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785阅读
  • 109回复

[青海][原创]青海省海西州区划十问(“超微星史地系列”4)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8-27

青海省海西州区划十问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部分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5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4万人,流动人口12万人),户籍人口38万人,是青海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自治州。1954年成立专区级的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次年改称自治州),1985年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现辖格尔木、德令哈2个市,都兰、乌兰、天峻3个县,以及茫崖、大柴旦、冷湖3个行政委员会(县级)。自治州首府设在德令哈市。


      一直以来,关注区划地名的朋友对海西州的区划方面有几个疑问,为探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同时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笔者试作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海西州藏族人口数比蒙古族多,为何州名叫“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州藏族人口数比蒙古族多?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海西州筹备建州之年(1953年),还是更早的1949年底(都兰县解放之年),还是建州以来的其他年份,海西州藏族人口均比蒙古族多(见下表)。

      既然这样,那么,当初海西州命名时为什么将“蒙古族”排在“藏族”前面呢?笔者根据有关史实,推测其原因为:从政治上看,海西州的前身——原都兰县的统治中心位于蒙古族聚居地区(今乌兰县、都兰县),蒙古族长期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从部落数量上看,这一地区蒙古族有8个旗(即:位于今都兰县的西前旗、西后旗、西右中旗、西左后旗、西右后旗,位于今德令哈的北左旗、北右末旗,位于今乌兰县的北左末旗〕,藏族则只有3个部族(即:位于今天峻县的汪什代海族,位于今乌兰县的千布录族,位于今都兰县的沟里、日安部落),蒙古族部落数比藏族多;从地域分布上看,蒙古族遍布于今都兰、乌兰、德令哈、格尔木4市县,而藏族则聚居在今天峻县及都兰县部分地区,蒙古族比藏族分布范围广。另外,1953年下半年筹备建州时,蒙古族人口虽少于藏族,但相差并不太明显。基于这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故将“蒙古族”排在“藏族”前面。
      按:随着1980年代起陆续从青海东部地区吊庄移民,迁入海西州定居的回族人口增长很快。2000年,海西州回族人口4.57万人,占总人口12.38%,超过藏族成为海西州第二大民族。2010年,回族65828人,占常住人口的13.45%。
      二、海西州州名原先有“哈萨克族”字样为何后来取消了?
      海西州的州名曾几度变更:1954年1月,设立专区级的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12月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8月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4月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取消州名中的“哈萨克族”字样。
      哈萨克族并非海西地区的世居民族。1935年起,原居新疆哈密、镇西(今巴里坤)一带的哈萨克族(胡赛因部)因不堪忍受军阀迫害,相继集体东迁,部分进入青海都兰县境内。1952年8月,政府将都兰县境内的哈萨克族安置到郭里峁(今格尔木)地区。1954年1月,专区级的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成立时,哈萨克族人口不到一千人,与藏族、蒙古族相差悬殊,之所以列为区域自治民族,主要是因为哈萨克族游牧范围非常广,在地域分布上丝毫不逊于藏族、蒙古族。
      1980年以来,海西地区的哈萨克族多次向政府要求返回新疆原籍。1984年5~11月,由官方组织,分批全部迁回新疆,哈萨克族作为海西州自治民族已不存在,鉴于这种情况,198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按:1989年底,一些迁回新疆的哈萨克族群众因水土不服、安置分散等原因私自返回格尔木市,有关部门劝返一部分,其余群众被安置到大柴旦的马海地区(属格尔木农垦集团马海农工商公司管理)。
      三、海西州与柴达木工作/行政委员会是什么关系?
      概而言之,柴达木行政区一度脱离海西州(“分治”),继而合署办公(“同治”),最后又回归海西州(“合并”)。

      设立柴达木工作/行政委员会是开发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的需要。柴达木盆地资源富集,被喻为“聚宝盆”,蕴含丰富的钾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及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钾盐、石棉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为了支持柴达木盆地开发事业,195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的柴达木盆地[中西部]设立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专区级),7月进驻阿尔顿曲克中心区的噶尔穆(即今格尔木,1956年3月迁驻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大柴旦),作为青海省人民委员会(即省政府)的派出机构(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1957年4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这样,柴达木盆地[中西部]脱离海西州、直属省政府,成为与海西州平级的专区级行政区,海西州行政区域大大缩小。1959年初,为了加快整个柴达木盆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度,统筹发展盆地的工矿业与农、牧业,海西州人民委员会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年10月中央批准)。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柴达木开发被迫停顿,为减少行政建置,196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将其辖区并入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柴达木工作/行政委员会前后存在8年(1955~1963年)。

