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626阅读
  • 80回复

[民族区划]深刻吸取前苏联、前南斯拉夫解体教训,思考民族自治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8-05-05
懒得多说了.
想问三个问题--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等同于前南斯拉夫和苏联,俄罗斯的加盟(自治)共和国体制吗?
如何解释西方民主国家澳大利亚的北部地方和加拿大的努纳武特地区?
中国少数民族近60年来,是同化大于异化,还是异化大于同化?
=====================================================
没有人说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等同于前南斯拉夫和苏联,俄罗斯的加盟(自治)共和国体制吗
也没有人说西方民主国家就没有民族自治地区
讨论的议题是民族分割和民族融合两种区划建制哪一种更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至于少数民族60年来同化多还是异化多,以我的观察是异化为多
本来与汉族融合得差不多的民族,如羌族、黎族等,原本与汉族书同文,建国后硬是给其发明出所谓的“本民族文字”。更甚者,以行政命令逼迫当地民族学习这种新发明的语言和文字;又以这种新奇的文字印制中小学教材,强行在当地学校中推广使用,替换掉原本的汉文教育。这种与历史背道而驰的行径不仅大大制造了民族矛盾和破坏了民族凝聚力,更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更加好笑的是,“壮族”--这个目前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堪称人造民族的经典。“壮族”这个词本身就是建国后的汉人发明出来的。生生把汉族中的一部分割出来叫做“僮族”,后来又说“僮族”是“人+童”,有歧视之嫌,于是,“僮族”又变成了“壮族”,然后又是汉人去人造“壮文”。。真是古今中外之闻所未闻也。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8-05-05
中国确实应该反思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8-05-05
1995年-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03万,难道也是因为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吗???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8-05-05
引用第34楼大家好于2008-05-05 14:54发表的  :
1995年-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03万,难道也是因为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吗???

1995没有人口普查,抽样是有误差率的,那点数字完全在误差率之内,实际上1995~2000仍然是少数民族增长过程。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8-05-05
期大林貌似本来就是俄罗斯人的吧。只不过是在格鲁吉亚出生的,他们家族在那边也没生活多少代的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8-05-05
民族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解决的办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靠强权压制来维持肯定是会适得其反的。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8-05-05
引用第39楼harro于2008-05-05 18:11发表的  :
民族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解决的办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靠强权压制来维持肯定是会适得其反的。

第二句就像在说神爱世人,土耳其的亚美尼亚问题和美国的印第安问题就解决的不错。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8-05-05
1995年-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03万,难道也是因为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吗?
==================================================================
抽样数据不能和普查数据相比较是你自己说的,你怎么自己打起自己耳光来了???
傻子也知道,少数民族人口减少,可能吗??别在这误导人了。
借用你的话--“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就该封权”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8-05-06
引用第36楼北极星于2008-05-05 16:16发表的  :
1995没有人口普查,抽样是有误差率的,那点数字完全在误差率之内,实际上1995~2000仍然是少数民族增长过程。


汉族增长5000万,少数民族减少203万都是因为误差率???

那为何2000-2005年少数民族的增长就不是误差率造成的.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8-05-06
少数民族增长比汉族快,是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汉族的满族、朝鲜族1990年以来的人口增长速度都远远低于汉族。


