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33阅读
  • 9回复

[东北综论]国务院原则同意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8-19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16: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7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批复称,原则同意《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国务院批复称,《规划》实施要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7)76号

  发展改革委、振兴东北办:

  你们《关于报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请示》(发改规划〔2007〕167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交流机制,推进《规划》顺利实施。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按照平等互利、加强合作、资源优化、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东北地区与其他省(区、市)的联系和协作,着力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形成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协调机制。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发展改革委、振兴东北办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加强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适时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

  二○○七年八月二日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8-19
抱歉,我没有全文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8-20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www.chinaneast.gov.cn  2007年08月20日 来源:振兴东北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

前 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东北地区振兴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重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确定振兴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发展任务,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

    规划范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规划以"十一五"时期为重点,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的形势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三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后五到十年是东北地区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东北地区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振兴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东北地区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步伐加快,为东北地区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和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了更多机遇。

    但是,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四是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一些流域、区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五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问题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振兴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二)振兴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专栏1:东北地区“十一五”时期主要规划指标

类别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

增长
人均GDP(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5318

8614
21889

9450
7.4

1.9
预期性

预期性

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城镇化率(%)
38

36

1.3

52
41

48

2

55
[3]

[12]

[0.7]

[3]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2548



51.9

34
 



2553



> 60

38
[20]

[30]

[0.2]

[10]

[8.1]

[4]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社会

发展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4.2

2550



9
<5

3270

> 80

10
[0.8]

5.1



[1.0]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注:[ ]内数据为5年合计。

    三、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一)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及工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

    专栏2: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

数控机床——高速数控车床、数控铣镗床、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多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中心和柔性自动线、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等集成产品。

大型炼油和乙烯成套设备——1000万吨炼油装置以及配套设备、100万吨级乙烯、PX、PTA、PVC、聚酯成套设备。

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煤液化工程配套1250KN压缩机。

大型冶金设备——新一代短流程大型薄板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烧结成套设备。

大型发电设备——大型水电机组、大型高效低污染煤电机组等,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重型燃机、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发电设备铸锻件、电站辅机成套设备、大型空冷机组和大型风电机组。

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加快开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800千伏级直流输变电设备。

其他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全断面掘进机、大型水泥成套设备、港口装卸设备、大型起重设备、离心压缩机组和制冷设备、高效调速大流量输油管线泵、大型高温高压容器及换热器、往复式压缩机。

大型船舶装备——30万吨级原油运输船、大型及超大型集装箱船、专用汽车滚装船、新型客滚船、大型散货船及矿砂船、不锈钢舱化学品船以及船用配套装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等。

轨道交通设备——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新型地铁车辆的核心技术。



    (二)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立足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构建高技术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是: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培育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精细化工材料、粉末金属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纳米级金属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技术及产品;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提升飞机和发动机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扶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三)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坚持节约优先、环境友好、煤油并举、多元发展的方针,优化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呼伦贝尔、霍平白、胜利等大型煤电化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炭基地及辽宁铁法等矿区。稳定原油生产能力,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加大对海拉尔盆地、二连浩特盆地和近海石油勘探力度,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建设俄罗斯边境至我国东北的原油管道,启动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优化电源点和电网建设。积极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搞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推进能源节约。2010年,规划煤炭生产规模3亿吨左右,原油生产规模5700万吨,天然气产量7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

专栏3: 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建设重点

电网建设——建设呼伦贝尔至辽宁中部输电通道。建设霍林河和赤峰煤电基地至辽宁省负荷中心的5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建设黑吉省间2回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吉辽省间第4回500千伏输电通道。

天然气管网工程——哈尔滨-长春-沈阳-唐山主干线,大庆-哈尔滨、长岭-长春-吉化、抓吉-哈尔滨、大连-沈阳支干线,大庆-齐齐哈尔等十条支线。



    (四)提升基础原材料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控制总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一是建设新型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炼油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快实施大庆、吉林石化、抚顺石化等乙烯改扩建工程,形成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2010年,炼油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乙烯产量达到400万吨/年。二是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适时建设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等煤化工基地。三是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依托鞍本钢铁集团建设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依托东北特钢建设特殊钢和装备制造业用钢生产基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鲅鱼圈钢铁基地,逐步将钢铁工业发展重点由内陆向沿海转移。

    (五)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

    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化学制药和中药制剂产品,鼓励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粮食、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造纸、塑料制品、家具和林产品加工等轻工产业。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巩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一)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特色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和农机装备的投入力度,促进农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成现代化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确保其具备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

