来黑龙江省经历了一条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一方面,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基地,原油、原煤、原木、商品粮、大型机械装备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部分中直、省属单位形成了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和企业代行政府职能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开发利用黑龙江自然资源、支援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保障国民经济安全运行,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我省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是部分中直、省属大型企业集团代行政府职能和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解决。如我省农垦、森工、大庆石油等系统,由于资源开发需要,先建企后建政,企业建立了除人大、政协以外的各项政府管理部门和司法行政系统,并全部承担了施业区域内的社会管理职能,对上建立了财务、计划、项目审批直接由国家部委、省政府管理的模式,对下建立了直接隶属企业的基层组织(含街道、居委会),这虽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相符合,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由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承载能力有限,虽进行过多次探索和实践,却一直没有找到妥善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资源型企业和从事资源开发的产业人员过多,在新形势下生产和生活困难较大。我省13个地、市中,煤炭、森工、石油等资源型城市有7个,全省67个县(市)中,以煤炭、木材资源为经济依托的有37个,此外,农垦、森工、大庆石油等企业集团又各成体系。由于面临资源枯竭及受产业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替代产业又未能有效建立,目前企业和职工生活困难较多。三是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生产“原”字号初级产品的企业多,在中国加入WTO、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求剥离富余人员,使我省城镇贫困人口大量增加。

(二)城市低保在我省农垦、森工系统实施属地管理中出现困难。我省农垦系统经营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的11.9%,下辖9个管理局、104个农牧场、2262个农产企业和195个县处级企事业单位,现有人口158万人。我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经营总面积1006万公顷,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9.3%,占我省总面积的22%,下辖4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613个林场、17个林产企业和140个县处级企事业单位,现有人口180万人。由于农垦系统生产承包制度的推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以及森林资源的危机,大部分企业经济危困,下岗职工、特困职工大量增加,城市低保任务不断加重,出现了农垦、森工林区低保工作无法按照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原则推行的问题:一是农场、林区企业经营区域的广泛性不便于属地管理。全省农垦系统104个农场跨我省12个地市的56个县(市),只有60个农场经营区域在一个县域内;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跨我省10个地市的40个县(市),除政企合一的伊春林区外,仅有3个林业局经营区域在一个县域内,跨3至4个县(市)的林业局就有11个,施业区跨省分布的林业局有4个。如果按属地管理,一个农场、林业局的低保工作要由多个县(市)来管理,工作上难以协调,易造成推诿、扯皮。二是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大。我省农垦、森工林区地域广阔,又多处于边境地区,交通不便。据统计,我省农垦、森工系统与俄罗斯边境线达800多公里,占全省边境总长的近1/4,农、林场部距所在地县城的平均距离为50公里,远的达到100公里,实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给低保工作的申请、核查带来很大困难,难以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情况,更不利于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三是农垦、森工林区低保对象多,地方财政感到压力太大。我省森工林区现有低保对象18.9万人,按国家要求年产量在5万立方米以下的林业局将实施全面停伐,还将新增低保对象2万人;全省农垦系统有低保对象9.7万人,这些对象占所在县(市)保障对象比例过大,地方政府完全承担下来,难度很大。如:海林市森工系统原来每年可向地方交纳税收8000万元,而现在只有几百万元,但森工系统保障对象却增加到占全市保障对象总数的82%,地方收入的锐减与保障对象的大量增加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嫩江、友谊等原本就依托农场才建立的县份,情况也基本相同。

我省农垦、森工系统的职工,绝大多数是当年转业官兵、上山下乡知青及其家属,这里有当年为国家解放流过血的英雄,也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流过汗的劳模,他们在北大荒的开发上,做出了铭刻历史的贡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代人把深厚的感情植根于这块黑土地,在目前的经济变革中遇到了困难,我们理应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为此,针对农垦、森工系统低保工作中的特殊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属地管理原则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要有效地将中直、省属企业符合条件的贫困职工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在坚持这一大方针的前提下,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农垦、森工系统实际情况,由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承担其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实行行业性属地管理。一方面在政策上和具体工作中接受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由省按与其它地市同等条件向其下拨补助资金。事实上,这是在省级范围内实行属地管理,是对属地管理原则的灵活有效运用。

二、我省农垦、森工系统低保工作实行行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摸清底数,先行试点。我们于1999年8月首先提出了农垦系统实行行业管理的设想,并同省农垦总局共同组织了由农垦系统和所在地基层民政部门干部参加的情况调查,摸清了当时农垦系统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人均补差、所需资金的底数,找准了农垦系统城市低保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同时选择了经济条件处于农垦系统中游水平的嫩江管理局的三个农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我们正式上报民政部和省政府,得到了民政部的认可和省政府的批准。

(二)完善体系,迅速建制。一是迅速完善了组织体系。由国家民政部和省政府批准,省农垦总局成立了民政局,省民政厅赋予其城市低保管理职能,并在各管局、农场建立了民政局,在基层连队设立专管员。二是建立健全了法规制度体系。在省民政厅指导下,农垦系统较快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农垦职工低保对象认定审核制度》。三是落实了优惠政策体系。借助农垦系统自有医院、学校,很快落实了低保对象就医、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由农垦系统自行组织了社会帮扶活动,并利用土地资源、粮食资源的优势,对低保对象中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特殊救助。四是理清了资金筹措体系。在国家和省对农垦低保工作给予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农垦系统加大自筹资金力度,1999年以来累计自筹资金1631.5万元。在建立健全以上体系的基础上,我省农垦系统于2000年初全面建立了低保制度。

(三)总结经验、推广应用。相对于农垦系统,我省森工系统的困难程度更大。随着农垦系统行业管理制度的成功建立,我们加快了森工系统行业管理制度建设步伐:一是通过调研提出了森工系统行业管理的意见,已报民政部和省政府批准;二是完成了森工系统基本情况的调查,为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了依据;三是在省森工总局和各林管局、林业局建立了民政局,配备了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几年来我省农垦、森工系统城市低保行业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我省“应保尽保”任务的完成。截止今年6月底,我省153.1万城市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其中,农垦系统的9.7万低保对象,不仅通过系统的行业管理得到了应有的保障,而且其低保优惠政策的落实、法规制度的执行、资金管理和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森工系统虽然目前还未完全实现行业管理,但通过前期的调查、测算,使其所在地政府准确地掌握了各方面情况,其18.9万低保对象也全部得到了保障。二是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实行行业管理后,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这项工作得到了农垦系统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在总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上研究低保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逐年增加自筹资金。森工系统的干部职工也强烈要求低保工作实行行业管理,省森工总局明确表示,在森工系统实行低保工作的行业管理后,可自筹解决低保资金2000至3000万元。三是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认可。对于企业贫困职工来说,实行行业管理后提高了保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保障了其基本生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实行行业管理后缓解了其保障资金的压力和工作难度,使其可以将更多的力量用于其他保障对象的生活,全面完成“应保尽保”任务;对于省委、省政府来说,实行行业管理后解决了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地区的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据省信访部门的统计,今年7、8月份因城市低保问题到国家、省上访次数减少了70%,其中,农垦系统因城市低保问题上访次数为零。

