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人来作答,因为张掖人都以“金张掖”而自豪,很多人也会问到我这个问题,所以知道一二。
先说地理条件,河西走廊有一座山-祁连山,祁连山冰川融化形成三条内陆河:黑河(弱水)、石羊河、疏勒河(党河),三条内陆河又造就三块冲积平原(绿洲):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其中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黑河是河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也最大的河流,同时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至正义峡(镇夷峡)为下游,称为弱水,继续北流至额济纳旗(居延),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形成两个湖泊,黑河绿洲也是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有河西四郡的两座-张掖酒泉,现代河西五市的三座-张掖酒泉嘉峪关,但张掖在黑河干流旁,酒泉嘉峪关在原黑河支流讨赖河(酒泉称为北大河),且现在未流至黑河已断流。
就交通条件来说,东西向都在丝绸之路上,但张掖有两条路线汇集,敦煌有三条汇集;向南,祁连山最大的峡谷-扁都口属于张掖,到西宁等青海地区比武威-仙米寺、敦煌-当金山好走太多;向北,河西走廊北面的阿拉善高原,西面是巴丹吉林沙漠,东面是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没有汇合就是因为有黑河在两者中间流过,在没有河流的情况下,在戈壁滩上补给较为困难,这一点张掖、酒泉比武威强得多,阿拉善高原中心长期是居延,居延长期都属于张掖管辖,西汉时为张掖郡居延县,东汉时为凉州刺史部张掖居延属国,王维《使至塞上》中“属国过居延”就指这个,建国后额济纳旗曾属酒泉。
然后说农业条件,张掖农业历史较为悠久,在张掖市民乐县的东灰山遗址,考古学家曾发现了小麦、大麦、高粱、粟和稷等5种作物的炭化籽粒,尤其是小麦粒完整饱满,而且数量很多。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对这些炭化小麦标本进行碳14测定,断定为距今4230±250年,考古学者认为,这些炭化小麦仍然是我国境内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炭化小麦标本。这些发现表明,张掖市的民乐县是我国种植小麦最早的地方。在河西走廊,张掖的绿洲面积和可灌溉耕地面积都是最大的, 而且土地尤为肥沃,张掖市的临泽县1988年以平均亩产617公斤的佳绩,获得了全国一熟制地区粮食单产冠军县的美称。进入21世纪,张掖市用甘肃省15%的耕地面积提供了甘肃省35%的商品粮,而且还种植水稻-乌江大米,清朝时成为贡米。另外,张掖的山丹马场是当前世界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30多年,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单一组织。
下面说说“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
一、甘肃巡抚元展成乾隆六年(1741年)的奏折中所说征收赋税土地分金、银、铜、铁四等在上等川地中,又可分出"金"、"银"二等在下等陡坡地中,又可分出"铜"、"铁"二等,是有历史依据的。在分析清代河西走廊赋税征收的标准张掖、武威的土地与赋税征收情况张掖、武威的人口的基础上,得出"张掖属‘金’等的土地比武威多武威属‘银’等的土地,数量更大一些张掖缴纳的赋税多于武威"的结论。由此,衍生出了"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用金、银、铜、铁的等级,表达人们对一些地方水土条件与富庶程度的认可,是河西走廊特有的一种表述方式。
二、“金张掖”一词到底始于何时,其涵义又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中称张掖为“金张掖”的是三部书。一是刊行于1936年,1979年又修订出版的《辞海》,二是著名记者范长江于1936年对张掖进行考察后出版的《中国的西北角》,三是由张湛平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小辞典》。这三本书尽管都讲“金张掖”但究竟“因”从何来,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银武威”的来历说法较多。文字最早见于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银武威不容乐观”。
上面都是从网上找来的资料,其实要我说,无非是居中四向的交通位置和较为发达的农业牧业,造就了“金张掖”的美名。至于河西走廊中心是哪座城市,从历史长河中来看,几座城市差别不大,但张掖、武威、张掖、酒泉轮流成为了河西走廊的中心。
先秦时期,河西走廊为月氏地,建都于昭武城,即今天的张掖,昭武九姓就是从这儿来的。接下来是匈奴,张掖是浑邪王驻地,武威是休屠王驻地,汉武帝攻打匈奴,取得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西汉时设立驻地为武威的凉州刺史部,但此时州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到东汉时才成为在郡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武威自此成为河西走廊中心。五胡十六国时期,武威先后成为前凉,后凉,北凉和西凉的国都,而张掖只是在北凉国前期为都城。唐朝,驻地为武威的陇右道管辖今天的甘肃大部分。唐后期,公元九世纪,河西走廊的回鹘在甘州设立王庭,史称甘州回鹘,据记载,甘州回鹘新建的城市占地25平方公里,是仿照前回鹘汗国都城修建的,城墙高达10米,碉楼高12米,望楼高14米。人们需要一天时间才能穿过这座城市。后来,有位大食的作家看到此城后,误认为这座城就是中国的王城。后被西夏灭亡,西夏在甘州设立甘肃军司,统治河西,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朝,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州,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明朝在河西走廊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和甘肃镇,治所均为甘州。清朝,张掖为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民国,河西走廊分属甘凉道和安肃道。1953年10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酒泉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1961年11月25日, 国务院决定从张掖专区恢复武威专区和酒泉专区。2009年10月19日,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将酒泉、嘉峪关定为河西走廊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