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54阅读
  • 28回复

[经济]揭秘“兰州拉面”凭啥走向全国:政府给钱给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8-15

来源: 南方周末          揭秘“兰州拉面”凭啥走向全国:政府给钱给政策--新华网甘肃频道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5-08/07/c_1116185408.htm

三十年间,青海化隆人将兰州拉面馆开到全国各地,一个贫困县就此翻身。紧随其后,兰州人开始大量开店,为正宗兰州拉面“正名”,引发持续至今的“两碗面”之争。

福建沙县小吃一样,“两碗面”走向全国,占领大街小巷,不仅靠的是朴素的企业家精神,而且它们背后都有一双支持异地创业的政府之手。

2015年7月9日,兰州拉面连锁店东方宫位于深圳的一家门店,因为与青海化隆人开的兰州拉面馆距离过近,遭其抵制。东方宫这家店在腾讯大厦楼下,每年房租差不多200万。

青海人天天堵门,围攻了一个月,导致东方宫无法正常经营,只好赔钱了事—对面两家青海拉面馆分别获得75万元、40万元的赔偿。

之前,这样的事在西安、苏州天津北京也发生过。

东方宫清真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青海人的规则是300米内不许开第二家。他跟青海当地拉面会长协商,对方说:这十几年青海人在这个城市不容易,是我们打开牛肉面市场,你们来摘我们的桃子不行,必须离远点,近了就收拾你。

青海和兰州这两碗面的冲突始自2012年。之前,遍布全国的“兰州牛肉拉面”,其实不是甘肃兰州人开的,而是青海化隆人。直到2012年,兰州本土拉面才开始走出兰州,向全国扩张。这不免对青海面馆带来了竞争压力,冲突由此而生。

早从1980年代开始,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人们就开始把拉面馆生意推向全国。起初叫青海拉面,后来看到兰州拉面名气更大,就索性换上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化隆人拖家带口出外开店只为谋生,谁想这门生意越做越大,“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渐渐铺满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随着兰州人也成群结队开起了拉面店,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冲突。

同叫“兰州牛肉拉面”,但两边不仅口味不同,在发展路径上更是迥然相异。青海拉面是农村扶贫,用面把人送出去;兰州拉面是城市品牌,用企业把面打成名片。

不过,相同的是,两碗面走向全国,占领大街小巷,背后不仅仅是企业家精神使然,而且它们都离不开政府之手的支持。

青海有个“拉面县”

化隆在外做拉面的有7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1/3。

在距离兰州250公里外的青海省海宁市的山坳里,有一片巴掌大的县城,化隆回族自治县。这里就是“兰州牛肉拉面”的故乡。

化隆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没有工业,人们以农业畜牧业为生。这里常年干旱,年降雨量仅13毫米,全年有1/3雾霜期,生活在山里的人,年收入仅有3000元左右。

它在变为“拉面县”以前,是以制造黑枪出名的。马青云是化隆人,十年前,他从中国公安大学毕业后回青海做刑警,2014年开始自己创业,做起了拉面电商和培训学校生意。据他回忆,当时每年能在化隆“打”一百多支黑枪,青海的罪犯十之六七都是化隆人。但在拉面生意红火后,没人愿意冒一枪判三年的风险了,去年一支黑枪都没找到。

化隆人爱吃面,街边小馆里很难见到米饭。而他们把拉面带出去,是1980年代末的事。

最早出去的,是住在化隆南面山头的人,这里是贫困县里最穷的地方,如今被列为省重点搬迁项目,就是因为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

韩东就是那批走出大山做拉面的人之一。1980年代末,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支柱是在外搬砖的父亲,五兄妹经常吃不饱。当父亲去拉萨打工,十四五岁的韩东没念完高中也跟着去了,在拉萨卖干果、卖鞋。