    2.推进精品畜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建设以中部平原为重点的肉蛋奶生产与加工精品畜牧带,以西部农牧交错带为依托的牛羊育肥基地,以滨洲沿线松嫩草原和蒙东草甸草原、优质人工草地和优质饲料基地为依托的大型现代化奶牛饲养和牛羊繁育区。

    3.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力度,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出口基地。积极培育和开发食用菌、人参等林特名牌产品,建设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地区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及沿海优势水产品养殖、精深加工出口示范基地。

    (二)提升农业发展基础

    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1.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改土治水、节水灌溉和中低产田改造,改进传统耕作方式,发展精准型农业、标准化农业、节约型农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型农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大型优质农产品基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改造、品种改良与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等级,建设粮食单产在500公斤/亩左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多渠道筹集资金,"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400万公顷。

    2.完善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和应用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和完善新型农工商联合体模式。建立稳定的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专栏4:农业发展重点

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在“两江一湖”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和适时开工建设部分新灌区。

中低产田改造——松嫩平原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壤培肥、三江平原瘠薄型和渍涝型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改良与风沙地修复、辽河平原东北部棕壤区渍涝和盐碱土地改造治理。

大型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

农业机械化——推进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机服务网络建设,农机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

保障体系建设——动植物保护、农牧业良种培育,科研与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农村能源、牧区草场围栏建设,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公共设施。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贸易转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度挖掘服务业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

    (一)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统筹规划省际间物流节点设施和物流通道,改造和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物流配送设施,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大连国际性物流中心,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通辽区域物流中心,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

    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改组、改造,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投资信托、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东北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研究设立农业保险等专业性保险公司,推动保险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规范发展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优化调整会展业结构与布局。

    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工业设计,鼓励建立东北地区工业研发设计联合体。积极发展娱乐、影视制作、演艺、体育、出版、广告等产业。建设以长春、大连为核心的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和国产动漫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文化产品出口。

    (二)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

    提升商贸服务业。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

    积极发展旅游业。发挥冰雪、森林、草原、湿地、边境及工农业旅游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产品,发展森林旅游、草原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精品。

专栏5:旅游业发展重点

冰雪旅游——建设哈尔滨、吉林等冰雪旅游基地。发展高纬度极地滑雪旅游、山地冰雪运动旅游和大众冰雪娱乐旅游。

森林草原湿地旅游——重点发展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宁东部森林旅游,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草原观光、民俗旅游,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和大兴安岭等湿地生态旅游。

火山温泉旅游——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内蒙古阿尔山等地的火山岩熔地貌观光、火山湖观光、科考旅游,发展温泉疗养、度假旅游。

工业旅游——保护最具代表性、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工业文化遗产,重点在沈阳、鞍山、长春、大庆和齐齐哈尔等城市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积极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工业旅游。

农业旅游——以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和旅游型特色村镇。

文化历史旅游——以红山文化遗址、高句丽遗址、渤海国遗址、辽宁“一宫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旅游。

边境旅游——完善丹东、珲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等重点边境口岸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通关环境,丰富边境旅游内容。

滨海旅游——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发展滨海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



  六、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

    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深入挖掘哈大和沿海经济带一级轴线的发展优势,促进二级轴线集聚发展,形成"三纵五横"的空间发展格局。

    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建设以大连经济区、辽中经济区、长吉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带。

    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龙头,以长兴岛、营口沿海、锦州湾、丹东和花园口"五点一线"为重点,优化港口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带。

    促进二级轴线健康发展。重点发展东部通道沿线、齐齐哈尔-赤峰,绥芬河-满洲里、珲春-阿尔山、丹东-霍林河、锦州-锡林浩特二级轴线,推进城市经济区(带)建设和边境口岸城镇发展,支持有条件地区规划设立边境贸易区。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合理划定四类主体功能区边界和区内具体的功能定位。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和人口等政策。

专栏6:东北地区部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1.限制开发区域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非保护性采伐;继续实施天保工程;点状开发,集聚发展;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扩大保护范围,控制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强度,改善湿地环境;发展农业和特色产业。

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禁止过度开垦、不适当樵采和超载放牧;实施必要的防治措施;加强城镇建设,集聚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森林公园108处,国家地质公园12处。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支持粮食、肉、蛋、奶等农副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发展,巩固县城和重点城镇的支柱产业。面向城市市场需求,建设蔬菜、花卉、食用菌、乳品、肉类等农产品加工基地。

    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垦、林区和矿区城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城镇化模式和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小城镇户籍、土地、投融资等管理制度改革。