再例如湖北省宜昌市有两个民族自治县,黄冈没有,可是黄冈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宜昌。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8-05-06
应该彻底取消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区划,建立省、市、县的统一区划。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8-06-06
先把汉族的台独搞定了再说吧。少数民族独立哪个搞得过汉族。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8-06-06
LZ的观点很正确 自治区 自治县自治州都是未来国家安全的隐患.而且几个自治区都划得那么大,实在是危险得很啊........强烈支持全国一体化分省.把自治区划分为更为小的更为灵活的地方政策实施的省.另外为什么同一个国家那么多民族不说国语?  以后要从幼儿园小学开始 在原自治区域里推行中文教育,所有广播电视,报纸强力推行中文播报,那么多外民族人想融入美国都第一个学英文.我们也是一样.看电视采访 那么多少数民族竟然需要翻译 来接受记者采访.他会把我们真心当做同胞????? 实在是巨大隐患.力稳国家之本 在于文化认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日本占东北台湾,美国挺进西部能不能站稳脚都显示出了文化统一的重要性.......好贴支持~~~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8-06-07
对于民族治理,我的意见是:
第一,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律实行省,市,县统一规划。
第二,取消少数民族优惠制度,改为对落后贫穷的人进行优惠,不管贫穷的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第三,取消民族识别,民族栏由个人意愿填写。但严控汉改少,鼓励少改汉。少改汉的有优惠政策。
第四,促进民族融合,鼓励汉少通婚。鼓励少民往内地移民,同时加大汉族对新疆,西藏等区域进行移民,形成大杂居的状态。

  第一条,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防止区域分裂是很重要的。
  第二条,取消少数民族优惠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少民,本来就已经很发达了,却还享受着特权,这对汉族同胞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使许多汉族人眼红,争先恐后地要改为少民,为了就是优惠政策。这样的后果就是使少数民族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成为了贵族阶级,使民族矛盾加大!所以取消少数民族优惠制度,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落后贫穷的群体给予优惠政策,防止浑水摸鱼的人,这样既名正言顺,符合民族平等,也可以抑制民族分裂和矛盾。
  第三条存在争议。国家对民族栏太看重了,有时一个民族栏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取消民族识别,民族完全有个人意愿填写,但是无论填什么都是和其他民族平等的。鉴于有许多汉族人因“立异”等想法去改少民,应严控汉改少!同时也鼓励一些本来就和汉族同血统和文化相近的民族融合进汉族。比如满族在入关时血统已经有很大部分是汉族血统,民国时也才几十万人。但建国后迅速跃到一千多万人,而里面大部分都是汉改满的,讲的是汉语,血统是汉族,却民族栏是满族而得到那么多优惠。
  第四条促进民族融合,加大通婚,而不是民族隔离。加大少民和汉族互相移民是很重要的,这既加大了民族融合,大杂居的状态也使分裂分子无从下手……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8-06-08
LZ的观点很正确 自治区 自治县自治州都是未来国家安全的隐患.而且几个自治区都划得那么大,实在是危险得很啊........强烈支持全国一体化分省.把自治区划分为更为小的更为灵活的地方政策实施的省.另外为什么同一个国家那么多民族不说国语?  以后要从幼儿园小学开始 在原自治区域里推行中文教育,所有广播电视,报纸强力推行中文播报,那么多外民族人想融入美国都第一个学英文.我们也是一样.看电视采访 那么多少数民族竟然需要翻译 来接受记者采访.他会把我们真心当做同胞????? 实在是巨大隐患.力稳国家之本 在于文化认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日本占东北台湾,美国挺进西部能不能站稳脚都显示出了文化统一的重要性.......好贴支持~~~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8-07-26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世昌 翟方)“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加10分投档”,这是国家出于照顾少数民族考生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正值我省高考录取工作紧张进行之际,石首市的几十名“少数民族考生”却成为当地议论的焦点。这不仅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当地的“实权人物”,更因为他们的民族成份进行过更改。这些考生和他们的父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还是想钻“加分政策”的空子?记者在石首进行了多日的调查。
    今年6月1日起,湖北招生信息网公示了全省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在石首市籍的56名少数民族考生中,有20余人的父母是当地党政机关干部及企业负责人。“我们是几十年的同事,他们和小孩怎么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少数民族呢?”在石首当地,不少人对这份公示名单提出了质疑。
    7月18日,在石首市教育局,记者找到了三名身为教师的家长方某、谢某、唐某2000年前的档案,他们的民族成份均为汉族。而在招生网公示名单上,他们摇身变成了少数民族。显而易见,他们都对自己的民族成份进行了更改。石首市招办负责人解释,根据国家政策,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父母的民族成份改动后,子女将顺理成章地变为少数民族,从而享受到加10分的优惠政策。
    这三位教师的做法并非个例。石首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他们查证,2005年以来,有20名考生及父母履行了审批手续,从而更改了民族成份。
    这些考生和家长是怎样通过审批程序呢?以教师方某为例,其夫为石首市交通局副局长。方某和其子席某通过居委会一张证明,顺利闯过道道“关卡”。更改民族的理由是“登记填写时疏忽大意。” 该居委会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方某等人当时找了一位熟人,便给其盖了章。
    石首市政协常委水红国是一名少数民族人士,他就此事表示:非常痛恨那些出于个人利益而滥改民族成份的行为,早在2004年底,他就曾联合其他的6名政协委员提出“更改民族成份应从严把关”的提案。水红国认为,“这种做法有损国家民族政策的严肃性,损害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8-10-01
引用第45楼keating于2008-06-06 00:52发表的  :
先把汉族的台独搞定了再说吧。少数民族独立哪个搞得过汉族。

