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20阅读
  • 49回复

[首都]都长安者天下统,迁洛阳者社稷分,洛阳----历史失败者的铁血春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3-06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司马迁的观点是对他之前历史趋势的总结;在司马迁之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历史的演变仍在证明着这个观点的有效。
  周兴自关中,会盟天下诸侯以灭商,代商而为天下共主,迄四百余年,文王起,周武王自定都关中后,开启了真正历史意义上的王朝,西周,是孔子心目中的典型,“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西周,奠定了中国的礼仪制度。周室东迁后,周王朝迅速衰落,诸侯群雄并起,周天子的土地不足一个小诸侯,竟然穷的要向老百姓借钱,最后百姓逼着周天子要钱,周天子躲到“逃债台”竟然不敢不来,几乎饿死,做天子做成这样,自古未闻也。

当然历史的一切光芒,都被大秦的崛起掩盖了。

秦自陇西徙居关中。秦居关中形胜之地,与东方大国争霸,秦穆公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战国兼并战争兴起,秦列名“战国七雄”,东逼六国。苏秦在组织合纵之前,先持连横之策到秦国游说秦王:

“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秦以刚诛商鞅,排斥策士,未用苏秦之策,苏秦才东走六国,策划合纵。到秦昭襄王时,范雎入秦,游说秦王说:

“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陂,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秦用范雎,采其远交近攻之策,东侵六国,依次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秦以关中为基础,凭武力兼并天下,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关中的地位为经营天下者所首重。

当然,伟大的秦帝国,千古一帝秦始皇使得中国第一次的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且不说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车轨、且不说
修都江堰、灵渠等大型恩泽万世的水利工程、且不说北击匈奴,南征南粤,开疆扩土奠定现代中国雏形这样的丰功伟绩,且不说他留给了这个世界两大奇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仅仅说他留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称号“china”这正是秦的音译。

后有韩生建议项羽说:

“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未从,还都彭城(今江苏徐州),而将关中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降将,号为三秦。刘邦自汉中还定三秦,据有关中,遂以关中为基础,东向以争天下。历时五年,卒灭项羽。刘邦统一天下,在选择都城时,娄敬建议说: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娄敬的建议得到了张良的支持。张良分析说: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邦遂定都长安。

刘邦计擒韩信后,田肯对刘邦庆贺说:

“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届高屋之上建领水也。”

终于,经过文景之治,我们迎来了大汉盛世,我们的汉民族第一次形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疆拓土,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统一了中国的政治思想,大汉声名远播,藩国闻之颤栗,我们有了“汉人”这样的称呼,汉武帝使我们的民族第一次自信的屹立于世界,大汉盛世国力强盛,人口数量直到后世明代才超过。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就是这一真是写照;

东汉都洛阳,经过光武帝后就急剧衰落,基本被历史遗忘,但东汉行三京之制,长安仍然贵为西京,史载光武帝每年都常驻西京,大造宫室。这也可能是洛阳唯一值得念想的王朝。

西晋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差点导致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西晋都洛阳短短几年就天下大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华夏族锐减80%,真个北方基本上被外族占领,这个北方的汉民族基本被屠杀完,这一历史惨剧直至今天依然令人读之颤栗。当然西晋远不能算一个统一王朝,顺便提吧!


 隋灭陈,统一天下,隋文帝定都长安,开创了“开皇盛世”,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直到唐朝天宝年间才达到当时的水平。
可惜他的儿子隋炀帝又跑洛阳玩,没几天就灭亡了。
隋炀帝时期虽然经常在洛阳,关中依然是隋王朝的根本所在,《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在洛阳日久,左右屡次劝其“西返京师、以固社稷”,可是隋炀帝不听,最后还是在扬州被他从关中带来的军队所杀。

隋末杨玄感起兵,问计于李密,李密以隋炀帝远在辽东,主张长驱入蓟,扼其咽喉,或者直取长安,他说:

“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个帅众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

李密部下柴孝和建议说:

“秦地山川之固,秦汉所凭以成王业者也。今不若使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国守回洛,明公自简精锐西袭长安。既克京邑,业固兵强,然后东向以平河、洛,传檄而天下定矣。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竞逐,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矣!”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平定关陇,剪除东方群雄,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开创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伟大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开创华夏一个历史巅峰! 长安称为当时的天下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84.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秒杀世界上一切文明城市,于是我们有了“唐人”的称号。