    (三)协调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运输通道和主要枢纽为建设重点,加强铁路网络、公路网络、港口体系、机场体系和对外通道建设。重点建设同江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黑河至北京、绥芬河至满洲里、珲春至阿尔山、丹东至锡林浩特六条通道。逐步形成七大综合运输系统:新建与改造连接蒙东地区煤炭基地与东北三省主要能源消费区的铁路、公路,形成保障能力强大的煤炭运输系统;加强中俄铁路原油运输系统建设并适时建设油气管线,强化大连等港口的原油接卸和中转功能,形成完备的石油运输系统;积极引导大连、营口矿石码头建设,形成高效矿石运输系统;突出"铁水联运"系统建设,形成高效的粮食运输系统;以大连港为干线港,其它港口为支线或喂给港,强化内陆通关系统建设,建成高效便捷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积极发展重型装备运输系统;建设快速便捷的客运系统。

    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推进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城镇密集区快速交通网络;引导东北沿海港口间合理分工;加快发展小型机场。

专栏7:东北地区交通工程规划项目

铁路建设——建设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长春至吉林城际轨道交通,伊敏至伊尔施、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乌兰浩特至霍林河至锡林浩特、阜新至西乌珠穆沁旗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建设哈尔滨、沈阳、大连集装箱枢纽。改造海拉尔至满洲里,白城至阿尔山,霍林河至通辽,锦州至齐齐哈尔,锦州至承德,沈阳至吉林,沈阳至丹东,叶柏寿至赤峰,长春至图们等线路。

高速公路建设——绥芬河至满洲里、鹤岗至大连、珲春至乌兰浩特、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大庆至通辽至赤峰至承德段、长春至深圳高速长春至双辽至阜新至朝阳至承德段、丹东至锡林浩特、通辽至沈阳、吉林至沈阳、吉林至黑河等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重要路段。

港口建设——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三期和四期码头、老港区改造、东港区改造,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扩建。

机场建设——扩建和完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机场,新建长白山、吉西北、漠河、大庆、鸡西、伊春、阿尔山和二连浩特等机场。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北地区信息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东北科技教育信息网,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共享。

    (四)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抓紧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要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要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开采开始衰减的城市,要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拓宽资源开发领域,重视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为本地资源型企业寻找后备基地,同时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要选择好产业转型方向,重点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

专栏8:6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主要任务

阜新市——推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发展替代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并举;加强周边矿区勘探力度;参与开发内蒙古东部煤田,适度转移富余生产能力;推进矿区生态建设。

大庆市——加大新探区勘探力度,增强储量接替能力;依靠工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三次采油水平,大力提高采收率,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做精做强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建材、石油装备、农产品加工等替代产业。

伊春市——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推进政企分开,理顺政府职能;鼓励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医药、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

辽源市——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发展特种合成纤维材料、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品和有机食品加工业;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竞争力。

白山市——充分发掘和利用长白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东北旅游名城;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做大矿泉水产业,做精做强以人参、刺五加等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产业。

盘锦市——努力延长油气相对稳产期;壮大石化产业,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和新型建材业;做大做强中小型船舶修造、石油钻采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



  七、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一)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建立东北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整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建立继续教育研修基地。

    完善人才开发机制。深化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任期制为主要内容的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制定更加灵活的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东北地区创业。探索建立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的政策法规。

    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推进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中央国家机关、东南沿海地区与东北地区干部交流机制。继续在东北地区中央企业中实施企业家对口交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限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专栏9:东北地区人才开发主要专项

企业家对口交流计划——每年选派一批沿海发达地区中央企业中的优秀企业家到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工作,并从东北地区中央企业中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和优势企业中挂职锻炼。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计划”等现有人才培养项目为载体,帮助东北地区大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采取支持项目研究、培养在职博士以及为地方组织培训等形式,为东北地区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新型产业人才。

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985工程”、“211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等为载体,加快培养东北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每年培养3万名新技师,选派200名高技能人才到境外进行短、中、长期培训。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计划——依托“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加强对东北地区农民工和农户的培训。



    (二)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责,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努力使"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能力。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搞好资源型城市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资源开采活动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发生,促进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继续做好采煤沉陷区搬迁,组织治理露天矿矿坑、舍场、矸石山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石油开采造成的水位沉降、土地盐碱化等治理力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加大矿山废弃土地整理复垦力度。

    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加大沙化和退化土地治理力度,大力开展植树种草与天然林、天然草场保护,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一批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建设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势头。

专栏10:东北地区生态建设重点

科尔沁沙地治理——建设环科尔沁沙地阻沙生态带,建设沙地复合生态屏障和林草畜一体化的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樟子松衰退林,沙地小型水土保持蓄水工程建设。

