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047阅读
  • 53回复

[工程]转帖:改道黄河入海口,遏止淤积渤海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10-02
改道黄河入海口,遏止淤积渤海湾——兼谈根治黄河下游水患问题  



  文章作者:[创论] 2001-01-04, 08:33:34

  摘要: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黄河泥沙淤积渤海,虽然每
年可新增陆地23平方公里,但是意味着将以同样的速度损失渤海
作为我国内海的故有海域。本文周密论证了令黄河复归故道的可
行性与有效途径。黄河复归故道即由原“废黄河口”入海,不仅
能够不断增加我国陆地、内海及领海的面积,而且能够解除黄河
下游千里悬河之患,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意义。

  几年前,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战先生,有感于黄河携泥沙
入海形成造陆运动,致使渤海日益缩小的现实,发出了改道黄河
入海口,保护渤海湾的慷慨呼吁。遗憾的是,这一体现着重大经
济意义与生态环境意义的睿智良策,一直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
视。笔者试图在王战教授呼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论证,使之
更具科学性、优越性与可操作性。

  一、保护渤海(内海)与根治黄河下游水患

  渤海呈“C”字型深深嵌入中国北方大陆(如天津一带嵌入5
00多公里),三面环陆,与河北、天津、山东的陆岸相邻,是大
自然赐予我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半封闭型内海。渤海海底地势由
海岸向湾中缓慢加深,平均水深12.5米,海湾南北长约556公里,
东西宽约236公里,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大于台湾省(3.6万
平方公里)与海南省(3.4万平方公里)面积之和。渤海不仅为环
渤海地区滋养了众多的大中港口城市,而且自身拥有众多的生物
资源,发育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为鱼虾洄游、索饵、产卵提供
了良好场所,是我国发展海洋产业的聚宝盆。

  众所周知,黄河下游平原是由黄河携带的泥沙淤积而成的,
黄河入于渤海,势必造陆填海。黄河河口地区长期积累的资料表
明,黄河每年向河口地区输送泥沙大约12亿吨,使河口不断向渤
海湾延伸,三角洲面积以年均150米~420米的速度向渤海扩展,年
均造陆达23平方公里。这意味如果按此速度造陆,大约1000年可
使渤海缩小1/3。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渤海逐渐变小的趋势可能还会日益加快
。据2000年12月7日《西安晚报》转引《北京青年报》之报道:新
近有关专家在解读卫星照片时发现,地处莱州湾北部的黄河三角
洲出现了“一块新突出来的陆地”,“使得与山东半岛对峙的黄
河三角洲的祖国版图由鹰嘴状变为羊角状”。之所以“由鹰嘴状
变为羊角状”,是因为黄河河道已由原来的东南走向改变为北东
走向,新河道淤积形成了新陆地。谜底是,胜利油田为了降低油
田开发成本,用水沙资源造陆以利石油勘探,把黄河河道改为东
北走向入海。专家采用2000年12月5日接收的卫星照片,与1999年
12月26日的卫星照片相比较,“新陆地的面积比去年同期明显增
加”。

  渤海由若干次一级大海湾组成。黄河泥沙不断淤积渤海,首
当其冲者则是淤积莱州湾。(见图1)现黄河入海口正对莱州湾,
河口地区形成了宽广的黄河三角洲平原。莱州湾是渤海的三大海
湾之一,由于河流泥沙淤积填高,海水深度不超过10米。海岸线
属于淤泥质海岸,除黄河不断向湾中输送泥沙外,还有胶莱河、
潍河、白浪河、弥河等带来的泥沙,致使海底堆积迅速,浅滩变
宽,海水变浅,莱州湾日益萎缩。莱州湾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生态
环境价值,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盛产螃蟹、蛤、毛虾、海蜇
等水产品,如海蜇年产量一般都在万吨以上。莱州湾漫长、弯曲
的海岸滩涂线,是发展浅海养殖业的优良场所。莱州市近年来推
进“海上牧场”战略,全面发展浅海滩养殖事业,收到显著效果
。滩涂养殖品种有鲈鱼、红旗河豚、梭子等,浅滩养殖以扇贝为
主。同时大量出售自然生梭子蟹苗与人工繁殖的扇贝苗。一举成
为山东最大的鲈鱼、梭子蟹养殖基地,北方最大的鱼类、贝类养
殖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鲈鱼出口基地。莱州湾还拥有了若干天然港
口,譬如莱州港地处渤海莱州湾的东岸、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特
别工业区,便于大船运输,集散货物优势明显。水路可抵烟台、
大连、塘沽、上海等地。陆上可与山东半岛一级公路及全国公路
网连通。济南、德州、潍坊等地物资从莱州港出海,比经烟台港
、青岛港出口,可大大缩短陆运距离。莱州港自然条件好,海岸
线稳定,泥沙活动弱,地质条件好,水流速度小,海域宽阔,陆
域发展余地较大,滩陡水深,目前建有万吨级泊位一个,3000吨
级泊位3个,尚具备建设五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基本条件。然而,莱
州湾水域仅有1300万亩,如果黄河以每年平均23平方公里(约34
600亩)的速度持续造陆,那么填平莱州湾大约只需要375年左右
的时间。

