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718阅读
  • 45回复

[经济]我国还应不应该发展北京等超大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4-05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压帖操作(2016-05-02) —
       现在很多人的观点是认为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北京现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限制外地人入京,知乎上有人提出了另外的观点:我们还应该继续发展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有它的优势。转过来大家看一下。作者臧大维
传送门: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948694/answer/23185471
------------------------------------------------------------------------------------------------------------------------------
一、大者恒大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城市本身并不代表错误和罪恶
       大者恒大的马太效应是客观世界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规律,例如,鹰一窝可以生数个小鹰,那么其中强壮的抢食能力强,强壮的小鹰得到食物更多,那么它将更加强壮,更加强壮的小鸟抢食能力进一步增强,由此,一个正反馈形成。到最后,强壮的小鹰展翅高飞,而其它弱小的小鹰将会饿死和淘汰。这看上去是一个悲哀的故事,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强壮的小鹰是否是罪恶的?弱小的小鹰是否是应该得到照顾呢?真实答案是:一群不够强壮的小鹰可能都无法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而马太效应则保证一只或几只强壮的小鹰能在自然的考验下生存延续下去。
       我举这个例子也许不是很恰当,这个故事太残酷了。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套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的上,情景是这样的:大城市就是已经强壮的小鹰,而中小城市就是弱小的小鹰,大城市本身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自然更加发达,所以吸引力强,而中小城市人口少,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所以吸引力低,不断的被大城市抢走它的食物:人口和其它资源。这反过来导致中小城市进一步萎缩,吸引力进一步下降的负反馈。
       最后的结局是大城市展翅高飞,中小城市被淘汰。
       这个故事的结局比小鹰成长的故事容易接受多了,因为这个故事中,最后人们都快乐幸福的居住在大城市,中小城市衰退和被淘汰并非是一件真正值得悲哀的事情。
        我们来看看真实世界高度发展的大城市的真实情况:

————
日本东京都市圈(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万,占全国人口的28%
俄国首都莫斯科,1200万,占全国人口的8%
法国首都巴黎都会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占全国人口18%
英国首都伦敦都市区(面积8400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占全国人口22%
美国纽约都市圈(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占全国人口6%,广义纽约都市圈人口6500万,占美国人口的20%
德国鲁尔城市群(面积1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占全国人口13%
我们看到,几个充分发展的国际发达城市中,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像日本有超过四分之一都人口都住在东京都市圈,美国纽约也占了至少6%的全国人口比例。
       我们再看看北上广:
北京(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占全国的1.5%
上海(面积6340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占全国人口的1.7%
广州(面积7400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占全国人口的1%,广佛两城总计人口21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
       从城市人口聚居比例来看,中国的特大城市与国外差距相当明显,这表示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 大有大的好处,大城市劳动生产率平均比小城市高30%
I、有研究表明,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比小城市高30%,这意味着什么?同样的劳动力数量,如果合理居住在大城市,其产值将增加30%,这是非常惊人的效益。我们拿快递业举例,如果大部分人口都聚居在少数几个大城市,那么将显著的降低物流成本,电信、工商业、文体等产业同样如此。
II、大城市增加了民众生活的品质,因为许多城市设施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是无法实现的,比如说国际机场、大型体育馆和体验设施、剧院、大型购物商城等等。
III、大城市增加了就业机会。大城市人口众多,所以消费需求更大,需要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大城市,人们可以更容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工作。
IV、大城市更利于企业发展。大城市更容易找到企业发展需要的工人和雇员,科技企业扎堆北京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大城市消费需求庞大,更利于企业行销和推广产品。
V、大城市生活更丰富多彩。大城市人口足够多,文娱需求庞大,所以有更多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我们在大城市能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生活比小城市会更丰富多彩。

