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14阅读
  • 35回复

[新疆]新疆“克拉玛依”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7-29
新疆“克拉玛依”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1)
        如果说别的城市或处交通要道或凭海临风或傍水而立,克拉玛依则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壮。
  克拉玛依,还有什么能比油与之有更紧密的联系?
  据《克拉玛依寻源》记载,今克拉玛依市区(黑油山)及其附近原名叫青石峡。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早年写的《煤油矿节略》中谈到新疆石油矿时说:“塔城之青石峡矿,光绪二十四年俄领事曾商租开采,亦经婉词拒绝。”文中所说的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这说明至少在19世纪末即开始把黑油山地区称为青石峡,并知道这里出石油。
  克拉玛依最早叫青石峡
  目前最早标有青石峡这一地名及其地理位置的文献是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刊新疆舆图》。按清末新疆行政区划,每个行政单元一幅图,共有府、厅、县图39幅,在塔城厅图上标有青石峡的名称。当时,塔城厅的全称是塔尔巴哈台直隶厅,区域范围包括今塔城、额敏、裕民、托里、和布克赛尔5个市、县以及今克拉玛依市的一部分。
  清光绪末年的1907年到1908年由地方官吏撰修的《塔城直隶厅乡土志》称:“青石峡,有石油井,产煤油,俗称石油。”
  清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当时在新疆任布政使的著名近代学者王树楠在其所著的《新疆山脉志》卷六《北山二》中记载:“青石峡,其中多石油。按:青石峡西北距城六百余里,在苏海图山南,与绥来交界,其地产石油,质极稠浓,晒则成块……”文中的“城”指塔城;绥来即玛纳斯,含今玛纳斯县、沙湾县、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的小拐。黑油山流出的石油由于受氧化作用,密度高、黏度大,抗氧化稳定性差,与文中的“质极稠浓”完全相合。
  1911年由官府主持编修的新疆省志《新疆图志》中关于青石峡的描述,除《山脉六》中有与《新疆山脉图志》相同的记载外,在《实业二》中也有记载:“苏海图山之南有青石峡者,下产石油,伏流入于绥来,博罗通古油泉,其支衍也”。
  青石峡据何以得名?《克拉玛依寻源》记载:克拉玛依市区西北方向横切加依尔山地的吐孜沟(亦称吐孜阿根内沟)是通往塔城方向的山口,全长约60公里。靠近克拉玛依一端将要出山口的四五公里处为一峡谷,宽六七十米,两侧岩壁陡峭,高一两百米,多是黑色或灰绿色变质岩。山谷中有许多硕大的卵石,出山口后地面沙土被风吹走,均匀地铺着一层小卵石,大小卵石朝上的一面均有一层黑得发亮的被称为“沙漠漆”的氧化膜。在汉语中,黑、绿、蓝三种颜色都可以称为青色,黑油山在出山口后不远处,青石峡或由此得名。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1919年,翁文灏著《中国矿产略志》在谈到新疆石油产地时说:“塔城青石峡,在县城东南乡,大地名青石峡,小地名黑油山。”并从照片上判断山顶“地甚平坦”。这是目前见到的有关黑油山这一地名最早的记载。
  比《中国矿产略志》晚两年出版的、由近代学者刘锦藻编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在《新疆石油矿》条目下,也记载了黑油山这一地名:“塔城油矿在东南境青石峡之黑油山”。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著作中,一般都沿用了“大地名青石峡,小地名黑油山”的说法。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只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很少再提及青石峡了。到1955年10月29日第一口探井出油,这里仍叫黑油山油田。195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说: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  
  没几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主席赛福鼎•艾则孜来黑油山油田考察工作,建议按照维吾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改为克拉玛依油田。
  于是,1956年4月,在公司召开的一次党委会上决定,黑油山油田改为克拉玛依油田,并强调,公司文件资料要开始使用或用括号加注的办法使用“克拉玛依”这一名称。但是,当时没有明确选定使用哪几个汉字。
  张文彬敲定克拉玛依
  1956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在全国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公布,克拉玛依地区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而报道克拉玛依最多的《新疆日报》、《新疆石油工人》写的是“喀拉玛依”。没过几天,《人民日报》又刊发新华社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很快,《新疆日报》效仿《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首次使用“克拉玛依”,同时,编者还特别加以说明——“前译为喀拉玛依,为力求统一起见,以后一律改为现名。”
  1956年6月,在新疆石油公司召开的党委会上,当时的公司副总经理扎依托夫•米吉提提出,将黑油山改为克拉玛依不合适,应叫“克拉……(带嘟噜音)玛依”,假如不在“克拉”后面带“嘟噜音”,“克拉”就是“牛”的意思,“玛依”是油,加在一起,不就成了“牛油”吗?“克拉……(带嘟噜音)玛依”才是“黑油”。
  根据扎依托夫•米吉提的提议,当时的公司工会副主席、克拉玛依矿务局工会主席张关克认为,将克拉玛依改为“克热玛依”比较接近。于是,克拉玛依又成了“克热玛依”,1956年6月到9月这段时间内,《新疆石油工人》就一直使用“克热玛依”。
  1956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
  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在此后的一次党委会上,有人向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提出,新华社、《人民日报》、《新疆日报》都使用的是克拉玛依,为什么《新疆石油工人》还使用 “克热玛依”?对此,副局长扎依托夫•米吉提作出了解释。
  张文彬说,我建议还是与新华社、《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统一使用 “克拉玛依”比较好。而当扎依托夫•米吉提了解到汉语字“克拉玛依”里没有带“卷舌”的音时,同意了张文彬的建议。就这样由张文彬一锤定音,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名字就叫“克拉玛依”。
  从青石峡到黑油山,从喀拉玛依到克热玛依再到克拉玛依,一个城市的名字至此正式确定。
  克拉玛依,一个散发着石油醇香的名字,一个闪耀着石油光芒的名字,一个具有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名字,感动着全国,振奋着全国,引来全国无数好儿女投身到油田建设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帮助,有力地支援了克拉玛依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帮助克拉玛依渡过了早期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保障了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   
  1958年,克拉玛依原油生产正式列入国家计划。
