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182阅读
  • 46回复

[重庆]〔转载〕蒲海清: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10-17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取消精华操作(2024-05-24) —
http://wenku.baidu.com/view/353e0003b52acfc789ebc9f8.html

蒲海清 口述
汪文庆 刘一丁 整理

《百年潮》2009年01期

    蒲海清,男,汉族,1941年12月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重庆大学冶金系轧钢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在1985年1月至1996年9月,先后担任四川省计经委主任、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等职。1996年10月,任重庆市市长、市委副书记。1999年6月至2001年2月,任国家冶金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2001年2月,任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在此之前,我作为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参与了有关筹备工作。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十多年,但我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我经历了三部曲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
      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虽然不再是直辖市,但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最好、最大的一个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到200万。
      我是四川南部县人,但从1961 年在重庆上大学开始,就长期在重庆学习、工作、生活,对重庆感情很深。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也是朝气蓬勃,给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比如,1983年,重庆在全国第一个被列为计划单列城市,在试点过程中有很多改革。当时,我在重庆钢铁公司任总经理,率先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有很多创新。那个时候大家普遍工作很忙、很累,但心情很好,积极性很高。20世纪90年代,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又是军工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进入改革的困难磨合期,一下子出现几十万下岗职工。与沿海地区甚至成都相比,重庆落后了。当时重庆很困难,经济发展上不去,老百姓生活水平降低,社会不稳定。当时,我已经调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我爱人娘家在重庆。春节去重庆探亲的时候,我目睹重庆交通拥堵、城市环境又是脏乱差,实在是看不过了,就主动找当时的重庆市市长刘志忠同志。我说:“志忠,重庆现在这个样子,你们要不顾其他任何事情,想想办法。你现在是市长,就得把这个责任担起来,把所有副市长召集到一起,找一个没有人上访的安静地方开个会,研究一下该怎么办。”可以说,当时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在探究解决办法,普遍希望重庆成为直辖市。
      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当时不知道的是,早在8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单独建省的设想。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在参加了广东大亚湾核电厂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李鹏同志,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当李鹏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同志提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中央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是1994年。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进行调研工作。1996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我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已经是1996年了。对此,我可以说是经历了三部曲,开始是不相信,然后是高兴,再后来就是直接参与筹备工作,到重庆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先说说 “不相信”。1996年1月,具体哪天记不清楚了,我找到时任四川省省长的肖秧,他以前是重庆市委书记。我说:“肖秧同志,我向你报告一下重庆经济发展情况,请你考虑。”这个时候,肖秧说:“海清,你不要着急。我告诉你个事,你不要告诉别人。我从李鹏总理那里听到,中央正在研究重庆成立直辖市,国务院已经研究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重庆要成立直辖市。回来以后,我想了一下,觉得肖秧讲的话很难说一定准确,不大相信。
      再说说 “高兴”。1996年4月,我作为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到北京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汇报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他对我讲:中央原来准备让你作四川省省长,但是考虑到重庆要成立直辖市,重庆的工作任务更艰巨,中央准备调你到重庆市工作。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我说,能不能告诉一下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胡锦涛说,对谢世杰同志也不要讲。因此,我当时没有向任何人讲,连老婆也没告诉。
      不久,我就到重庆,直接参与筹备工作。1996年6月26日下午,李鹏总理在他的办公室开了一个会,参加的中央领导还有胡锦涛、李贵鲜(时任国务委员),四川省参加的有谢世杰书记、宋宝瑞省长、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我。在这个会上,正式宣布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任组长,我任副组长。