京津风沙源治理——封禁保护沙化土地,建设防风固沙林草,治理“三化”草原,实施生态移民。

黑土区生态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恢复草原植被,改良和培肥黑土地,防治面源污染。

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建设——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发展林区经济,加强后续产业建设,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和木材加工水平。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在内蒙古东部等重点草原退化区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加强“三化”草场综合治理,转变传统放牧方式,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推行舍饲圈养。

矿区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继续实施采矿沉陷区地质灾害修复工程和矿山环境保护工程。

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湿地恢复试点,实施湿地移民工程。

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保护,开展海洋功能恢复试点示范。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力度推进松花江和辽河两大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强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60%;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推进电厂脱硫工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专栏11:东北地区环境污染治理重点

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治理——严格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健全饮用水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开展重点水源地污染治理,建立饮用水源地污染应急预案。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削减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大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污染防治,防范重大污染事故;加快城镇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以燃煤电厂脱硫和汽车尾气达标排放为重点,以辽中城市群为重点地区,分解落实各城市污染总量,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城市人口密集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为重点,在企业、园区、行政区域等层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农业领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四)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实施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加强老城区和废弃工业用地开发整理,注重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综合开发。支持矿山废弃地、重度盐碱地、沿海滩涂的土地整理和再利用。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产权登记和土地资产管理。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

    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区域性调水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城市、主要城镇及重要矿区的防洪能力。合理制定水资源开采方向和重点,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和区外引水的联合调度。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建设节水灌溉农田和草牧场。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回用率,推广城乡生活节水设备和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到"十一五"末,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建立和完善水权分配和转让制度,加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

专栏12:东北地区水利工程规划项目

大型水利枢纽及引水工程——继续搞好大伙房水库输水、西山水库、老龙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桃山水库二期、青龙山水库等工程;继续做好哈达山水利枢纽、锦凌水库、毕拉河口水利枢纽、青山水库、吉林中部城市群引松供水、引嫩入白、大连供水等工程前期工作。

灌区工程——进一步做好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引嫩扩建、三江平原大型灌区、松嫩平原大型灌区、辽河平原灌区等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统一规划,强化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加强松嫩平原石油、天然气以及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及周边地区的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地下水和重要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展辽宁凤城翁泉沟铁硼矿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弃物利用。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依法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建立矿业权交易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合理利用森林与草原资源。强化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天然林保护,科学推进"三北防护林"的更新改造,保持森林资源增长量大于采伐量,建设我国用材林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合理利用与保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等天然草牧场。遏止过度放牧,恢复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积极有效地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热能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禁止近海过度捕捞,维护生物资源的动态平衡,滩涂和浅海水域的养殖业规模不能超过海洋环境的可承载能力。控制填海造地规模,开展海岸带治理。限制开采海砂,加强海滨湿地、海岛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八、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推动力。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的发展活力。

    (一)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改变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状况,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重要行业和骨干企业集中。推动重点行业进行跨所有制、跨区域重组。巩固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改革。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国有林区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支持政策,在市场准入、进出口、用地、信贷、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和重组,并在核销呆帐、减免利息、土地使用以及有关税收信贷政策方面,享受原国有企业同等待遇。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利用沈阳产权交易中心,建立面向东北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改进市场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

    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行政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不良资产处置、土地管理等方面,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探索以改革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二)扩大开放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鼓励外商投资区域性研发设计中心,合作建立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设计中心等。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业。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承揽国外制造业转移,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巩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积极开拓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

    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主要边境口岸城市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区。推动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原材料和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开发合作。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科技合作基地。鼓励优势产业加强对外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周边国家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和经济贸易合作区。继续推进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

    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推进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将保税港区的部分功能延伸至腹地,开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进出口通关改革业务试点。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及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和跨国陆海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促进对俄、蒙、朝的路、港、口岸和经济合作区建设。努力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

专栏13:口岸通道建设

对俄重点建设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珲春—卡梅绍娃亚铁路。

对蒙重点建设阿尔山(伊尔施)—乔巴山铁路。

对朝重点建设南坪口岸铁矿粉运输管道、牡丹江—罗津路段。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在装备制造、石化、生物工程、制药及新材料等领域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中试基地,为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及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研设施,整合研究实验体系,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围绕重点技术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和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共享。

    强化创新机制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让和产业化综合政策体系。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体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原始创新和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的支持,力争省级财政的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创新的专项资金。

专栏14: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体系

五大科技创新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装备制造、石化、精品钢材、汽车、光电工程、北药、现代农业等工程中心。