三、中国北上广大城市病严重,罪魁祸首是城市规模太大了吗?
       谈到大城市的优势,有人会反驳,中国的北上广已经人满为患,污染严重,城市拥挤不堪,你还鼓吹发展大城市,你是不是有病?我来解释这个问题:
I、中国大城市确实人满为患、污染严重、拥挤不堪,城市超负荷运行,那么罪魁祸首是城市人口太多,规模太大了吗?
我们先对比下国外的大城市:
我们拿日本首都东京和中国首都北京来对比,
日本东京都市圈人口3700万,北京2000万,东京人口比北京多85%;
日本东京都市圈面积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北京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东京面积只有北京的83%;
东京人口密度2761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1250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只相当于东京的45%。
       但是日本东京的污染和城市拥挤问题相对北京而言要好很多。为什么北京人口密度小,反而城市更加拥挤,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北京虽然有1.6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但是北京市区建成区面积只有1400平方公里左右。东京核心区面积2188平方公里,居住了1300万人,密度5900平方公里人,而北京则是1400公里的城区居住了2000万人,密度1.42万人平方公里,其居住密度是东京的2.4倍!
       这能不拥挤吗?能不污染严重吗?能不塞车吗?地铁能不挤破头吗?(何况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规模远小于东京)

如果拿北京和台南第一大城市高雄比,北京建成市区面积是高雄的两倍,但是人口却是高雄的7倍,城建差距可想而知。而且台湾总体的人口密度是大陆的4~5倍之间。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大城市拥挤的根本原因不是城市规模和人口太多,而是城市建设严重滞后于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发展。


四、是什么原因妨碍了大城市的正常扩展,造成城市拥挤不堪?
       我们知道,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城市建设主导权是自上而下有政府来实施的,无论是城市设施建设和规划,以及土地的供应和土地规划也都是政府来决定的,而且在土地供应上,还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地方城市的政府对土地也没有完全的所有权。当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从农村和中小城市移居到大城市居住的时候,这层层的、自上而下的官僚机制效率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城市发展状况也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城市建设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上而下的土地审批机制,很难满足地方城市的实际需求。
      其次,城市建设缓慢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内心对城市规模的恐惧和错误认识。

五、我们为何对大城市规模的如此恐惧?
      这说起来甚至有些荒唐,我们为何要对城市人口和规模如此恐惧?我们为何要限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超级城市的发展?总结起来,无非是下面几个论调:


1、城市人口爆炸论。到处都很拥挤了,再允许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我们这里房价要上天、公交、学校要挤爆了。
2、环境崩溃论。大城市人口太多,“超过了环境承载的极限”;
3、均衡发展论,中小城市持续衰落,所以要把资源向中小城市倾斜,保持“均衡发展”。
4、耕地保护论。城市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必须加以阻止,否则我们就闹饥荒。


      我们来逐条分析造成大城市恐惧症的这几个流行论调。


I、城市人口爆炸论。
       近10年来,大城市房价飞涨、公交拥挤、堵车、小孩入学难、就医难、城市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们,我们轻而易举的将这些问题归罪与人口太多,城市规模太大,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人口是负担,是消耗资源的消费者。我们又亲身经历了种种令我们生活品质严重受到影响的大城市病,对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上限这种论调我们坚信不疑。