   伴随着油田生产的迅猛发展,克拉玛依油田的职工和家属人数剧增,矿区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妥善解决好职工和家属的衣、食、住、行问题,成了新疆石油工业决策者思考的问题。于是,将克拉玛依建设成为一座城市的构想,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7年1月24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成立克拉玛依市,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进行建市的筹备工作。同年3月18日,国务院同意成立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6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
  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克拉玛依市成立。
  自此,在祖国西北的戈壁荒滩上,一座新兴的城市拔地而起。
[ 此帖被wyxj70在2013-07-30 15:2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7-29
1956年6月,在新疆石油公司召开的党委会上,当时的公司副总经理扎依托夫·米吉提提出,将黑油山改为克拉玛依不合适,应叫“克拉……(带嘟噜音)玛依”,假如不在“克拉”后面带“嘟噜音”,“克拉”就是“牛”的意思,“玛依”是油,加在一起,不就成了“牛油”吗?“克拉……(带嘟噜音)玛依”才是“黑油”。

//大舌头,戳中笑点了
The people don't know their true power.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7-29
新疆“克拉玛依”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2)
新疆“克拉玛依”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2)  
      所谓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
      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二是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克拉玛依成立后,她的行政管理权限到底有多大?其地域范围到底有多广?
  事出有因
  关于克拉玛依行政管理权限问题,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7次会议通过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时,考虑到当时克拉玛依经济、人口规模以及所处的特殊能源战略地位,确定克拉玛依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直辖市,克拉玛依市的行政管理权限为县级。
  当时,自治区党委考虑到克拉玛依矿务局(1956年9月1日成立,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的地位,为了便于地方与矿区工作的协调,没有单独成立市委,市委职能由矿务局党委履行。1962年3月5日,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由乌鲁木齐迁至克拉玛依,同年9月18日,克拉玛依矿务局撤销,市委职能由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履行。
  经过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60年代建设,70年代发展,克拉玛依的经济和人口规模逐步壮大,到1974年,克拉玛依人口规模已达13.5万人,原油产量已达181.78万吨。此外,农业、地方工业、商业、邮电、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教育、文化等等,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完善克拉玛依市政府职能,使其机构、体制更好地适合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1974年,在自治区领导层内,有人提出应将克拉玛依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这年4月12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将克拉玛依市改为地级市,并由自治区民政厅起草报告,报国务院审批。
  12月5日,自治区民政厅电告克拉玛依市有关部门,上报一份关于克拉玛依市拟改为地级市的有关材料。12月7日,当时的克拉玛依市以市革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很快向自治区民政厅上报了有关材料。 
  升格批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克拉玛依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的问题直到3年之后,才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1977年7月,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木沙也夫到克拉玛依市调查克拉玛依市的升级问题,并对克拉玛依市有关领导通报说明,已请示国家公安部(当时民政业务归公安部管理),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情况下,升格问题自治区就可以批准。
  但是,克拉玛依的升格问题一拖又是近三年。
  1980年2月23日,克拉玛依市有关领导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克拉玛依市选举情况,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听取汇报时指出,根据克拉玛依市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克拉玛依市可升为地一级的市,下面设区,并请克拉玛依市写出报告来,待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再安排选举。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2月25日,克拉玛依市委、市革委会向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递交报告,要求将克拉玛依市升为地级市,下设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县级区。报告递交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派自治区民政厅办理。
  3月21日,自治区民政厅领导张在洪前来克拉玛依市了解相关情况。在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之后,张在洪返回乌鲁木齐,于3月31日打电话给克拉玛依市有关部门,告知:自治区民政厅代自治区人民政府拟写的批文意见是——同意克拉玛依市改为设区市,下设四个区。
  时隔一年多,这个“批文”一直没下发给克拉玛依市。
  1981年7月5日,克拉玛依在向自治区汇报克拉玛依市选举工作时,却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得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还没有讨论克拉玛依市升级的问题。
  1981年7月30日,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宋发宏打电话给克拉玛依市有关部门,要求再写一个补充报告,补充报告中要写明:一、设几个区为宜;二、升级以后要不要增加编制;三、选举工作如何搞。
  很快,克拉玛依市于8月3日便将《关于克市升级及设区问题的补充报告》送交民政厅。张在洪代自治区人民政府拟写了批复稿。宋发宏签字后送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又生变故
  批复稿送交自治区人民政府后,有关领导分别签署了意见。
  1981年8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荆磷签字,其内容为:关于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的体制升级问题,阿(阿木冬尼亚孜)、宋(宋致和)、司(司马义•艾买提)同意通过,石河子市现牵涉兵团体制问题,拟先解决克拉玛依市的升级,请杨副秘书长阅。”
  8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烈光签字,其内容为“送阿木冬尼亚孜副主席阅。”阿副主席指示民政厅再次请示国家民政部,并做好记录。
