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91阅读
  • 8回复

[贵州]zt余庆县:从三块飞地发展而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6-19
先前,夕阳西下曾经提到最初卫所改州县、土司改土归流的时,版图可能零散,然后在一次次因缘际会下,才逐渐变得规整些。今天找到一个先例,贵州余庆县,有图有真相。

原贴来自搜狐网,http://www.sohu.com/a/43305956_243579



余庆版图的变迁史,县名至今400多年

2015-11-21 11:40[backcolor=url(&quot]调整/乡镇/行政



关注贵州飞龙湖旅游官方微信:gzflhly
余庆建县之初,仅辖余庆、白泥、合江三里,共40多个村寨。这三块行政区域互不相连,内含若干外属插花地,面积也比现在小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400多年的县史长河中,余庆版图经历了不断拼接、整合的过程。

《余庆建县初期政区示意图》
余庆建县之前,从唐僖宗李儇统治的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开始,经历了宋、元两个朝代,在长达7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余庆一直分别由世袭的毛姓土司和杨姓土司管辖。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朝廷平定四川播州(今贵州遵义)之乱,在播州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的世袭制度,改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吏统治。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朝廷根据贵州巡抚郭子章的奏请,下旨撤消余庆、白泥二长官司,合并置县,隶属平越府(今贵州福泉),神宗皇帝钦定县名曰“余庆”。余庆县由此产生。县名也沿用至今400多年。
建县之初,全县仅辖余庆、白泥、合江三里,共40多个村寨。这三块行政区域互不相连,内含若干外属插花地,面积也比现在小得多(见附图一)。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一是长达七百多年的土司各霸一方;二是家族、民族聚居割地;三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为防止土司制死灰复燃,采取分而治之。
建县以后的数百年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余庆的版图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变动调整。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省拨兴隆卫军田附近归余庆,名新归里(今黄平县一碗水靠余庆部分地方),至此,余庆县下辖四里。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余庆狗场(今龙溪)拨归黄平。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余庆拨落花屯归湄潭。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平越直隶州调整插花地,黄平县拨上瓦厂、上坪古、上坝、龙溪场、凉风哨、小腮塘、魁龙等十多处归属余庆;施秉县拨金鸡屯、船溪屯、大岭、廻龙场等十余处归属余庆。此次调整意义重大,终使余庆形成一条从白泥至松烟长达百余里、横跨乌江南北的完整地域。
民国四年(1915年),贵州行政公署在全省范围内调整各县疆界,原属石阡的哨溪、大龙、小龙、地统等七地划归余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全县共设4个区、21个乡镇、92保、910甲。余庆以此有了乡镇建置。
民国三十年(1941年),黄平县拨第五区(今构皮滩和花山乡)全区及阎家屯、丁家屯、沙坝、狮子岩、岩底等10地归余庆。施秉县拨满溪、冯家河坝、徐家坝、大岩洞等地归余庆。石阡县拨桥头、偏寨、麦子坡、大黄屯归余庆。余庆拨龙井、龙洞归施秉。至此,余庆辖5区、19乡镇、119联保。此次调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余庆县版图的轮廓从此定型,所辖范围基本确定。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施行“新县制”,全县下设一个区署——敖溪区,13个乡镇。13个乡镇为:白泥镇、满溪乡、小腮乡、龙溪镇、兴隆乡、龙家镇、敖溪乡、箐口乡、松烟镇、关兴乡、太平乡、永兴乡、洞水乡。
解放初期,对原来的行政区划作了局部调整,将原来的一个区增为四个区,按数字序列为:一区(白泥)、二区(龙溪)、三区(太平)、五区又称江外区(敖溪、松烟),区以下仍沿袭解放前的13个乡镇和保、甲体制。
1950年1月,上级决定将江外区的敖溪、龙家、箐口、松烟、关兴等5个乡镇划归湄潭县。同年4月,湄潭县将敖溪和松烟分为两个区,敖溪为湄潭县第九区,松烟为第十区。
1951年9月,敖溪、松烟两区五乡镇又拨归余庆,改敖溪为第五区,松烟为第六区。至此,全县共辖5个区13个乡镇,105个行政村。
1955年,区名更改,以区驻地名为称谓,一区改名为白泥区,二区改名为龙溪区,三区改名为太平区,四区改名为敖溪区,五区改名为松烟区。
1958年12月,根据国务院决定,撤销余庆县建制,将余庆、凤冈两县合并入湄潭县。史称“三县合一”。
1961年8月,根据国务院决定又恢复余庆县建制。
1992年6月,根据省的要求,全县行政区域又一次重大调整。调整的基本精神是:撤区,合并小乡镇,组建新乡镇,简称“撤、并、建”。调整后,全县共辖9镇1乡,171个行政村,1975个村民组,7个居委会。9个镇是:白泥、小腮、龙溪、凉风、构皮滩、敖溪、龙家、松烟、关兴。1个乡:花山。区级建制至此不复存在。
1998年8月,为适应构皮滩电站的动工建设及建成后给余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经省、市批准,撤销了原来的凉风镇,从敖溪镇划出两个管理区共8个村与原凉风镇合并建立一个新镇——大乌江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廻龙桥。其余乡镇的行政区域不变。
2001年3月至6月,全县的行政区域再次重大调整,名为“撤区并村”,即撤销了管理区,将原来的小村合并为大村。调整后,全县共辖9镇1乡、62个行政村7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

《余庆最新地图
四百年来余庆版图变迁的历史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行政区域的划分、变动调整必须有利于执政者的管辖治理、组织领导,更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否则,维持时间不长。由此,可以肯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余庆县的版图将来还会发生调整或变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6-19
在余庆版图不发生大改变的情况下,建议县城迁到龙溪镇。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6-19
明朝地名基本没有保留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6-19
白泥镇在全县的位置太偏了。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6-19
干脆搬到乌江边上
做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向小平同志学习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6-20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明朝地名基本没有保留 (2018-06-19 17:23) 

白泥长官司,变成余庆县白泥里,这个名字还是保留了,现在为余庆县白泥镇(县城所在地)。

土司名字保留在今天乡镇名的还是有一部分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06-21
余庆县城怎么看,都应该搬到 大乌江镇或龙溪镇。。。。。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06-22
县城要搬,要么大乌江,要么不动。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07-10
要么乌江以北划入相邻政区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