但是事实如此吗?
       我们仍然以北京举例,我们假设如果北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面积只有1400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那么你确实有理由对城市拥挤感到忧虑,但是实际上北京只是一个城市,市区辖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而且只要我们愿意,把北京辖区扩展到16万平方公里都没有问题,一条法律和决议就可以了,即使如此这也不及中国国土的一个零头。我们1400平方公里市区里住了2000万人,这太拥挤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市区扩大?为什么不把市区周围的农田和空地买来下用来扩大市区,我们可以把市区面积扩大3倍,这样我们的居住密度就跟东京差不多了,如果我们把市区面积扩大4倍,那么我们的居住密度就跟美国低密度城市洛杉矶差不多了,那么北京人民大部分都可以住别墅了。即使把北京市区面积扩大4倍到5600平方公里,也不及北京现在辖区面积的零头。是什么理由阻止了城市的大面积扩展?你猜对了“耕地保护”,也就是所谓18亿亩耕地红线。
       针对这个理由,在这里我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不够用了吗?
       耕地红线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在中国却很有市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国,饥荒的噩梦离开我们并没有多久,归根结缔我们还是小农思想。我们忽略了经过50~70年代的人类大发展,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已经仅有5%左右,也就是说只要5%的人从事农业劳动,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就能满足全国国民的粮食需求。我们看一下粮食亩产量和人口数量直接的关系:
       1900年小麦亩产50公斤,人口16.5亿,2010年小麦亩产已突破500公斤,人口70亿。百年中小麦亩产增加了10倍,而人口仅增加了4.2倍。虽然现在70亿人,但对耕地需求反而比百年前更少。
        这说明一个规律:人口增长带来的生产力增强,生产力增长带来了粮食产品的提高,远远比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人类永远不会因为人口过多而造成粮食短期,因为更多人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大。

2、哪里种地不可以?大城市郊区的耕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吗?
       可以看到,一边是大城市市民在拥挤的城市里艰难的生活着,一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城市郊区土地种植玉米和小米,另一边是大量的中小城市衰退,农村、乡村大量的土地由于城市化和计生导致的人口骤减,土地无人耕种在抛荒野草从生,这难道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荒唐困境吗?
       中国每年消失6万个自然村,这些人很多是移居到城市里居住了,这本是一件好事:在农村散落居住不仅生活水平差,而且资源利用率低,土地利用率也低。但是人已经移居到城市里了,为何不允许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自由扩展到附近的农村?!我们为何要制定政策把我们自己城市关在笼子里?

ii、子女入学难和就医难问题
       许多人把子女入学难和就医难归咎于城市人口太多,抢了孩子的学位和医院的床位,那么,难道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不应该同步的扩大学校和医院的规模吗?对于教育和医疗来说,它是服务于城市的附属服务机构,如果用脚和鞋子的比喻来说,脚是人口,教育和医疗等服务是鞋子,只有鞋子来适应脚的道理,绝对没有让脚来适应鞋子的道理,把教育与医疗的投入不足造成的困难归咎于是城市人口太多是削足适履的荒唐道理。
       退一步说,我们诚然可以把新市民都赶跑,但是我们的教育和医疗状况并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因为我们赶走了人口也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劳动力减少直接导致城市能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减少,从而使得城市生活水平的下降。


iii、城市环境崩溃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某某城市已经达到了环境承载的极限,不能再允许更多的人进入了,听上去似乎冠冕堂皇,但是我们分析下这样的论调里面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1. 如果城市市区的面积是定死的,假设北京只有1400公里面积,无法做任何扩展,那么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居住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之后,在现在中国的科技条件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下,堵车、汽车尾气污染、高房价等大城市病将会显得较为严重。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宜居土地500万平方公里,高居世界第二。如果按照5000人平方公里的现代城市宽松居住密度,13亿人全部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占用土地的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宜居面积的5% 。
        而北京上海实际的居住密度达到了1.4~2万人/平方公里,如果全国13亿人按照北京上海居住密度居住,仅仅需要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能住完,仅仅比重庆市大一点的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宜居面积的2%,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拥挤的居住。
北京如果把其中1万平方公里辖区全部建设成市区,按照5000人平方公里的宽松居住密度可以住5000万人。

2.所谓资源不足论。除了空气、水、土地,其它任何资源都是可以人来创造的,土地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我们绝对不缺,空气是无限循环的,水也是无限循环的。水危机是近年来炒作最严重的话题,但是实际上水资源也是无限循环的,只是我们污染了太多的水资源,以至于能利用的水资源减少了,即使如此,水仍然不是一个问题。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已经降低到6~7元左右,加上运输及污水处理成本,送到城市手中,售价也不会超过超20元人民币,按照城市人均年用水50吨计算,每人的水费支出为1000元,所以水资源问题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其他还有什么资源问题?难道地壳承受不了太多人的重量会崩溃吗?