  8月12日,民政厅有关领导张在洪电话请示国家民政部民政司二处处长刘景章,其答复为:“在不改变行政区的情况下,升级和设立县级区可由自治区批准,但你们可以考虑新设的区:一不要太小,二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经常变。”
  8月13日,阿木冬尼亚孜看了电话纪要后,签字:“我同意,请致和同志阅后谷书记批示。”
  8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宋致和签字:“究竟是解决设区的市的问题,还是原定为县级市改为地级市的问题?县级市之下也可以设区吧?只是非地县区。”
  但是,1979年7月1日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市下不设区。自治区副主席宋致和这一批示,使事情又有了变故,克拉玛依升级的问题再一次搁了下来。
  转机出现
  时间又推移到了1982年2月2日。这天,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汇报,会上提出了克拉玛依市的体制问题,自治区主席司马义•艾买提说:“自治区原来已同意克拉玛依设带区的市,就是设区、市两级政权,是地一级的市,文件都拟好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现在还同意这个方案,把文件查出就批发下去,他们好开人民代表大会。”
  2月6日,司马义•艾买提又在原批文稿上附纸签字:“王、谷书记:克拉玛依市升级一事已拖了很久了,我去年8月份曾批过:同意。后因不同意见又搁下来了。我主张在不改动行政区划和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可以同意克拉玛依市改为设区的市,这样有利于克拉玛依市的发展和工作需要。此问题,自治区可以批准,但需要报国务院及民政部备案。按此精神上报备案。”
  2月14日,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签字:“可发。”
  主席“同意”,“书记”签字。这样,克拉玛依升级问题就明朗了。2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批准克拉玛依市改为设区的市的通知》,内容简要如下: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克拉玛依市在不改变行政区划、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原则下改为设区的市,市下设独山子区、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和乌尔禾区四个区。市、区的行政编制请按自治区编委下达的控制数调剂安排。特此通知,请即执行。
  按此文件精神,1982年3月,克拉玛依市开始区县级直接选举,并于6月底至7月初,分别召开了各区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人民政府。同时选举产生了205名市人大代表。
  山重水复
  克拉玛依市四个区的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区人民政府也成立了,同时205名市人大代表也选出来了。从法律的角度讲,克拉玛依市的升格问题也就解决了。
  1982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始着手筹备市六届一次人代会的召开。但是,因上报的领导班子候选人方案与自治区党委意见不太一致,自治区党委没有审批,这样一来,克拉玛依市的人代会就无法按时召开了。  
  1983年4月,自治区即将召开六届一次人代会,但克拉玛依出席自治区人代会的人大代表还没选出来。选代表,克拉玛依就必须召开人代会,但由于上报的领导班子候选人还没有得到自治区党委审批,克拉玛依人大会又如何召开?对此,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4月10日批准,克拉玛依召开了市六届一次人代会,但这次会上只进行了选举17名自治区人大代表一项议程。“升格”的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政府仍未成立。
  7月30日,自治区党委调整了石油局领导班子,但没有涉及到克拉玛依市政府的领导班子问题。因此,克拉玛依市革委会仍继续保留。
  10月20日至31日,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各地、州、市、县、市辖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座谈会上,克拉玛依市的9名代表在会上联名提出要求,尽快解决克拉玛依市的体制问题,并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指示写了书面材料。11月3日,当时的局市党委再次书面报告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请求明确克拉玛依市的体制和召开人代会。    
  又回起点
  1984年1月9日,自治区党委下发《关于县级机关机构改革中有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指出:“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决定,石河子、克拉玛依市党政群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都要本着政、企分设的原则,按县级市的建制进行改革。”
  但是,这个决定没有提及已成立的四个区如何处置的问题。
  1984年2月20日,考虑到市革委会已无法开展工作,克拉玛依局市党委在没有成立政府前决定,先启用市人民政府印章。3月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给克拉玛依市发来加急电报,要求克拉玛依市安排县级直接选举工作,进行人代会换届。为了便于选举工作的开展,3月19日,克拉玛依市不得不挂出了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牌匾。
  但是,由于克拉玛依市的体制问题长期定不下来,各区只召开一次人代会,市上的人代会由于领导班子没有成立,人民代表还没有行使职权,因此无法换届。
  3月24日,克拉玛依市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再次汇报上述情况。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领导荆磷表示,尽快研究解决这一问题。3月29日,他再次给有关部门打电话督促这一事情的落实。
  4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派出以民政厅副厅长宋发宏等4人组成的工作组前来克拉玛依,他们传达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示,即两条原则:一是克拉玛依市实行政企分设;二是克拉玛依市为县级市,受自治区直接领导,行政区划不变。并强调,由设区的市改为县级市主要是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机构改革的精神。并指示克拉玛依市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建制问题,市下机构如何设置要定下来,是设镇,还是设办事处。
  二是政企分设,包括党委在内,实行党政、政企的彻底分设,研究决定党政群机关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考虑到克拉玛依市的实际,除市委书记由局党委书记兼以外,其他职务原则上都不要兼。
  三是领导班子配备要定下来。
  四是市人代会环节和选举问题。
  据理力争
  10年的争取努力,事情却又戏剧性地回到起点。对此,当时的局市党委提出了两条意见——
  一是建议维持原批设区的市不变。因为四个区是自治区多年来反复研究决定的,通过选举和自治区党委批准,配备了领导班子,四个区已经成立和开始工作,撤掉不好向人民代表交代。而且实践证明,设立区,对加强政权建设、促进石油工业生产是有好处的。
  二是政企机构原则上分开,其中党委、纪委不分,市长由局长兼任,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可以分设,但公安、教育、卫生目前不能分,因领导班子没有成立无法换届和向人民代表交代。
  4月30日,克拉玛依市有关领导就此事,再次向自治区副主席田仲进行了汇报。8月1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再次讨论克拉玛依市的体制问题。9月28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克拉玛依市体制、机构和编制问题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明确克拉玛依市为自治区之下的不设区的县级市。市下设街道办事处、乡和独山子镇,明确了机构设置,共核定行政编制350名。