在拉萨的一家面馆,他遇到了老乡马贵福。马贵福曾在拉面馆里打过工,从打杂到学拉面,萌生了自己开餐馆的念头。当地流传说,最早开面馆的青海人正是在兰州人的面馆里出徒的,也曾从老东家那儿借到了启动资金。

常去福建进鞋的韩东发现,在厦门火车站附近,找不到能吃饭的清真餐馆。回拉萨后,他就劝马贵福到那儿开店碰碰运气。于是前后脚,俩人就到了厦门做拉面。韩东说在拉萨的时候还挂着“青海拉面”的牌子,但到厦门就改成了“兰州拉面”,因为名气大得多。

韩东的第一家店失败了,西北来的拉面师傅受不了东南的暑热和蚊虫,当地的面也拉不好。他投入了三万多元,最后以一万多元把店面匆匆出手了。

但跟他一起出来的同乡们自己做了起来,他们大多是家庭作坊的模式:一家三口以店为家,男人拉面、女人炒菜、孩子跑堂,晚上住店里,吃得了苦,就赚了钱。这样家庭作坊的模式,往后持续了三十年。

半年后,韩东再次尝试,到福州火车站开了拉面店,这次他成功了。当时每碗面两块多,他每天能卖一千多元。随后,他开始滚雪球式地扩张,把小店面转出去,到深圳开大的。如今,他手下已有一个集团式的企业,包括七八家公司,做高端餐饮,也做商业地产。

2014年,他回到福建故地重游,觉得那几年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段,“虽然很累,但每天都有冲劲,觉得未来前景很大”。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买菜,半夜12点关门,和伙计们10个人挤在店里地上睡,夏天铺草垫、冬天加褥子。一天到头,最惬意的时刻就是凌晨关门后,打扫完卫生,坐下喝一大杯茶,特别有成就感,“后来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他说1990年代初是“做什么都赚钱”的时代,卖鞋每月赚一两千,做拉面就赚一两万。开始赚钱后,韩东马上给在老家务农的两个哥哥发电报,叫他们来帮忙。

据化隆县驻无锡、常州办事处主任马友仁回忆,村里刚有人赚钱那两年,从东南沿海衣锦还乡,穿名牌、用传呼机、拿摩托罗拉,很稀罕,一下就激活了农民们出去闯的胆量。

最初挣了钱的人们,跟韩东一样,开始拉扯亲戚朋友走出大山做拉面,这生意成本不高、技术简单、又有钱赚。三十年间,一碗面拉着山里的化隆人在大城市扎了根。

如今,化隆在外做拉面的有7万多人,拉面馆1.3万家。他们多分布在一线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化隆全县20万人,有1/3在外做拉面,每家每户都有。化隆县就业局局长马吉荣的家里,就有五六户亲戚在做,分散在东莞、广州、上海和天津。化隆女人,早早结婚,第一件事就是去外地的拉面店帮忙,一帮就是一二十年。

马友仁觉得,现在化隆人富了,贫困的帽子有点名不副实。拉面户们已经大批在省会西宁买房,出门习惯坐飞机。村里人办喜事,十年前是办一场1万,现在二婚的都要10万,新婚30万。

“拉面政府”

化隆县有89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被派到全国五十多个地区设立拉面办事处,专门负责拉面户的后勤工作。

化隆人在外能把“兰州牛肉拉面”的牌子做起来,除了为穷所迫的抱团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捧着真金白银送上来。

2000年,农民外出做拉面蔚为成风,政府开始介入帮扶。时任县长的马吉孝(现任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牵头给外出的人们做了一张“通关文牒”。

他在劳务输出证上写了一篇“县长致辞”,恳请本县劳务人员所到之处的有关部门,对他们异地创业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接着教育、林业、土地等9个部门都盖了公章,证明持证人员身份合法,请当地接纳、照顾。

事实上,多年来化隆人在外确实是一路绿灯。马友仁说,在全国各地开店,他们几乎都不用交税。“因为是少数民族,只要不给本地添麻烦,当地政府都是开放包容的。”

