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86阅读
  • 20回复

[地方财政]侠客岛:据说这几个地方的财力在“供养全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1-24
最近,关于地方财政的话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GDP“挤水分”,内蒙核减了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则将2017年预期的1万亿GDP直接挤掉1/3,调整为6654亿元。对于这件事,我岛已经写过分析。
不过,就这问题,舆论也有一些讨论。比如,有的文章称,中国有25个省份在负债,只有6省1市在赚钱;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计的财政缺口从3.2万亿元,上升到了4.88万亿元,补上财政缺口的能力堪忧。
那么,是否真的像大家担心的那样,只有东部几大省份在供养全国,而其他省市都在“拖后腿”和“吃老本”?如果一个地方对国家的财力贡献靠后且需要中央大额补助,是否就意味着这个省份的债务压力或者隐性债务压力的比重就很高?
为此,经济ke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详细计算了“十二五”以来(2011—2016 年)全国31个省份财力贡献排名。同时,我们也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数据进行了解读。虽然本文可能存在一些不太容易读懂的经济学分析,但读后各位应该会有收获。
省份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份如下的数据,跟网上流传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样:
“十二五”(2011—2016年)以来各地财力贡献排名“十二五”(2011—2016年)以来各地财力贡献排名
实在不好意思,限于手机展示的情况,这个表,呃,可能看起来有点费劲。直接说表中读出的结论吧——
“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中,全国31个省区市,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9个,依额度从大往小排序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共计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4.76万亿元;
剩下22个省区市,显然,则是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的。根据补助额度从小往大,排序依次为:海南、山西、宁夏、重庆、陕西、吉林、河北、湖北、青海、云南、西藏、江西、安徽、内蒙古、新疆、甘肃、广西、湖南、黑龙江、贵州、河南、四川。“十二五”期间,22地共获得中央补助收入12.09万亿元。
光看名字可能有点晕,我们可以按照粗略的华北、华东、华南等“七大地区”来划分。其内部对国家的“财力贡献”,其实是呈现不均衡态势的。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华东、华北、华南3个地区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4个地区(西南、西北、华中、东北)整体上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
其中,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贡献最大,净上缴额达到6.8万亿元;本地区除安徽外,其他五个省均对国家“有财力贡献”;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则不太平衡,只有北京、天津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3个省份均需接受国家的净补助;华南三省份(广东、广西、海南)中,“十二五”以来累计净上缴资金2.3万亿元,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则贡献最大,全国排名第二;
与之相比,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在七大地区中接受净补助最多,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5个省份,以及华中地区的四个省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则全部需要国家净补助。
最有意思的是东北,情况比较复杂。跟我们目前讨论热烈的印象不太相同,2011-2016年,辽宁进入了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阵营,吉林接受净补助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黑龙江累计接受国家净补助则比吉林多了将近一倍。有意思的是,正是有贡献的辽宁,是全国第一个主动给GDP挤水分的省份。
这些看上去略显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制度
的确,单看各个地方的财政情况,我们似乎很容易产生一些朴素的情感倾向,认为只有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才对国家有贡献,对国家财力没有净贡献的就是在“拖后腿”。
事实并没有简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给经济ke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他的文章写得很专业,有兴趣的岛友可以(点此阅读)。我们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这里面的知识。
总体而言,在汪德华看来,我们通常所习惯的,按照各地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去判断这一地区对国家的“贡献”,或者从财政是有贡献还是接受补助,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或者说衡量一个地区对国家的贡献程度,是不准确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细的一套财政收入和分配系统。
我们知道,94年改革之后,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分税制。什么意思?企业和个人按照属地原则,给地方政府缴税以及税以外的收入(比如大企业的总部在北京,就给北京缴税);我们也知道有国税和地税,按照法律规定,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央地共享税。各地需要把这些收入上缴国库,之后再由中央进行分配。
这其中其实有两次分配:第一次,按照分税制的比例规定进行划分,形成中央财力和地方财力(比如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基本上是七三开);第二次分配,则是中央统筹全国,看情况,再对各地进行“补助”。补助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转移支付。比如给偏远地区、农业补贴、财政困难地区,中央都有转移支付。这也就是“补助”的来由。
而一个地方真正具有的“财力”,也不光是来自于这些。除了央地之间的分配之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财政来源。比如我们知道的地方债,就是收入之一;上一年存留的资金,也可以进入下一年的财政;此外,还有财政稳定调节基金等一些具体操作手段。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2015年的上年结余资金、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资金,就占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以上。
说这么多是为了啥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清各地区的财力差异,以及在简单的数据背后的国家运行逻辑。
理解
国家治理是一门精细的学问。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说,中国古代王朝经常陷入财政困难,历代改革几乎都由此而生;究其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缺乏“数目字管理”,不知道真正有多少农田在耕作,不知道有多少人口,也就不能精确管理经济状况,最终往往落入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国家捉襟见肘的局面。
事实上,第一,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常态,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存在。这很好理解,中国的改开本来就是“先富带后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结果,受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特殊因素等影响很大。
第二,中央财政给各地“补助”,本就是国家性质的职责所在。为什么要从中央层面进行财力调节、给地方补助呢?经济发展需要效率,生产要素要自由流动,不平衡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国家的层面看,即使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也需要让各地的老百姓享受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中央调节。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要修路建厂,也要医保社保,财力不够,中央调节。“天道者,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三,对国家的财政贡献程度,并不必然等于“对国家贡献程度”。一些欠发达地区,虽然需要中央补助财力,但其在人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为发达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河南、黑龙江、吉林、四川、安徽等,都是农业大省,给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商品粮的粮食补贴都需要国家拿钱,所以这方面的“补助”也就所需更多。
当然,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经济运行的规律,可以供管理者参考。比如,为什么江苏的财力“净贡献”会比浙江大?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看来,江苏的上市公司比较多,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市场竞争力比较强,上缴利税较多;浙江的企业数量也很多,但是企业规模比较小,因此相比江苏,上缴利税相对较少。
同理,为什么山东GDP总量很高,但财力贡献在全国只排第七呢?也是因为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山东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临沂等革命老区的包袱却很重,因此整体产业层次在东部沿海地区比不上江浙沪。
居安思危,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隐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真正在日常做到精细管理、见微知着。尤其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举国目标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管理者。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1-24
看之前以为标题是反问,看完发现原来是设问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1-24
幫樓主補兩張圖吧。