北宋初,赵匡胤西巡洛阳,隐然有迁都洛阳之意,群臣不同意。赵匡胤叹息道:

“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看重的仍是关中优越的山河形势。北宋末,金兵攻陷汁梁,掳徽、钦二帝北去。赵构重建宋室社稷,在选择巡幸之所时,李纲建议道:

“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又说:“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

后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汪若海对张浚说:“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明朝建国之後,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url=/view/133347.htm]朱标[/url]返回南京後于第二年病逝,谥号“[url=/view/2583545.htm]懿文太子[/url]”。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


当然,后来的宋明王朝其实只是割据政权,并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隋、唐”都定都长安。


  关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缘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关中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背靠第一级阶梯的高原山地,下临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带。关中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延绵,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崤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黄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在古代,有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势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
  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周人首营关中,对于八百里秦川开发较早。关中为古雍州之地。《禹贡》中称雍州“厥田惟上”;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利于灌溉,秦、西汉又都曾着力经营关中的水利灌溉工程。郑国渠、白渠、六辅渠的开凿即是其表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在八百里秦川的西北外围,畜牧业比较发达,《汉书》中称其“畜牧为天下饶。”关中物产丰富,“雩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关中周围的山中富藏铜、铁、金、银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物产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在古代社会,铜铁、上好的林竹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属重要战略物资。历代建都关中之时,出于强干弱枝的考虑,又常迁徙人口以充实关中,故关中之地人口殷实。

司马迁描述当时关中的富裕,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以关中为政治重心的王朝为确保对国家的控制,势必加强关中及其与外部交通的营建。周人营关中,关中道路畅通无阻。《诗经》中称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秦统一后,还大治驰道,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四方。秦汉时屡治栈道,穿越秦巴山地,以通汉中、巴蜀。立足关中的政权都曾利用渭水、黄河河道,经营漕运,转输东部地区的物资供给关中。唐代统治基础扩大,关中粮食需要量大增,对于漕运的经营尤为倚重。畅通的交通对于关中经济又能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
  关中地区开发较早,人烟稠密。自周人营关中以来。其民皆有周人遗风,好稼穑,务本业。关中地近西戎,风俗劲勇,民皆习战。《汉书》中载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一带“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商鞅变法后,秦人以耕战为本,努力事农,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力耕足以富国,尚战足以强兵。遗风流披,影响深远,遂使关中地区形成了与东部地区迥然相异的社会风尚。苏秦、范雎游说秦王时,都将关中民风与关中地利并提,视为秦国霸业的两个重要条件。苏秦看到秦国“士民之众,兵法之教”,认为“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范雎则将“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的泰国百姓称之为“王者之民”。秦汉时期流行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西汉时,(关陇)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出了不少优秀的将领。北朝后期,关陇军事贵族形成集团势力--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成为西魏、北周、隋和初唐统治的基础。这是关中历史地位的社会基础。
山川环抱,可以作为险阻,是为关中战略上的优势;农业发达,可以储粮养兵,是为关中经济上的优势;人烟稠密,民尚耕战,是为关中地位的社会基础。
 

很显然,定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都是大一统的盛世王朝,洛阳基本上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国都,多半是割据政权的都城。《中国都城史》上说:“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国都,长安为“雄”,洛阳为“乱”南京为“飘””;
洛阳,只是失败者的铁血春秋。
谨以此为文末。
附件
2010-3-6 21:3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3-06
为什么没有北京?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3-06
试登秦岭望秦川!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3-06
想到了范大叔的那句台词:忽悠,接着忽悠……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3-06
是因为衰落迁都还是因为迁都衰落

唐朝长安被胡人围过几次

从西安到北京 都离游牧民族近了点 整个国家还没有发力 都城却被人家给破了 悲剧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3-07
时代不同了,
让我悄悄朦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3-07
司马迁不知东汉。东汉不也挺长久吗?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3-07
引用第6楼小知于2010-03-07 01:19发表的  :
司马迁不知东汉。东汉不也挺长久吗?