  1985年3月,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文件精神,克拉玛依开始进行县级市的选举工作,7月20至25日召开了市七届一次人代会,正式成立了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组建了所属办事机构。同时召开了政协一届一次会议,成立政协克拉玛依市委员会。
  而实际上,根据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107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制和区域划分。自新《宪法》颁布后,自治州、市、县及设区的市、市辖区以上建制变更审批权属于国务院。这就是说,1982年自治区批准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是符合法律程序的,所以,国家及民政部仍承认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在每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也将克拉玛依市列为设区的市,并列入了市属的四个区。
  1986年5月,在自治区人大六届五次会议上,克拉玛依市代表团提出关于要求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第47号提案,此案转自治区民政厅办理。民政厅于1986年10月24日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作了专题报告,提出应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请自治区审定。
  柳暗花明
  1987年12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向自治区党委提出,《关于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的请示》。
  1988年1月11日,克拉玛依市市委、政府又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了《关于体制问题的报告》,报告述说了克拉玛依市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恳请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
  1989年8月8日,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民政厅再次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了《关于克拉玛依市恢复设区的市等问题的报告》。
  1989年12月30日,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再次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就克拉玛依市体制问题作了口头汇报。
  1990年1月8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的通知》,其文件内容如下:“自治区党委第七十三次常委会讨论同意,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地级市),下辖四个区,即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市、区及其下设机构应按照精简的原则合理配置。”
  5月8日,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了《关于克拉玛依市党政群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报告》。
  1991年7月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对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关于克拉玛依市党政群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报告〉的批复》,确定了克拉玛依市机构设置的原则及部门和人员编制。
  1991年7月至9月,克拉玛依市完成了市辖四个区人代会的换届选举。
  1991年12月26日至29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完成了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的换届工作。
  1992年1月1日,“局市党委”改称为“市局党委。”
至此,从1974年到1992年,克拉玛依市长达近18年之久的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的体制问题终于解决。
[ 此帖被wyxj70在2013-07-30 15:2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7-29
Re:新疆“克拉玛依”的由来(3)
       那么,克拉玛依到底该管多大的范围?城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呢?
1958年5月国务院在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之前,还于1957年3月批准成立了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而进行建市筹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划定市界和管辖区。
  缺少完整的行政区划
  克拉玛依市在成立之前,其市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划。除独山子由自治区直接领导外,其余地方均为邻县的管辖区,其中,黑油山、白碱滩一带属托里县;小拐、中拐、大拐一带属沙湾县;乌尔禾一带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五五新镇、共青镇、前山涝坝一带属乌苏县。
  为啥独山子当时由自治区直接领导呢?这是历史原因使然。
  1950年9月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时,其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年1月,为了便于与中共新疆分局党委协调工作,总部搬到了乌鲁木齐市的“明园”。总部搬迁之时,还设立了直属公司管理的独山子矿务局。那时的独山子是勘探的重点,各类人员聚集,为搞好后勤保障工作,1954年新疆省人民委员会在独山子成立了县级建制的行政管理机构——独山子地方行政委员会,1955年改为独山子矿区地方行政工作委员会。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6年,独山子矿区地方行政工作委员会改为独山子镇人民委员会,由自治区直接领导,仍为县级建制。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由镇改为区,正式划归克拉玛依市。
  此后,虽然克拉玛依市的建制由县级市到地级市、由地级市再到县级市、由县级市再到地级市几次变更,但独山子作为克拉玛依所管辖的一个区域一直没变。
  克拉玛依在设市之前,在其境内,除独山子有单独的地方行政区划建制之外,同时还有两个乡级地方政权机构:由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所管辖的乌尔禾乡、由沙湾县所管辖的小拐乡。
  由此可见,新成立的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范围基本上按上级政策,从周边相邻的部分 “切块”而成,而这种“切块”的原则就是:“经过钻探,已探明有石油开采价值的地区可划归克拉玛依”。但对当下正在钻探而又未探明的地区,暂不划入,然而对其施钻工地和其工程建筑物以及职工家属,应由克拉玛依市暂行管理。
  协商解决“边界问题”
  既然要从别人的版图上一块一块划拨“拼凑”,那么协商、谈判在所难免。再加上自治区上报给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克拉玛依建市行政区划范围线条比较粗,导致了后来奎屯问题的出现以及长达十几年之久的小西湖问题纷争。
