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82阅读
  • 33回复

[其他]不谋之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9-22
历史地理合起来看 经常得到有意思的发现

-宋辽金夏时期 南宋疆域与800毫米等降水线重叠 金朝疆域覆盖400-800毫米等降水量之间的全部区域 400毫米降水线以北则为蒙古各部
-西夏虽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北 但是拥有河套以及河西走廊 分别依赖黄河水和祁连山融雪获得农耕条件 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被包含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之内的农耕文明
-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南兴起的文明 虽一开始不具备农耕技术 为非农耕文明 但是一旦接触到中原的文明之后 就立即迅速的演变成农耕文明 同时开始抵御更北方的游牧文明的入侵
-宋 金 夏 于是成为农耕文明的联合体(全部处于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南)跟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北的游牧文明 蒙古 形成对峙
-其中 南宋是湿地 金是旱地 而西夏由于是依靠地表水 所以是旱地和牧地并存的状况 然而 农耕条件越具备 军队的战斗力就越低 所以在军事力量上就形成宋<金<夏的局面
-冷兵器时代 农耕文明在面对游牧文明的军事入侵的时候显得非常脆弱 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 长城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只需修筑两米的夯土墙 挡住马匹 就可拖延对方的进攻 集中防御 金有长城 但是夏没有 蒙古人的南侵 是以夏为撕入点 而夏由于是个新近的从畜牧转为农耕的文明 并没有积累起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经验和手段 再加上金夏联盟被撕破 最终难逃被蒙古灭亡的命运 夏在灭亡之前 金夏之间由于同是农耕文明 又有一纸盟书 所以金夏边界没怎么设防 更未筑起长城 如此一来 蒙古一旦灭了夏 很快就无所阻挡的灭了金 然后就再是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没有变成也没有把自己当作是农耕文明的朝代 当然也就不存在北患问题 但是到了明朝 又用其了长城这个最有效的办法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明长城的走向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完全重叠 由此可见 400毫米是多么重要的一条线啊!

此外还有一些巧合
-兰州正好地处400毫米等降水线之上 这条线穿兰州城而过 一直到今天 兰州仍然是最最西的特大城市(地处另一大洋系统影响的北疆除外) 可见 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外的地区 也即是游牧文明地区 即便在今日之科技发展条件下 也是无法建立起人口众多的特大型城市的
-呼和浩特也跟兰州一样 地处400毫米降水线之上 于是就跟地处河套的包头一起 成为内蒙古唯二的两个特大型城市
-河套是仅有的400毫米线之外的农耕地 这要多亏了黄河和祁连山 其中 河套因为倚赖的是黄河 比倚赖高山融雪的河西走廊生态更优 也就形成了银川和包头两座特大型城市
-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内的地区以及河套和河西走廊 全部汉化(不适农耕的青藏高原除外) 400毫米以外的地区 全未汉化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9-22
你刚看到啊?我小学四年级时就看到了金的实控版图相当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南宋的版图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者加起来和爱辉腾冲线以东大体重合.西夏农牧兼具,是个小的军国主义国家,很顽固的.大理也很热闹.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9-22
当时的气候,当时的降水线、等温线跟今天是一样的么?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9-22
回 亮晶晶 的帖子
亮晶晶:当时的气候,当时的降水线、等温线跟今天是一样的么? (2013-09-22 09:12) 

问得好
问得有理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9-22
早发现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9-22
乌兰巴托是个特大城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9-22
在蒙古国内,乌兰巴托还真的是绝无仅有的超级大都市,不奇怪。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9-22
回 亮晶晶 的帖子
亮晶晶:当时的气候,当时的降水线、等温线跟今天是一样的么? (2013-09-22 09:12) 

应该是有变化的,但恐怕变化不会太大,金和南宋版图与生产方式相关,自然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和气候类型相关.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9-22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在蒙古国内,乌兰巴托还真的是绝无仅有的超级大都市,不奇怪。 (2013-09-22 13:41) 