我省在农垦、森工系统低保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一步我们还要尽快在森工系统实施行业管理,并继续充分发挥农垦、森工系统的综合优势,开展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使农垦、森工系统低保工作的行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02-20
张效廉书记在伊春林区调研时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5-8-20 讲话内容:利用一周的时间,带着总局有关局处到伊春进行专题调研,走了8个局、看了30几个项目,获益匪浅,不仅使我们的调研在已经达到预期目的的基础上收效更加圆满,而且必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此次调研事关长远,对森工林区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对近期和长远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此次到伊春林区调研,不单纯是看望拜访大家,实际上还关心几个问题:首先是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角度,看看129万伊春林区职工群众、父老乡亲生活的怎么样;第二是看看伊春这一国家绿色宝库,在开发建设五十多年,为国家提供木材2.4亿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等近60亿元,超负荷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之后,目前的森林资源恢复情况和承接经济转型的承受能力如何?第三是考察一下“两大试点”的启动准备情况和伊春的发展战略构想。我们要坚持从全局出发,增进理解,加强共识,形成合力,一起多做争取的工作、多做克服矛盾和排除困难推动阶段性转型取得最佳成效的工作。
这次调研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是听到了内容丰富的思想转变、看到了成效显著的健康发展,很受鼓舞、深受启发。不仅有心灵上的震撼,更有兴奋之余的感慨:伊春伊春满眼春,转型转型有信心!在看完伊春市区和近郊之后,确实感到耳目一新,有一种流连忘返之感,伊春的自然环境真美、伊春的城市建设真好、伊春的发展后劲真大。在赞赏之余,听了兆君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和管局做的工作汇报,特别是就有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重大决策进行信息沟通。这几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现实,又认真深刻地反思历史,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去实现科学的发展、去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领导着一场创造性实践的历史剧目。总的感觉是,在市委、市政府和管局的带领下,特别是有两位班长领航,伊春国有林区大有希望、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大有希望、林区人民提高福祉、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大有希望。
一、总体感受
“三江”林区23个林业局我已经走访了21个,跑了40—50个林场(所)和一些项目单位,伊春林区与“三江”林区比亮点很多,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也很多,有几个方面印象特别深刻,突出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转变快。伊春市委、市政府班子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驾驭林区经济社会发展,驾驭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和大局,不仅坚决果断,而且步伐超前,这些都赢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同,广大基层干部在介绍情况时如同己出、如数家珍。在森林资源和优势资源管理上,设立“三不”高压线,把“三不”当作令旗,做到了令行禁止;在谋求发展上,人心齐、抓机遇、谋发展、创一流,已经形成了快发展、大发展的工作局面。通过几个局的调研,感觉大家精神面貌都非常好,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务实和发展意识非常强,对此,调研组全体同志确有感受。我觉得,最为突出的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突破林区生产关系对林区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和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最大化支撑力的束缚,针对性很强,做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当地实情的一些探索,主要是针对三个“单一”:第一,调整和拓展森林资源的经济功能,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多元化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转型。木材生产曾经支撑了伊春林区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独木支撑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观。2004年,林业生产总值29亿元,仅占全市生产总值109.2亿元的26.5%;增值税收入主要来自钢材、电力、商业等行业,分别实现增值税7100万元、2141万元、3041万元。税源培育得非常好,转型的力度确实很大,成效明显。第二,全方位调整经济结构,由单一的林业经济向林区复合型经济转型。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理念取代传统单一的林业产业经济观念,过去一般把林业经济放在第一产业,束缚了它经济扩张的空间,林业经济本身就是个复合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业态齐备。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木材生产为主,独木支撑经济伦理价值和主财源,使我们忽视了其它方面,或者是没有把优秀领导人才和生产要素向其它领域配置,导致其它经济门类比较薄弱、比较滞后。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伊春加快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型步伐,仅5年的时间,生产总值由天保工程以前的65.4亿元提高到109.2亿元,增幅非常高,实现了两位数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0.8%。第三,改革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初始阶段,东三省国有比例占82%,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一统天下,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以及机制不活、效益不高,派生出来其它一系列的问题。伊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因果关系分析,看税源结构已有明显转变,国有企业上缴税收11740万元,非国有企业上缴收入12060万元,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二)协调发展思路宽。喜军和兆君同志搭档以来,带领班子,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符合伊春市情和国有森工基本林情,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一点总局应该引以为鉴、应该加以学习。
明确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以它为旗帜,寻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方式和有效途径。
制定了两大发展战略,即:生态立市、工业兴市。
鼓励发展三种经济,即: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家庭自营经济。实际上也是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投资主体结构进行战略性的系统调整。
构建四大集聚区,即:南部以铁力为中心,构建绿色特色产业聚集区;北部以新青、汤旺河为中心,构建板业、家具、生态旅游集聚区;东部以西林、南岔为中心,构建重化工业集聚区;中部以伊春区为中心,构建木材深加工园区。
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即: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畜牧、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在大力推进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冶金建材、绿色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实施六大工程,即:实施“绿色生命”工程,实现由木材生产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型;实施“优化升级”工程,实现由单一的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型;实施“探索创新”工程,实现体制机制转型;实施“开发开放”工程,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实施“美化家园”工程,实现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实现发展不平衡的林区社会向和谐社会转型。
