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07阅读
  • 12回复

[台湾历史沿革]台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劃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4-24
台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劃(1684-1894)
清治行政區劃可分三階段
1684-1726台灣府階段
1727-1886台灣道階段
1887-1894台灣省階段

台灣府階段(1684-1726)
最高行政區劃為台灣府,台灣府下轄數縣,縣下轄堡里鄉澳。台灣知府駐台灣縣,雖受台廈道員節制,但台廈道道員駐廈門,故台灣最高行政區劃仍為台灣府。

1684一府三縣時期
以明鄭時期行政區劃為基礎,設台灣府,下轄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並將福建巡海道員改為台廈兵備道員,節制台灣知府。
台灣府: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

1721一府三縣時期
朱一貴事件後,台廈兵備道改為台廈道,所屬綠營轉交台灣鎮。
台灣府: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

1723一府四縣時期
分割諸羅縣,設立彰化縣。
台灣府:彰化縣、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

台灣道階段(1726-1886)
最高行政區劃為台灣道,台灣道下轄數府,府下轄數縣廳,縣廳下轄堡里鄉澳。台灣道員受福建巡撫節制。

1727一道一府四縣二廳
興泉道員改駐廈門,而台廈道員移駐台灣,並改為台灣道。分割台灣縣設立澎湖廳,分割彰化縣設立淡水廳。
台灣府:彰化縣、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淡水廳、澎湖廳。

1767一道一府四縣二廳
台灣道改為台灣兵備道,節制台灣鎮。
台灣府:彰化縣、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淡水廳、澎湖廳。

1787一道一府四縣二廳
林爽文事件後,乾隆皇帝改諸羅縣為嘉義縣,台灣兵備道改為按察使兼台灣兵備道。
台灣府:彰化縣、嘉義縣、台灣縣、鳳山縣、淡水廳、澎湖廳。

1811一道一府四縣三廳
設置噶瑪蘭廳。
台灣府:彰化縣、嘉義縣、台灣縣、鳳山縣、淡水廳、澎湖廳、噶瑪蘭廳。

1876一道二府八縣四廳
牡丹社事件後,分割台灣府設置台北府,台北知府駐淡水縣。設置卑南廳與埔里社廳,噶瑪蘭廳改宜蘭縣,分割鳳山縣設置恆春縣,淡水廳分割為淡水縣、新竹縣和基隆廳。
台北府: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基隆廳。
台灣府:彰化縣、嘉義縣、台灣縣、鳳山縣、恆春縣、澎湖廳、卑南廳、埔里社廳。

1885一道二府八縣四廳
中法戰爭後,台灣籌備建省。由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並預設台灣巡撫。
台北府: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基隆廳。
台灣府:彰化縣、嘉義縣、台灣縣、鳳山縣、恆春縣、澎湖廳、卑南廳、埔里社廳。

台灣省階段(1887-1894)
台灣省為最高行政區劃,僅轄台灣道,台灣道下轄三府一直隸州。府下轄數縣廳,台東直隸州不轄任何縣廳。台灣巡撫駐台北府淡水縣,正式宣告台灣重心由南往北遷移。

1887一省一道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
台灣正式建省,設置台灣巡撫、台灣布政使,預計駐於台灣府台灣縣。分割台灣府設置台南府,台南知府駐安平縣(原台灣縣),台灣知府移駐台灣縣。分割新竹縣設置苗栗縣,分割彰化縣設置台灣縣,分割嘉義縣設置雲林縣,原台灣縣改為安平縣,卑南廳改為台東直隸州。
台北府: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基隆廳。
台灣府:台灣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埔里社廳。
台南府:安平縣、嘉義縣、鳳山縣、恆春縣,澎湖廳。
台東直隸州

1894一省一道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四廳
分割台北府淡水縣設置南雅廳,台灣巡撫、台灣布政使皆駐台北府淡水縣。
台北府: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基隆廳、南雅廳。
台灣府:台灣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埔里社廳。
台南府:安平縣、嘉義縣、鳳山縣、恆春縣,澎湖廳。
台東直隸州