管辖范围的四套方案之争
      
      中央考虑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四川省人口过多,1.1亿多人,相当于英国和法国的人口总和;面积大,有57万平方公里,管辖23个地级行政区、221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管辖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最多的省。我在四川当了11年副省长、副书记,还没有把所有的县走完。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我只到过县城,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其次,是为了便于三峡工程建设的统筹管理。再者,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成立直辖市可以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关于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也就是和之前的“三峡省”模式差不多。但后来觉得牵涉地方太多,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了,没有怎么讨论。第二个方案,即大方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外,还把广安、达川、南充等也拿过来。第三个方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这个办法简单,不过无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问题,只能放弃。第四个方案,即现行的重庆市区划,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
     1996年6月26日下午,在李鹏办公室就管辖方案展开了讨论。当时谢世杰、宋宝瑞提出了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都纳入重庆直辖市范围。中央不同意。李鹏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的县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
      我将到重庆工作,感觉要是按照谢世杰、宋宝瑞的意见办,压力太大了。当时四川省达川、涪陵、万县都很穷。但是,我想把广安划过来,因为当时广安产粮,而重庆缺粮(现在重庆农业发展了,实现粮食自给了)。当时四川省每年调一些粮食给重庆。要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四川省的粮食就不能再按照国家粮价划拨了,必须要给补差。这中间就会有很多争议。因此,我发言提出,不赞成大方案;南充和达川还是由四川省管辖,而黔江地区本来就是从涪陵市分出去的,可以纳入重庆市,同时把广安接收过来。李鹏说:广安现在不纳入,以后再研究。后来我才知道小平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经过讨论,李鹏作结论,意思是就按照现在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和老重庆市组建成立重庆直辖市。因为要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暂时不把涪陵、黔江、万县直接纳入,而是交给重庆代管。以后四川省开会,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还是去参加,重庆市开会,也可以列席,逐渐适应。
      中央最后确定的方案是一个中间方案,从当时来说,是最好、最可行的一个方案。从目前来看,重庆实际上对广安的辐射很大,广安到重庆不到一个小时路程,而到成都要在高速公路上走两个半小时以上。重庆和广安经济往来频繁,广安的土特产在重庆销售很好,而重庆很多机械零部件也是在广安那边制造的。

为什么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    

      1996年7月8日,四川省委正式下文件,成立重庆直辖市问题传达到厅局级干部。同一天,李鹏同志打电话问我筹备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说:报告总理,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省委已正式下文重庆代管涪陵、万县、黔江,并正式向全省地厅级以上干部作了传达。重庆正在抓紧做工作,重点一是解放思想,做好深化改革的准备;二是计划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1996年7月25日,李贵鲜、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旭东、中央编办主任张志坚等领导,到重庆来谈行政体制问题,正式和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交换意见。当时大家就提出,重庆成立直辖市以后,行政体制怎么安排,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还要不要?有的人主张重庆直辖市直接管县,取消两市一地委;有的人不同意,说一下子管四十几个县怎么能管得了?当时我主张地市级机构还暂时存在一段时间为好,毕竟我们对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下属的这些县还不熟悉,但我的看法也不好多说。当时的情况是:这些县坚决要求重庆直管,不要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而两市一地干部思想动荡,又特别提出县还要不要他们管,如果不管了,富余的干部怎么安排是个大问题。矛盾之下,我们同意中央的意见,作为过渡,地市先保留,县可以到地市级机构汇报工作,也可以到重庆来汇报。实际上,随着重庆直辖市机构编制的确定,我们很快就把地市这级中间机构取消了。地市这一级一大批干部怎么办呢?有的提前退休,有的逐渐做巡视员,有的去了人大、政协,通过10年全消化了。
      李贵鲜同志要求我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减少编制。当时我的想法是:减少编制是好事,但减下来的干部怎么安排是个问题,所以希望中央能多给点编制,不能缩得太小。我提了这个意见,中央后来同意了。我还私下悄悄跟张志坚同志讲:你放我一马,我不一定把编制用完,编制会逐渐减下来。实际上,重庆直辖市编制控制得很好,我任职期间,只给重庆市外办增加了30人,其他的部门都减少了职数。至今重庆市编制还没有用完。新的重庆直辖市领导干部的配备,以原重庆市干部为主。中央也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李学举(曾任第一届重庆市委常委,现任国家民政部部长)、王云龙(曾任第一届重庆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德水(曾任重庆市副市长、后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等同志都是中央统一配备的。同时,我们也从涪陵、万县、黔江调了少数干部,安排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我在省政府工作过,两市一地干部都熟悉,也不便多谈。我主动出面做工作,逐步调来一些人做适当安排,很快、很好地进行了工作的交接,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重庆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我觉得中央决策的英明就在这儿。按照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镇,这就是四级体制;而直辖市不同,可以直接管县,是市、县、乡镇三级体制。从四川省来讲,要直接管个221个县确实有困难;而重庆就可以,当时是管42个县。这样一来,重庆直辖市就没有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地市这一级五套班子都是齐全的,公务人员不少,撤销了以后,整个直辖市的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就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当然我只能说是初步形成,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比北京都低。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以把钱更多地用在建设上。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中央和 全国各地给了很大的支持,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很大的,甚至更加重要。
     1996年9月18日,我被选举为重庆市代市长。
     9月20日至9月21日,胡锦涛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

