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着些许不舍离开原民国县政府旧址,继续寻游3号目的地:
徐光启故居光启故居是临时定下的目标,这得谢谢我带的上海地图册,是它让我们知道了还有这么个地方。
在窄窄的小巷内穿行,晃若走在百年前的上海县城内,路边的建筑多为80年前的石库门,当然还有不少木结构的房子,应该年代还早点。我向同行者们介绍了过街楼的来历,也同大家探讨了弄堂口门眉上的题字,尽管稍显杂乱,但不可否认,这里的上海味道在其他地方已经很难看到了。
从地图上显示,光启故居在光启南路乔家路附近,但真到了那地方要寻找到还真难。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进一小巷,小巷深处休憩着一位老者,尹人上前询问老者,老者很热心地说:“徐光启故居在乔家路上”。
谢过老人后我们回头走,十几步就到了乔家路,见到的是处处飘着路边摊广告,整条乔家路尽是路边摊飘出的烧烤味。
徐光启故居片瓦无存,唯一能让路人知道这里曾经不一般的就是路边竖着的一块整石碑,碑文写的是——徐光启故居。我们在整石碑前驻足许久,追忆历史,想象当时的建筑样式,但显然这一切与周边目前的市景是格格不入的,在感叹桑海苍田的同时,也对没有留下老祖宗的东西表示遗憾。
根据叶星侠的提议,我们顺路寻找一颗200年高龄的银杏树,一个早已失效的消防塔。
古老的银杏树种植在一栋建筑的院落内,记不得那栋建筑的门牌号了。深黑色的树枝示意了它的年龄,树根蔓延翻越了围栏,园艺师们用粗大的金属支撑着树根。这颗银杏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根部,树根部有两个分枝,形成一个大形的“Y”,它看上去像连理树,呵呵。
老消防塔塔高10来米,显然是当时的制高点,塔上的铁栏杆已经锈蚀了,但还依稀能感觉到它曾经的威严。
我们依然跟着地图游走,寻找4号目的地书隐楼, 记得史料记载书隐楼位于天灯弄77号,传为清乾隆时(1736一1795)江西学政沈初建。
从地图上查到去书隐楼必须走巡道街。大家对巡道街的名字很感兴趣,尹人和萧望岳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沪海道,一路上我们的话题时不时的还提到它,只是感觉年代的久远和资料的缺乏,对找到她并不抱希望。
正说着我忽然发现路边的小区宣传栏,上面赫然写着“
清朝沪海道衙门在巡道街99号”!!说实话看到这我忽然起了身鸡皮疙瘩,有2秒钟以为遇见鬼了,哈哈,其实是老天被我们感动,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于是大家加紧步伐:351号……201号……151号,大家挨个找着门牌号。
这条街道有几处正在施工,大家都以为99号已经不存在了,尹人甚至提出要不在100号附近拍个照也算找到了!正在大家绝望之即,我又忽然发现了“99”号的门牌,真神了,今天几个重要的门牌都是我发现的,心理乐啊,呵呵(请允许我自夸一下哈)。可惜的是这里已经成为一新建小区的后门,往昔的痕迹一点也没有留下。一路的失望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这次大家也就没多少遗憾了。
我们找到
书隐楼时,大门紧锁,围墙又高什么也看不到。边上乘凉的居民知道我们想进去游玩时,半开玩笑的说:
“里面有什么好玩的,里面拍聊斋都不要请群众演员!”一听这话,我们都起了一丝凉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什么屋吗?
“还是快离开吧”,尹人头也不回的说道。
走出天灯弄后往北就到了复兴路隧道出口处,这里的车水马龙景象让我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老屋的越来越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仅希望在城市变迁的时候,主管部门能专门保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以避免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来看时,只剩下一段文字说明!
至此,今日全程结束。
仍然叶星侠找饭店。约下午5:00我们在位于老西门的大富豪就餐。这里没有什么需要特别表述的,唯一要说的是,在开饭前到饭中到饭后,我至少打了4个电话给QQme,但他还是没有赶来,等我们酒足饭饱汤尽时,他来了,哈哈。
参加上海的大规模聚会应该也有10来次了,但这次是真正地
突破了饭店、突破了来福士、突破了性别的聚会,
希望下次能有更多的朋友来相聚,因为有这种爱好的人本不多,我们已经知道了彼此的存在,那么让我们突破网络的虚拟,回到现实一定会更美好。[ 此贴被长白游侠在2008-10-10 08: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