3. 辖区面积小,人口密度真的不低了,这种状况并不常见,比如说深圳,深圳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而常驻人口达到了1200万,加上有大量的工厂,所以深圳人口密度高居中国第一,为6000人平方公里,为北京上海的4倍以上,即使如此,深圳的大城市病并不比北京上海更糟糕,因为深圳的土地利用和开发程度较高,真正的市区面积甚至超过了北京。


       综上所述,如果限定城市的面积,不允许城市扩展,那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大城市病将变得严重,现有科技和城市管理水平下,市民的生活品质确实可能下降,但是如果允许城市按需自由的扩展和建设,那么将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城市规模将得到发展,城市生活水平将会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允许大城市不受耕地保护、土地审批的制约,给城市扩展自由的空间。

六、除去我们的心魔:我们为何以不和逻辑和常理方式敌视城市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原本应该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景象,但是我们的心魔引发的政策限制了城市跟随人口扩张同步扩张,由此引发的城市拥挤问题和大城市病,进一步坚定了城市人口太多规模过大是灾难的想法,由此我们在限制大城市发展的错误上有去无回,越陷越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这样不合常理的思考问题?
       究其根源,我们从小从教科书上就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宣传的影响,这些思想反复灌输到我们的脑海中,深入了我们的内心,以至于我们无需思考就能得出下面的结论:
       “人多底子薄” — 意思是,人多是一个问题。
       “人均资源少” — 意思是,资源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不是人的劳动成果。
       “少生快富” — 人少会更富裕 —实际上这完全违反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人口是负担” —好像人就是只会吃,而不会生产劳动的废物,即使会劳动,也无法补偿他所消耗的资源 —这实在匪夷所思,难道现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以上这些思想,都是教科书上反复强调的,我们对上述理论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完全失去了再反思的能力,如果谁提出与此相反的意见,我们肯定会先反驳,而不是反思,因为人类从来都是习惯主导理性的动物。

近些年来,欧洲极左环保思想的兴起以及被左翼控制的美国好莱坞,也不断的通过各种媒体向我们传输类似的思想,就如同《黑客帝国》里的台词:人类是病毒,他们在不断的蚕食地球母体,直到毁灭。
       这些极左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宗教信仰在西方和东亚地区的衰落,西方和东亚都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无知的理解,自我膨胀的结果—他们开始以上帝的角度来判断这个世界,他们自认为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来决定地球的未来。对于这个问题,我简单讲到这里,如果深入讨论下去,那将是另外一个庞大的话题。

       中国城市若想自然而然的发展下去,我们首先要除去自己的心魔,除去城市规模增加是灾难的错误想法,这很困难,但是我们必须反思,否则我们就是自我设限的跳蚤,我们自己会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如果内心是侏儒,那么我们不可能变成巨人。
//----------------------------------------------------------------------------------------------------------
后记:
1. 有人批评说这个回答有点答非所问的嫌疑。我这里解释一下,我之所以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常识。但是在中国却有那么多人迷失在这个问题上,所以问题不一定是好问题,但是问题的背后却反映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中国太多人对大城市存在着不正常的误解,从普通市民到决策者都被一些流行在中国的观点所绊倒了,反大城市的风力很足,从民间的逃离北上广,到官方的限制5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展。以至于我们彼此之间互相伤害。所以我在这里把中国大城市问题的本质、问题和起因的思考一并写成这篇文章作为答案放在这里,我很高兴有人支持我的观点,我对此非常感谢。