]还好台湾人民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在和大陆分治近60年了,也没有宣布独立。如果台湾人民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估计在1950年就宣布独立了。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8-10-02
引用第49楼xxyyjj于2008-10-01 22:22发表的  :
]还好台湾人民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在和大陆分治近60年了,也没有宣布独立。如果台湾人民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估计在1950年就宣布独立了。


那倒是,正好是民族自觉的好机会。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8-10-16
苏联是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上重生的。沙俄帝国奉行大俄罗斯主义,实行中央集权统治,1917年“二月革命”特别是“十月革命”摧毁了“亚欧各族人民的监狱”——沙俄,一时间前沙俄的土地上风烟四起,群雄逐鹿,在布尔什维克党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各地民族主义者也纷纷建立其“拉达”(乌克兰语议会)。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其间,与红军作战的白卫军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民族主义者,
在莫斯科“二月革命”的同时,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也在基辅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政权“中央拉达”,并于11月4日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同年12月24日,在哈尔科夫召开了第一次全乌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宣布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拉达与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相互敌视,在俄罗斯苏维埃红军的帮助,中央拉达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其领导人逃往国外。1918年2月30日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由哈尔科夫迁至基辅,并将基辅定为首都。从此后到1920年3月,协约国干涉军和苏俄红军在乌克兰全境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最终红军取得了完全胜利。
在白俄罗斯,民族主义“拉达”建立了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并于1918年3月宣布独立,德军撤离后,拉达逃跑,红军开进了明斯克,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白俄罗斯的政权。
同样在高加索、波罗的海地区以及摩尔达维亚(比萨拉比亚)的民族主义者也纷纷宣布建立自己民族的政权。波兰和芬兰这两个民族国家的大部分也是脱离沙俄版图而独立的。
经过残酷的内战后,布尔什维克掌权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两个民族共和国与俄罗斯、高加索两个联邦组成了苏联。
“二战”后苏联在战胜纳粹德国的同时,建立了东西方对立的雅尔塔体系,战时原属沙俄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摩尔达维亚地区被再次合并进入苏联,但是很多波罗的海人认为被并入苏联是非法的,战后反苏联的地下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同时波兰割让了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外喀而巴阡乌克兰,在实现了乌克兰民族统一的同时,西乌克兰中的前奥属波兰部分以及外喀而巴阡乌克兰都是前奥匈帝国的领土,历史上莫斯科的沙皇从未统治过。但是整体而言苏联的西部边界与1913年的沙俄帝国相比是向东收缩了不少。
沙皇俄国领土扩张的速度过于迅速,来不及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直到苏联解体前夕,所谓的“苏维埃人”也没有真正诞生。但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建设,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的煤炭、钢铁与有色金属,俄罗斯、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乌克兰的粮食、俄罗斯的木材、中亚的棉花,摩尔多瓦、高加索、中亚地区的水果与葡萄酒,外高加索的柑橘与茶叶都已经成为苏联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传统的、过于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扼杀了地方的积极性,地方对中央也有意见,同时苏联西北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共和国和相对落后的中亚几个共和国之间也有矛盾。