——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纳米材料、清洁能源、光机电一体化、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工程等实验室。

——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软件、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兴环保、现代农业等特色孵化器群体。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两大科技协作网络

——东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建设与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

——东北地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共享网络:建设科技数据库、科技信息网和快速、高效咨询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

两大科技市场体系

——东北地区科技人才市场:建立科技人才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区域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东北地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区域统一互认的技术产权交易规则、交易管理办法、交易结算方式,以及交易监管模式、交易纠纷和争议处理的途径。



    九、政策措施与实施机制

    围绕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有效实施。

    (一)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和企业历史欠税问题,妥善解决东北地区原中央下放煤矿企业棚户区改造问题,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完善振兴经济政策

    加大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返,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改造项目,给予支持。

    银行机构对东北地区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再担保机构。改善信用环境,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灵活处置不良资产。加速企业股票上市步伐。支持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发行主体进行债券融资。

    (三)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按照平等互利、加强合作、资源优化、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东北与东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协调机制。鼓励发达地区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经济联系,支持东北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

    构建跨行政区的公共平台和协作网络。建立东北四省区高层协调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东北地区高层协调会议制度的大框架下,设立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协调机构,推进区域合作和协作。

    鼓励跨区域的企业联合与重组,国家对跨区域资产重组企业的项目给予优先核准,优先安排扶持资金。支持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的合作,联合开发、利益共享,共同推进蒙东大型煤炭、石油等能源基地建设。

    (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加强规划的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和东北各级地方政府要合理分工,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加强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切实把规划落到实处。

    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指导。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完善政府与企业、民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东北地区振兴的良好氛围。

    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适当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切实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8-20
楼上好强,佩服!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8-20
东北振兴规划:有条件地区推行省直管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1:42 中国网
  2007年8月20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介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在谈到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省直管县问题时,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说,这个问题在有些省现在还在做试点,全面的计划目前还要通过试点逐步来探索。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8-20
我只想知道延边州现在是不是还受东北办与西部办的双重领导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8-20
省直管县,好事啊!~
故乡盖州被营口肢解的惨剧不要再出现了...
我于生死大海,秽恶中游;曾对无上真善,有所企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8-21
东北地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2007-08-21 05:09:19 来源: 东方网 

核心提示: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8月20日正式公布。未来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并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东北经济区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东方早报8月21日报道  经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昨日正式公布。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中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地区性发展规划提出,未来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并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规划还提出将“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伴随着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区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10至15年振兴东北经济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一条主线”、“六个加快”为核心展开,即: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政府期待将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刘铁男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规划》首次提出了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勾画了建设“四个基地和一个保障区”的设想,即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扩大与俄远东地区合作

在谈到东北振兴过程中加大对外开放和合作问题时,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说,东北振兴要依靠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并且为此专门制订了36号文件。

张国宝说:“在东北的对外合作当中,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胡锦涛主席在上合组织会议上,和普京总统会晤当中提到的第四点,就是要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衔接。”

东北全境建天然气管网

在谈到能源项目时,张国宝说,《规划》中有一个“专栏三”,这个“专栏三”就列出了东北振兴所要建设的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线建设的重点。另外,还有专门的章节阐述的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列举几个具体的能源项目,提出要延续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新发现的大庆深部的天然气预计可以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项目,现在已经规划了在东北全境建设天然气管网工程。这里包括哈尔滨到长春到沈阳的主干线,包括大庆到哈尔滨,以及长岭油田到长春、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天然气管线。

内蒙古东部纳入东北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刘铁男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六大特点之一即扩大规划区域范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刘铁男说,将内蒙古东部纳入规划,主要基于以下这几点考虑,一是在历史上内蒙古东部曾经划归为东三省管辖,从市场的概念来说,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板块,经济联系密切。三是蒙东地区是东北重要的生态防线。四是由于地理位置,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共同构成了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前沿。

东北概念股全线利好

伴随《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正式发布,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迎来政策利好,股票市场上的“东北板块”开始成为又一个资金青睐的区域性板块。

以上述“四基地一区”为线索,昨天,东北区域振兴有关的包括大型机械装备、电气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全线上涨。钢铁板块的鞍钢股份涨停;沈阳机床、一汽轿车也是大幅度上涨;另外装备制造行业,如东北电气、哈空调、哈飞股份、大冷股份等涨幅明显。 

本文转载自:http://news.163.com/07/0821/05/3MD63QF70001124J.html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8-21
当时如果向俄罗斯要回被其侵占的北方领土,使我国东北地区拥有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东北经济的发展哪会有这么难?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8-21
支持阿  期待东北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