兰州牛肉拉面产业联合会会长王幸军则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现在不穷了,应该也有义务给国家上税了。

有的地方政府还会给化隆县的地方办事处提供办公场所。化隆县就业局局长马吉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广州是第一个给我们提供办公场所的,三室一厅,还给了15万的办公经费”。

此外,化隆人还能享受到政府的经济支持。

无抵押的免息贷款,农民们已经享受了近二十年。只要做拉面,就能贷款三五万,第一年的利息由县政府出。2015年,预计拨出的“拉面贷款”2000万,每年政府的利息补贴500万。

马友仁说,拉面户的专项贷款由政府公职人员提供担保,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以公务员的工资担保。这些公务员退休后,再带着家人去投奔帮忙贷过款的拉面老板们,协助再开店。

除贷款外,拉面户还有专属的信用卡,允许两个月还一次款,若无不良记录,一次可以取10万,透支25万。

有政府的手托着,拉面户们基本可以零成本起家。县政府也不亏,把贫困的农村人口送出去,他们会抱着票子回来。当地有种说法,“送出去10万人,每年回来1个亿”。

政府还派人出去照顾老乡们。化隆县有89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被派到全国五十多个地区设立拉面办事处,专门负责拉面户的后勤工作。

马友仁就是其中之一,他已驻外工作十余年了,先后去过广东肇庆、江苏昆山、常州和无锡。一直以来都是“一人一站”,直到今年才配了助手。他自己也在当地开了家拉面店。

作为办事处主任,他的日常工作是帮拉面户租房子、签合同、办贷款、解决“拉面三代”的上学问题。马友仁讲起跑教育局的方法轻车熟路:先跟管义务教育的局长联系,熟了以后直接对接基础教育科的科长就行,每个地方都这么办。

“马友仁们”还有一个任务是普法。早些年,遇到拆迁、上学难、有竞争者出现,老乡们都会抱团反击,“一个电话,找好多老乡,几十个人就去围攻人家了”。马友仁说,他们的任务是告诉他们寻衅滋事是犯法的,会判刑。干过刑警的马青云也发现,很多拉面户连刑事拘留都不懂,觉得无论如何关进去两三天就放出来了。

青海的兰州拉面馆,常常是拆迁“钉子户”。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南区“一条街”拆迁,所有商户都搬走了,只有街头一家青海人开的拉面馆,在废墟中仍然坚持营业。

关注拉面十几年的马友仁也很关注别人的做法,经常去肯德基、马兰拉面、味千拉面和沙县小吃这样类似的连锁餐馆,只能吃清真食品的他,就去买水喝,打听对方做生意的方法。

福建的沙县小吃,常是兰州牛肉拉面馆的邻居。马友仁说,沙县小吃与青海拉面不同,他们不搞地方办事处,而是联网的流动办公室,哪有问题就去哪上门服务。另外,沙县小吃在政府管理上更重视全链条覆盖,开餐馆的资质审核严格,但只要通过,从装修、食材、配料、资金到孩子上学,政府都一并解决,全链条做“家长”。

除了化隆外,与它毗邻的循化、尖扎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也都是拉面县。循化在外的拉面户也有3万人,同样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3。但循化的地方办事处主任不是官派的,而是在拉面老板中选举的。

马秀英就是循化驻京劳务办事处的主任。跟马友仁一样,她说自己什么都管,“吃喝拉撒睡都管。意外怀孕,流产排号也帮他们排。有时候文盲看病不知道哪个窗口取药,我们也一起去。”她刚到北京时,同族(撒拉族)的文盲率在60%以上,汉语沟通不畅产生的问题特别多。

“李逵”赶“李鬼”