[ 此帖被w123qq123在2018-04-24 18:2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4-25
一省一道或一道一府不显得架床叠构重复吗?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4-25
回 asch2012 的帖子
asch2012:一省一道或一道一府不显得架床叠构重复吗?
 (2018-04-25 05:58) 

道员比知府多了很多权限,比如带兵备衔的可以统兵,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代藩臬视事,比如琼崖道代按察使监督科举考试等等。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4-25
原来海南就是省级架构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4-25
回 孟想 的帖子
孟想:原来海南就是省级架构啊???!!!。。。 (2018-04-25 10:00) 

不算省級架構
台廈兵備道員當時也兼管學政 當時也不認為台灣建省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4-25
回 asch2012 的帖子
asch2012:一省一道或一道一府不显得架床叠构重复吗?
 (2018-04-25 05:58) 

台灣巡撫劉銘傳 就和 台灣按察使兼台灣兵備道員 劉璈 發生對立衝突
互相爭奪政權和軍權 結果劉璈被流放黑龍江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04-25
回 w123qq123 的帖子
w123qq123:台灣巡撫劉銘傳 就和 台灣按察使兼台灣兵備道員 劉璈 發生對立衝突
互相爭奪政權和軍權 結果劉璈被流放黑龍江 (2018-04-25 13:08) 

顺便问下,黑龙江和乌鲁木齐,在台湾是不是被用来指代边远之地?就像以前人说“忘到爪哇国去了”似的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04-25
回 magiu 的帖子
magiu:顺便问下,黑龙江和乌鲁木齐,在台湾是不是被用来指代边远之地?就像以前人说“忘到爪哇国去了”似的 (2018-04-25 21:36) 

黑龍江在台灣也有偏遠落後地區之意 但這個劉敖真的是被貶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去

烏魯木齊在台灣主要是取其諧音 有雜亂無章之意
若要說偏遠之處會講新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04-26
回 w123qq123 的帖子
w123qq123:黑龍江在台灣也有偏遠落後地區之意 但這個劉敖真的是被貶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去
烏魯木齊在台灣主要是取其諧音 有雜亂無章之意
若要說偏遠之處會講新疆 (2018-04-25 23:48) 

o lok moh szik 哈哈哈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04-26
回 asch2012 的帖子
asch2012:一省一道或一道一府不显得架床叠构重复吗?
 (2018-04-25 05:58) 

一道一府不会。
台湾道有兵备二字,所以当时台湾的军队是归道员管的,而且后来加了按察使衔(不是文中所说安察使兼台湾兵备道,而是台湾兵备员加按察使衔,官称可以写作按察使衔台湾兵备道,还是正四品,而不是按察使的正三品),所以台湾司法事务可以直达督抚,而不必再经过福建按察使。台湾道也兼管台湾的学务(相当于学政)。

一省一道实际上也不会。
台湾省很小,所以省级官员配备也没有那么多,不过因为抚藩夺了道员很多权,所以初期产生的冲突。台湾巡抚兼军政大权,台湾道的兵备职能让渡了,台湾布政使虽然名称是布政使,但实际上只管按察使的事务,布政使的事务都在巡抚那儿,这样台湾道的按察职能也让渡了。刘璈罢官后,接任的台湾道并不强势,就基本主管学政的事了。
不过后来抚藩争权的事又发生了。不过有清一朝,督抚藩臬争权的事发生得太多了,外人没人太当回事。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04-2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一道一府不会。
台湾道有兵备二字,所以当时台湾的军队是归道员管的,而且后来加了按察使衔(不是文中所说安察使兼台湾兵备道,而是台湾兵备员加按察使衔,官称可以写作按察使衔台湾兵备道,还是正四品,而不是按察使的正三品),所以台湾司法事务可以直达督抚,而不必再经过福建 .. (2018-04-26 15:57) 