  渤海是我国的最大内海,不是公海。渤海逐渐淤积消失,不
仅不能增加我国现有的领土面积,反而会丧失大自然赐予我国的
得天独厚的地缘之利,将带来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
潜在损失。王战教授提出的“改道黄河入海口、复归黄河故道”
的建议,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渤海湾(变黄河输沙入内海造陆为输
沙入公海造陆)!笔者认为,此策高瞻远瞩,无疑具有十分深远
的战略意义。

  黄河在历史上曾周期性地发生改道。民谣云:黄河“三年两
决口,百年一改道”,就是说黄河河道使用寿命不过百年左右,
到河床淤积老化之时,就要面临天然改道了。迄今的黄河下游河
道,自清咸丰五年(1855)在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决口,由南向北
袭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发生自然改道以来,已使用145年了。眼下
黄河成为千里悬河,是下游河床逐渐淤积抬高而形成的。这段悬
河,主要指河南郑州北侧桃花峪以下的河段,长约780公里。桃花
峪至入海口落差为95米,河道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
河床逐年抬高,如1986 ~ 1996年间,下游河床便抬高了1.3 ~ 1
.7米。目前黄河河床一般高出大堤外地面5 ~ 6米,有的地方则高
出10余米(如河床高出新乡市地面20米,高出开封市13米,防洪
水位高出济南市约11.62米),更有甚者,一些河段的河槽已经高
出滩地,发展成“二级悬河”,故黄河又称“地上河”。可见,
与其等它自然发生改道,还不如按人类的安排,将它提前引入人
工规划的新河道之内,实施人工改道黄河工程。

  笔者建议彻底根治黄河河床,令黄河复归故道,一是能够消
除千里悬河潜在的巨大水灾隐患;二是可保护渤海湾,避免黄河
泥沙淤积致使渤海消失。整个工程分为两段:大致以河南兰考县
铜瓦厢为界,西段为桃花峪——铜瓦厢段,实行平行北移黄河的
战略;东段为铜瓦厢——云梯关段,重新开凿黄河故道。(参见
图1)

  

[ 此帖被QQme在2010-12-09 23:0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实在 奖励 +10 太棒了 2010-12-14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10-02
二、西段(桃花峪——铜瓦厢)实行平行北移黄河河床的可
行性与优越性

  千百年来,黄河洪水引发决堤或改道,一直是威胁中华民族
生存与安全的心头之患。要彻底解决黄河千里悬河难题,最好的
办法就是设法既经济又科学巧妙地使“悬河”不再悬空。笔者通
过认真思考与研究,认为若按黄河下游数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
科学设计并

  建造一条新堤,即:自郑州北缘桃花峪起,至兰考铜瓦厢,
平行黄河北岸原有大堤(作为新河道的南堤),在其北再修一条
新堤(作为新河道的北堤),然后引黄河水进入新河道,就可令
此段“悬河”落到地面之上!尊重自然规律,当黄河河床进入暮
年期时,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支撑的强大生产力与物质基础,人工
提前将黄河改道,有如下可行性与优越性:

  (1)新堤和原有北岸大堤之间构成的黄河新河床,不用开挖
就比原河道平均降低5 ~ 6米,千里悬河由此化险为夷(注:黄河
下游地貌特征是,黄河北岸外地势总体上比南岸外地势要低,故
平行北岸选择新河道更为理想一些)。由于新河床等于或低于地
面,实施宽深河槽战略而基本不留河滩,有利于河流进一步下切
拓槽。即便将来黄河淤积形势可能会慢慢发生逆转,至少可保证
新河床使用百年以上平安无事。