2 .我注意到有人批评我文章缺乏“辩证观点”,我是这样理解的,事物固然具有两面性,但是我们认清两面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明了的认识到黑白对错,而不是说什么事情都有对有错,那就没法说清,就是捣糨糊了。在此我重申:大城市是顺其自然的发展结果,大城市无罪。
3. 在大城市问题上我们都是我们错误观念的受害者,城市管理者制定各种政策限制人的流入,结果就是城市发展停滞到衰退,东莞就是最好的例子。保守的城市发展规划让我们空有世界最广袤的国土,却不得不挤用毕生的积蓄买个鸽子笼生活在里面,忍受着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带来的困扰,并且认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有户籍的市民用厌恶的心态对待新加入城市的兄弟姐妹,认为他们的到来让城市更糟糕了。没有户籍的市民有些最终不得不离开繁华的都市,他们受到了伤害;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忍受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失去了应该有的幸福。在这个问题上,只要我们还没有从我们的误区中醒来,那么我们都是受害者,没有谁会是赢家。
4.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思维定势是极难改变的,我的这一篇小小的文章本来么有报太多希望,但是有人说颠覆他之前的观念,让他看清楚了一些问题,这让我很欣慰,我觉得哪怕只是积极影响了一个人,这篇文章也是值得的了。我知道这篇文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但是我们的思想能改变这个世界,只要有足够的人从错误的城市观念中走出来,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停止支持和实行那些彼此伤害的政策,和睦幸福的居住在我们喜欢的地方,彼此相爱。我祈祷这一天快点到来。

00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4-05
怎么能不发展大都市,到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堵截外地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4-05
18亿亩红线是给房地产预备的,和其他任何方面都没有关系。
灌水委员会副委员长……
为什么我进不了“原创地图”区?等级太严了,要不停的灌水才是王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4-05
好比人吧,瘦了,扛不起重担;多长点肉,壮实,当然很好;但是,如果过头,变成肥胖了,也不是个事啊。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4-05
我原来以为中小城市有多么多么好,直到我回家一趟,被一个不大的地级市堵车堵得心率交瘁的时候才暮然发现——尼玛别以为县城就不堵车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4-05
当然不应该了。严重城市病已经令领导、民众头疼死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4-05
除三大都市圈外,其他地区人口大部分集中到地级中心,中国的经济效率会有质的飞跃。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4-05
说没问题,其实是有问题的。

真正的超大城市是北京城区(1600万人@1400平方公里)、上海城区(1200万人@900平方公里)、…

其他十几个超/特大城市所在市也一样,1/10~1/5的面积上挤进去约1/3以上的人口。
这才是城市病的根源。

疏解城市,其实是两方面,一是市际疏解,一是市内城际疏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金字塔结构比较稳定,倒丁字结构不稳定。

北京城的高度,需要周边市及北京市内周边城市的支撑,才能稳定。

另外,无论是珠三、长三还是京畿,都需要成为高原才能成为城市群,而且城市群的高度取决于区域内的底盘而不是最高处。
没人认为京畿地区是城市群(尽管当局不断的讲),其实就是底盘太低。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4-05
小城市堵车,两个原因,1.驾驶员素质跟非机动车插队,2.自认为路很宽了,其实根本不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4-05
东京核心区面积2188平方公里,居住了1300万人,密度5900平方公里人,而北京则是1400公里的城区居住了2000万人,密度1.42万人平方公里,其居住密度是东京的2.4倍!

这句话不对,难道北京其他地方没有人住吗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4-05
回 東七區 的帖子
東七區:说没问题,其实是有问题的。
真正的超大城市是北京城区(1600万人@1400平方公里)、上海城区(1200万人@900平方公里)、…
其他十几个超/特大城市所在市也一样,1/10~1/5的面积上挤进去约1/3以上的人口。
....... (2015-04-05 17:38) 