  与沙湾县交接小拐乡(其中还包括大拐、中拐),是在1958年11月28日进行的,地点是克拉玛依市。当时,克拉玛依市副市长孙自力与沙湾县副县长都拉提各带领相关人员,就交接问题进行首轮磋商。但是,“三天谈下来”再加上“现场征求群众意见”,最终也没达成统一意见。焦点问题是具体界限的划定和干部的安排问题。无奈之下,意见上报自治区民政厅。
  1959年3月2日,双方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的指示精神,又到小拐乡实地查看,并召开县、乡、村一揽子干部会议,正式宣布交接完毕,形成了《关于沙湾县小拐乡移交克拉玛依市管理的交接书》,具体确定了小拐乡的界限范围。
  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就乌尔禾乡的交接比较顺利,1958年12月6日开始磋商,12月9日就达成了交接书,10日,正式签定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乌尔禾乡乌尔禾地区移交克拉玛依市管辖的交接书》。
  单独的地方政权机构有固定的行政区划,再怎么谈判、磋商,至少有固定的行政区划作基础。如果再考虑到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只要上级的政策到位,磋商与谈判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但与乌苏和托里谈判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从人家的版图上切块“拼凑”的不是单独的地方政权机构,也就没有固定的行政区划可作依托了。再加上乌苏、托里属于塔城地区,而塔城上面还有一个管它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这样一层层绕来绕去,克拉玛依行政区划范围的划定几经波折、隐患滋生就在所难免。
  奎屯最初属克拉玛依
  新中国成立时,奎屯只是乌苏县的一个乡,有100多户农牧民。早在20世纪40年代,独山子矿区就在奎屯建立了一个园艺农牧场,以生产蔬菜、奶、肉及砖块为主。1950年9月,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后,这个园艺农牧场归中苏石油股份公司领导。这说明奎屯当时还有一部分属独山子矿区。1955年,农七师正式接管独山子矿区奎屯园艺农牧场,1957年3月,农七师师部由炮台镇迁至奎屯,并作了整体规划。
  1957年,农七师在克拉玛依设立办事处,并以蔬菜瓜果等副食品支援克拉玛依建设,接着又在克拉玛依开办了许多服务性的厂和店。克拉玛依市成立后,根据自治区指示,奎屯地区参加了克拉玛依市的选举,选举出席克拉玛依市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而这些代表历年来均在克拉玛依市内各地进行视察工作,并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逢年过节,克拉玛依市的党政领导都要前往奎屯慰问,而农七师遇到什么问题也是来克拉玛依市请示。
  1959年1月,为了便于税收,自治区财政厅正式下文将奎屯地区的税收划归克拉玛依市开征。同年4月,自治区公安厅又通知农七师将该师奎屯人口划归克拉玛依市管理。至此,奎屯已成为了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为此,当时的克拉玛依人民委员会分别于1962年3月、1963年10月打报告给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提出了将奎屯划归克拉玛依市管理的要求。
  1964年12月,自治区副主席帕提汗召集塔城专区和克拉玛依市及邻近地区的负责人,对克拉玛依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研究。这次会议明确指出,奎屯地区属于克拉玛依市。根据这一指示,克拉玛依市向自治区打了专题报告,要求批准从1965年起将奎屯地区的行政管理、工商税收等移交克拉玛依市,此前,奎屯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工商税收等由塔城专区和乌苏县负责。
  1965年7月8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发文确定了克拉玛依市与邻近县的界线,同时也明确了奎屯地区属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范围的一部分。
  至此,从1956年5月25日到1965年,经过9年时间,克拉玛依市的行政界线才被初步确定下来,同时,奎屯也完全归属克拉玛依市管理。
  奎屯划归“伊犁”
  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范围相对稳定了10年之后,1975年8月,当时的自治区革委会就设奎屯市有关问题上报国务院。报告中明确规定,奎屯市管辖区界线及管辖区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同时强调,奎屯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府迁至奎屯市。独山子矿区,仍归克拉玛依市领导。当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奎屯市,并将克拉玛依市58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出。这样一来,原本南北条状走向、东西狭窄的克拉玛依地理形状,被分隔成了南北两块,而独山子成了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
  啥叫“飞地”?《辞海》有曰:“是指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
  1979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府重新迁回伊宁市,但奎屯市依然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只要打开克拉玛依行政区划图,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克拉玛依的地理形状如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感叹号中的那一个点,就是独山子区。  
  为什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府要迁至奎屯?为什么4年之后它又迁回伊宁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据可考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7-29
如果叫青石峡市呢?
透过玻璃窗,晒雪后的阳光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7-29
【195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说: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
没几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主席赛福鼎·艾则孜来黑油山油田考察工作】

【(1982年)2月14日,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签字:“可发。”】

这才是真正的新疆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7-29
青石峡这么有味道的词竟然被克拉玛依代替……
适域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7-29
克拉=喀喇,突厥语黑色的意思。
玛伊,是突厥语么?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7-29
我觉得还不如叫青石峡,黑石山也不错,简称黑山!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7-29
克拉玛依现在依然是油地一套系统,即新疆油田一把手兼任克拉玛依一把手。
个人以为,这样挺好,省却了油地之间的相互博弈,最起码现阶段是这样的。
记住我,我是一二三!一二三!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7-29
克拉玛依现在是石油之都,真是富得流油了。
【明】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文化经济地缘接近的发达地区可以合并改区地级市直管,相离较远县市应该脱离地级市省直管,还县域经济自主权促全国经济共繁荣!

