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话不能这么说,苏联解体,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这三个人只是作为代表,履行了一下手续。
在历史的进程中,个人的作用其实是很渺小的。
他们只是顺应历史潮流,没有螳臂当车。
.......
(2022-05-12 21:07)
被弗.弗.普京总统称为“二十世纪地缘政治灾难”的苏联解体现在看来就是一场某些人的政变。在决定联盟命运的公投中,大多数苏联公民都是赞同保留联盟的。实际上在苏共中央和政治局,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等激进改革派也不一定是多数。从苏共第二号领导人、长期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到末代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到苏联总理帕夫洛夫、末代部长会议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再到819时期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很大一部分苏共高层还是信仰社会主义、拥护联盟的。至少中亚的突厥人和塔吉克人从来没想过背叛联盟。紧急状态委员会失败后,内务部长、拉脱维亚人——普戈,二战老兵、苏军总参谋长和总统军事顾问——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先后因理想幻灭自杀身亡。
819事变功败垂成,事实上加速了苏联解体。叶利钦领导的、在联盟中拥有特殊地位俄罗斯僭越了中央,联盟已经不具备存在的空间。居于联盟主体地位的斯拉夫三国特别是俄罗斯私底下决定了联盟的命运,当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森林秘密会谈时候,苏联强力部门仍然试图采取非常手段维护苏联宪法。但是处于弥留状态的联盟和苏共已经群龙无首,没有人愿意承担历史责任。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患得患失,拒绝承担宪法赋予苏联总统保卫联盟的责任。事实如此,远在中亚的哈萨克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当然无法力挽狂澜。虽然当苏联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哈萨克仍然没有宣布退出联盟。
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外,苏联十二个加盟共和国都曾经加入过独联体,但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独立初期,在高加索地区、塔吉克以及摩尔多瓦都发生了战争。独立初期斯拉夫三国的政局也不稳定,乌、白两国的独立领导人很快在选举中下台为库奇马和卢卡申科取代。俄罗斯也发生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争议,最终两派大动干戈,发生叶利钦调动军队攻打议会所在地,炮打白宫的十月事件。事件以伤亡近千人,副总统、议长等反对派领导人投降收场。俄罗斯联邦各主体纷纷向中央要权,除了犹太以外所有的自治州自动升格为共和国,同时原本属于边疆区和州,人口稀少的民族自治专区也纷纷成为联邦主体。
叶利钦执政的整个时期,俄罗斯共产党和前苏联人民代表在俄罗斯议会(杜马)当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以俄国为首的“人民爱国力量联盟”是叶利钦政府强有力的反对者。同时期,乌共在乌克兰政局中也扮演者最大反对者。
除了波罗的海国家和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领导人外,其他新独立国家的开国领袖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时期地方党政领袖,当然俄罗斯是一个特咧。大部分前苏联国家最终成为了总统制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白俄、阿塞拜疆和中亚地区的政局比较稳定,不存在强有力的反对派,形成了统一俄罗斯党、新阿塞拜疆党土库曼斯坦人民民主党、乌兹别克斯坦民主党、哈萨克斯坦祖国党等支持总统的政权党。
在苏联解体前后中亚地区发生了频繁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塔吉克甚至出现了世俗派和原教旨主义的内政。但整体上中亚是独联体中政治最为稳定的部分,在中亚开国领导人中除了吉尔吉斯的阿卡耶夫因颜色革命下台并流亡俄罗斯外,其他都保持有较高的政治威望。其中土库曼的尼亚佐夫、乌兹别克的都在总统岗位上干到去世。哈萨克斯坦国父纳扎尔巴耶夫老当益壮,是经历了苏联解体且在位最久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干到2019年光荣退休。
独联体当中政局最不稳定的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两国都因与俄罗斯的冲突而退出独联体,近年来独联体已经趋于名存实亡,为亲俄罗斯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亚欧共同市场所代替。
独联体曾经出现过亲俄的集安条约国家和亲西方的古阿姆国家两派。集安条约包括俄、白、亚美尼亚和中亚三国(不包括土、乌),而古阿姆国家有乌克兰、乌兹别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两者之间的对立也反映了独立体内部俄乌、哈乌(兹别克)以及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三对地区矛盾。而土库曼作为亚洲的永久中立国而自成一家。乌兹别克发生费尔干纳宗教极端分子暴乱后,改变了亲西方政策,加入了集安条约国家。而摩尔多瓦在共产党执政期间,也奉行亲俄政策,退出了“古阿姆”,随着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退出独联体,古阿姆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集安条约组织和亚欧共同市场很大意义上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西翼,除了白俄和亚美尼亚外都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在独联体内光荣独立的土库曼斯坦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