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02阅读
  • 5回复

[地名探讨]转帖《湖北改地名,怪事一箩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07
湖北人继承了古楚人的遗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敢为人先也好为人先,偶发“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事,少之又少。君只消看人更改地名之事,可见一斑。
    大武汉之名气,响彻海内外,武汉三镇,妇孺皆晓。武昌汉口汉阳(注,韩国有汉城),一个个鲜亮的名字。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注,韩国亦有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在1926年至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武昌市(湖北省城)、汉口特别市(即直辖市)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首次将三镇合并为京兆区,开三镇合并之先河。国民政府部门分布三镇。之后武汉时分时合。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设立的首个直辖市。今武昌乃古鄂州,今鄂州乃古武昌。如今的武昌区即当时的武昌市城区;如今的江夏区即以前的武昌县,县治解放前在武昌市区,后迁至纸坊镇;如今的汉阳区即当时的汉阳县城区;如今的蔡甸区即以前的汉阳县,县治在蔡甸镇。汉口在解放前一度成为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乃五国租界所在地,美、意、比、丹、荷等十二国领事驻地,“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是仅次于大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时称“东方芝加哥”。解放后,汉口一分为三,为江岸区江汉区乔(硚)口区,后又翻出了个东西湖区。武昌地区又冒出青山区洪山区,汉阳地区又冒出个汉南区。这还不够,新洲县和黄陂县也统统改为新洲区黄陂区。至此武汉市辖十三区,是全国唯一不带县的省会城市,终于成就了与大上海相媲美的大武汉
    汉口名气大了,别处也就效仿了,1983年光化县改为老河口市(非河口县),1983年8月均县(亦称均州)改为丹江口市(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陈世美家乡,非牡丹江市)。
由于大武汉的成功,多城合一由此在荆楚大地拉开了序幕。
    今人多知襄樊,亦晓襄阳襄城樊城,可几人知其关系。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取襄、樊二字合并襄城、樊城,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韩国亦有襄阳郡)合并,成立新的襄樊市,辖襄阳区襄城区樊城区。三古名合一新造名,优劣难辨。2010年11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荆沙(非金沙)是荆州沙市的合成。1994年10月,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改立荆沙市和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将沙市辟为通商口岸,民国初期沙市成为湖北省仅次于汉口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领事馆聚居地。“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陵乃古楚国都城。《三国演义》三分之二章回提到荆州。谁知公元1994年湖北人“大意失荆州”。1996年初,江前主席巡阅荆楚,竟不知有荆沙,估计李太白再世,也不知江陵在何方(区名不如县名响)。迫于各方压力,荆沙市终于1996年11月复名荆州市,江陵区也于1998年复为江陵县(注,韩国亦有江陵市)。
    1983年8月荆门(非金门)从荆州独立出来成立地级市。
随后天门(古称竟陵)、潜江仙桃(原沔阳县)也纷纷吵着要独立,省府同意他们从荆州独立出来,但三地得合并成立新的地级市,因为三地以前是县级的,不够格单独成地级市。省府给的共同名为“江汉市”,可三地不买账,有人就提出叫“天潜”(天谴),被天谴那还得了。又有人提出叫“天仙”,嗯,好名字,可是,潜江又不高兴了。最终因三地各有算盘,合并之事不了了之,于是三地成为县级市,归省直辖。省直管县,在当今中国,实属罕见。
    1985年3月筹建三峡时,宜昌市政府某些幕僚积极谋划建立三峡省,以宜昌为首府,先后成立各部门细至气象部门,只待“四大家”(领导班子)出场。市府觊觎黄袍加身,半推半就,湖北省府难乃其何。还好最后被中央政府以不合历史为由叫停,三峡省终成历史笑柄,遗笑万年。
    黄石市石黄镇的升级版,而石黄镇又是石灰窑黄石港两镇的合并。
    黄冈市黄州区与鄂州市鄂城区的区位与武汉三镇极其相似,曾有人建议合并,组成“大”鄂黄市,后因名字难听,又恶又黄,而致阴谋破产。
    1995年12月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原黄州市分设黄州区(黄冈市城区)、团风县。团风县治在团风镇。团风县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县。