北京城再挤没用,周边城镇高度不够,还是成不了京畿城市群。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4-06
应该发展,但是我们的城市布局有问题
sy强身,yy强国!百姓强身,砖家强国!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4-06
在上海这种地方还要保持耕地328万亩(2186.6666667 平方千米)。
这种政策真心吃不消。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4-06
何必明知故问????
1、耕地红线是因为房地产,如果敞开供应土地,会导致土地价格下跌、房子价格下跌,政府和开发商利益受损。
2、北京当然不适合建设超级大城市了,极度缺水、土地贫瘠、沙尘漫天,放在上海和广州,多少人都没事,土地承载力几乎无限。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4-06
这里不需要讨论应不应该,要讨论哪些会形成。
除了北上广深,如果不强势干预,未来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中部的武汉、郑州、长-株-潭,东部的南京、杭州等都可能会。甚至合肥、沈阳、长春、哈尔滨、东莞都能够超过1000万。
如果福建迁省会到厦、漳泉地区,那里也会形成一个都市圈。这样做福建的竞争力会上一个等级,当然,不高兴的可能就是福州了。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4-07
日本东京都市圈(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万,占全国人口的28%
俄国首都莫斯科,1200万,占全国人口的8%
法国首都巴黎都会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占全国人口18%
英国首都伦敦都市区(面积8400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占全国人口22%
美国纽约都市圈(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占全国人口6%,广义纽约都市圈人口6500万,占美国人口的20%
德国鲁尔城市群(面积1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占全国人口13%
我们看到,几个充分发展的国际发达城市中,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像日本有超过四分之一都人口都住在东京都市圈,美国纽约也占了至少6%的全国人口比例。
       我们再看看北上广:
北京(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占全国的1.5%
上海(面积6340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占全国人口的1.7%
广州(面积7400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占全国人口的1%,广佛两城总计人口21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
       从城市人口聚居比例来看,中国的特大城市与国外差距相当明显,这表示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面积角度来看,中国应该和整个欧洲比。
英国首都伦敦都市区(面积8400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占全国人口22%
但只占全欧洲人口的1.9%,这一数据略高于上海占全国人口的1.7%。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4-07
回 leexiaoqi 的帖子
leexiaoqi:我原来以为中小城市有多么多么好,直到我回家一趟,被一个不大的地级市堵车堵得心率交瘁的时候才暮然发现——尼玛别以为县城就不堵车了 (2015-04-05 16:28) 

你家鄉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塞車吧。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4-07
回 honey1860$ 的帖子
honey1860$:从面积角度来看,中国应该和整个欧洲比。
英国首都伦敦都市区(面积8400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占全国人口22%
但只占全欧洲人口的1.9%,这一数据略高于上海占全国人口的1.7%。
....... (2015-04-07 01:09) 

同意,中国这样的国家,应当和欧洲、北美、南亚次大陆相比较。不应该去PK英法这样的小国。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4-07
回 南天國士 的帖子
南天國士:你家鄉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塞車吧。 (2015-04-07 17:38) 

屁大点的城市,除了一般的周末,每天下班市里头的几个主要路口都得等五六个红灯,差一点更糟糕~~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04-07
我觉得北京常住人口绝不止2000万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4-12
应该以新加坡为榜样,所有人口集中到第一大城市,创宇宙第一大城。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4-12
回 长戈 的帖子
长戈:我觉得北京常住人口绝不止2000万 (2015-04-07 19:05) 

根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北京市继续保持了“十二五”以来人口增量、增速平稳下降的趋势。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36.8万人,增速为1.7%。与上年相比,增量减少8.7万人,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4-13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应该以新加坡为榜样,所有人口集中到第一大城市,创宇宙第一大城。 (2015-04-12 23:06) 

13.6782亿人集中到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为215744人/平方公里。

假设国金中心能住3万人,上海需要4.6万幢这样的高楼,每平方公里要造7.2幢。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4-17
只一點,北京城區,大片大片的沒有地下停車廠的6層90年代的小樓,導致人行道上全是停車。。。。可見一般,,因開發成本導致的建設多滯後。
黑龍江省德都縣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4-18
回 南天國士 的帖子
南天國士:你家鄉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塞車吧。 (2015-04-07 17:38) 

温州不是据说乡镇也很容易塞车么,一个民富政府穷的地方,很容易发生这种事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