就是,洛阳还可以。

南京才是更符合楼主的定义,都南京者要么是半壁江山,要么是短命屠城。东吴,东晋,南朝,南唐,建文,南明,洪秀全,蒋介石。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3-07
当然,后来的宋明王朝其实只是割据政权,并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隋、唐”都定都长安。

有割据必定有正统,宋明是割据政权,那么正统在哪里?
以人为伴 与人为善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3-07
呃,谁说有割据就必须有正统了?秦国灭周灭韩以后,六国依然鼎立,谁是正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3-07
中原之外还有关中(秦),长城之外还有东北(辽、金、满),东亚之外还有东洋(日本),亚洲之外还有沙俄,欧洲大陆之外还有英伦,欧亚大陆之外还有北美(美利坚),...,这些偏于一遇的强势之地,几乎都是在反复的醍醐灌顶的教训后才被发现的。都长安,都洛阳,都南京,都北京,...,也只是有意无意之间利用上述强势之地的得失现实记录而已。当然,一劳永逸,可传承万万代又永久安逸的都城之选是不存在的。
国分省、省分县是区域型建制,市、镇、村是聚落型建制,必要时实行市县合一制

自治州为自治县联合体,都市区为城市联合体,乡为村联合体,但都不是一级建制

聚落型建制和区域型建制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3-07
引用第9楼wujin于2010-03-07 09:57发表的  :
呃,谁说有割据就必须有正统了?秦国灭周灭韩以后,六国依然鼎立,谁是正统?


既然你都说秦国灭周了,你说谁是正统?
你说宋时割据政权的原因是什么?国土面积?人口?秦比宋的面积还要小,是不是也是割据政权啊?
以人为伴 与人为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3-07
文章太旧,观点太老。
历史不全,有的颠倒。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3-07
中国者不唯中国也,唯中国者,西安可定中原,唯世界者,北京方可定日、俄、美,方可争天下者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3-07
兴衰成败,胜势无常,
进取守残,其咎难当,
怀古济世,精神不息,
以史鉴今,谋其永昌。
[ 此帖被天地人和在2010-03-07 20:55重新编辑 ]
稳省调市合镇建区,拆地废县下乡聚社;省市区社动态均衡,减层增幅政通效达;
区域聚落实虚演进,层幅调适自有动能;适域设市放权自治,都市镇社简法自然。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3-07
明代的关中不富庶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3-07
天下形势大异。
山河形胜没有打的作用了。
当今定都区位选择应看三方面:政治、交通、环境。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3-07
说来说去还是败给北京了,作者都不敢提北京。选择性失明,洛阳的历史功绩和地位被忽视了,这样偏颇的文章实在就是鼓动地方主义的~
中原自当复兴,
华夏理应升平,
智者必然大成,
嘘!安静~~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3-0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3-08
引用第11楼kingofeast于2010-03-07 11:15发表的  :
既然你都说秦国灭周了,你说谁是正统?
你说宋时割据政权的原因是什么?国土面积?人口?秦比宋的面积还要小,是不是也是割据政权啊?

秦国灭周谁是正统我还真不知道你说说?你再说说项羽灭秦又谁是正统?
秦的面积到长城,宋到了么?秦是当时周边唯一的文明国家,宋是么?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3-08
引用第17楼纵横协约国于2010-03-07 22:56发表的  :
说来说去还是败给北京了,作者都不敢提北京。选择性失明,洛阳的历史功绩和地位被忽视了,这样偏颇的文章实在就是鼓动地方主义的~

北平倒是算什么?
蒙元满清定都北平为的是天下有变汉人复国了他们能跑得掉
北平很好八国联军来了你大清守土抗战呀,西太后跑来西安做什么?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含元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3-08
引用第6楼小知于2010-03-07 01:19发表的  :
司马迁不知东汉。东汉不也挺长久吗?

定都洛阳的朝代,也就算东汉拿得出手吧。。
也就仅仅是时间长点而已,文治武功可有什么建树?
想想东周时候天子的狼狈相,想想西晋时候汉人的狼狈相
再想想开皇在长安天下就大治,炀帝去洛阳社稷就覆灭。。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含元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3-09
心中有个长安梦,梦里回回到长安!
清者无浊映天地
墨笔丹心著文章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3-09
长安,我大中华永远的心脏
清者无浊映天地
墨笔丹心著文章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3-09
都长安者,西北形胜首选! 隋唐前,有东北什么事???
都北京者,东北崛起必择! 宋元后,西北难敌东北!!!

风水轮转,今后看!
西北雄起,或兰州!

北京:辽西走廊,治驭东北!北拒漠北!!南面中原!!!远控东北亚!!!!
兰州:河西走廊,控御西疆!北控朔方!!南开巴蜀!!!西向中西亚!!!!
但得闲适踏青春,何须擅板共金樽。
盐官古风今犹存,不见当年牧马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