這篇文章也就是為天津、山東、遼寧正名,順便再普及一下轉移支付的必要性。不過考慮到被糾正的圖上已經註明了山東不包括青島、遼寧不包括大連,兩省如果加上兩個副省級市,財政盈餘是極有可能的,所以真正被正名的也只有天津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1-24
不能只片面的看财政,不尽公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1-24
要看国有资本和金融资金流向,如果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向了发达地区,看似发达地区在补贴落后地区,实则是落后地区在补贴发达地区。

这叫倒挂。
全国分为省、州;省分为州、县;州分为县、区。

城市化的州县别称为市,民族自治的省州县称为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1-24
先把地方的税收政策理清楚再来说什么贡献、供养。
以电信、国家电网为代表的全国国企各地分公司营业部大部分采用非独立核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原本从管理到销售服务全部都在地方,却把税收交给总部——北京,北京的财政就是靠薅社会主义羊毛做大的。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01-24
像北京、上海这种人均财政支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三倍的地方也都需要中央补贴,粤苏浙更需要中央补贴。因为在国税、地税分成的情况下,地方三级财政大概只能拿到一个省总税收的一半,另一半的税收上交中央,由中央在统一的大盘子里分配。而财政支出80%以上发生在地方层面,所以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必然要亏空60%以上。
在现有的经济和税收体制下,央企比较多,特别是大型资源型央企在国民经济占的地位比较大的地区,大量的利税都会流向企业总部所在地。北京没有一滴油,但是三桶油大部分税收交到北京。生产油气最多的三个省是黑龙江、山东和新疆,都在5000万吨左右,但留在当地的石油税收很少。另外陕甘冀(包括天津)辽也都是油气大省,但是石油工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还有中国能投、几大电力公司,也都不断把地方上的能源与电力税收转移到北京,所以北京的国税收入比地税收入高得多,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在北京创造的。
另外,日进斗金的金融业和垄断性服务业,大部分税收也交到了公司总部所在地,流向了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北上深)。这一点广东很特殊,不仅有广东核电,而且全国大部分都属于国家电网,只有广东联合西南三省区,成立了南方电网。实际上马云的阿里巴巴每年也给杭州和浙江省增加了很多税收,.............
增值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税源转移,不管哪里的消费者花的钱,都算到加工工业发达的地区了,还有海关关税、代征进口产品的增值税,都算到口岸城市了。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交的税实际上是更多了。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自给半自己的小农经济,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大部分都是需要从市场上购买,折旧隐藏着税收。由于农民在出售农产品的时候一般不纳税,所以农业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就不能冲抵。同时,农民日常消费中,衣住行用,包括部分食品,都要花钱去买,这里面的增值税更多。一个正常的农民,一年当中的生产生活支出也在万元左右,隐性的纳税额可能接近2000元。全国有将近40000个乡镇,除了县城和一些个例以外,大部分是农业乡镇,基本上只有一些商业税收,年财政收入在千万元甚至更低。但是中州大平原和东北的那些农业大震,实际上也并不是穷的过不下去,只不过是财政收入被转移到其他地方了,当然不论转移到哪里,最终还是进入国家财政这个大盘子。
五个自治区、三个民族省份、川西、黑龙江等地,虽然地处边陲、人烟稀少,但是生态环境重要,边防、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当地事务,这只能在国家财政的大盘子里考虑。
另外主三、长三、京畿等人口流入区,并未给外来人口提供的充分的公共服务,所以对外来人口的户籍地进行转移支付也是合理的。
两大直辖市、粤苏浙等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其他地区也并不是被施舍的叫花子。我们的大中国,老大的一个家。我们应该自觉抵制地域歧视,像珍视眼睛一样,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01-24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先把地方的税收政策理清楚再来说什么贡献、供养。
以电信、国家电网为代表的全国国企各地分公司营业部大部分采用非独立核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原本从管理到销售服务全部都在地方,却把税收交给总部——北京,北京的财政就是靠薅社会主义羊毛做大的。 (2018-01-24 15:25) 