.好吧,就只有“夜憔悴”这一个小马甲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7-30
Re:新疆“克拉玛依”的由来(4)
新疆“克拉玛依”的由来(4)
     自古以来,土地归属问题就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
  克拉玛依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特定的行政区划范围,而这种特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因种种原因没有作明确的界定,所以难免滋生隐患。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说,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4月23日报告,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市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克拉玛依、独山子、乌尔禾、百口泉、红山嘴、前山涝坝、白碱滩、大拐、中拐、小拐等地方。
  而1958年4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克拉玛依市的请示报告》,在描述这一块内容时写道:克拉玛依市位于沙湾、乌苏、托里与和布克赛尔4县之间,包括克拉玛依、独山子、乌尔禾、百口泉、红山嘴、前山涝坝、白碱滩、大拐、中拐、小拐等地区。
  从《报告》到《决定》,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自治区还是国务院,都只强调了设市的克拉玛依行政区划的一个个地方。而这些地方除小拐、乌尔禾、独山子有独立的地方行政政权与完整的行政区划范围之外,其他地方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地名,这些地方所涉及的范围是多少,界限何在,尤其是与其他地方的界限何在,并没有完整而清晰的描述。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许“这种没有完整而清晰的描述”暂时不会产生“地”与“地”之间的纠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就会显现出来。
  争议初起
  小西湖问题就是这样暴露出来的。
  小西湖位于克拉玛依区西北方向,与塔城地区托里县交界,距市区9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最初它只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窝子”,并无“小西湖”之名。自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大规模勘探开发起,它逐渐被克拉玛依市开辟为汉族群众的墓地。因为该地区有几处泉眼,并形成了一个清澈的小湖,所以被称之为“小西湖”。
  1965年7月自治区划界时,当时划界的原则是以加依尔山海拔500米为界:加依尔山海拔500米东麓属克拉玛依,西麓则属托里。
  以加依尔山海拔500米为界,从理论上讲很好理解,可真正落实到现实中,就不是那么好分辨了。而且在划界之后,一直没做埋设界桩的收尾工作,所以想分辨出两地明显的界限就更难了。
  在克拉玛依人的印象中,克拉玛依与托里是以加依尔山为界限的,而小西湖恰在东麓。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西湖就逐渐成为克拉玛依市最大、最集中的公共墓地,托里县对此从未提出过异议。
  其后,在1975、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的1∶5万全疆地形图,甚至1978年塔城地区委托自治区测绘局所编印的《塔城地区地图》上,均将小西湖地区标绘在了克拉玛依市的行政区划范围之内。
  但当时没提出异议,并不等于以后就不提出异议。为防患于未然,1990年11月12日,克拉玛依市政府专门向自治区政府上报《关于对“克拉玛依市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界线初步方案”的意见报告》,报告中就小西湖划归克拉玛依市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也就解决该问题作了口头答复。
  1994年4月,托里县有关部门突然派人到小西湖公墓的主管部门——克拉玛依市民政局,要求克拉玛依市办理小西湖地区的土地登记。自此,小西湖的行政区划争议发生了。
  有备而来
  此次来克拉玛依之前,托里对小西湖公墓的历年用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根据“历史的佐证”和“现场的调查”,1994年6月15日,托里县有关部门向小西湖公墓的管理单位克拉玛依市殡葬管理所送达了《关于对克市殡葬管理所历年建设用地清理的处理决定》,要求该所6月25日前向其交纳土地管理费等款项4万余元,并补办征拨用地手续。
  克拉玛依市民政局立即向市政府做了全面汇报,同时又派人前住托里县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并根据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曾作出的口头答复,提出了在自治区未划定区划之前,暂时维持现状的意见。由于当年自治区只是口头答复,所以造成查无此证。因此,托里县有关部门对此不予理睬,并先后多次来克拉玛依市交涉此事。
  1995年1月7日,托里县人民法院向克拉玛依市殡葬管理所送达了对其在克拉玛依市的财产予以扣押的判决,及要求其执行相关文件处理决定书的《执行通知书》,可他们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5月31日,托里县人民法院又向殡葬管理所送达了责令其在法定期限内执行相关文件处理决定的民事裁定书,且强行从殡葬管理所设在工商银行的帐户中划走了38000元,同时冻结了殡葬管理所的帐户,导致该所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愈演愈烈
  事情愈演愈烈,已无回转余地,也远非克拉玛依自己可以解决的了。克拉玛依市民政局赶紧向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全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1995年9月26日,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依据相关文件,作出了“托里县人民法院在小西湖地区界线未划定前,按管辖用地的有关法规裁处罚款是不合适的。此类做法应予制止”的批复。
  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制了全疆划界的文件,虽然未向全疆发放汉文文件,但在1995年12月维文版《新疆政报》上刊登了维文译件,并指出:小西湖地区系公墓区,除今后继续扩大墓区须办理征地手续外,现有墓葬区不再办理征地手续,仍由克拉玛依市管理使用。
  因当时全疆的行政区划纠纷此起彼伏,自治区为了维护全疆的稳定,很快便收回了这一文件。但托里县见此维文译件后,认为于己不利,便赶紧采取措施。
  11月27日,托里县有关部门作出《关于对小西湖坟地历年建设用地清理的处理决定》,要求克拉玛依补偿托里县草场补偿费、安置补助费68万余元。但克拉玛依依据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的“批复”没有补偿。
  1996年1月10日,托里县人民法院向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送达委托执行书,委托其按有关文件要求代为执行“行政决定书”,同时强行封闭了殡葬管理所的大门。
  事情的发展日趋严重!
