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76阅读
  • 12回复

[旅游资讯]函谷关之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6-23


  
□王学理

  在距今二千七百年前,诸侯割据,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各诸侯国为了据地自保,普遍都在自己的边防要地设立关塞。函谷关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函谷关是秦国固守关中根基、以便东向诸侯的东大门,也是都城咸阳的东大门。秦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三辅旧事》),既是秦人博大气魄的海口,也反映了关中大平原唯有函谷关是东界出口的实际。这一地缘关系,同样成了以后汉、唐定都长安均不可改变的现状。把守函谷关,保卫京师,意义重大;函谷关是东西交通大道的进出口,壁垒森严,叩关声急;它还是征收税款的要道。

  函谷关作为军事据点,早已失去了作用。但这里的历史悠久而光辉,与其相关的人和事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汉武帝时,楼船大将军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平息百越叛乱,受汉武帝的分封为“关外侯”,而当时人们的观念,耻于为关外人(当时西汉政权在今西安,函谷关以西被视为京畿之地,其他地方自然被视作偏远的、不发达地区)。于是,杨仆上奏汉武帝,请求以自己的家财为资,将位于灵宝的秦函谷关搬迁到今新安县城的东边,这样,他的封地就全部在“关内”了(“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简称“汉关”,而灵宝的函谷关也就叫作“秦关”了,其距今洛阳市20公里,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抵黄河,座西向东,前临涧水,建筑非常壮观。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传说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身为藏书吏的老子骑着青牛,驾着紫气从东方飘然而来。函谷关令尹喜,恭敬隆重地迎接了这位大贤。经彻夜长谈,“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后来,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因原文不分章,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现改下篇三十七章为《道经》,上篇四十四章为《德经》,共计八十一章。并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有《道德经》之名,成为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而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陕西周至县楼观台与河南函谷关,都有老子的故事,各有千秋。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广揽人才,门客众多。齐闵王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禁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门客中有能狗盗者,从秦昭王处偷来狐白裘献给了幸姬。于是,她为孟尝君求解脱,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连夜逃到函谷关,但按规定,关门应在鸡鸣时才开,孟尝君的门客中就有人学鸡叫,引得四周的鸡都大叫,关吏就开门放行了。秦人追来时,孟尝君已脱身出关了。史籍上留下了这个典故,并传下“鸡鸣狗盗”一词。

  在函谷关前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件件都足以唤起人们对往昔的追忆。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但要从深层挖掘其文化内涵,考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在函谷关故址上有关楼建筑的展示,也称得上雄伟博大。但这毕竟只是今日人们的想象复原,毕竟不是原始状态的再现。据知,已有一段夯土墙用玻璃罩子保护起来了;还有一个称作“箭库”的遗迹,用了同样的办法加以保存。这些固然都是出自发展旅游而采取的措施,也能够勾起人们思古之幽情,但还是属于没有提升到科学高度上的低层次行为。截至目前,考古研究部门还没有对我国的关塞遗址进行科学探测和发掘。函谷关的地理、地貌现状和遗址所处的环境,无疑是相当好的。我以为,如果能在函谷关东口先做大面积勘探,再重点试掘,以搞清函谷关的布局、结构和配套的攻御设施,这对研究我国的军事史、建筑史、交通史以及整体的文化史都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24
函谷关老地图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6-26


函谷关 2006年。

今遗址在2楼孟村附近,函谷关对面正是著名的桃林。
汉军铁律,马惊出列者斩!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6-27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传说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身为藏书吏的老子骑着青牛,驾着紫气从东方飘然而来。函谷关令尹喜,恭敬隆重地迎接了这位大贤。经彻夜长谈,“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我始终认为应该释义为函谷关的令尹喜洋洋地说......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7-01
关尹/尹喜/关令尹/关尹喜——对于这个神秘人物的名字似乎存在无数种流行的读法。
而因为没有句读的古文造成的语义误导,常常使人疑惑某段文本中的字样,到底是人名的一部分,抑或仅仅是“看起来像人名”的内容呢?
记得有个笑话,讲的是某村塾师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解释成“孟子看见有梁惠王和王曰叟两个人不远千里而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7-03
函谷关的迁移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7-07
中国的关隘文化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吧
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7-07
当年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啊。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10-21
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研究国内重要关隘的书,例如函谷关。太行八陉。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10-21
此帖很有文化,内容不错!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10-21
回 江苏连云港 的帖子
江苏连云港: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研究国内重要关隘的书,例如函谷关。太行八陉。 (2013-10-21 10:42)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李孝聪。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10-22
回 xtra27 的帖子
xtra27:《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李孝聪。 (2013-10-21 14:56) 

谢谢了,找看看去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10-22
好文章,值得一看
The people don't know their true power.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