国地税的比例大概是各站一半,但是根据侠客岛的数据,六年来北京国税比地税多出来大概2.5万亿,国税是地税收入的近2.4倍。上海与广东的国税也比地税各多出一万多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01-24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幫樓主補兩張圖吧。
[图片]
這篇文章也就是為天津、山東、遼寧正名,順便再普及一下轉移支付的必要性。不過考慮到被糾正的圖上已經註明了山東不包括青島、遼寧不包括大連,兩省如果加上兩個副省級市,財政盈餘是極有可能的,所以真正被正名的也只 .. (2018-01-24 12:42) 

山东为什么要算上青岛,辽宁为什么要算上大连?这些都不在一个锅吃饭,怎么算。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01-24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国地税的比例大概是各站一半,但是根据侠客岛的数据,六年来北京国税比地税多出来大概2.5万亿,国税是地税收入的近2.4倍。上海与广东的国税也比地税各多出一万多亿。 (2018-01-24 17:43) 

这正是北京等地依赖总部经济的最明显表现,国企,尤其是矿产资源类生产销售行业,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等主要大额税种都是国税局征收,以中央为主要收税方,地方实际分成非常少,这就是真正的“靠吸血剥削度日”的总部经济。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01-25
回 kincklaoz 的帖子
kincklaoz:山东为什么要算上青岛,辽宁为什么要算上大连?这些都不在一个锅吃饭,怎么算。 (2018-01-24 18:34) 

因為浙江算了寧波,福建算了廈門,廣東算了深圳。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01-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如果广东不包括深穗呢? (2018-01-24 13:14)

不能小看廣東,財力充沛的還有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湛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01-25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是中国最穷的城市。一个基本常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要远远多于贷款,但是对于深圳居民净储蓄竟是负的,并且负的比例高居全国第一。实际上,从北方来的资本,也一直是深圳发展的动力之一。当然,不只是深圳,近年来靠房地产猛刷GDP的城市都存在这种趋势。
bon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8-01-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在某种意义上深圳是中国最穷的城市。一个基本常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要远远多于贷款,但是对于深圳居民净储蓄竟是负的,并且负的比例高居全国第一。实际上,从北方来的资本,也一直是深圳发展的动力之一。当然,不只是深圳,近年来靠房地产猛刷GDP的城市都存在这种趋势。 (2018-01-25 10:14) 

看看以往的香港.....往前推解放前的上海,
包括纽约的发展历史,都是充满着投机性的......

深圳现在也是
金融活跃,衍生出各种丰富的金融产品工具.....
造就了融创发达.
大家都在融,不管融进融出

所以国内很多创投融资,不是北京就是深圳
在就杭州
上海广州不是没有资金,而是都太稳了

其他省会城市就基本没有什么金融环境。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8-01-25
回 bon 的帖子
bon:看看以往的香港.....往前推解放前的上海,
包括纽约的发展历史,都是充满着投机性的......
深圳现在也是
....... (2018-01-25 14:02) 

融资还是因为钱紧
bon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8-01-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融资还是因为钱紧 (2018-01-25 14:35) 

大笔的基本都是企业扩张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8-01-25
回 bon 的帖子
bon:大笔的基本都是企业扩张
 (2018-01-25 15:07) 

大部分独角兽项目都是烧钱
bon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8-01-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大部分独角兽项目都是烧钱 (2018-01-25 15:11) 

问题你要有独角兽啊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8-01-25
欧盟内也就是德国及西北欧的一些国家财政有盈余吧?很多东欧南欧国家都是入不敷出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8-02-03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因為浙江算了寧波,福建算了廈門,廣東算了深圳。 (2018-01-25 09:46) 

谁告诉你给算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8-02-04
不就是“分蛋糕”吗?分蛋糕的合理性、合法性还用质疑吗?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就合理吗?你确定这“供养”用得合适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