财政体制的调整

      1996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李鹏总理带领李贵鲜、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长刘仲藜等,到重庆和三峡库区视察,同我们一起研究了重庆财政体制问题。当时重庆市的财政体制,是198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以后形成的,简单来讲就是:上缴四川省1.8亿,上缴财政部13亿。
     10月19日,李鹏把张德邻和我叫到船上,同李贵鲜、陈锦华、刘仲藜等领导一起研究重庆财政体制。李鹏说,既然重庆要设立直辖市了,财政体制直接和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给中央的13亿减1.5亿,一共减5年。我表示不能同意:重庆现在财政收入一年才74亿,人均财政收入在全国来讲是很低的,确实困难。我提出,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由中央财政补给四川省;交中央财政的13亿减6亿。说着说着,我就和刘仲藜争论了起来。李鹏一下子生气了,批评了我一顿,他说:蒲海清,你不要讲了。你老讲困难,现在中央这么支持你,你还叫穷。给你每年减少1.5亿,减五年,你还不同意。李鹏的意思是这个方案是集体先行研究过的。听完批评后,我说:总理息怒。今天总理在,财政部长在,计委主任在,李贵鲜同志在,这是我最好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不说,等到哪个时候说呢?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我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叫穷,希望中央多支持一点。这时,陈锦华悄悄跟李鹏说了一句:再加个“倒板”吧?我在旁边听到了。李鹏对刘仲藜说:算了,这个不研究了,散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到李鹏那诚恳地说:总理请您批评我,我太冲动,话说得多了一点,不过实在是困难,现在也确实是一个机会,请您谅解。李鹏当时很客气,表示理解我的困难。后来他们又研究了一下,告诉我重庆每年上缴中央财政减少3亿。同时,李鹏还答应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建直辖市的开办费。
     12月13日至22日,吴邦国副总理受中央委托,带领19个部委的同志,到重庆调研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我跟吴邦国说,上次李鹏总理来,决定我们每年财政减少上缴3亿,但重庆实在太困难,我们建议全部减下来,不再上缴中央财政了。吴邦国说做不了这个主,回去研究。后来财政部研究决定重庆上缴中央财政再减少3亿,就是重庆上缴中央财政总的减少6亿,还要上缴7亿。
     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后,中央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时说免上缴5年,后来财政体制改革,到现在一直没有上缴。1996年10月底,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工作顺利移交重庆市接管,到同年12月底,我们把四川省副省长甘宇平调到重庆任副书记、副市长,继续分管移民工作。