      四、格尔木城市规模最大为何州府驻在德令哈?  
      格尔木市,1956年设立
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隶属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1960年改设格尔木市,1963年划归海西州,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设格尔木市。德令哈市,1955年由都兰县析置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隶属海西州,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驻巴音河),1962年撤销,并入乌兰县,1988年将海西州德令哈镇(州直辖)和乌兰县德令哈区合并,设立德令哈市。格尔木市是海西州第一大城市、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和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一直以来,格尔木市都是海西州的经济中心,各方面均比德令哈市强得多。2007年,格尔木市生产总值(GDP)90.2亿元,总人口27万人,常住人口20.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78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30.22平方公里;同年,德令哈市生产总值(GDP)17.4亿元,总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6.84万人(户籍人口数与此基本一致),城市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格尔木是工业城市,又是交通枢纽,人口众多;而德令哈过去基本无工业(近几年才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地区行政中心,机关、单位人口比重很高,为行政型、服务型、消费型城市,城市功能非常单一。      
      1954年,专区级的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成立,首府驻在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后改为都兰县)的察汗乌苏。1959年1月,海西州人民委员会由察汗乌苏迁至柴达木行政区的大柴旦(1960年设立大柴旦市),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1963年8月,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其辖区并入海西州。1966年4月,海西州人民委员会迁至乌兰县的德令哈(1988年德令哈撤镇设市)。事实上,早在1962年12月,海西州即已成立州址迁地领导小组,筹划州府东迁(德令哈)事宜。至于当年为什么选择另迁德令哈而不是回迁察汗乌苏,个中原因,笔者囿于资料,无从知晓。
      那么,海西州为什么没选择格尔木作为首府?笔者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海西州是民族自治地方,其首府应设在民族聚居地区(都兰、乌兰、德令哈等东部县市)而不是汉族云集之地(格尔木、大柴旦等西部各市、行政委员会),从政治上看,德令哈更适合。此外,从海拔高度看,大柴旦地势最高(3173米),德令哈次之(2980米),格尔木最低(2780米);但从年均降水量看,格尔木最小(42.1毫米),大柴旦次之(83.5毫米,一说82.6毫米),德令哈最高(182.3毫米);从与省会西宁的距离看,格尔木最远(830公里),大柴旦次之(732公里),德令哈最近(514公里)。综合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则德令哈虽然海拔较高,但气候条件相对最好(年均降水量最大),且离省会最近。
      海西州政治中心(德令哈)与经济中心(格尔木)分离,这种情况跟咱们国家有点类似:德令哈相当于海西州的“北京”,格尔木相当于海西州的“上海”。          
      
五、海西州为何设立茫崖、冷湖大柴旦三行政委员会?
      设立茫崖、大柴旦、冷湖3个行政委员会,是1950年代开发柴达木、设立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市的延续。临时工作委员会、行政委员会,是州政府的派出机构,相当于县级,是国内目前青海省独有的非正式政区。工作委员会辖区,简称“工区”;行政委员会辖区,简称“行政区”。
      茫崖行政委员会:茫崖因石油勘探和石棉矿开采而兴起。1956年1月设立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驻茫崖(即今老茫崖),隶属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1960年迁驻油砂山,1963年8月划归海西州,1964年7月撤销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改设茫崖镇,由海西州直辖。1984年5月设立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为海西州派出机构,驻花土沟,辖茫崖镇、冷湖镇,新设花土沟镇、尕斯乡。1992年1月,冷湖镇划出。2005年,撤销尕斯乡,并入花土沟镇。茫崖行政区总面积3.20万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3.4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万人),行委驻地花土沟镇距州府德令哈市677公里。
      冷湖行政委员会:冷湖因石油开采而兴起。原属1956年1月设立的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57年底,以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部分地区设立冷湖办事处(县级),隶属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9年9月改置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10月改设冷湖市(县级)1963年11月划归海西州,1964年7月,撤销冷湖市、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改设冷湖镇,由海西州直辖。1984年5月划归茫崖行政委员会。1992年1月,省政府批准: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冷湖镇,升格设立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为海西州派出机构(青政函[1993]5号)。1993年3月恢复设立冷湖镇。冷湖行政区总面积1.75万平方公里,2008年户籍人口2.1 万人(注:绝大部分为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干部职工,常住甘肃敦煌市七里镇油田基地;冷湖镇区实际常住人口仅0.3万人),行委驻地冷湖镇距州府德令哈市464公里。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大柴旦因煤矿、铅锌矿开采而兴起。1956年属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辖地,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驻地,1959年海西州人民委员会迁驻于此。1960年11月以格尔木工作委员会、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部分地区设立大柴旦市(县级),1964年7月撤销,改设大柴旦镇,由海西州直辖。1992年1月,省政府批准:撤销大柴旦镇,升格设立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县级),为海西州派出机构(青政函[1993]5号)。1993年3月,恢复设立大柴旦镇,新设锡铁山镇、鱼卡乡。2005年,撤销鱼卡乡,并入大柴旦镇;大柴旦镇更名为柴旦镇。大柴旦行政区总面积2.10万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约1.5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万人),行委驻地柴旦镇距州府德令哈市约200公里。  
      至于这3个行政委员会为何不改为县,笔者推测,由于茫崖、冷湖大柴旦地区属于资源开发型地区,地区经济完全依赖矿产开采和加工,几乎没有也无法发展农牧业,所以未来存在资源枯竭、人员撤离的可能,而行政委员会属于州政府派出机构,具有很大的临时性和灵活性。
    
