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丁真:定义矮行星就是为了把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
想想,如果木星上有气态智能生命,没准会制定标准,让太阳系只有两大行星。
虚假的太阳系行星标椎——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其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行星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真 ..
(2023-12-07 22:58)
冥王星从发现起就一直是受质疑的,因为太小,以前不少天文学家就建议将其划归小行星。但苦于没找到与冥王星相当的其他行星,所以开始的争议还不算太大。
这个争议在90年代初开始急剧升温,因为在柯伊柏带,陆续初步观测到不少比其小一些的行星(这些行星在00年代陆续被确定)。但由于预估这些小行星仍然都比冥王星瘦一圈,所以国际天文学联盟一直下不了决心。
随着00年代发现塞德娜星,一开始机构就宣称这可能是是太阳系第十颗大行星,把争议推向高潮(实际上这颗星仍有争议,联盟现在仍未将其列为矮行星)。而随后阋神星的发现,争议达到顶峰,因为如果冥王星是大行星,那么与之相当的阋神星必须是大行星。
那么联盟面临两个选择:1、把阋神星列为大行星,整个太阳系的大行星边际重新定义,而且未来仍存在更多不可遇知因素,如再发现1颗与冥王星相当或更大(更重)一点的行星。2、把冥王星降格,这样即使发现比冥王星大一圈的行星,仍有调整空间。
联盟在权衡影响后,最终选择可操作空间更大的降格。这样比冥王星更早发现的谷神星,与阋神星同处于00年代发现鸟神星、妊神星、共工星等等,这种明显比其他小行星胖不少的行星,有了一个新类名——矮行星。为什么不直接把冥王星降为小行星,估计一是考虑到原来冥王星的影响力,一下降格为小行星会让很多老派天文学家接受不了;二是增加一个分类,能更加细分天文市场,打住。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3-12-08 03: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