实践证明,成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正确的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以后,重庆直辖市的成立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投票通过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就在现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720个代表投票,赞成的2403 票,反对的148票,弃权的133票,没有摁按钮的36票。方案通过以后,很多重庆的人大代表跟我拥抱,还有外省的代表跟我握手。大家都非常高兴。重庆整个城市沸腾了,老百姓到处放鞭炮、喊口号——“我们直辖了”。我也很兴奋,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大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重了、压力大了。
1999年,我离开重庆到北京工作,至今已经10年。但我对重庆的感情还是很深,重庆哪怕有一点“伤风感冒”或者有一点什么天灾,我就和重庆人一样着急,想帮重庆解决好。我觉得,凡是在重庆工作过的人都对重庆有感情。汪洋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期间,曾找我了解情况。我说,你要掌握重庆人的特点。重庆古代属于民风彪悍的巴国,又是一个水码头,水上运输比较发达,所以重庆人比较彪悍,敢于做弄潮儿,创新能力很强,感情非常真挚。你要是愚弄他们,他们可以造反;你要是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可以自己不吃饭把饭让给你吃。总之,重庆人彪悍、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纯朴,交朋友是可靠的。
     重庆人也没有忘记我。现在我有时候回去,碰到重庆人,大家都非常热情,常常拉着我合影。他们告诉我,重庆成立直辖市10多年来发展很快。1997年重庆城市化率只有2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三四个百分点;2007年重庆城市化率达到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四个百分点。1997年重庆GDP 才1400亿多一点,2007年是4200多亿。重庆财政收入1997年是,74.5亿,2007年是788.5亿。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很多,农村和城市年人均收入10年间都增长了2.1倍以上。
    重庆10多年的发展,老百姓是亲身感受到了,所以他们真心拥护党中央、国务院,拥护改革开放。过去,重庆人出门,不敢说自己是重庆人,说自己是四川人;现在,他们出去都说自己是重庆人,不说是四川人了。
    重庆设立直辖市10多年的发展,不仅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对长江上游、整个西南地区的辐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了。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赋予重庆市新的重大任务。可以说,重庆市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央的决策是伟大、英明的。小平同志是最早提出把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的,他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站得高、望得远。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贯彻执行,给重庆市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功不可没。全国人民给予重庆极大的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责任编辑汪文庆刘一丁)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1-10-20 21:1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0-17
顶最后一句话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10-17
改革中国的直辖市模式
  罗天昊
(原载《南方周末》,有删节)

       据人民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高敬德提议,希望能将深圳设为直辖市,并以香港、深圳为核心建立大珠三角的超级国际大都会。


在中国,成为直辖市,几乎是所有城市的梦想。


       直辖市即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城市,为中国的一级行政区,与省同级。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先后设立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
       作为共和国的“嫡子”,直辖市在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了带头作用。如北京与上海,在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活动中,曾经举足轻重。

       不过,随着中国内地城市的普遍崛起,中国的直辖市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需要进行改革。


政治地位过高是一把双刃剑

        直辖市虽然与省,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同为一级行政区,但是,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最高负责人,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除广东等重要省份外,一般省的最高负责人,均为中央委员,造成的实际结果是,直辖市在实际建制上比省级还要高半级。这种设置,严重不当。

       国家设立直辖市的初衷,其意寄望于它们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做出表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直辖市在改革领域,反普遍落后,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反总是在一些边缘地区完成,而个中原因之一,在于直辖市的最高负责人级别过高,往往习惯“政治挂帅”,造成管理体制的僵化。      
      
       在经济领域,几大直辖市主要以国营企业为主,民间经济普遍不发达。

       直辖市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国家投资的项目上,获得远比一个城市乃至省份更大的利益。目前,一些大型的中央级企业,几乎全部落户于几个直辖市。如北京,几乎所有的央企均驻扎在此,上海除宝钢外,还有数十家中央企业,天津有中石油,首钢等150多家中央企业,,这些,都使几大直辖市的国有经济具有先天优势,但是,从长远来讲,却造成了民营企业活力的丧失。

       而习惯依靠投资造就的国企“高衙内”,则往往竞争力不强,宝钢与米塔尔几乎同时起步, 30年前,宝钢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项目,投资300亿元,而米塔尔1976年初创时不过是家产量仅6.5万吨的小厂,但是,30年后,当宝钢仍然满足于做“全运会冠军”的时候,米塔尔却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成长为全球第一钢铁巨头。

       与直辖市对应的,是计划单列市的普遍发达。以深圳为例,深圳立市30年,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年均增长31.20%;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此外,深圳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位,贸易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一位。产业格局在全国各区域中也最为合理,除深圳之外,大连、宁波、厦门、青岛等,其发展均领先于一般省份,更超过直辖市。

       目前,中国真正的知名竞争性企业,大多诞生这些并无政治优势的城市与地域。其中,深圳知名品牌众多,一大批行业的龙头企业,亦崛起于深圳,如万科,华为,金蝶,腾讯,比亚迪等。宁波的民营企业,亦非常发达,这两个城市的非公经济,均超过了70%,为国内事实上最为发达的城市。而其余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多为江浙,广东的一些小城。

