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 2009年2月27日 —— 专题报道 大关中
西咸一体化企盼西安再向西
这是两座直线距离仅25公里的千年古都,一座是八水环绕的十三朝古都——西安,一座是山水俱阳的“中国第一帝都”——咸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二者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2002年12月28日,西安与咸阳正式签订了经济一体化协议。但是,西咸一体化概念提出以来,除2006年9月两市电话实现同区号并网之外,再无其他实质性突破,两市百姓也普遍感到“一体化”步伐的缓慢。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咸一体化进程中衔接最为紧密的两个前沿重镇——西安的三桥和咸阳的沣渭新区,发现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期待着西安的脚步向西,再向西。
西安三桥 —— 改变落后才能让人“向西看”
近来流传于网络的一首诗歌《朋友,你到过西安三桥吗?》这样写道:“……在这里你能看到别样的风景:蔽日黄沙、漫天灰尘,不用去内蒙古也可领略到沙漠的奇观,黄土高坡的风沙在这里完美体现……”这样的描述虽然含有讽刺意味,但从中的确也反映出三桥地区与西安发展不协调的一面。记者站在三桥主干道旁,发现整条街道拥挤不堪,大量向东驶入城区的车辆都被堵在与建章路交汇的路口,坑洼不平的路面、嘈杂的喇叭声加上穿梭在车辆缝隙中的行人,使整个三桥街道显得更加混乱。放眼望去,路边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幢高楼,绝大多数沿街建筑都是低矮的二层小房……
“相比于西安其他几个‘大门’,作为‘西大门’的三桥目前发展最缓慢。”三桥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王晓谊说,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道路、设施、交通和环境等方面,更体现在区域定位上。在许多市民的眼里,提起三桥马上就和“乡镇”二字联系在一起。
据王晓谊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三桥地区的乡镇企业十分活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凭借这种优势,三桥于1992年入选了全国百强镇,并获“西北第一镇”的美誉。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安城市规划的翻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纷纷关停,“乡镇企业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地区发展格局也由此被打乱。三桥接下来该怎样发展?区域经济靠什么来带动?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在此期间,西安的其他板块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商业项目等一大批工程在将西安扮靓的同时,也使三桥的市政道路、人居环境遭到了破坏,其中的建章路、阿房四路等多条道路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补丁路”和“万坑路”,加之地区居民收入较低,以及商贸服务业、公共交通及城市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使得三桥成了西安大发展中一片“被遗忘的角落”。
“如此一来,给人们造成的最直接印象是:三桥都是这样了,那再往西不就更落后吗?作为西安‘西大门’的三桥无法让外地客商、投资者甚至是普通市民‘向西看’,怎能不影响到西咸一体化的进程?”王晓谊说:“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还是三桥地区长期缺乏规划所致。比如许多客商看好我们这里的发展前景,但就是不敢下定投资的决心,生怕盖了厂房将来又被划为‘违章建筑’,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干脆一走了之。如果说‘西咸一体化’的快慢取决于两座城市衔接地带的发展速度,那么三桥的发展则取决于规划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为缩小与西安其他板块的发展差距,三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近几年也在积极探索促进地区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消除三桥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的各种障碍。目前,他们正面向所有市民征集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意见和建议。王晓谊说,根据初步规划,未来的三桥将由三个主题板块构成,由东至西分别为老国企改造后形成的住宅区、以全长3.3公里的三桥主干道为轴心的金融、商贸、娱乐区,以西部国际车城、秦阿房宫为核心的汽车主题公园休闲区。
“地铁一号线在三桥地区设的3个站点恰好与上述3个板块对应,而未来一号线的终点将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三桥将真正成为西咸一体化中重要的联动板块。毫不夸张地说,三桥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将左右着两市一体化的进展和质量,所以我认为扮靓古城的‘西大门’,将不仅是惠及三桥13万人民的大事,更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王晓谊说。
咸阳沣渭新区—— 向东发展,与西安对接
与三桥毗邻的是咸阳的沣东镇。宽阔的世纪大道两侧,一个个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地产项目,奥林匹克花园、金泰丝路花城等新建楼盘高达70%以上的出售率和正在建设的二期楼盘,让人们感受到了这片区域的活力。现在这里是咸阳沣渭新区的一部分。“沣渭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以商务办公为主,打造具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休闲、居住功能的城市新区。”咸阳市沣渭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满院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初期,咸阳的城市发展思路是向西、向北走,不能向南、更不能向东进行规划,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被西安‘吃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咸阳人融入西安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尤其是西咸一体化概念的提出,使咸阳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可以向东做出大胆的构想。比如2001年建成了双向八车道、全长8.1公里的世纪大道,体现出咸阳主动谋求向东发展的意愿,同时也期待着尽快与西安实现对接。”
王满院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包括沣渭新区在内的整个咸阳市在西咸一体化中的突出优势在于交通和人居环境。“也就是说,客商不用走出西安太远,就能获得又一个高品质的投资发展环境。”王满院说,沣渭新区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其中的路网建设。 “只有骨架搭建起来了,新区的发展才能有所支撑。”2009年沣渭新区将有4条道路与西安的石化大道、丰产路等市政道路进行对接,使路网的连通性大幅提升,并结合西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和西三环的线形,最终与西安路网共同构成“四纵六横”的“方格网”交通格局。
按照规划,未来的沣渭新区将分为金融商务会展区、高尚住宅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科技文卫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地热经济示范区六个主题板块,其中的商务办公区位于西安与咸阳两市相连的中心地段,利用两市特有的资源优势,集中布局企业总部,安排金融、商贸、办公、科研等职能,使之成为两市一体化的中心标志。而世纪大道以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则重点吸纳光电子、现代生物制药等企业,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成两市共同的产业基地。
“因此,我们也期待着能与西安实现更加全面地融合,譬如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向西延伸,使10余平方公里的“一体化”核心区域得以有效利用,同时把西安良好的管理、品牌、经验、国际网络和资金等优势向咸阳嫁接,使整个‘一体化’衔接区成为西安和咸阳两市共同承接国内外装备制造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成为承接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延伸的战略平台,最终推动西咸经济一体化进入产业合作的新阶段。”王满院说。
【记者感言】 作为西安与咸阳交界的两座重镇,三桥与沣渭新区的发展也直接反映着西咸一体化的建设进程。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西咸一体化的两个主角在当前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和不对称,或许源自于两座城市在“一体化”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其实,“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并不是简单的地理融合或交通对接,更不是那种“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融合模式,而是两座城市共同在发展理念、规划思路上的一次深层次探索和勇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