总的来说,伊春的思路非常宽广,发挥了“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优势,注重抓执行力的提升,不仅有思路,而且有强有力的保证推进措施,成立了七个重点工作推进组,每个市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分头包项目、抓推进,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改革探索步伐大。你们坚持不懈地向改革要动力,寻求突破,积极争取、不懈努力,终于跻身于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行列,并成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这对于伊春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转机,可喜可贺,对此深表敬意。一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机制僵化,使资源资产化管理以及资产和优势资源生成资本受到了制约,对此,其它行业和国外先进林业的同仁们都在耻笑我们这些林业人“捧着金碗、守着金山”要饭吃!你们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解放、发展林业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敢于志在潮头、敢于开先河,在国有森工林区堪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法”上可谓冒险的壮举。早在2001年就形成了明晰的改革思路,制定了相应的流转方案。特别是在中央9号文件下发后,你们又构想“家家有其山、户户有其林、处处有其主”。目前,各项试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铁力、双丰、桃山、翠峦、乌马河5个试点局进行大胆探索,使林权流转、资本运作与林区一方人民的富裕,和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环环相扣,融为一体。这些好的思路和设想应该引起总局党委、总局班子高度赞赏,给以支持和帮助,统一力量,形成合力,并肩争取。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历史眼光,在研究制定方案、规范流转程序、严格流转管理等方面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有理有利有序进行。二是积极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通过你们坚持不懈的积极努力,伊春被列为全国四个资源转型试点城市之一,这对全森工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利好消息,对伊春来说更是一个值得倍加珍惜的战略机遇,希望你们一定要用足用好这一机遇,对接好配套政策与自定“游戏”规则,以追求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对于你们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努力争取,大家深表敬佩。三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国企改革大胆起步。你们结合实际,总结推广了铁力林业局“一改两管三分”、双丰林业局“两调一转”、友好林业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经验,全面推进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市中小型企业改制面达到98.8%,累计盘活闲置资产近5亿元。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6-02-20
(四)开放招商效果好。经济运行不管是发展还是解困,没有新的战略投入,就不会有新的、有希望的产出。对伊春也好、全森工也好,包括我们龙江,缺的就是资本,应该向优势地区和游资比较多的地区和主体去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这几年,伊春开放招商的步伐非常大,2005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9倍;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37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4亿元,同比增长54.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1亿元,同比增长33.4%。特别是对俄开发,在木材采伐加工、农业开发、矿产开发,旅游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三兄弟”家具、信诚木业、光明家具等企业都对外出口;口岸贸易在全省十三个地市排到了第三位,成绩得来不易,是大家集体智慧和辛勤工作换来的。
(五)结构调整举措多。伊春立足资源优势,把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畜牧、绿色食品、北药开发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用产业化理念,举全市之力牵引推进。目前看,几大行业基本形成了“龙型”配套产业体系,有龙头企业、有辐射的基地、有链接的原料产品种植、养殖户和基层生产单位,已经成型、成行、成势,生机盎然,潜力巨大,而且充满着希望。你们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足迹坚实,业绩丰厚。木材精深加工业形成了产业化体系,产品达五大类千余个品种,远销上海、北京和美国、日本等国内外市场;森林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2004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生态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饲养奶牛1.94万头、肉牛12万头、兔62万只、羊41.5万只、林蛙2.2亿只、鹿2.3万头;绿色食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20多个,开发新产品100余种,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0个,有机食品认证13个,无公害食品认证5个。注册了“小兴安岭大森林”集体商标,推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食品业的发展;北药开发初具规模。建成市级以上北药基地21处,6户制药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注册了“林都北药”集体商标,使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4年,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32.4亿元,占全市GDP的29.7%。
(六)品牌经营意识强。伊春的品牌整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旅游业发展上,大力树立“中国森林之都—伊春”的整体形象品牌的,打造中国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整体打造纯天然、无公害的“小兴安岭大森林”品牌为目标,发展菌类、山野菜、山野果等特色栽培,有机绿色水稻和大豆、生态畜牧业等特色种植养殖。翔宇集团的绿色肉鸡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与世界特大食品经销商——肯德基的长期供应商,保证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北药产业发展上,注册了“林都北药”集体商标,与哈药集团合作,不断扩大市场;在林产工业发展上,打造了光明、三兄弟、信诚等一批品牌。品牌经营登上了大雅之堂,抢占了市场,弥补了我们林区缺乏经纪人的问题。你们通过整合品牌,开拓市场,在流通环节中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并赢得了抢占先机的主动权。
在伊春看到了亮点,很受振奋。但是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也有几个远虑近忧,这些忧虑和全森工林区是高度一致的,可以概括为五句话:
(一)林区人民真贫穷。森工林区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全省城镇在岗职工最低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目前,伊春林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仅为300元,有些资源枯竭、施业区较小的林业局,职工月平均工资还不足300元,低于全森工系统月平均370元的水平,很多职工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
(二)森林资源真危机。在动身之前,就听许多同志介绍,2004年,喜军和兆君同志果断决定在伊春境内全面停止红松采伐,保护红松这一世界珍稀树种,堪称典范之举,功垂史册之绩!如果再不停止采伐红松,调整木材产量,红松故乡就会变成“红松故事”,绿色宝库就要变成黑色窟窿。现在看,天保工程实施这么多年,全省森工森林资源危机有所缓解,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是由于调减政策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备和补偿政策存在缺陷、缺位,森林资源现在还是存在“三不”现象。
总量不大。伊春林区的森林蓄积和可采成过熟林蓄积由开发初期4.28亿立方米和3.2亿立方米下降到2.19亿立方米和320万立方米,分别下降50%和98%。已有12个林业局无林可采,其余4个林业局也严重过伐。
质量不高。伊春林区的单株材积平均只有0.21立方米,公顷蓄积66立方米(最少的33立方米),低于全省森工73.1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与近邻吉林森工公顷蓄积140多立方米形成良莠反差,与先进省份差距更大,森林资源质量令人堪忧。
增量不多。伊春林区森林年总生长量751.89万立方米。现有林分中幼中龄林面积、蓄积各占林分面积、蓄积的90.02%和83.45%;近熟林面积、蓄积各占7.7%和12.1%,成过熟林面积、蓄积仅占2.2%和4.4%,森林增量较小。
(三)林业企业负担真沉重。1964年以来,国家给森工林区的制度安排就是政企合一,政企合一体制造成的欠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再背下去了,第一个突破点就是企业办社会。伊春各林业局负担的政府性、社会性职工35105人,年支出39731.1万元;伊春的社会负担(劳保、待业保险、教育、公检法等)净支出(扣除天保补助后)为21018.2万元,占营业利润的64.8%,远远高于“三江”林区和全林区。三江及直属企业是22300.1万元,占营业利润的27.2%;全林区平均是37.8%。伊春的林业局社会负担沉重的窘状,已经到了不堪承受、非改变不可的地步。这次林区公检法以公安为突破口,编制列入公务员编,经费纳入财政列支。然后是法检跟随,争取同步解决。但是中央财政出多少、省级财政占多大的比例,企业占多大的比例,还有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投资金融政策来调解,方案至今还没有正式出台,这对森工林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四)林业产业真弱小。伊春林产工业现有生产企业1240户,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1户,上千万元的10户,上百万元的70多户。目前,伊春年生产木材135万立方米左右,虽然将来还要下调,林产工业通过一轮的市场竞争淘汰,还要整合,向优势企业集聚,它就会有规模效益、带动作用,而且会有市场竞争力。将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和转型期,在伊春林区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当中,应该培养出几个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有亿元利税的林产工业企业。否则的话,林都、森林宝库、绿色宝库就名不符实了。现在伊春林产工业发展好于“三江”,但是贡献率也还不大、核心竞争力还不强。