       而在政治领域,深圳亦进行了不断的体制改革的尝试,2009年深圳重启三权分立改革,为国内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程度最深的方案。深圳民间政治创新环境相对宽松。2003年,深圳出现市民竞选人大代表的现象;《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与当时的深圳市长于幼军对话,行为艺术家舒勇在深南大道上打出“九问深圳”的户外广告,一直前不久放开社团管制,均在深圳而非北京上海出现,也绝非偶然。

       除了“特区”的特殊定位外,深圳能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试点与改革,亦与深圳合理的政治地位有关。深圳市委书记一般是广东省委常委,中央候补委员。尚未进入核心权力圈,故个人变化不至引起全国性震动。也正因为如此,主政深圳的历任地方官员,一般敢干敢闯,在深圳的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反观直辖市,在政治方面均非常保守。因为其最高负责人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只差一步即可登天,这种特殊地位,使其在政治上极其谨慎,维持现状不出乱子比进行有风险的改革,成其更理性的选择。

       这种过于敏感的政治地位,使直辖市的发展反受到制约。无法象深圳那样,可以先摸着石头过河。

       上海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相对深圳均滞后不少,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十一年之后,上海才在1990年开始开发浦东;出现在深圳的网民与市长直接对话,乃至在核心街区张贴广告质疑的事情,在上海不可想象。


直辖市政治地位可适当设置

       政治地位过高,从长远来讲损害了直辖市的全面发展。

       而未来直辖市的管理模式转变的重点,即告别“政治挂帅”,从现实来看,这种时机已经成熟。

       除重庆外,三大直辖市的设立,主要考虑到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时的直辖市,对于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确实举足轻重,特别是上海,曾经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女”,其产值一度达到全国的六分之一。而天津在改革前,也长期是中国的工业重镇。北京作为首都,自是举足轻重。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时势已变。中国的崛起,是以普遍的地域经济发展为特征的,除直辖市外,广东,江浙,山东等地,均率先完成初步发展,而内地城市,也蓄势待发。直辖市在改革开放初期,落后于沿海地区,而在未来的时代,随着中国内需时代的启动,中西部地区将崛起众多的重要经济区,亦将稀释直辖市的功能,使其重要性下降。

       至此,直辖市基本完成了其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历史作用。

       同时,中国的三大直辖市(除重庆),多设立在东部中心区,除了北京为京畿重地,中央政府驻所之外,其余的上海,天津,重庆,均为一般地域,并非战略要冲,亦非位于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边区重地,也没有位于争端纷起的南海区域,按照一般的一级行政区设置,已经足够,不需要将其最高负责人设置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级。

       而就目前的发达的大国惯例,其直辖市或者特别市,特区设置,均没有过多的政治功能,如,日本除东京都之外,其余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政治地位均不高,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不过是一个州内设的特区,而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与彼得堡市,其地位比同为一级建制的州和联邦共和国还要低,而韩国则早在90年代,即全面取消直辖市,改以前的六大直辖市,为六大广域市。

  

中国可设十大直辖市

         中国在未来10至20年中,可考虑重新定位直辖市功能,只赋予其独立的社会发展方面的特殊性,而淡化其政治领域的特殊性,可借鉴国外一些特别市的构建模式,如,十年后所有直辖市的最高长官,全部设置为中央委员或者候补委员,不再给与其过高的政治地位。
       在未来,淡化了政治色彩的直辖市,将从“政治挂帅”的体制中解放出来,其实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其实,鉴于中国的地域特点,以及参考历史沿革和全国其它国家,中国设立十大直辖市比较恰当。

       国民政府统治大陆期间,全国总共有十二个“行政院”直辖市,分别为:首都南京、陪都重庆,上海、汉口、武昌、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今北京)、天津、和广州。

       同在亚洲,韩国国土仅为中国的百分之一, 1991年之前曾有汉城特别市及仁川、釜山等六大直辖市;朝鲜有平壤特别市和开城等三大直辖市;越南国土面积为中国的二十分之一,也有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市、芹苴市、岘港市共5个直辖市;印度有7个中央直辖区,而非礼宾更有多达100多个省级市。台湾地区,则还有台北、高雄、新北、台中和台南五大直辖市。