      由于这3个行政委员会是非正式政区,故其名称在国家民政部历年《行政区划简册》中不予收录(注:其行政区划代码在国家统计局历年《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亦不收录),其面积计入海西州总面积并加注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面积数字包括自治州直辖部分”(注:“自治州直辖部分”指的就是茫崖、大柴旦、冷湖3个行政区),其人口实际计入乌兰县人口数但未加注释(注:经对比乌兰县近年实际人口数发现)。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7-05-09 19:21重新编辑 ]
3条评分
anrye 威望 +2 原创鼓励 2009-09-01
whz 威望 +3 有价值信息,整理很辛苦 2009-08-31
老白骨 威望 +3 原创鼓励 2009-08-27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09 发表于: 2021-05-30
有以下几个问题向楼主请教:
1.1949和1953人口数据出处是哪里,1953数据是一普数据吗?
2.进军都兰一建立海西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回顾,此文章提到:
都兰县始建于一九三O年。其辖区大致为今日海西州的全部,面积约三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两万四千多人,其中少数民族约一万六千多人。按历史沿袭,该县还代管今日属于玉树州的曲麻莱地区,就面积而言,当时的都兰县可算是全国第一大县了
代管今日属于玉树州的曲麻莱地区,辖境是否与1953成立的曲麻莱县一致?
计算人口时是否计入曲麻莱县人口?(玉树方志称1949年9月玉树和平解放时曲麻莱县1200户,7000人,一普曲麻莱县1100户,8121人)
文章中提到的人口两万四千多人,其中少数民族约一万六千多人,与楼主给出数据有差别,是否是真实数据?
只看该作者 108 发表于: 2019-09-27
把此好文章顶上去。
只看该作者 107 发表于: 2014-08-15
回 wujin 的帖子
wujin:如果格尔木成为省会,西宁和海湖周边入甘肃,楼主感觉怎么样? (2014-08-14 12:29) 

Good idear!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06 发表于: 2014-08-14
如果格尔木成为省会,西宁和海湖周边入甘肃,楼主感觉怎么样?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14-01-08
好贴,向超巨星学习。
只看该作者 104 发表于: 2014-01-04
楼主辛苦了
只看该作者 103 发表于: 2013-12-28
回 齐东野人 的帖子
齐东野人:顶楼中民族构成表里,1960年到1964年人口减产大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2013-12-27 22:23)

@齐东野人
如果您再仔细看看,会发现是汉族人口锐减。
这是因为:三年困难时期,此前迁居、开发柴达木盆地的大批内地汉族群众因经济困难、工程下马、大规模精简城镇人口而返回内地。
本帖提到的人: @齐东野人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02 发表于: 2013-12-27
顶楼中民族构成表里,1960年到1964年人口减产大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陈元龙处惊涛骇浪中犹弄潮耳
只看该作者 101 发表于: 2013-12-25
看完,感觉海西的蒙族政治地位还是很高,两次划界甘青和青藏都有可能是海西蒙族排斥藏哈两族入籍,而只要地盘,其结果倒是地盘和人口都丢了。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13-12-23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
直接把海西州改成格尔木市就可以了。内蒙古的盟都改得差不多了,青海也该动动手脚了。。。

