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nigel 是这样的,汉朝的州算省级。但随着五胡十六国大乱,州越来越多,隋文帝废除郡一级,因此,州就变成了地级。唐朝的道、宋朝的路,相当于省级。而府,类似于现在的副省级市这种设定,不是级别,而是地位上大致是这样。
中国县及以上区划层级,春秋时期只有县;战国设郡,二级制;汉朝设州,三级制;本朝也是省市县三级制;而中国区划最乱的是蒙元时期,由行省——路——府——州——县五级组成,当然,比本朝初年那是乱得多了。蒙元的区划,可以各层都缺,可以各层都不缺。 比如四川大竹县上面是渠州(今渠县),渠州上面是广安府,广安府上面是顺庆路(今南充),顺庆路上面有个虚的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司(相当于明清的道),然后上面是四川行省,也就是国务院四川分院。
比如临清州,不辖县,上面没有路、府,而所在的“省”又是中央直辖的“腹里”(由中书省这个国务院管辖,不需要设分院),因此临清州是【中央直辖县】。
明太祖恢复中华之后,将路改成府,实行省下设府和(省)直隶州,府辖(府)直辖县和州,州下又辖县的体制。直隶州和州,都不设首县,也就是州除了管各县,还直辖自己这个县的乡镇。明太祖的这种改制,并没有完全恢复汉末以来的州—郡—县、宋的路—州—县三级制,
而是省—府—州—县四级制,层级较多,只不过部分州直属于省罢了。
因此到了清朝雍正时期,中国终于又恢复了三级制,即
省—府/直隶州—州/县三级制。雍正将大的直隶州改为府;将州里面比较大的升格为直隶州,脱离府;将小州的县改为府直辖,小州行政级别不变,但事实上已经变成县级行政单位。这样一来之后,中国又实现了三级制。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京城的县令才正六品,而知州也是县级行政单位的首脑,却是从五品,级别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