       而同为大国的美国,虽然特别市和直辖市仅一两个,但是存在着很多实际上的中心城市。
       俄罗斯疆域全球第一,亦有复杂的经济体系。对应其不同的经济区,在其全国,有九大中心城市,分别是中部经济区的莫斯科,西北经济区的经济中心是圣彼得堡,欧洲北部经济区经济中心是摩尔曼斯克,欧洲南部经济区的经济中心是顿河畔罗斯托夫,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经济中心是伏尔加格勒和萨马拉,乌拉尔经济区经济中心是叶卡捷琳堡,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中心是新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中心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远东经济区中心是哈巴罗夫斯克。

       美国经济发展相对均衡,除首都华盛顿特区外,纽约为其东部乃至全国中心城市,底特律为其钢铁,汽车等重工业中心城市,洛杉矶是其西部中心城市,芝加哥是其中部中心城市。

       去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几乎是之前4年的总和。而在春节期间,更新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如此,全国的区域振兴计划,多达20个。虽然如此大密度的区域振兴计划,有大跃进的嫌疑,但是,随着中国内需时代的到来,必然从对外依存型的模式,转变为对内依存的模式,中国大陆型经济的崛起,则是未来趋势。

       同时,就中国的国家战略而言,从前的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将让渡于均衡模式。在此情况下,未来内陆,即将崛起一些非常重要的城市。

       最典型的是郑州、武汉、深圳、大连、青岛等。郑州位于人口最稠密,经济潜力很大的中原经济区,在高铁时代,中国的内陆交通将重新兴盛,位于中国中心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郑州,其地位不可替代。武汉,九省通衢,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而深圳不仅综合实力突出,而且在广东珠三角的最南端,有其独立的地理位置,直辖之后珠三角乃是广东的行政区划影响比较小。大连、青岛因为在半岛上,也有独立的地理位置,直辖后对于原来的辽宁,山东本来区划影响比较小,不会似北京和天津,被河北形成包围之势。西部的西安,也应该在未来成为西部重镇。而未来东盟的崛起,也将使广西产生一大经济重镇。而未来,处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在新疆,也有设立直辖市的可能。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面积第三大的大国,一级行政区相对偏少,而在设立系列直辖市之后,可以改善这种状况。目前,四大直辖市中,传统的北京、天津、上海,均位于沿海地带,而在未来,内陆设置系列直辖市,将使直辖市的设置更为均衡。      
       在直辖市增设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将可以增加一些计划单列市,形成有梯次的经济区域中心。形成全国的崛起之势,达到全国的相对均衡发展。在这个方面,可以美国为榜样。美国是全球7个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之中,发展最均衡的国家。
                《改革中国的直辖市模式》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422/ArticelC19003FM.htm

[ 此帖被行走天下在2011-10-17 22:3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0-17
成都應爲川西省,重慶應爲川東省。恢復東西兩川。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10-17
中国的事,主要靠领导人画个圈。作为重庆人,谢主隆恩了。
全国分为省、州;省分为州、县;州分为县、区。

城市化的州县别称为市,民族自治的省州县称为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0-18
政治决定一切。
孤身只影,细听窗外雨声,拭掉玻璃窗的爱,乱心随之回复恬静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10-18
貌似这个帖子有人发过的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10-18
     2010年6月18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标志着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重点新区正式登上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舞台,而这一天正是重庆直辖市成立的纪念日。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一位人大代表在他的日记中写到,“这一天,重庆似乎等待了一个世纪”。重庆地处中国西南的长江上游,从1891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也是抗战时期中国的陪都,也是直辖市。

    蒋介石从1934年就决意把四川建为抗日大后方,把重庆作为战时的中心。学者王康指出,无抗战,则无重庆人的现代性格。就地理、军事和政治而言,四川是中国的腹地,这块腹地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仅以规模来说,几乎是一个或者是若干个欧洲国家之和,而重庆就是这块腹地的最后的门户和精神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作为西南的唯一中央直辖市,生产总值占了西南的三分之一,1954年行政区划调整,直辖市被撤销了。60年代重庆仍然是四川省乃至于整个西部地区最好最大的城市,当时重庆的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到200万。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10-18
重庆的建城代价很高,修路这些特不方便。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10-18
政治这玩意儿
搞不清楚
南州草民,人微言轻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10-20
多次顶撞李科长,所以。。。
蒲才当了3年市长,一界都不到,原来如此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10-20
引用第2楼行走天下于2011-10-17 22:29发表的  :
改革中国的直辖市模式
  9月20日至9月21日,胡锦涛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
.......