  (2)自桃花峪以下,平行黄河北岸修筑新河道,沿途不会影
响或穿越大中城市,顺流而下所经郑州、原阳、封丘、开封、长
垣、兰考等县市,均距新河道还有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工程施工
不会受较大规模搬迁居民难题的制约,也不会对沿途城镇造成破
坏,只需牺牲原濒黄河北岸的一些农用耕地及沙地(可能会影响
到少数村庄)。这点付出,与千里悬河可能带来的危害比起来,
应是非常值得的。

  (3)黄河新河道,尽量利用原黄河北岸大堤,将其作为新河
道的南堤,可直接减少工程投资。自然界大凡河流选择迁徙之河
道,一般都是按水性法则、迁就地质地理(地形)特点,自然挑
选的一条较好的通道。同样的道理,新河道迁就黄河走向,紧邻
故道将它北移到地面之上,使悬河大大降低了高程,也是一条比
较理想的通道。

  (4)黄河下游地形平坦,易于机械化施工。近年来,黄河年
均断流已超过200来天,若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施工,一气呵
成,用推土机自新河床中心线向两边推土,即一是由中心线自南
向北推土,构筑北岸大堤;二是由中心线自北向南推土,加宽加
厚原黄河北堤,既解决了建筑大堤的用土问题,又能使新河床降
低一定的高程,一举而两得。

  新建北岸大堤,还可采用“就近引黄,分段淤堤”之法。如
50~100公里为一段,选择比较理想的引黄位置,利用黄河丰富的
水沙资源,淤积建筑北岸大堤。其具体施工步骤是:①自新河床
中心线,用推土机向北推出一条土堤,该堤不必太厚,但要有10
多米的高度;②平行土堤,再用推土机推出一条土堤,两堤之间
的间距为60米;③就近分段汲引黄河泥沙,入两堤之间的凹槽,
排清而沉沙淤堤。

  两岸大堤的迎水面,可采用新疆大学杨力行先生(1999)提
出的“人工构建黄河下游三角形化河道断面”的施工方法,使之
钢筋混凝土化、渠道化,令洪水无法左冲右突。人工构建三角形
化河道断面,目的是规范与取直河道,凭借河水之力搅动泥沙,
冲泥沙入海,保持冲刷河道的久远态势。其法是:按三角形断面
来人工构建河道,每隔5米打一根钢筋混凝土方桩,桩顶与大堤齐
平,桩基插入河床之下20米,然后以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做堤面
板,将堤面板嵌入方桩上的滑槽内。随着河水刷深三角形化河床
,堤面板靠自重顺着方桩滑槽同步下沉,当三角形化河床下切到
一定深度后,还可继续打深方桩。这样利用堤面板构建出永久固
定河道,令河水流淌在三角形化河道断面之内而无法游荡,并保
持水的冲力,使之能永久刷沙。

  (5)黄河下游今后抗洪的特点主要是防范“中小洪水酿大灾
”!未来黄河下游来“大洪水”的可能性甚微,所以新河道不必
设计的太宽。为什么说未来黄河下游行洪主要是“中小洪水”而
不是“大洪水”呢?原因有二:

  一是黄河全年径流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20%来自龙门——
三门峡之间,黄河下游的径流量不足20%。小浪底、万家寨等水利
枢纽工程建成后,加之中上游已经建成的一系列水利设施,可基
本拦截黄河中上游汛期形成的洪水,实现蓄洪、调峰、错峰。如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
控制黄河来水的89%,来沙量的98%。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
长1667米,高154米,建成后河槽库容可达50亿立方米。随着黄河
中上游(尤其是黄土高原)大面积绿化、沟坝拦沙、兴建梯田及
农家窖池等工程发挥综合效益,也将对阻拦水土流失、遏止洪水
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如果汛期没有中上游洪水提供补给,单
凭黄河下游(小浪底以下的)降雨不会形成大洪水。

  二是我国北方呈现干旱化趋势,90年代黄河中上游的年天然
径流量比50年代减少了24.4%,受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加之中上游绿化,生态耗水量逐年增长,下游实际径流量减少
68%,致使黄河年年断流。