但是大多数共和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脱离苏联。共和国与中央的矛盾还属于分权与集权之争。苏联后期分离倾向最严重的只是波罗的海国家和格鲁吉亚等几个较小的、经济比较发达、外向型较强、与联盟经济关系不是非常密切的共和国,人口和土地面积不到全苏的10%,1991年之前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的也只有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在1991年夏天举行的全民公决中,80%以上的苏联公民赞成保留苏联。看来,联盟的大厦虽然已经出现了裂缝,但似乎尚未到轰然倒掉的程度。特别是几个突厥国家和塔吉克斯坦还是向拴在联盟的脐带上。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鲍.伊.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发挥了破坏性的作用。俄罗斯是苏联的主体民族,理应对苏联的历史和命运担负更大的责任。虽然俄罗斯联邦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拥有事实上的主权。但是在叶氏的领导下,俄大罗斯民族主义情绪膨胀,开始了僭越和夺取联盟最高权力。苏联强烈部门发动的8.19政变失败后,鲍.伊.叶利钦成功架空了米.谢.戈尔巴乔夫,联盟中央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作为一名大俄罗斯主义者,鲍.伊.叶利钦也并不希望只在沙皇彼得一世的版图内恢复俄罗斯民族国家。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前苏联的其他民族共和国宁愿独自应对陌生的国际、国内事务的挑战,也不会甘心成为大俄罗斯的附属。这就比方一个大家庭,家长不在了,老大哥又欺辱兄弟姐妹,大伙只能分家各过。俄罗斯宣判了联盟的死刑,就要自己忍受战略空间大为缩小,成百上千万同胞流散在异国的苦楚。
不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人是否是共产主义的叛徒,但是他们亲手开拓的改革最终走向死胡同,俄罗斯民族滑向深渊的边缘,这也是他们不愿看到的。但是在关键时刻,米.谢.戈尔巴乔夫、鲍.伊.叶利钦,没有选择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翻云覆雨,否定了太多,最终导致否定了自己。因为米.谢.戈尔巴乔夫和鲍.伊.叶利钦在关键时刻不是依靠人民,而是玩弄人民;所以他们看不到俄罗斯民族和苏联各民族伟大的力量,看不到改革事业的推动力量与依靠力量,反而一厢情愿的将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身上。由于缺乏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和地缘政治战略的指导,他们把西方反苏、反共力量,消灭共产主义、消灭俄罗斯的毒药当成了蜜糖,自己宣判了强大的苏(俄)帝国的死刑。
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传统的俄罗斯人,哪怕他在动荡年代攫取了大力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也会扼腕叹息,个中滋味又有几人能够说清?
汉族自治的论调实际上与鲍.伊.叶利钦对俄罗斯主权的要求如出一辙。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各少数民族更好的管理其内部事务,汉族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汉族实际上与中华民族、与中国水乳交融,汉族不存在其特殊的民族事务,因此没有必要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如果建立汉民族的民族自治地方,其结果必然是架空中央政府。实质上,也是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分裂了开来,等于人为割裂了中华民族。
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终结了多民族的沙俄帝国,而且也造成了同样多民族的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瓦解,从奥匈帝国分离出将近10个国家。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则始于1830年的希腊独立,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现代的巴尔干国家秩序就是建立在这两个帝国的废墟上,“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分析目前巴尔干地区的乱局,就不能不从不这两个已经不存在的帝国说起。