与青海政府“出钱”为主的扶持不同,兰州政府做的是“正名”。

“兰州牛肉拉面”,是青海少数民族贫困县用以脱贫的手段,除了手工拉面的工艺以外,在味道上跟兰州本土的牛肉拉面并不相同。

马友仁说,最大的差别在汤和面。正宗兰州牛肉拉面的核心是汤料,往往是秘制、祖传的。在兰州,仍有老牌面馆的老板每天清晨五点去店里独自配汤料的传统。相比之下,化隆的拉面只是向兰州拉面学到了五成功力。

兰州本土拉面的代表—东方宫总经理马俊认为,汤面的成本差别,正是三十年来青海拉面走得出去、而兰州拉面走不出去的原因:兰州拉面的汤,需要用牛肉、鸡肉和牛骨熬制5个小时,而青海拉面的汤主要靠牛油和胡椒粉等调料的勾兑。如果一碗兰州拉面的成本是7元,青海拉面的成本可能就是3元。所以在低价的快餐市场,青海拉面能赚钱,兰州拉面就会亏本。

马俊家三代都做拉面,他的外公正是传说中兰州牛肉拉面创始人马保子的朋友。100年前,马保子背着扁担走街串巷,卖火了这碗面。马俊的外公和马保子合开了老马家饭馆,卖牛肉面、油茶和包子。

1952年公私合营,饭馆收归公有。改革开放后,马俊的舅舅从水泵厂辞职,继续做拉面,而后传给马俊兄弟。他们在2000年创立了东方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兰州本土开牛肉拉面连锁,也做房地产。

在1990年代青海人用兰州拉面牌子迅速扩张的时候,兰州本土拉面也尝试走出去,但大多都失败了。

以国有控股的金鼎牛肉拉面为例,2000年左右也拿到了时任市长的批示和财政补贴,到了北京。但因为定价和经营管理的问题,没多久亏了本就回来了。

直到2012年,东方宫的加盟连锁式走出去,一下子拉活了这块沉睡多年的本土生意。两三年间,在一线城市,黄底红字招牌的兰州牛肉拉面突然拉开扩张阵势。北京街头出现了上千家,东方宫的连锁店就有116家。

2009年,兰州当地政府部门和东方宫开始合作。当时,兰州市商务局牵头申请的兰州牛肉拉面商标快要审批成功,政府开始找拉面品牌谈,希望能通过授权使用的方式鼓励他们走出去。试了几家以后,跟东方宫达成了合作,这枚由兰州政府授权的商标,允许东方宫总部给下面的数百家加盟商用。

与青海政府“出钱”为主的扶持不同,兰州政府做的是“正名”,而打品牌的方法是申请商标。他们注册的是一个碗形图案,配有“兰州牛肉拉面”字样的商标。

但这个商标申请的过程却非常坎坷,前后历经3年。

这枚商标的争议在于“兰州”二字。按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不能作为商标名。因此,沙县小吃可以注册,但兰州牛肉拉面理论上来说不行。

兰州市商务局经办过此事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在漫长的申请过程中,有一半时间都耗在争取这两个字上面,反反复复跑北京,表达兰州牛肉拉面对市民的特殊意义。虽然这件事得到了国家商标局主要领导的支持,但仍有处长反对,认为这会是商标法范围内的恶例。最终,“兰州牛肉拉面”的商标获得了法律许可。

但是很快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国家商标网显示,2010年4月商标申请成功,9月收到争议申请或补充材料,同时进入“无效宣告中”,持续五年至今。

甘肃红盾商标事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啸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兰州市一些打着兰州拉面招牌的面馆害怕商标申请成功后,会让他们用不了这个招牌。于是,他们去找国家商标局申诉,要求撤销这一商标。至今仍处于争议中。

兰州市商务局表示对于“无效宣告中”并不知情。

南方周末记者咨询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申健,他认为,哪怕商标授权在申请层面存在争议,一旦商标注册成功,在宣告无效之前,它还是享有专有权的。在北京,针对众多效仿东方宫商标和装修的侵权案例,马俊已经在准备起诉了。