(五)林区社会真落后。目前,全森工上下都非常重视基层场(所)建设,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这几天调研,看到伊春市容市貌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但林业局局址所在地、林场所发展不平衡,还不尽人意。伊春林区在住房、道路、给排水及供暖等方面也还欠账严重,现有急待改造的危房48.6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7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的集中供热住宅仅占63%,自来水进户率只有38.5%。目前,林场(所)的房屋大部分还是20年前的样子,比较破烂,在一些接近施业区的地方,“板加泥”的历史痕迹、“林业文物”式的茅草房还在使用,而且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一些林场(所)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娶妻难等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社会发展还处在低水平且不平衡的阶段。
二、关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几个问题
刚才,喜军同志谈到的几个方面,都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关乎未来。我就关注的问题谈点意见。
(一)抓住、用足历史性机遇,顺利推进“两大试点”(资源型城市转型、林权改革试点)改革进程。2001年,伊春就形成了明晰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方案和实施细则。特别是中央9号文件下发以后,多次上省进京,17易其稿,向国务院、国家林业局领导汇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的情况,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和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伊春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近两年,你们历尽艰辛坎坷,咬定青山不放松,认真探索、谋划经济转型思路,并全力推进。通过积极工作,今年5月17日,被确定为全国四个资源型转型试点城市之一,全国第一个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单位。
这“两个试点”,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对于林业城市,包括国有森工林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历史性抉择,全局性试验,为伊春的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平台,更是一个探索性的大舞台,是伊春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现在大家认识比较一致,总局党委、总局全力支持伊春搞好“两大试点”,总体上同意伊春的转型方案。同时要尽可能的全面沟通、及时沟通,支持和帮助市委、市政府和管局,助一臂之力,减少可能产生的阻力,合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林权改革试点。
通过“两大试点”改革,努力探索一种思路和出路,就是国有森工林区如何走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要解决好两个持续的问题:一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站稳脚跟,才能把理想追求变为生动现实。资源型城市转型,国家配套了许多政策,用上、用好这些政策,可能比争取“试点”还要经历坎坷,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争取有利于设计方案蓝图顺利实现的有利条件和一切积极因素;资源型城市转型要以更宽的视野考虑问题,搞好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经济综合素质,增强发展活力。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
1、政企分开问题。我们设想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争取的方向对头,有理想化的目标,应该积极推进,但要分步实施。第一步要着眼于分离企业办社会;第二步是林区公检法体制问题。认真思考我们林业行业的特点,目前,从相持阶段来看,完全下放地方的时机还不成熟,这个“脐带”还不能贸然切断,否则既有眼前麻烦,也会埋下后患;第三步是政企分开。目前,从相持阶段来分析,在经济方面,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还是谁也离不开谁。实施政企分开,需要奋力争取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从森工总局来说,希望能一起来影响、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资金支持。我们为国家甚至超越地域来建设生态环境,这是在搭建公共工程。从国际惯例看,公益性事业应该是政府行为,应该由财政拨付成本,包括补偿历史的和政策的欠账。目前看,打杂捆、“狮子大张口”的这种索要动机,国家和省都难以承诺。所以,只能择其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可能性,立足于远近结合,首先选择在分离办社会等方面搞的彻底一些、加大步伐。
2、组建小兴安岭集团问题。我代表忠敏局长和总局班子表个态,从政企分开的角度看,分离后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化改造,力求集团化运作都是正确的方向,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总局会全力以赴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和管局做大做强森工企业,特别是向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将来要认真研究和慎重解决一个非常复杂、棘手的问题,就是要搞好林区的清产核资和资产的剥离工作。将来如果引入战略投资者,用什么来注册?注册的资本资产权属于谁,投资主体如何界定和区分?这些问题都是忽视不了的历史渊源。在资产划分上,毕竟我们不是一般性企业,它依林而生,经营性投资和非经营性投资的增量和存量,大部分都是“林”字含量,且企业价值追求不局限于简单的“利益最大化”,还要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有机统一。所以,我们要把工作做的更加细致深入,使这项工作开展的更加积极稳妥,经得起市场规则和历史的双重检验。
关于林权改革试点。
兆君同志谈了一些想法,喜军同志也谈了五个深层次的意义,我认为对全局是有启发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几个环节:一是规范化流转。如何使我们的方案经得起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检验,在这三个检验里面都能体现规范化。二是解决、兼顾好职工群众当前利益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要处理好广大林区职工利益与国有森工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严格履行资产评估和核准程序,坚决防止国有森林资源和森工资产的流失;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证职工当前有饭吃、长远有收益;要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资源培育和保护及资产的保值增值过程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创富过程。三是建立透明化的产权交易平台。推进林权改革,宜疏不宜堵,最后的方向是建设公平、高效、透明的交易平台。要影响国家林业局尽快出台符合市场经济机制的流转方案,建设国家和省两级信息化、透明化的操作平台,规范交易,确保职工群众和其他流转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都能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总体上,要按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七项基本原则推进,按照国家林业局批准后的试点方案实施。森林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国家对它的控制力不但不会放松,而且会日益加强。目前,我们要在尊重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进行规范的、多种模式的流转探索。争取通过你们的试点实践,使担心森林资源流转后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资源变现资金被浪费的上级领导机关和部门放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得好,就会赢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总局及相关部门要尽力配合,将方案想得周全,监管措施到位,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又到位。这项工作需要上下配合,共同争取国家林业局的放心和支持。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6-02-20
(二)调整区划布局,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林区经济综合素质。这项工作要摆上日程,加快进行。伊春林区的林业局、林场(所)普遍存在着施业区面积小、行政事业单位多的问题,企业负担太重,经济没有规模效益。随着木材产量的下调,从实现向生态建设转型的角度来看,我们要从生态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等方面进行区划布局的整合,要走比“三江”林区超前的林业局施业区、人口分布、资源占有的区划结构调整和区域化整合的道路,既减少林业的负担、又增加资源优势的集聚强度。区划布局调整要与生态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管局要作为头等大事摆上日程,制订好区域调整规划,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总局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包括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减少调整中的震荡,一起将布局调整工作做好。