    2009年,从随州曾都区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随县又一举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县。随县的设立改写了由湖北人自己创造的历史记录。
    1988年10月随州的应山县改为广水市
    湖北人改名真是“随便”的一绝(牛鼻)。
    2010年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大红大紫,又有某些狗头师爷建议将电影取景之地宜昌远安县改名为山楂县,顺便把“青龙村”改名为“西坪村”,“三渣县”亏你想得出,人家远安县叫了两千多年,哪有这么轻浮的,说改就改。幸亏遇上网络时代,网友可不那么驯服了,政府要改,网民可不答应。远安改名之事于是草草收场。
    1952年9月孝感的礼山县改名大悟县
    1983年12月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又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办事处合并,却称十堰市,以前的郧阳府多响啊,好端端的郧阳名不用?
    湖北有黄州“文赤壁”和蒲圻“武赤壁”,改革开放后,旅游经济发展迅猛,赤壁价值暴涨,1998年,正值黄州蒲圻争取“赤壁”之战正酣时,蒲圻单方面行动,抢先注册“赤壁”,黄州不战而败,从此赤壁市取代了蒲圻市。
    湖北蕲春是有名的“教授县”,拥有教授238人且数字在不断刷新着,可是它的县治在漕河镇,竟不在蕲州镇,当外地人来到此地,总很别扭,如今的蕲州怎么只是一座江边的落寞小镇,让人怆然若失,唏嘘不已。
    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非枝江市),1998年,又改称宜都市(非宜城市)。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1931年12月红四军夺取黄安县城后,改为红安。1947年复置黄安县。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军于此创建,又改为红安县,素有“将军县”之称。(注,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广州起义失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
    广济县改名最被动,而且没有复名的趋势。1953年广济县城从梅川镇迁至江滨武穴镇,1987年10月23日,此县要升为县级市,这本是好事啊,广济县顺理成章成为广济市,可是某些官员却以“广济市”易谐为“广济寺”,想当然认为此名(寺庙)不利经济发展,上书改为现名“武穴市”。武穴乃“武夫之巢穴”,而广济正是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在此授法,这样代代相传,苦心经营,禅宗才开始在中土扎稳脚跟,并由南向北,声势逐渐大振。广济县名沿袭了近一千四百年。曲径通幽、树荫掩映、竹林清泉的横岗山,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炎炎酷暑之中,我们走在繁叶交辉的石阶上,清新气爽,像是进入另一世界,使人若有所悟,而又迷惑,正所谓“顿悟渐修”。茫茫人海,忙忙碌碌,经纶事务,勾心斗角,弃名利之虚无,歆花木之幽香,品山水之灵性,修莲花之彻悟。尘世之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深山古刹之中,难得一时清静无为。这就是“人心本佛”,“佛在我心”。千百年来受禅宗熏陶的广济人更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广济”是合适的。不叫广济市也行,那就还叫广济县吧。
    浠水徐复观先生在广济籍的居正逝世后写道:“楚人任侠敢任,而常有守孤抱以轻天下之情,故历史上秉大义以发天下之大难者多为楚人。发大难而不计其功,有其功而亦不以其自拘自滞,自矜自恃者,亦多为楚人。盖楚人有性情之真,而少功名之念,此楚人之所以失,亦楚人之所以得”。
    这也许能解释湖北人变更地名的原因吧。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353010100nve3.html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07
只能说这个作者不懂装懂,常识性错误一大堆,什么玩意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07
请指出来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07
      光化县79年改老河口市,武穴市得名于武家穴,张居正是江陵人,蕲州不能等同于蕲春,历史上的蕲州包括蕲水县(今浠水县)和广济县。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07
引用第3楼在水一方于2011-06-07 22:41发表的  :
      光化县79年改老河口市,武穴市得名于武家穴,张居正是江陵人,蕲州不能等同于蕲春,历史上的蕲州包括蕲水县(今浠水县)和广济县。


文中所提的是民国人居正,是国民党元老,非明代张居正。

这篇文章其实有地域歧视,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6-09
这篇文章写得好搞笑
武汉中心七区怎么是“冒”出来的?
而且还特意标注说韩国也有此地名,难道还是湖北抄了韩国地名不成?
笑死人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