     当年的胡去重庆视察也不算啥大事吧。。还专门来这么句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10-21
最后一文很有意义 全国多设直辖市 重庆那么大 为分省和全国省县直辖前奏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10-21
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比北京都低。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以把钱更多地用在建设上。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中央和 全国各地给了很大的支持,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很大的,甚至更加重要。

这几句明显指出,好处的根本在于取消了“地级市”这一中间层造成的,而不是“省”还是“直辖市”的区别造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像海南一样,搞名副其实的省辖县体制,非要搞个大而无当的直辖“市”出来呢?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10-21
重庆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谁也不能抹杀。
但重庆自成立以来十多年没上缴中央财政一分钱,约等于香港、澳门,这一点也要记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10-23
引用第13楼北极星于2011-10-21 08:35发表的  :
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比北京都低。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以把钱更多地用在建设上。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中央和 全国各地给了很大的支持,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很大的,甚至更加重要。
这几句明显指出,好处的根本在于取消了“地级市”这一中间层造成的,而不是“省”还是“直辖市”的区别造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像海南一样,搞名副其实的省辖县体制,非要搞个大而无当的直辖“市”出来呢?

叫省的话,还得保留副省级重庆市,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10-23
引用第10楼df11于2011-10-20 15:06发表的  :
多次顶撞李科长,所以。。。
蒲才当了3年市长,一界都不到,原来如此

似乎不是这个原因,也不能算是顶撞。据传是将相不和。书记张德邻和市长蒲海清是99年6月同时被调离的。张去了国家机关工委,担任正部级的副书记,一直到2004年10月到点进了全国政协。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10-23
引用第13楼北极星于2011-10-21 08:35发表的  :
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比北京都低。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以把钱更多地用在建设上。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中央和 全国各地给了很大的支持,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很大的,甚至更加重要。
这几句明显指出,好处的根本在于取消了“地级市”这一中间层造成的,而不是“省”还是“直辖市”的区别造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像海南一样,搞名副其实的省辖县体制,非要搞个大而无当的直辖“市”出来呢?

如果设省,难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级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非生产性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势必耗费财力;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不但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在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认真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了设重庆直辖市的方案。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10-23
依稀记得当年街上庆祝的人流,虽然当时很小,但是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成都不再是我们的省会了···
重庆,我的家!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10-23
“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

3000多万重庆人、万州人、涪陵人、黔江人都可以从四川人变成重庆人,某个人就不能吗?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10-23
引用楼主行走天下于2011-10-17 21:29发表的 〔转载〕蒲海清: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
财政体制的调整
......
     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后,中央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时说免上缴5年,后来财政体制改革,到现在一直没有上缴。
......

堂堂一个直辖市竟然不上缴中央财政?!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10-23
引用第20楼sinol于2011-10-23 18:36发表的  :
堂堂一个直辖市竟然不上缴中央财政?!

就是,重庆赚大了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10-24
引用第21楼lisiyi203于2011-10-23 19:28发表的  :
就是,重庆赚大了

港澳虽然也不缴款,但中央也没有支持款,算两不照的类型。
而重庆非但不缴款,还得到中央款项支持,这一来一去,确实赚大发了。
这说明,政策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内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10-24
引用第19楼秋水长天于2011-10-23 18:35发表的  :
“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
3000多万重庆人、万州人、涪陵人、黔江人都可以从四川人变成重庆人,某个人就不能吗?

中国特色啊,啥事唯老大马首是瞻。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10-24
引用第22楼假平凹于2011-10-24 11:52发表的  :
港澳虽然也不缴款,但中央也没有支持款,算两不照的类型。
而重庆非但不缴款,还得到中央款项支持,这一来一去,确实赚大发了。
这说明,政策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内地。


上大学时听过蒲海清同志的讲话,感觉此人还是比较有水平的。这篇回忆文章恰好印证了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