  三是黄河全流域灌溉农业的年均耗水量翻了几番。黄河全流
域以及下游沿黄平原,引黄灌溉面积由解放初1200万亩,迄今已
扩展为1.1亿亩。其中黄河下游引黄灌溉面积超过3500万亩,用水
量比50年代增长了7.4倍。黄河出现频频断流与此有关,而且持续
时间越来越长。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黄河下游主要是防范中小型洪水。据最
近水利部与黄委会公布的最新水文研究成果,小浪底水库建成后
,与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调洪,可将花园口断面千年一
遇的洪水削减至2.26万立方米/秒,百年一遇的洪水削减至1.57万
立方米/秒。设计新河道,可以此为依据,科学设计防洪设施,避
免占用过多的土地。

  (6)黄河下游现存河道,极不规则,上宽下窄。河南境内河
床一般宽约10公里,最宽可达20公里,河势频繁摆动,沙洲罗列
,沟叉纵横。而山东陶城阜以下,河道被束为0.5 ~ 2公里,东阿
县最窄处河面仅宽300米。实施窄河深槽战略,则可将上下河道宽
窄规范的大致如一,即一般河宽不会超过3 ~ 5公里。据有关资料
,河南境内西自孟津县白鹤镇起,东至台前县张庄,黄河的广阔
滩地约占土地2667平方公里。若以旧河道的一半占地,来偿还新
河道所征用的土地,那么就意味旧河道还可多贡献出土地约1333
多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约合1503亩,1333平方公里约合200多万
亩)。换句话说,新河道反而能比旧河床至少减少一半用地。假
如将节约出的1333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转让使用权(譬如30
年或50年)的办法供有关承包者开发,每亩按1万元价格租售,可
回收工程投资200多亿元。

  黄河自铜瓦厢人工复归故道后,铜瓦厢至东营入海口这段漫
长的黄河河床,可继续加以保留,作为将来配置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调来“南水”时所用。但河床不必像过去那样宽,实施窄河战
略,至少可腾出一半以上的河床占地,供开发利用。

  (7)黄河进入新河道后,可利用黄河故道即高出地面5 ~ 6
米的河床作为路基,推平碾实,建设高速公路。既能为河南、山
东提供一条便捷的交通要道,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可起到加
固新河道之南岸大堤的作用。

  (8)新河道在遇到已建成的黄河桥梁设施时,则可迁就利用
之,避免再建新桥。开挖新河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充分照
顾南北两岸交通的需要,预先在未来的河床下面露天开凿、构筑
横穿黄河底部的交通涵洞。即:按设计的宽度与深度,箍砌过黄
涵洞的两翼及翼顶,腹内的沙土先不必挖走。待新河道建成并通
水后,只需从两岸底部进行开挖,将涵洞里的沙土掏空,便可贯
穿黄河南北两岸,使天堑变通途。

  (9)规定南岸大堤(高速公路)之外,数公里范围之内,今
后不得进行城镇建设。待黄河新河床运行百余年逐渐老化之后,
届时还可依托高速公路作为未来黄河新河道的北岸,在它的南面
,再平行建设一条新河堤,这样黄河又可获得一条新的通道。

  (10)为了科学周密地规划黄河新河道,建议采用室内模拟
(仿真)试验的方法,按一定比例尺制做微缩的黄河下游河道模
型,通过调节模拟的黄河流量,以研究和确定河槽深度、河槽宽
度、河床容量等有关要素的最佳比例关系,了解泥沙搬运及减少
泥沙淤积的规律,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10-02
三、东段(铜瓦厢——云梯关)重新开凿黄河故道的可行性
与优越性

  兰考以下清代黄河故道(及今地名)大致沿展的线路是,仪
封厅(治今兰考东)、商丘(治今商丘)北、虞城(治今虞城北
)北,迄曹县(治今曹县)南、单县(治今单县)南、砀山(治
今砀山)北、丰县(治今丰县)南、沛县(治今沛县西南)南、
萧县(治今萧县)北、徐州(治今徐州,又称铜山)北、灵璧(
治今灵璧)北、睢宁(治今睢宁)北、邳州(治今邳县北)南、
宿迁(治今宿迁)北、桃源(治今泗阳),东迳清河(治今清江
),历安东(治今涟水)南、云梯关入于黄海。(参见图1)东段
(铜瓦厢——云梯关)重新开凿黄河故道的可行性与优越性表现
为:

  (1)兰考铜瓦厢以下的黄河故道,至今基本保持着清代的河
道地貌,沿线人烟并不稠密,移民搬迁负担小,便于在旧址上重
新开凿施工。部分腾出土地后的移民,所放弃的故道耕地,可从
河口地区新增陆地中给予补偿。就河道选线看,黄河复归故道,
虽然出于人工之力,但没有违背黄河流水趋势的原本天然禀性。

  (2)清代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主要原因是黄河在江
苏清河(治今清江)与淮河汇合,共用一条河道,汛期时淮河涨
水对黄河入海造成顶托,致使黄河在清河以上,泄洪不畅,泥沙
沉淀,淤积河道,逐渐成为悬河,最终导致黄河溃堤迁移。如今
淮河入洪泽湖、高邮湖,并与大运河沟通,而大运河则由北向南
自流,入于长江。也就是说,黄河如果重归故道,将不再与淮河
共用河道,可完全避免进入汛期的淮河对黄河入海构成威胁。

  (3)构建黄河故道大堤,可采用与西段(桃花峪——铜瓦厢
)完全相似的施工方法。即用推土机自新河床中心线向两边推土
,分别构筑北岸大堤与南岸大堤。亦可采用“就近引黄,分段淤
堤”之法。两岸大堤的迎水面,同样可采用“人工构建黄河下游
三角形化河道断面”的施工方法,河床钢筋混凝土化、渠道化、
直线化,规范洪水使之无法左右游荡。

  (4)黄河自兰考铜瓦厢以下复归故道后,河南、山东两省即
兰考至东营沿黄两岸的用水问题,可由北水(鸭绿江)南调工程
(参见图1)或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来解决。鸭绿江年均水资源
约327亿立方米,水清流洁而未被充分利用。笔者建议,调鸭绿江
水沿辽东半岛东缘、跨渤海湾渡槽公路大桥、山东半岛北缘,经
河北德州入南运河抵天津,实现自流调水,不仅可解华北地区严
重缺水之围,而且可为开发大西北增加淡水资源。大家知道,黄
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三区,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都把取
水的眼光盯住黄河,自然加大了黄河的引水量,从而使黄河下游
断流时间与干涸长度不断增加。因此,国家只好对黄河沿岸各省
实行用水配给制度。黄河的径流资源主要形成在黄河中上游,而
用水的大头则在黄河下游。黄河下游(主要是华北地区)以往使
用380亿立方米黄河水,如果从鸭绿江调来250—300亿立方米水供
华北地区(包括兰考至东营沿黄两岸地区)使用,华北地区改用
鸭绿江水后,至少可节省出100亿立方米黄河水,这笔调剂出来的
100亿立方米黄河水,无疑可划拨给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
山西等五省重新配置开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北(或西
部)地区的缺水矛盾。

  (5)黄河复归故道,自江苏省清江以下,可有两种方案。一
是完全沿用故道,即由江苏滨海县八滩以东的废黄河口入海,此
处位于胶州湾——海州湾南翼的突出部位;二是自清江以下,沿
着东南方向开凿新河道,入海口指向海岸东侧的北沙、长沙、瑶
沙等组成的沙体群。(参见图1)。

  胶州湾——海州湾,南、北两翼极不对称。北翼是山东半岛
,翼展漫长,形成了非常理想的半环抱之势;南翼为废黄河口,
翼展短小,半环抱之势不发育。所以,胶州湾——海州湾虽为内
海,其规模与渤海比较相差甚远。

  南翼地处废黄河口附近(即江苏北部),沿岸为粉沙淤泥质
海岸,形成有宽广、平坦的大陆架。黄河河道若采用方案二改由
“清江——北沙”方向入海,有利于继续向东造陆,最终将会与
水下北沙、长沙、瑶沙、金家沙、庄家沙、郎家沙、勿南沙等大
小70多个沙体联成一体,成为新大陆而露出海面,可大大延展胶
州湾——海州湾南翼插入黄海的深度,与北翼(山东半岛南缘)
构成大致对称的互为犄角之势。这样,黄河泥沙沿“清江——北
沙”方向入海,不断淤积南翼,向黄海大幅度延伸造陆,不但可
使胶州湾——海州湾变成我国的第二大内海,增大胶州湾——海
州湾凹进内陆的深度与规模,而且可使我国领海进一步向东外延
,从而扩大领土面积。海州湾是江苏的四大渔场之一,盛产鳓鱼
、鲅鱼、河豚、鲐鱼、带鱼、对虾等鱼虾类,还可养殖海带、紫
菜和贝类。胶州湾则是山东的著名渔场。胶州湾——海州湾面积
不断扩大,可为我国21世纪发展海洋产业带来巨大的实惠。