在消灭了拜占庭之后,奥斯曼突厥人成为了巴尔干的统治者,当时它统治的民族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希腊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只有黑山人(门的内阁罗人)依托险峻的地形,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阿尔巴尼亚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由东正教和天主教改宗为穆斯林(就是现在的波黑穆族或波斯尼亚人)。19世纪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欧洲病夫,自1830年希腊独立后,奥斯曼帝国巴尔干的领土西北部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格维纳等地被奥匈吞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三个民族国家也相继建立。1912-1913年又发生了瓜分奥斯曼领土的和反保加利亚的第一次、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以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仅余伊斯坦布尔一隅,阿尔巴尼亚建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都扩大了领土,巴尔干的中心马其顿地区被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三国瓜分,希腊占领区称为爱琴马其顿,塞尔维亚占领区称为斯拉夫马其顿,保加利亚占领区称为色雷斯马其顿,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希腊占领了色雷斯马其顿,就是今天希腊对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也是说三道四,不许它使用马其顿这个名字,现在这个新独立的弱小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正是名称是“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两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围绕着波斯尼亚-黑塞格维纳,塞尔维亚和奥匈的矛盾加剧。1913年萨拉热窝的枪声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罗马尼亚、希腊、门的内阁罗等两次巴尔干战争的胜利者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和英法俄塞尔维亚一起作战,相应的两次巴尔干战争的失败者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则加入了德奥为首的同盟国。
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战败,多民族国家瓦解,奥地利、匈牙利分别建国,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一部分领土则归了罗马尼亚和波兰,剩下的斯拉夫人的土地则被战胜国塞尔维亚吞并,合并门的内阁罗以后,以塞尔维亚为基础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国,塞王成为了南斯拉夫国王。但是南斯拉夫王国一直得不到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一致认同,早在1925年克罗地亚人即建立地下组织“乌斯塔沙”从事独立建国运动,“二战”其间在纳粹德国的支持下,“克罗地亚独立国”宣告成立,其领土包括克罗地亚本土、波黑和伏伊伏丁那,“二战”后许多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作为纳粹的帮凶被处决或老死狱中。
铁托执政时期,南共盟执行既反对“大塞尔维亚主义”,也反对“大克罗地亚”主义的“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策,并努力促进民族间通婚与融合,试图创造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南斯拉夫人”。但是铁托去世后,南共中央软弱无力,在1989年开始苏东剧变中,南共中央瓦解,反共的民族主义政党先后取得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的政权,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遂不复存在。同时,克罗地亚与波黑先后陷入残酷的内战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8-10-17
中国也应加速推行民族同化融合进程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8-10-17
引用第1楼雅昭于2008-05-01 13:42发表的  :
實在太幼稚了,你以為民族政策是可以隨主觀意志愛圓就圓愛方就方的嗎?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壓制的結果只能更加堅定他們獨立的決心罷了。唯一的徹底解決之道你可能也知道,就是納粹那種種族滅絕,想來也就知道現代的國際社會是不可能允許種族滅絕的。其實即使實行了殖民和滅絕又怎樣?畢竟民族地區不同於內地的風土人情,定居的漢人遲早也會變成「異文化」的,就像美國獨立前的英國殖民一樣,照樣有獨立的意願,最接近現實中國的活例子就是台灣了吧。
所以,治國不是那麼簡單地!