  1月16日,克拉玛依市民政局就此向塔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托里县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二者均未接受申诉。对此,克拉玛依副市长玉素甫江•阿不都热西提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并派市长助理邵景明带领克拉玛依市民政局、土地管理局的有关人员前往塔城地区行署、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磋商,但也没有结果。
  法院不接受申诉,磋商也没结果,咋办?
  3月20日,克拉玛依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党委上报了《关于我市小西湖墓地问题的紧急请求》,反映了这一问题及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意见。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塔城地委“抓紧做好托里县的工作,停止纠纷。托里不应为此类问题与克拉玛依油田方面闹矛盾,而应加大与油田方面的合作,求发展,这才是出路”。
  此事暂被搁置。
  置换方案
  2000年8月23日,自治区民政厅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年底前完成全疆勘界工作的要求,在乌鲁木齐市召开部分地州市勘界工作会议,伊犁州、克拉玛依市与其他6个州(市)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自治区公布了克拉玛依市与伊犁州奎屯市、塔城地区乌苏市、托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沙湾县的界线及界线标绘图。行政区划界线确定后,根据有关规定,小西湖地区系公墓区,除今后继续扩大墓区须办理征地手续外,现有墓葬区不再办理征地手续,仍由克拉玛依市管理使用。
  但是,通过对所公布文件和1∶5万界标图的分析研究,在当日的表态会上,克拉玛依市与会的市政府副秘书长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等人提出:改变以等高线划界;将小西湖及其他两个地区划归克拉玛依市管理。
  8月24日,克拉玛依市副市长王新明和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等人又带领相关人员专程到自治区民政厅反映了上述意见。
  自治区民政厅和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作出答复:此次勘界以自治区1965年的有关文件的文字表述及1966年地图集的界标图为基础,除非双方达成了协议,否则此次一律不作调整。同时,转达了王乐泉书记的指示——学习哈密地区的经验,以协调沟通、互谅互让来解决问题,自治区不轻易作裁决。
  根据此答复,王新明、玉素甫江•阿不都热西提、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等领导当即与自治区行政区划办公室有关人员探讨了克拉玛依市与伊犁州、塔城地区、托里县3级谈判解决小西湖等区划争议问题的可行性及办法。随即,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等领导和伊犁州、塔城地区与会领导及有关人员初步交换了意见,这为下一步的接触和谈判奠定了基础。
  8月28日,克拉玛依市民政局向市政府秘书长办公会全面汇报了自治区部分地州市勘界工作会议的情况。根据秘书长办公会的安排,8月31日,在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的主持下,市民政局会同土地、农牧等相关部门,结合自治区公布的界标图对克拉玛依市的区划进行了重新标绘。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他们制定了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小西湖及其他地区争议问题的方案。
  9月14日,市民政局专门向市政府常务会全面汇报了自治区部分地州市勘界工作会议精神,及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小西湖及其他地区的争议问题的方案。与会领导听取汇报后,又认真研究了土地置换方案。最后,会议决定,如果对方不同意置换,可采取购买土地所有权的方式解决。
  上门沟通
  2000年9月21日,为加强克拉玛依市与塔城地区两地间的经济合作交流,由克拉玛依市政府、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3家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克拉玛依市党政代表团对塔城地区进行了走访。
  代表团团长由市局党委副书记、市长、石油局局长唐健担任,副团长由副市长雷红霞、石油局副局长张中洲、新疆油田公司党委副书记阿不来海提•克尤木等人担任,这是克拉玛依建市后首次高规格地对塔城地区进行走访,受到了塔城地区地委、行署的热烈欢迎。
  塔城地区党委书记唐定邦,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柯赛江,地委副书记吕永明,行署副专员张晓伟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于当日下午与克拉玛依党政代表团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下举行,双方相互通报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就开展经济合作达成了一定的意向。
  其后,唐健又单独与唐定邦及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柯赛江交换了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小西湖及其他地区的争议问题的意见。塔城地区两位领导同意先解决“小西湖问题”,其他地区的争议问题以后再以更为合适的方式解决。
  此后,自2000年10月13日起,克拉玛依市与塔城地区、托里县就“小西湖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
  11月 21日,克拉玛依市政府召开常务会研究决定,以购买土地所有权的方式解决“小西湖问题”。
  11月22日,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带领有关人员,前往塔城地区、托里县进行关于小西湖归属问题的最后一轮谈判。
  11月24日,双方达成了将托里县小西湖1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的协议。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及克拉玛依区副区长赛迈尔•赛迈提、塔城地区行署副秘书长魏新炎、托里县副县长达穆分别代表4方签署了《关于将托里县小西湖1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行政区划的协议书》。同时,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达穆分别代表各方签署了《关于克拉玛依市给予托里县经济补偿和优惠政策的协议书》。
  迎刃而解
  11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会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民政厅、自治区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伊犁州、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及其勘界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此前,克拉玛依市已及时向自治区民政厅和自治区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了与塔城地区、托里县达成的“托里县将小西湖1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行政区划”的协议情况,自治区予以了认可。
  这次会上,自治区副主席阿不都卡德尔•乃斯尔丁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通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伊犁州与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决定。
  通过协商协调,双方一致同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与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决定,明确了小西湖归属克拉玛依市的问题。会议期间,形成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会议纪要》,阿不都卡德尔•乃斯尔丁、塔城地区行署副专员李鹏与雷红霞分别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行署、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在协议上签了字。
  2001年1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勘定自治区部分地、州、市、有关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关于小西湖地区,作出了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会议纪要》中相同文字的表述。
  经过近8年的谈判磋商,小西湖归属克拉玛依,最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
  2002年11月1日至3日,自治区在克拉玛依市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埋设了6块界桩,正式明确了克拉玛依市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的全部行政区划界线。
    本系列文章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7-30
不容易,花了多少钱呢?