台灣通史清代職官表中 道以上官制如下
福建臺灣巡撫一員
光緒十一年奏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暫駐臺北。十三年,照甘肅、新疆例,改為福建臺灣巡撫。
臺灣布政使司一員
光緒十三年設,綜核全臺錢糧餉項,考核大計。
臺灣按察使司一員
乾隆五十三年奉旨:『嗣後補放臺灣道員者,俱加按察使銜,俾得奏事。』光緒十三年,部議『臺灣道向兼按察使銜,毋庸特設。』一切刑名,由道管理。
提督學政一員
舊例以按察使副使或按察司僉事為提學道,每省一員。雍正四年,改為提督學政。臺灣向以兵備道兼理。雍正五年,改歸漢御史。乾隆十七年,復歸道。光緒元年,奏由巡撫主政。四年,歸道。十三年,仍歸巡撫。
巡視臺灣監察御史滿、漢各一員。
康熙六十年設,駐府治。乾隆十七年,定例自後三年巡視一次,不必留駐。三十年,奉旨:『嗣後隨時派往。』五十二年,罷,命閩浙總督、福建巡撫、水陸提督每年輪值一人前往巡視。
督辦臺灣撫墾大臣一員。
光緒十二年設,巡撫兼理。
幫辦臺灣撫墾大臣一員。
光緒十二年設,駐臺北大嵙崁。
分巡臺灣兵備道一員。
康熙二十三年設,為臺廈兵備道,駐府治。六十年,去兵備。雍正六年,改為分巡臺灣道。乾隆五十一年,加兵備銜。五十二年,加按察使銜。

因此台灣省實際僅有四員 較他省來的精簡
台灣巡撫兼提督學政兼撫墾督辦
台灣布政使
台灣兵備道員兼按察使
台灣撫墾幫辦

台灣撫道之爭除了單純爭權外
尚有清法戰爭之功 湘軍淮軍政治對抗 等原因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04-27
回 w123qq123 的帖子
w123qq123:台灣通史清代職官表中 道以上官制如下
福建臺灣巡撫一員
光緒十一年奏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暫駐臺北。十三年,照甘肅、新疆例,改為福建臺灣巡撫。
臺灣布政使司一員
....... (2018-04-26 16:47) 

臺灣按察使司一員
乾隆五十三年奉旨:『嗣後補放臺灣道員者,俱加按察使銜,俾得奏事。』光緒十三年,部議『臺灣道向兼按察使銜,毋庸特設。』一切刑名,由道管理。

-----------------------------------------------
这个还是道员,正四品,只是加按察使衔,在清朝后期,在不少道员都有这种加衔。不是台湾按察使(正三品),不要弄错了。
加衔不是实授,所以不存在台湾按察使。不然,刘铭传的官衔是福建台湾巡抚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是不是台湾还得开个行兵部和行都察院的机构?
加衔就是本职获得得他职的授权,这种授权有常授和暂授两种,像“俱加”就是常授。像巡抚的加衔,右副都御史衔就是常授,只要当了巡抚就这个加衔,而兵部侍郎是暂授,是要吏部定夺的,吏部不给,就没有。

清朝的总督(正二品)还加兵部尚书(从一品)衔,如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都察使右都御史衔,而不是两江兵部尚书兼总督、都察使右都御史。

兼衔就不同了,像直隶总督全称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这个兼巡抚事就是兼衔。
兼衔在官印或关防上面有体现的。其他如:伊塔道、兼水利、屯田。松江府川沙抚民同知、总理海塘、兼水利。等等。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8-04-27 16:31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04-28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臺灣按察使司一員
乾隆五十三年奉旨:『嗣後補放臺灣道員者,俱加按察使銜,俾得奏事。』光緒十三年,部議『臺灣道向兼按察使銜,毋庸特設。』一切刑名,由道管理。
-----------------------------------------------
....... (2018-04-27 16:17) 

原來只是加銜啊 還以為類似是總督兼巡撫 受教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