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蒲勇健定位重庆:“西京”! 2007年5月10日,重庆当地著名学者、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在被问及怎么看待十周年之际的直辖市重庆时,他思索片刻之后,吐出两个字:“西京”。
“无论从西部的地理位置、战略布局、经济基础、工业发展来看,惟独重庆堪挑此大梁。”蒲勇健说,“从亚洲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中亚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尤以印度为例,近年来中亚与国内的贸易往来,增长迅猛,重庆重新被定位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发展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意图。”
蒲建勇补充道:“西部必须出现一个具备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军事战略部署的中心。让东部的商品沿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抵达重庆,再由重庆运往中亚,从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西部应有一个直辖市来统辖全局。”
我们回看这座城市在抗战时期的那段“显赫”历史:国民政府将重庆立为“战时首都”,即“陪都”。
在战火纷飞、日寇战机的狂轰滥炸中,重庆迎来历史上的第一次直辖。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255号训令:“查重庆市现经改为直隶于行政院之市,应即行通行饬知。除明令公布外,合行令仰知照并转饬所属一体知照。此令。”
“重庆虽有三千年历史,但明清以前,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军事堡垒,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商业城市。”重庆市党史专家艾新全回顾重庆史时称。在重庆成为“陪都”的那段历史里,几乎全中国所有的军工产业都汇集于重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确保西南片区政权的稳定,仍然将军队和行政中心设置在重庆,邓小平同志主政西南局。
中央此举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控制国民党遗留在重庆的反政府势力;二是抓生产建设,利用重庆已有的,在当时是较为发达的产业基础,供应粮食物资和军工用品,为后来的解放西藏做准备。
1950年,整个西南五省(川、黔、滇、康、藏)共有七千万人口,重庆仅一百一十万,但是创造出的生产总值占全区(西南区)的三分之一强,占四川省的70%。直到1954年,新中国政局逐渐稳定,重庆划归四川管辖。
在20世纪的前半叶,重庆无论从地理位置、军事布局、产业基础和文化氛围来看,都稳居中国西南区的龙头宝座。尤其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位列全国第三大城市(北京、上海之后)。
弹子石,重庆曾经最繁华的码头之一。“煤码头,粮食码头,棉花码头,依次排开,一直到朝天门的轮渡,有时上千人排队。”重庆市民程继华回忆30年前他生活在这里时的情景。每年涨大水的时候,从下游万州、涪陵上来运蔬菜和生猪的船会成群停靠在弹子石,浩浩荡荡的船队看不到头。
现在,这里除了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青石板路和一些破旧不堪的民居外,繁华只残存在当地老人们的记忆中。起始于这里的朝天门长江大桥,不久将要合龙,这里和重庆繁华的主城区将只有一桥之隔。重庆曾经的景象已逝,新的发展机遇正扑面而来。
傍晚时分,空气中的雾,开始散了。万春霞吃过晚饭,走在白市驿镇上,她开始关心这里的房子了。此时,项兵和他的妻子,正在镇上的KTV唱歌,每人5元钱,时间不限。
http://www.classic023.com/discuss/dispbbs.asp?boardid=31&replyid=142129&id=62080&page=1&skin=0&Star=1[ 此帖被QQme在2010-01-30 21:2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