(三)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方针总揽全局,驾驭城区、林区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城区林区共同发展是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略,林区社会的现代化和全员奔小康是伊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看,统筹城区和林区协调发展,是伊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务之一,是兼有当前和长远意义的中心任务。统筹城乡、城市和林区的协调发展,关键是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要由不均衡向比较均衡发展。现在总的感觉,伊春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平。有四大特殊的差别:一是“公林差别”,也就是公务员与林业职工的收入差别;二是“城林差别”,也就是城区建设和林区建设的差别;三是“农林差别”,也就是农民与林区职工的差别;四是“林林差别”,也就是体制上地方林业局和国有林业局、政企合一林业局和“企业”属性林业局之间的差别。这“四个差别”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在安排“十一五”计划、在十五年到二十年的转轨转型期间,要把解决这“四个差别”纳入统一规划,与转型经济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在近一两年要做好两项工作:一要“补补课”,二要“搭上车”,在改变林场(所)面貌上下功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局与场、场与场之间实现“乡乡通”、“村村通”。
(四)继续探索林区职工群众致富途径,优化国有林区富民创业环境。要通过政策推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吸引林区职工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家庭自营经济;要坚持典型示范,引导林区职工群众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坚决避免“有活没人干、有人不干活”现象的发生。伊春市在抓典型示范群体方面招数很多,要坚持继承有创新,继续在探索中开拓,在开拓中收获成果,以启发辐射全省森工林区的工作;要关注弱势人群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借鉴农村小额贷款担保等政策,给予大力扶持。要搞好劳保和社保并轨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要大力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万家”,为林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岗位。
三、两点建议
(一)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改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工作。伊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生态立市”的战略;提出了“三个决不”的发展原则,即: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令全体森工人肃然起敬!感激不尽!下一步要考虑在林权改革探索中,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力度,增加资源总量,优化林分结构。首先是规划工作要加强。要牢固树立和积极运用“经营林业”理念,搞好分类经营,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加大低质林、低价林改造力度;加大投入,东北地区还是要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更新为辅,但是在人工促进更新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其次是基础工作要扎实。基础工作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变化增幅一定要心中有数。林业工作多年来一直较为粗放,在“三江”地区的个别林业局对于基础性数字还是“王八排队——大概齐”,几个部门之间的数字都对不清楚。所以,要以基层为单位,借助一些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像做项目可研一样,将基础性工作做扎实、具体、深入,做到规划科学、投入产出合理,使森林经营科学化、集约化。第三是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发展要创新。我国是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现有的森林资源占世界森林资源的3%,而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2%,经过长期的过量采伐,已经到了“无资源可采”的地步。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却是日益增加,木材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木材缺口越来越大。速生丰产林具有生长速度快、轮伐周期短、用途广泛、投资收益大等特点,开发建设速生丰产林对缓解我国木材市场供求矛盾起到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谈到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时曾提出,加快速生丰产林发展要做到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只要有利于林业发展壮大,各种方法都可以试、可以用。我们要支撑自己的林产工业,靠进口补缺还不行,还是要下决心抓紧培育本土(乡土)树种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小兴安岭地区的亚高原气候特别适合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的生长。我们要尽快遴选适合伊春地区生长的乡土树种,如果能实现专业化生产、工厂化生产,不仅能我们的林产工业原料相对降低成本,也化解了原料短缺的风险。在这一方面,希望总局和伊春管局共同攻关,为实现现代化林产工业原材料生产的本土化开先河、打基础。
(二)增进共识,形成合力,加强森工企业资产处置与资本运营的监管工作。我们龙江森工集团对外说有40个“局”级企业,目前,最着急的就是如何实现集团化运作,搞几个行业性的旗舰出来?但是一到资本运作的关键环节,就会遭遇“资金瓶颈”的梗阻,银行基本上不愿意和我们合作,原因是什么?就是负债过高。全省森工企业在四大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多数为B-级,银行的姿态是“只收不贷”,没有资本家、银行家与我们合作,如何做大企业?下一步进行资产剥离和债务债权分离是关键,要规范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处理银行的呆坏帐;将优良资产、净资产合法剥离出来,打造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林区负债高达78亿元,累计亏损也比较多,从1998年起,累计亏损5.3亿元,历史挂帐34亿元。2004年,伊春林区亏损6836万元,“三江”及直属企业盈利483.2万元,全林区亏损6363万元,亏损贡献率在100%以上。从而造成了两个负面影响,一是从森工企业运转来看,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市场信誉;二是影响伊春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战略的环境评价,让投资者感到你自己的“亲儿子”——原来的老企业都是负债累累,亏损面、亏损额还在连年攀升,“外来户”哪里会有壮丽“愿景”?现在我初步与书记、市长及伊春管局的同志交换一下意见,明年,如何对伊春林区的森工企业进行监控,包括针对森工企业资产处置、资本运营和经营盈亏实行必要的会诊,对经济运行效益进行分析评估,逐步减少亏损额,降低亏损面,有效控制新发生的负债,这是总局与伊春共同的责任,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携起手来共同进行深入研究,并力求使这一局面尽快有所扭转。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6-02-20
美溪区人民检察院恢复组建于1978年,现有干警22名,工勤人员4名,内设机构八个。原有办公用房面积400平方米,且与法院同楼办公(法院一、二层楼,我院在第三层楼),因办公用房不足,有四个科室合用办公室,原有的办公用房房盖漏雨,原装饰的贴面板己部分腐烂,无维修价值,已远不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在—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工作的开展。所在地美溪区政府与林业局合属办公,属政企合一体制,由于受林区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环境的影响,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经费十分紧张,院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6-02-21
市长许兆君在全市财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10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财源建设工作会议是在我市全力推进经济转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2年以来全市财源建设工作,分析了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财源建设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为开好这次会议,会前市委、市政府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张书杰副市长带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调研组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会前,我们参观了西林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西林区近年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松手、不懈怠,努力快发展,全力建项目,区容区貌焕然一新,通过招商引资,财源项目建设有了很大飞跃。这次全市财源建设工作会议在西林区召开,就是学习借鉴西林区及其他几个区的先进经验,努力快发展,努力大招商,努力培植财源,进而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刚才西林区、友好区、五营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财源建设工作经验,其他几个单位也作了书面发言,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加强财源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源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抽调专人先后开展了三次规模较大的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全市财源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财源建设工作的决定》和《全市财源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全市上下围绕财源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财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基础财源得到不断巩固。