干旱与否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降水少不等于干旱.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9-22
王仁宇的观点。
我是lnrdy女朋友专用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9-22
不是现在才发现 只是觉得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拿出来说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9-22
首先,当时的气候和现在不完全一样。。。
第二,气候的确会影响分界线,就像我们中原好多次征服漠北,但都没怎么真正纳入领土范围,进行统治和征税等等。。。因为气候不同,生产方式也不同,漠北不能种田,对中原来说跟沙漠没多大区别。。。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9-22
河套是上天送给中国偏远地的大礼物。
【明】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文化经济地缘接近的发达地区可以合并改区地级市直管,相离较远县市应该脱离地级市省直管,还县域经济自主权促全国经济共繁荣!

.好吧,就只有“夜憔悴”这一个小马甲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9-22
再造多几个河套,起码造多一个,香港已经造多一个(深圳),河套也可以造多一个
我是lnrdy女朋友专用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9-23
回 lnrer 的帖子
lnrer:再造多几个河套,起码造多一个,香港已经造多一个(深圳),河套也可以造多一个 (2013-09-22 22:50) 

在哪儿造?别造了,再造我们山东没有黄河水了.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9-23
回 niesuper 的帖子
niesuper:在哪儿造?别造了,再造我们山东没有黄河水了. (2013-09-23 00:46) 

南水北调,掉到内蒙,掉到新疆,掉到西藏,一个省至少建多一个河套!!!
我是lnrdy女朋友专用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9-23
河套是自然形成的 人造是造不出来的
首先要有外流的大江大河 其次也不能离湿润区太远 对海拔和气温 纬度也有要求
河套本生就在400毫米等降水线边上 纬度和海拔也合适 利于作物生长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 黄河水一过来 弥补了雨水的缺失 才长出河套这么一个肥沃地
你要是把黄河长江水调到塔里木盆地 再多的水也全都蒸发掉了 调到西藏吗 海拔那么高水多也没用
中国的可耕地已经不少了 并且湿地旱地皆有 怎么利用好这些地才是应该要努力做好的事情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9-23
回 pheily 的帖子
pheily:河套是自然形成的 人造是造不出来的
首先要有外流的大江大河 其次也不能离湿润区太远 对海拔和气温 纬度也有要求
河套本生就在400毫米等降水线边上 纬度和海拔也合适 利于作物生长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 黄河水一过来 弥补了雨水的缺失 才长出河套这么一个肥沃地
你要是把黄河长江 .. (2013-09-23 01:16)

河套是自然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的产物,只有自然条件没有人类开挖沟渠引水灌溉和开垦土地,就不会有阡陌纵横的万顷良田.不过没有农业活动的话,敕勒川那种牧场风光也不错.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9-23
楼主说的都是19世纪就已经发现的老段子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9-23
回 pheily 的帖子
pheily:河套是自然形成的 人造是造不出来的
首先要有外流的大江大河 其次也不能离湿润区太远 对海拔和气温 纬度也有要求
河套本生就在400毫米等降水线边上 纬度和海拔也合适 利于作物生长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 黄河水一过来 弥补了雨水的缺失 才长出河套这么一个肥沃地
你要是把黄河长江 .. (2013-09-23 01:16) 

敢叫日月换新颜,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是lnrdy女朋友专用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9-23
回 lnrer 的帖子
lnrer:再造多几个河套,起码造多一个,香港已经造多一个(深圳),河套也可以造多一个 (2013-09-22 22:50) 

这奢望有点不切实际。。。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9-23
竺可桢70年代的论文观点。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09-23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乌兰巴托是个特大城市。 (2013-09-22 13:31) 

乌兰巴托城内有多少人?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09-23
回 北国江南 的帖子
北国江南:乌兰巴托城内有多少人? (2013-09-23 17:00) 

算上聚集在乌市的牧民,常住人口超百万了,首都独大,第二大城市才6万人,其它大部分城市只相当于中国乡镇的规模。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09-23
回 lnrer 的帖子
lnrer:敢叫日月换新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3-09-23 07:05)嬀/color]

还是不要换了,也不要平地起了。
违背自然规律,失远大于得。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