91楼,汗死。。内蒙古的盟改市和青海的州改市有何逻辑联系?内蒙古的盟相当于内地省的“地区”,是省级单位的派出单位,就是以前的“专区”,而州和地级市基本上就可以化等号。撤地设市很正常,你见过有哪个省撤州改市的?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3-12-24 11:2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13-12-23
赞成北极星(楼上)的帖子和调整方案
青海省,地广人稀,人口分散,衙门不少,层级不缺
如何实现小财政大民生?人口向条件好的县市聚集,集中使用财力
唐古拉山镇的学生,初中就到格尔木市区来读书了

格尔木升格为格尔木市(地级)
格尔木市辖:
天路区、瀚海区、盐湖区、昆仑开发区
茫崖市、江源县
注:两市县区域按北极星图示,实行县管社区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4-01-31 17:0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13-12-23
西藏在青海地面上的乡镇应该整建制划归青海,并且和唐古拉山镇、玉树州在铁路以西的可可西里地区合并建立一个县。
偶的方案
23。江源县:由原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原治多县青藏铁路以西部分(即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原西藏安多县实际分布在青海省境内的雁石坪镇、多玛乡、玛荣乡、玛曲乡、色务乡合并组成,政府驻地原唐古拉山镇。1万人,96540平方公里,规模9.7。以地处长江源头地区命名。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13-12-23
真是贵重的资料啊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13-12-21
回 xbdzsmc 的帖子
xbdzsmc:看资料说唐古拉山镇的人口是1000多,不知道安多县的那几个乡镇人口有多少,加起来总的过万吧?不知道那片区域的最大的镇是唐古拉山镇还是雁石坪镇。
顺便,唐古拉山镇的那些孩子们怎么上学啊?到格尔木也忒远点了。 (2013-07-20 15:27)

1、唐古拉山镇青海省实际控制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
2、唐古拉山地区的中心集镇是由西藏安多县管辖的雁石坪镇(注:唐古拉山镇驻地沱沱河沿则偏居一隅);
3、2010年,雁石坪镇常住人口2876人,玛曲乡2486人,色务乡943人,合计6903人;唐古拉山镇常住人口1605人(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资料》)。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13-07-21
好贴,收藏。楼主,辛苦了!!!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13-07-20
希望坛子里多有些和楼主一样人 向楼主致敬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13-07-20
看资料说唐古拉山镇的人口是1000多,不知道安多县的那几个乡镇人口有多少,加起来总的过万吧?不知道那片区域的最大的镇是唐古拉山镇还是雁石坪镇。
顺便,唐古拉山镇的那些孩子们怎么上学啊?到格尔木也忒远点了。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13-06-28
回 远行 的帖子
远行:超巨星的楼主贴更新了
新增:十、海西州北部大片土地为何划归甘肃省阿克塞县?
取代原“十、海西州县级以上政区地名有什么来历?”
格尔木应该升格为地级市了
....... (2013-06-28 00:25) 

如果有此区域的附图,就更清晰了
欢迎拍砖http://blog.sina.com.cn/yyxzwj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13-06-28
直接把海西州改成格尔木市就可以了。内蒙古的盟都改得差不多了,青海也该动动手脚了。。。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12-10-15
回 ligand 的帖子
ligand:        "其余3.354万平方公里土地由西藏安多县实际控制"。此说法不确。从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青藏两省区划界看,还是坚持以唐古拉山分水领为界,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的牧民实际使用唐古拉山北侧的草场。但也仅限于对草场的放牧 .. (2011-09-01 18:31) 

如果这样,那几个安多的乡镇是只管人不管地的残疾乡镇?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2-10-15
实际上,东城区行政委员会由原昆仑行政委员会更名而来,西城区行政委员会由原瀚海行政委员会更名而来,察尔汗行政委员会名称不变。


又两个响当当的名字消失了,想起了去年的崇文宣武。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2-10-15
2001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行政区域边界部分地段划分及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1]51号)裁决,明确划定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法定边界走向(基本以唐古拉山主脉传统习惯线为界),同时确认西藏安多县在唐古拉山以北青海境内所设乡镇及牧民仍归西藏实际管辖。


符合天朝的实际作风,出文件但不解决实际问题。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2-10-15
60-64海西州藏族比重迅猛提升6个百分点是怎么回事?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2-10-15
按照统计局的方案,德令哈市数据包括三个行委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