在积极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大力培育和发展木材精深加工这一传统基础产业,开发家具、细木地板、集成材等产品,努力增加税收。目前全市家具企业已达113家,人造板企业77家,小木制工艺品企业201家,2004年木材精深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税收3189万元,使基础财源得到了相对稳定。新青区友春木业公司以生产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为主,2004年实现产值3240万元,上缴税金30万元。乌马河区金马人造板公司以生产中、高密度板为主,今年上半年创产值2859万元,实现利税82万元。五营区森远木业公司生产木制儿童玩具,2004年实现产值2549万元,利税86.6万元。二是扶持骨干企业,支柱财源不断壮大。各地积极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领导帮扶等措施,特别是通过实施百项工程和大项目拉动战略,使全市骨干企业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2004年实现产值51亿元,缴税2.77亿元。市政府积极支持西钢集团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铁、钢材生产能力,2004年西钢实现产值21.4亿元,纳税8457万元,占全市税收的15.6%。伊春区近几年始终把大项目开发和财源建设结合起来,培养纳税大户, 现已培育出24个骨干企业,年缴税768万元。西林区围绕西钢开发吃配项目,投资建设了32万平方米工业小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建成投产14户企业,2004年实现产值4855万元,纳税333万元,今年可实现税收1200万元。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后续财源不断增加。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走出去、请 进来,制定优惠政策,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措施,引进了一批项目,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岗位,培育了后续财源。铁力市引进的哈轴铁力分厂今年可实现产值3100万元,缴税120万元。乌马河区与吉林环宇公司合资建设的鹿恩堂生物工程公司今年可创产值1300万元,实现利税136万元。五营区引进的长瑞纸业公司2002年投产,到今年累计实现产值2584万元,缴税34万元。四是兴建基建工程,新的财源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32.74亿元建设公路1034.09公里,收取税金7000万元;投资1.1亿元开发商品房205.5万平方米,收取税金1642.9万元。此外,翠峦、乌马河、五营、上甘岭、美溪等区面对木材生产下调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的矿产资源大力 发展采矿业,使矿业开采成为新的资源增长点。五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了区级财政增收的积极性。市政府从2001年开始实行了税制改革,重新调整了市、区两级利益分配格局,将缩面收入税种划为市区级固定收入,将增收潜力较大的税种和非税收入划区级固定收入;将财政上解递增率由5%调减到2%;市财政模拟国库负责15个区的财政资金结算拨付工作。与此同时,在国家调整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市政府让利于区级财政。国家实施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共享后,我市将所得税变为市与中央共享,区级财政减收的部分由市财政给予补助。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后,市财政对各区减收的部分予以补助,并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从而调动了区级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六是不断完善征管办法,努力减少了税源流失。各级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监督、堵塞漏洞、应收尽收、足额入库,保证了财政收入基本稳定。铁力市成立了税收检查办公室,协调与各纳税企业的关系,确保了应收尽收。伊春区成立了税收定额评定领导小组,每月评定一次,并张榜公布,确保了征税的公平和透明。市国税局出台了《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对纳税300万元以上的企业税收做出严格的规定。市地税局对纳税5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建卡及“一户式”管理,并实行税收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积极开展清收陈欠税款工作,组成联合工作组对重点欠税户依法清理整顿,近三年国地税共清回欠税9054万元。市审计局审计偷税漏税,查补税款100多万元。
我市财源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与GDP不同步。2004年我市的GDP在全省13个城市排列第10位,而一般预算收入则排在第12位。二是税收对GDP的贡献率低。2004年全省最高的大庆市为28.9%,全省平均为7%,而我市仅为4.6%;2004年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下降0.5%和0.7%,全市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为3.8亿元,扣除西钢的工商税、省级电力税和非税收入,财政收入年递增率仅为3%,而市本级年递增率仅为0.63%。由此可见,我市的财源建设还存在着不足。
一是财源质量不高。2002年—2004年,我市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增值税年均增长为5.3%,如果扣除西钢和省级电力行业的增值税,年均下降6.7%。这说明我市近几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支柱财源的作用发挥的不好。首先是表现在主导产业产品上。据有关部门测算,每立方米木材大约可以实现税收50元。我市近几年木材生产量基本在140万立方米,年均税收应为7000万元,而实际情况是2002—2004年实现税收4276.2万元、3008.5万元、3189万元,不仅税收呈下降趋势,而且有近半税源流失。其次是表现在部分招商引资项目上。近几年全市招商引资(不含公路建设、房地产开发、林权出售、畜牧业养殖、闲置资产转让等)落地投产有税收的工业项目近200个,投资额13.2亿元。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2004年外来投资企业纳税总额仅为516.3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26%,招商引资有个过程,目前一些项目的实际效果没有显现出来。再次是表现在本地一些工业企业上。目前我市国企改革后和自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个,其中木材加工企业占80%以上,由于原料不足,经常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无法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产品市场份额小,加之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水平低,企业发展艰难,不仅现在,将来纳税也不会很多。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6-02-21
二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上看,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没有转化成为财源优势。
2002—2004年我市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17.67亿元、25.85亿元、32.41亿元,税收分别是4447万元、3226.5万元、3390.4万元,增加值年均增长21.4%,而税收则年均下降0.1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效益下划,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经济运行态势。从财源区域上看,经济发展的主区域没有成为财政收入的主源泉。政企合一的13个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干线,可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仅为51.08亿元,只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7%;财政收入9421.8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4.5%,经济发展的主干线没有充分发挥对财政支撑的重要作用。从财税构成上看,纳税大户不多。近几年全市 税收主要来源于冶金、建材业。国税增收主要靠西钢拉动,地税增收主要靠基本建设拉动。2004年西钢纳税8457万元,占国税收入的35%;房地产业和公路建设实现税收2739.7万元,占地税收入的16%。2004年全市缴纳工业增值税20—50万元的21户,50—100万元的7户,100万元以上的10户。2004年全市缴纳所得税50—100万元的企业24户,100—200万元的19户,200万元以上的13户。可以看出,除西钢之外,对财政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及纳税大户非常少,在税源的稳定性上不能保证:“东方不亮西方亮”,难免出现“一人感冒全家发烧”的现象。从所有制成分上看,非国有经济的产值与税收不相称。2001年以来全市非国有经济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2004年实现产值79.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5%,而实现的税收只有2.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53.7%,非常不协调。
