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老慈溪)的风水好吗?
慈城(老慈溪)号称江南第一古县城,据说风水特别好,有“九龙戏珠之势”,是“四灵守护之地”。慈城风水好,这要归功于慈溪县的首任县令房琯,当初是他老人家把县治选在了慈城,因此有人把房琯称作“伟大的风水师和城市规划专家”。
但是俺有个问题:慈城风水固然好,却为什么没有逃脱1954年县城搬迁到浒山的命运?是那时候的人不懂风水吗?
现在的新慈溪,旧称三北,也就是余姚、镇海、慈溪三县的北部地区。当初规划要在三北地区建一个县,肯定也考虑过是不是要将余姚或镇海的县城搬过去。结果它们没有动,慈城却失去了县城的地位。这说明“风水轮流转”,慈城风水并没有“与时俱进”,到公元1954年,它就比不过镇海、余姚这两座县城了。因此,俺怀疑房琯他老人家的眼力!
老慈溪和鄞县、余姚相比,其面积只相当于它们的一半。这是因为以慈城为中心的老慈溪,西面有余姚,东南有鄞县,南北方向受四明山、翠屏丘陵的限制,除了东面,已经没有进一步开疆拓土的空间了。东面是镇海区,于公元781年设望海镇,老慈溪设县是在公元738年,比望海镇建置早了40多年。
假如当初房琯将慈溪县治设在如今的镇海区骆驼街道那一带(翠屏丘陵的东端),并以此为中心向四面扩展,那么慈溪县境向东可能到达甬江西岸,把整个镇海区收入囊中,与如今的北仑区、鄞县划江而治。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40多年后的望海镇建置了,而老慈溪(加上镇海区)与余姚分据翠屏丘陵的东西两端,其土地面积、人口、物产也就和余姚、鄞县这两个超级大县差不多了。即使遇到1954年那样的县境大调整,也无非就是把观城一带划出去,与余姚的浒山地区合并成一个“二北县”(慈北和姚北),也绝无可能将慈溪县城(假如在镇海区骆驼街道那一带)搬到浒山去。县城留在原处,对县城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总是有好处的。
俺们现在讲慈城(老慈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其实那是相对于“蛮夷之地”说的。要是将老慈溪与余姚、鄞县相比,那怎么比啊?无论科举考试成绩、科学家人数,各类人才,老慈溪都明显比不过它们。即使小小的镇海区,其院士人数、“宁波帮”人数也明显比老慈溪多。
与老慈溪整个县的发展大局相比,慈城这一座小县城风水的好坏,只能算蝇头小利了。
慈溪县首任县令房琯,其实是一个书呆子,从他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当初房琯奉命收复两京,他照搬古书上的“车战法”,以二千辆牛车打头阵,迎战安禄山的虎狼之师,结果一败涂地,四万多名唐军伤亡殆尽。打仗如此,看风水也是如此。房县令只看到“九龙戏珠”、“四灵守护”这些教条主义的东西,却没有考虑慈城在整个慈溪县中的位置。这就像下围棋,第一手下在三三,角部固然守得很牢,却不利于进一步向外扩展。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房琯不考虑整个县的发展空间,却执着于一座小城风水的好坏,这不就是“小人怀土”吗?“小人”当然也不是坏人,但“小人怀土”的意识多少会影响民风民俗的形成。
孔子又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当年的三北地区不就是“陋地”吗?虽不能说三北地区的人民都是君子,但就因为那里可以围海造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发展潜力当然就胜过风水虽好却土地面积狭小的老慈溪了。
作为慈城土著,本不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但有什么办法?老慈溪就是这么个情况嘛!好在历史的一页即将翻过,如今的慈城也和镇海区、鄞州区一样,都属于宁波城区了,而且杭州湾大桥通车在即,慈城将比宁波中心区更接近“大上海”,它将成为宁波最美丽的“客厅”。
风水啊,你就使劲地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