学习麦当劳

在这些金融街的白领眼里,兰州牛肉拉面馆是一个收入稳定的“印钞机”。

尽管冲突时有发生,但兰州本土拉面的扩张照样在加速进行。

东方宫得以快速扩张,靠的是加盟制。在马俊旗下的四百多家店里,只有十分之一是直营,加盟商目前已遍及西南以外的所有省份。在北京,一家店的加盟费是30万。

最早的加盟商蓝正道,与马俊是家族世交。2013年4月,他们在迪拜遇到,聊起牛肉拉面的事,让蓝正道动了做加盟的念头。

当时他在迪拜和科威特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汽车生意。要放弃每年五六十万的收入,投资上百万做拉面,让蓝正道好几天睡不着觉,家人朋友都不同意。最终促使他下决心的,一方面是盈利的信心,另一方面是甘肃人“正本清源”的愿望,要在一线城市做真正的牛肉拉面。在外好多年,他的QQ名就叫“牛肉面”。

2013年10月,蓝正道在西直门瞅准了地方,开了店。刚开张的时候,吸引了散落在北京各地的兰州人慕名而来。他说,后厨的师傅们才是拉面馆的核心。如今的兰州拉面馆,基本上所有拉面师傅都是从甘肃农村走出来的。

后厨里,一般有一个厨师长,带着至少六个拉面师。一个煮肉蛋萝卜、打扫卫生,一个揉面,一个拉面,一个捞面,一个舀汤。几个人轮流换班,还要配合好:台口的师傅收票,告诉拉面的人,“三个二细、两个细的、两个韭叶,其中一个二细不要蒜苗,一个韭叶不要辣椒”。一次收二三十张票,报给后面的拉面师傅,他就要全神贯注记住顺序,再后面揉面的师傅也一定要跟上,和面、揉面要软硬合适,太软或太硬,拉面师傅都做不好。他们之间相互的信任和摩擦像火苗一样,磨合不好,甚至会在关门后打得一塌糊涂。

他这家店最初每天能吃掉15袋面,也就是2400碗,三四万进账,不到半年就收回了成本。但今年上半年销售量同比下降了60%-70%,因为相似店面的大量涌现。

很多当初来蓝正道店里吃面的老乡,都变成了下一家东方宫的老板。在同乡圈里,开牛肉拉面馆的热潮出现了。

黄鹏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在兰州长大,生活在北京七八年,一直没找到正宗的牛肉拉面。直到去年,一个老乡请他去望京的东方宫吃面,两个人才吃到了熟悉的味道。

当时在日本公司做销售的黄鹏恰好工作不顺想转行,他找了两个合伙人,三人出资,就在北京丰台区的大成路开了家东方宫,启动资金150万左右。为了跟家庭作坊式的青海拉面相区别,黄底红字的兰州拉面大多要求200平方米以上的店面面积。

黄鹏的店2014年4月开业,达到了35%的纯利润。直到今年4月后,竞争者蜂拥而至,才拉低了销售额。在他店面的五百米内,就新开了两家兰州牛肉拉面。

除了蓝正道、黄鹏这样的兰州本地人,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想做兰州牛肉拉面的生意。他们没有感情的因素,就是看准了这个连锁快餐的稳定高收益。马俊介绍,北京的东方宫每天平均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净利润达到25%。

李青就是这样一个冲着收益率来的加盟者。他是山东人,在一家国有银行总行工作,每天在北京寸土寸金的金融街上班。2014年6月,他和几个同事也看准了做拉面的市场。

他们看到了这个模式的几个优点:快餐业前景火爆,其中兰州拉面门槛低,只要控制好汤、面和配料就可以上手。它的利润率不低,启动资金也在几个人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他们并没有加盟东方宫。考察了一圈下来,找到了另一家小规模的兰州本土拉面品牌,味道跟东方宫差不多,却不用交加盟费。