三是财政体制不顺。政企合一的体制严重制约着财源建设的开展。以2004年为例,13个政企合一区全口径税收占GDP的比重平均为1.5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48%。2004年13个政企合一区财政收入总和是9421.8万元,而伊春区一家财政收入就达1.16亿元。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就是政企合一的体制所致。政企合一不是单纯靠财政收入,而主要是靠天保资金和木材销售收入过日子,因此政企合一区政府领导只能相对弱化,局长做的不错,区长却做的不好,区长更多的是行使局长职能,抓的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区经济、安置职工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等,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从财政的角度怎样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却考虑的不够。
四是财源建设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够规模的项目较少。目前全市引进的在建项目近90个,总投资约8亿元,其中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7户,1000万元以上的10户,1500万元以上的2户,2000万元以上的12户,而能够纳税的仅有35户,像友好引进的制鞋企业、翠峦引进的炼铜企业、西林引进的吃配项目等对本地财政有较大贡献的项目非常少。近期招商引资的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多达110个,随着木材生产的调减,生产原料将成为瓶颈问题,若要从俄罗斯或其他地方购买原料,又面临过货、运输、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巩固住木材精深加工这一基础产业难度很大。第三产业的税收由于我市地处偏远,人流、物流不大,加之居民消费水平低,2002—2004年国税税收呈下降趋势;地税虽未下降,但增幅很小,可以预测,今后几年第三产业若没有长足的发展,税收不会有大的增加。
上述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将影响到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此,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开创财源建设工作新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财源建设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生态立市、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收入,努力构筑符合本地实际、益于经济发展的新型财源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财力保障。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挖掘接续产业的财源潜力。木材精深加工业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集团化、产业化的途径,改善目前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状况,不断提升精深加工程度,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今后招商引资原则上不再上木材加工项目。要适当控制木材加工企业的总量,认真搞好木材原料的协调和平衡,尽力保证重点木材加工企业所需原料,力争原木不出市,堵住木材税源流失口子。旅游业近几年产值增长速度都在70%以上,过去各地出于扶持旅游业发展没有征税,这种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从明年起,旅游企业和招商落地的旅游项目要纳入征税范围。现在我市6家制药企业已经全部通过国家CMP认证,要进一步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合作引智等途径,提高其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增加名优新特产品,叫响“林都北药”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扩大企业规模,使之尽快成为我市的重要财源。绿色食品和畜牧业要尽快形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生产终端产品,实现就地增值,提高财政贡献率,使养殖户增收、企业增利、政府增税。
(二)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之尽快成为主体财源。目前,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来自非国有经济的税收却与其产值很不相称,这说明我市的非国有经济运行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要针对非国有经济流通型、原字型、内向型较多的实际,从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积极扶持,鼓励和引导它们向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转变。要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降低准入门槛,放宽投资主体、注册资本和经营场所条件,鼓励境外人士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壮大民营企业群体。要继续实施大户带动战略,对骨干企业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引导民营企业联合,进行资产重组,打造规模优势。要进一步规范非国有企业财务行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帮助民营企业健全财务帐目,使这些企业规范发展,为财政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的民营企业占全市产值的70%以上,税收还是以国营为主,这种现象极不正常。西钢改制后将成为 民营企业,我们要继续予以积极的支持,但税收只能增不能减。
(三)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今后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既要考虑项目对GDP的拉动和促进就业,又要考虑项目是否会产生税收,要像西林区、伊春区、铁力市那样,上一个项目增一个税源,少上或者不上对地方财政没有贡献、消耗资源、没有效益的项目。今后在论证招商引资时,要充分征求财政和国税、地税部门的意见,这三个部门不同意上的项目,坚决不能上。在目前我市急需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壮大财政实力、扩大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各地既要注意引进一些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又要注重引进一些投资规模大、辐射面广、能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高精新”大项目,以形成我市的骨干财源。招商引资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或享受优惠政策到期的,在税收上必须应收尽收,不能总“放水养鱼”而不见“鱼利”。对确实需要扶持的企业和项目,要先依法征税,然后通过贷款贴息、技术改造等途径给予帮助,变“暗补”为“明补”,做到既扶持外商企业的发展,又有效地维护税法的权威。
(四)坚持抓大扶小,大力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财源。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西钢、浩水、锦山、林都电厂和光明家具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健康发展。各县(市)、区要对所属企业进行 一次摸底调查,筛选出几个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列为纳税大户培植重点,进行全方位的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在抓纳税大户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零散税源的扶持,努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之,在财源建设上就是要既抱西瓜又拣芝麻,形成大企业作为支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补充的财源格局。
(五)加大依法治税力度,优化税收工作环境。各级政府要把增加税收作为提高财政收入的重点来抓,依法纳税、应收尽收。要坚决克服扶持招商引资,就是减税免税的错误倾向,坚决摒弃既违反国家税法,又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要严格税收纪律。认真执行《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依法 治税,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实行严征严管,确保完成财税征收任务。要创优税收环境。坚决排除来自个方面的干扰,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界限、标准,公平地确定各企业的税赋,特别是对招商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要一视同仁,防止出现“亲外疏内”的现象,做到既招外商、安外商、富外商,也要招内商、安内商、富内商。要继续搞好清缴欠税工作。财税部门要对全市欠税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帮助欠税企业分析原因,制定还税计划;各级政府要组织财政、国税、地税、监察、审计、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对重点欠税大户进行集中清欠,对拒不还欠的企业和个人,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该封的封、该扣的扣、该判的判,同时要坚决防止前清后欠问题的发生。要强化税务稽查机制。国税、地税部门要加强和充实税务稽查力量,加大稽查力度;审计部门要定期开展对税务机关和各类工商企业依法纳税和征税情况的审计;公安局经侦大队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查处偷税漏税案件;各级政府要支持税务、审计、公安部门履行职责,保证依法 治税。要全面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市政府近期将成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对全市享受“免二减三”、“即征即退”和“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符合政策规定,该享受优惠政策的继续享受,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该享受优惠政策的决不能享受,正在享受的要坚决纠正。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6-02-21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财源建设工作