全国分为省、州;省分为州、县;州分为县、区。

城市化的州县别称为市,民族自治的省州县称为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7-30
回 wangbin 的帖子
wangbin:我觉得还不如叫青石峡,黑石山也不错,简称黑山! (2013-07-29 22:37)

青石峡、黑油山都不错,反正都比音译的克拉玛依、克热玛依、喀拉玛依强。但简称黑山不靠谱,辽宁省有黑山县,不可能重名。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7-30
很多银子,克拉玛依不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7-30
小西湖。。想到克拉玛依大火了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7-30
回 wyxj70 的帖子
wyxj70:       那么,克拉玛依到底该管多大的范围?城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呢?
1958年5月国务院在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之前,还于1957年3月批准成立了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而进行建市筹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划定市 .. (2013-07-29 19:45) 

因为当时就有风声说兵团要恢复,如果兵团恢复,奎屯市应该会和石河子市一样划回兵团,自治区为了霸占奎屯,就说把伊犁州的首府搬迁到奎屯,实际上那几年自治州的机构一天也没去过奎屯,奎屯只是在官方文件上是等伊犁州的首府(类似陇南地区驻地),因伊犁州是副省级,兵团索要奎屯牵扯到几个省级单位,过程会比较艰辛。等兵团恢复并稳定后,又说州府搬回伊宁。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7-30
不是这样的 吧,据我的资料上说,伊犁州的主要机关还是在奎屯呆了不到一年 ,当时的背景是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前苏联在新疆边境蠢蠢欲动 ,北疆军区司令部也从伊犁迁到乌苏县。
[ 此帖被wyxj70在2013-07-30 15:3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7-30
回 wyxj70 的帖子
wyxj70:不是这样的 吧,据我的资料上说,伊犁州的主要机关还是在奎屯呆了不到一年 ,当时的背景是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前苏联在新疆边境蠢蠢欲动 ,北疆军区司令部也从伊犁迁到乌苏县。 (2013-07-30 15:18)

你这个说法更不对了,北疆军区的前身伊犁军区是因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摩擦,1969年改名北疆军区,1970年4月从伊宁迁到了沙湾,10月又迁到石河子,1971年从石河子迁到乌苏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7-30
仿临海、鹤壁、大理、台州、永州、铜川例,将克拉玛依市治迁往奎屯与乌苏之间,领乌苏、奎屯、独山子三区,促进三区融合为特大城市。原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合并为青石峡县,县治老克拉玛依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7-30
回 westwolf2000 的帖子
westwolf2000:你这个说法更不对了,北疆军区的前身伊犁军区是因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摩擦,1969年改名北疆军区,1970年4月从伊宁迁到了沙湾,10月又迁到石河子,1971年从石河子迁到乌苏的。 (2013-07-30 16:54) 

我搞错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7-31
《关于将托里县小西湖1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行政区划的协议书》。同时,阿不都热合曼•克里木、达穆分别代表各方签署了《关于克拉玛依市给予托里县经济补偿和优惠政策的协议书》。
---------------------

感觉像协约国 和 同盟国签订什么条约。。、。。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10-19
克拉玛依市治可先行一步,迁往独山子区,这个难度不大,因为属于市内调整,至少比地级市迁往辖县容易。
市治迁移后,乌、独、奎三地的融合进程将大大加快。
原克拉玛依区(+乌尔禾+白碱滩)可仿乌鲁木齐例,改设县制,如担心市、县同名,改黑油山县或青石峡县均可。不过青石峡易与青铜峡混淆。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11-11
回 scat-1 的帖子
scat-1:1956年6月,在新疆石油公司召开的党委会上,当时的公司副总经理扎依托夫·米吉提提出,将黑油山改为克拉玛依不合适,应叫“克拉……(带嘟噜音)玛依”,假如不在“克拉”后面带“嘟噜音”,“克拉”就是“牛”的意思,“玛依”是油,加在一起,不就成了“牛油”吗?“克拉……( .. (2013-07-29 19:42) 

你说 谁大舌头????


主要是汉语没有 r 这个颤音,很多汉族人一辈子都发不了这个音。。。。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11-11
青石峡,多好的名字,可惜一帮人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