李青和合伙人觉得,如今北京最火爆的就是拉面馆和咖啡厅。看上去两者一俗一雅,模式却差不多,只要选好了地方,产品制作都是有流水线的,拉面师和咖啡师也是一样的角色。在这些金融街的白领眼里,兰州牛肉拉面馆是一个收入稳定的“印钞机”。

为了应对竞争,青海拉面和兰州拉面不约而同地启动了品牌化、全产业链培训式的发展路径。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同样的方位。

兰州牛肉拉面产业联合会会长王幸军,在多次出国考察后,向兰州拉面的同行们号召,要向麦当劳学习。而此前,在化隆县就业局的宣传册上,就有一页是《化隆拉面应向肯德基学学什么》。

一粒沙寂寞成一整个撒哈拉,
一滴泪蓝调了一整面地中海!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8-15
  长知识了!!!!!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8-15
政府给钱给政策是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决定性原因,我决定关键还是在于拉面的“便宜和快”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8-15
“马友仁们”还有一个任务是普法。早些年,遇到拆迁、上学难、有竞争者出现,老乡们都会抱团反击,“一个电话,找好多老乡,几十个人就去围攻人家了”。马友仁说,他们的任务是告诉他们寻衅滋事是犯法的,会判刑。干过刑警的马青云也发现,很多拉面户连刑事拘留都不懂,觉得无论如何关进去两三天就放出来了。
青海的兰州拉面馆,常常是拆迁“钉子户”。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南区“一条街”拆迁,所有商户都搬走了,只有街头一家青海人开的拉面馆,在废墟中仍然坚持营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8-15
年降雨量仅13毫米,全年有1/3雾霜期
—————————————————
化隆年降水量13mm,无霜期也不知道是啥
这就是南周的水平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含元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8-15
有的地方政府还会给化隆县的地方办事处提供办公场所。化隆县就业局局长马吉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广州是第一个给我们提供办公场所的,三室一厅,还给了15万的办公经费”。
此外,化隆人还能享受到政府的经济支持。
无抵押的免息贷款,农民们已经享受了近二十年。只要做拉面,就能贷款三五万,第一年的利息由县政府出。2015年,预计拨出的“拉面贷款”2000万,每年政府的利息补贴500万。
马友仁说,拉面户的专项贷款由政府公职人员提供担保,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以公务员的工资担保。这些公务员退休后,再带着家人去投奔帮忙贷过款的拉面老板们,协助再开店。
除贷款外,拉面户还有专属的信用卡,允许两个月还一次款,若无不良记录,一次可以取10万,透支25万。
--------------------

回子的暴虐性格就是这样被惯出来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8-15
也只有现实的经济矛盾能够稍稍动摇这帮人的抱团程度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8-15
所以说大家应该明白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一等公民了吧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8-15
吃过兰州拉面。
撤销地级和市辖区,合并县市区,省直辖县市,县市直管乡镇。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考虑分省,其余省份面积太小没有必要分省。
bon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8-15
过去据说可以买到黑枪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8-15
自从有了东方宫之后,再也不去青海人的拉面馆。
另外吐槽一下青海省“海宁市”……
[ 此帖被雲間逐者在2015-08-16 16:22重新编辑 ]
先尊重个体无法选择的随生长而被赋予的地域文化之平等,再谈提倡正统文化。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8-15
回 毛毛虫777 的帖子
毛毛虫777:吃过兰州拉面。 (2015-08-15 15:51) 

从不吃拉面。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8-15
拉面哪有军火赚钱呢~~~~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8-15
回 xbdzsmc 的帖子
xbdzsmc:政府给钱给政策是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决定性原因,我决定关键还是在于拉面的“便宜和快” (2015-08-15 11:33) 

这是肯定的
餐饮业可以说是最为市场化的产业,能不能立足完全看民众是不是买账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8-16
在岳阳吃了一次,什么味都没有,以后再沒吃过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8-16
回 joytown 的帖子
joytown:年降雨量仅13毫米,全年有1/3雾霜期
—————————————————
化隆年降水量13mm,无霜期也不知道是啥
这就是南周的水平 (2015-08-15 12:01) 