  治理黄河水患堪称世界性难题,遏止黄河泥沙淤积渤海是国
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总结与探索黄河下游水沙演化的自然规
律,创造性地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人工提前将千里悬河移到地面
上来,令黄河复归故道,渠化河床,畅通水流,防患于未然,可
谓一举数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可以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消解下游水患之虑,而且可以保护渤海、促使黄河泥沙不断向
公海淤积领土,具有十分可观的综合效益。显然,这一建议值得
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研究与论证。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10-02
楼主请先排版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10-02
楼主所发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网友之声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1/01/04/010403.html
另外,关于黄河人工改道的问题,也可参看偶一年多以前的旧作《建议黄河改道》
http://xzqh.info/bbs/dispbbs.asp?BoardID=14&replyID=100105&id=7452&star=1&skin=0

具体路线和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10-03
石人一只眼,黄河一动天下反
还是慎重些好,不过应该早一些开展可行性研究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10-12
图呢,主要还是要看图啊
[img]http://www.hotik.com/sign.png[img]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2-10
渤海是内海,海陆都是我们的,利用黄河泥沙造陆的意义不大。
而黄海是公海,海岸向前推进一米,我们的领土和领海就向前推进一米。而江苏外海现有的浅滩将为造陆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黄河改道后,被新征用土地的农民可搬迁到黄河故道,政府再给适度的移民补贴。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2-10
阿蚌在7楼提到的3点,在偶上面提到的偶的旧贴里都有提到。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2-10
支持黄河回归江苏,帮助江苏人民拓展生存空间
Пекинский Лес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2-10
本人赞成!
但是鸭绿江调水到天津,那是开玩笑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2-10
引用第10楼天地君亲师于2008-02-10 20:58发表的  :
本人赞成!
但是鸭绿江调水到天津,那是开玩笑

黄河改道从江苏入海,并不影响引黄入津工程。因为引黄入津以卫河渠道为主,而黄河如果改道,改道点可选在河南兰考一带。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2-10
据我所知,渤海的地壳是在不断地下沉中。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2-10
引用第12楼定远于2008-02-10 22:00发表的  :
据我所知,渤海的地壳是在不断地下沉中。


但事实上,东营市在不断扩大……
Пекинский Лес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2-11
不矛盾,整体vs局部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2-11
"改道黄河入海口,遏止淤积渤海湾"!
国分省、省分县是区域型建制,市、镇、村是聚落型建制,必要时实行市县合一制

自治州为自治县联合体,都市区为城市联合体,乡为村联合体,但都不是一级建制

聚落型建制和区域型建制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02-11
同意,请国务院执行吧,很好。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2-11
感觉100年内没有可操作性。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2-12
引用第12楼定远于2008-02-10 22:00发表的  :
据我所知,渤海的地壳是在不断地下沉中。

下沉也是我们的领海。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02-13
同意,我也有这种想法!
传说中的童话离现实并不遥远,因为我就是真实再现童话的高手!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02-13
办事不要太不符合自然规律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02-13
此工程应比三峡工程费少利多。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12-09
       这篇文章我早就下载收藏了,  但是当时没有细看,  昨天晚上我逐字逐句细读了一遍.   真是令人心悦诚服, 这的确是一篇高水平的专业文章,  非真正专家写不出来. 本文意义重大, 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在我的流域区划方案中,原来是把渭河流域和三门峡至郑州划分为渭峡省(黄中省),   意思是由一个省政府统一解决渭河流域和三门峡的矛盾.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  我改变了看法,  应该把三门峡至郑州和商丘徐州同划一省,  名黄淮省,  这样就可以为黄河归淮创造体制条件!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12-09
徐州人民强烈呼吁,国家不要被这么一小撮人忽悠!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12-11
好主意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