加强财源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第一,切实加强对财源建设工作的指导。各地、各部门要始终把财源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特别是政企合一的行政主要领导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仅要演好企业领导人的角色,更要当好政府的领导,认真解决好工作缺位问题,在财源建设上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税政策,研究生财、聚财、理财之道,进一步拓展财源建设工作思路,加强对财源建设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各级政府和市直各部门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注意解决好财税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健全财税目标考核责任制。从明年起,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在下达国民生产总值增幅指标时,将相应下达财政收入增幅指标,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缩小两个增幅指标的差距,尽快实现同步增长;在下达工业增加值指标时,相应下达对应的税收指标,以促进各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下达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指标时,相应下达对应的税收指标,促使产业优势尽快转化成财源优势。过去,我们衡量一个企业如何,很少把税收作为重要指标,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误区。今后我们要树立“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税收”的财政观念,以税收多少、对财政贡献大小论英雄,加大财政收入和税收在年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时候,财税增收都要立足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不能超越现实作出违反经济运行规律的事。市目标考核部门对各县(市)、区指导和考核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完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办法,以更好地促进各地开展工作。
第三,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市经济转型方案中,已向国家提出了将上划中央的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全额返还的建议,如果中央给予这项政策,市政府将毫不保留地给各县(市)、区。如果中央不给这项税收扶持政策,市政府将按照省财政厅鼓励市(县)超收的奖励办法,从2006年起对上划中央、省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上年为基数,增长幅度超过20%的区,增量部分全额返还。从明年起,市政府还将加大财源建设基金的投入,调整财源建设的支持重点,将科技三项费用、农业发展基金等捆绑使用,重点用于财源建设的项目安排、可行性论证和启动实施,各县(市)、区也要建立财源建设基金,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财源建设项目,促进财源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我市的财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原则性是比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市委、市政府对这支队伍是信赖的。但是,新形势、新任务给我们财税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广大财税干部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学习和掌握与财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保证财税队伍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要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围绕税收征管,积极聚财理财,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为部门、基层提供优质服务。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在廉政建设上下功夫,自觉抵制金钱利禄,贪图安逸思想的侵蚀,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树立起新时期财税干部的良好形象。要继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继续抓好环境建设。
现在离年末还有两个多月时间,我就当前工作再强调几点。一是要千方百计完成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必保各项指标特别是省里考核我市的指标不折不扣地完成;二是有关部门对今年签订的招商引资项目要搞好跟踪问效,项目签约单位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落地投产;三是要提前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谋划,特别是要搞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四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财政支出,防止年末突击花钱,特别要严格控制配车标准;五是要切实做好秋季森防工作,继续推广乌伊岭林业局引导农民参与管护经营的做法,确保全年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同时还要做好今年冬季木材生产准备工作。
同志们,加强财源建设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努力开创我市财源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6-02-21
7个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构成了我省独具特色的老工业基地的性质。伊春作为我省第二大林业资源型城市,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企不分,政企合一,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才能在实践上使得资源型城市真正走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上来。

  2005年,在国务院做出将伊春作为试点城市以后,伊春市提出了《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方案》,再一次论述了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伊春的体制性障碍,实施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面临的困难

  一是经济转型与观念转变不能同步。这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有资源产品按着市场要求运行着,但是,在深层次方面的产权、技术、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上依然是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企业在经营上落后南方发达地区至少20年。

  现在,一提转型和政企分开就是要钱,充分表明了不要白不要,要点是点的计划经济分配观念。这种无限制的要求输血,不考虑自生能力的思想现状,是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同一个地区,同一种工作,分配差异较大,将会带来巨大的不和谐因素。市区机关职工、林业局政府职工工资相差悬殊,均不满足;三是支付改革成本太高,时间太长,影响转型和发展。据有关部门介绍,政企分开需要支付成本约十几个亿,仅靠市级财政难以付诸实施。

  ■实现政企分开的途径

  1、省里要把资源型城市的政企分开纳入转型工作头等大事统筹研究,逐个城市进行分析,提出转型和政企分开基本方略。

  加强教育,深刻理解“转型”和政企分开的含义,认识资源型城市发展是新时期战略选择。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政企分开,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一项从上至下的思维方式转化、工作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的发展道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资源型城市自己的事情,也是全省经济的组成部分。因此,各综合部门要从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和全省工作的大局出发,在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2、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是政企分开不宜久拖不决,政企分开不是分钱,搞低层次的利益分配,要避免国有资产在将分未分时带来的严重流失;二是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是一种政策生成、实施和监控体系,是通过国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解决计划经济时期该补偿而未补偿的历史欠账问题,要注意引导城市在政企分开中,立足于自身解决问题,而不能把一切责任、一切改革成本都由国家来买单;三是国家承担的政策性支出,弥补欠账等应及时到位。建议国家开发银行在黑龙江省设立资源型城市转型贷款平台,用优良资产作为抵押贷款,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将伊春纳入全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城市,或比照国家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的政策执行;按照中央11号文件要求,应尽快将伊春13个政企合一区(局)及4个林业局的文教卫生、政法和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等从森工企业分离出来,将这部分人员工资纳入定期补助范围;支持伊春森工系统10户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6-02-25
伊春应该剥离辖县,改为副地极市,下面设镇就好.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7-04-16
按照市长的话说,前面把老账算清、安排好了,“最后”才进行区划调整。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7-04-20
原来我就奇怪:伊春市怎么那么多市辖区(15个)?居然里面有这么多故事!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