搜了一下百度 “化隆”词条 ,化隆回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89天,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
一粒沙寂寞成一整个撒哈拉,
一滴泪蓝调了一整面地中海!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8-17
回 leexiaoqi 的帖子
leexiaoqi:这是肯定的
餐饮业可以说是最为市场化的产业,能不能立足完全看民众是不是买账 (2015-08-15 23:41) 

对啊,所以说这个新闻(或是帖子)的标题有些扯淡嘛。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8-17
海宁市  在浙江啊,
什么时候划给青海了?

肯定是“海东市”的笔误。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8-17
兰州拉面确实确实快速也确实便宜。但是我觉得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重庆小面、杭州片儿川等面食也很快速,也够便宜,怎么没有这么发展壮大?还有,快餐盒饭不比兰州拉面好吃?贵也贵不了多少钱。怎么依然比不过兰州拉面?更为纳闷的事,甘肃人尤其是兰州人吃兰州牛肉面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习惯,一种感情,而且只当早餐吃,怎么出了甘肃,尤其在大城市里,山寨假冒、难吃至极的兰州拉面竟然让这么多人都去吃?而且还是当午饭和晚饭?
一粒沙寂寞成一整个撒哈拉,
一滴泪蓝调了一整面地中海!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08-18
回 charmian 的帖子
charmian:兰州拉面确实确实快速也确实便宜。但是我觉得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重庆小面、杭州片儿川等面食也很快速,也够便宜,怎么没有这么发展壮大?还有,快餐盒饭不比兰州拉面好吃?贵也贵不了多少钱。怎么依然比不过兰州拉面?更为纳闷的事,甘肃人尤其是兰州人吃兰州牛肉面是一种难以 .. (2015-08-17 20:04) 

那是你觉得,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重庆小面、杭州片儿川等面食肯定比拉面慢很多,而且还真贵不少。不要和我说6块和8块没区别,对于普通人民来讲,6块和8块的区别就是很大。至于快餐盒饭至少要是拉面的两倍吧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8-18
任何一种食物想要扩展到别的地方,都需要一定的改变,以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即使标准化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也和美国的餐厅里的东西不太一样。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8-19
回 xbdzsmc 的帖子
xbdzsmc:那是你觉得,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重庆小面、杭州片儿川等面食肯定比拉面慢很多,而且还真贵不少。不要和我说6块和8块没区别,对于普通人民来讲,6块和8块的区别就是很大。至于快餐盒饭至少要是拉面的两倍吧 (2015-08-18 14:46) 

在兰州,一碗正宗的牛肉面是6块或者7块,难道外地还便宜?
一粒沙寂寞成一整个撒哈拉,
一滴泪蓝调了一整面地中海!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8-19
不觉的拉面“快捷便宜”。面条店程序都一样,卤都是现成的,有些面是现切的,有的是已经切好的,等待的就是煮面的功夫,拉面那块面很小的,根本也吃不饱,就是汤多,吃完当时能混饱,一会儿就饿,并不实惠。像我们小区门口的一家河南面条店(不卖拉面,就是牛肉面,打卤面,炸酱面之类的),做得一碗面条不贵,而且很实在的能吃饱,不过河南著名的烩面是真心吃不饱,一块面才一块鞋垫般大小,也是汤多面少。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8-19
回 charmian 的帖子
charmian:在兰州,一碗正宗的牛肉面是6块或者7块,难道外地还便宜? (2015-08-19 00:08) 

其他的没啥发言权,片儿川的浇头需要单独炒,时间肯定会比青海拉面要慢,价格也在八九块钱左右。这个在速食方面的竞争力肯定是没有的。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8-19
青海政府既然出钱扶持,为啥当初就不注册证明商标“化隆拉面”、“河湟拉面”都行啊。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支持东方宫。
从潜规则角度来说:同情其他小个体。
持之以恒,信守承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