先好好学学汉语吧,否则连帖子都看不懂了:楼主的意思是民族划分不能太过主观,更不能认为制造新的民族。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族是历史范畴”,是在不断演变的,但由各国共产党政府设立的、相对固定的民族成分划分政策本身就不符合民族不断演变的事实,且不说民族认定过程中还有种种荒谬之处。而且,既然中国宣称各民族平等,那就不应该搞民族区域自治,不仅相互矛盾,而且这种有名无实的“自治”也容易授人以把柄。
国家遗产学院  Institut National du Patrimoine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8-10-25
引用第6楼atletico于2008-05-01 20:55发表的  :
当初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三国瓜分马其顿,结果只有塞尔维亚的那份独立了。。。。。。
铁托同志的民族识别居功至伟啊。。。。。 [表情]  [表情]

这虽然是南部斯拉夫各民族自己的选择,但不要忘记这也是西方干涉的结果,南斯拉夫是巴尔干火药桶中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是协约国集团获胜,南斯拉夫国家就不可能成立,甚至塞尔维亚能否保持独立也将成为问题,“二战”如果轴心国集团取得胜利,统一的南斯拉夫将被扼杀在摇篮里。
上世纪末,南斯拉夫的解体,使西方一贯的反东正教、反斯拉夫的地缘政治的取得了暂时的成功,但是南部斯拉夫各族、巴尔干各族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虽然这样,这是南部斯拉夫各族、巴尔干各族自己的选择,我们无需为此表示同情或遗憾。
[ 此贴被燕山雪在2008-10-25 17:5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8-10-25
马戎:前苏联在民族问题上出了什么错
苏联联邦制的特色在于,各单元是以民族为基础建立并以民族命名。

新中国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受到前苏联很大影响,“居安思危”,民族分裂的危险并没有完全消除。

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解体,分裂为十几个新国家。按照斯大林本人和前苏联历届领导人(直至戈尔巴乔夫)宣称的观点,苏联的民族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已出现了“苏联人民”这个共同体,苏联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不可逆转。

此后发生的系列事变,证明苏联的制度和民族关系,没有其宣称的那样美好。苏联党和政府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根据事后的材料,可提出以下几个命题:

1.苏联解体,主要推动力来自国内而不是国外。这说明苏联的国家制度设计存在关键性的问题,无法承受国内重大政党纷争、政治风波和社会冲突。

2.联盟的解体以加盟共和国为单元,而世界上其他联邦制国家(美国、德国、瑞士等)没有出现类似危机,这说明问题在于联邦制的具体设计原则,而非联邦制本身。苏联联邦制的特色在于,各单元是以民族为基础建立并以民族命名,其他联邦国家则并非按此建立。

3.自1922年苏联正式成立至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前,六十多年间联盟中央行政管理系统的权威未遇挑战。这说明尽管制度设计存在问题,但客观上存在一些强有力的纽带在发挥作用,把各加盟共和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避免了分离。这些纽带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丧失了作用。为什么苏联制度的关键问题延续数十年而未得解决?

苏联为何建成联盟-联邦制

列宁早期曾明确反对联邦制,他是主张“民族自决权”的,但这一主张,是在各族无产阶级和贫苦民众面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形势下提出,“我们不赞成分裂成许多小国家”。

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的政治形势非常复杂,当时高加索、土耳其斯坦、巴什基尔、立陶宛等地都有强烈的自治甚至独立要求,在乌克兰、波兰、芬兰等地已经出现了地方政治权力机构。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后,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列宁领导下的人民委员会于1917年12月“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承认它有同俄国完全分离或同俄罗斯共和国缔结建立联邦关系或其他类似的相互关系的条约的权利”。但是到了1918年4月,列宁的观点便有所转变,他在不同意西伯利亚“独立”的信函中指出“所谓西伯利亚独立只会正式给割取东部领土创造方便条件;独立的乌克兰、芬兰就是前车之鉴”。

列宁认为,在当时的客观形势下,马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单一国家在现实中做不到,只能通过承认自决权,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愿原则组建一个大国家(联邦或国家联盟)。他希望在理论上给予各民族完全的“自决权”后,各国的无产阶级会回过头来支持建立统一的国家。这是“若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苏维埃政权在前沙皇俄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1922年12月正式缔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时,各民族地区是以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还是以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取决于当时各地区的政治发展形势。
苏联完成这一过渡的最佳时机

列宁的意思非常明确,联邦制只是在特殊国情条件下向完全统一(单一国家)的“过渡”形式。列宁逝世后,共产党一度享有崇高威望,斯大林曾有多次机会带领苏联各族走出这一“过渡”形态,但他和后继的领导人并没有这样做。

二战结束之后的1940年代后期,斯大林个人威望和苏联的国际地位处于鼎盛状态,是苏联修订宪法、使联盟-联邦制转型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最佳历史时机。假如那时他对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调整,把苏联转变为单一的共和国,最终完成各族的政治整合,后来当苏联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引发重大社会动荡时,在1991年的政治解体就有可能避免。

斯大林为什么没有终结这一过渡期?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他对苏联联盟的凝聚力和制度的巩固太有信心了。

首先,斯大林认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各地区已经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通过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长期培养和对民族主义的批判,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的领导者都是“受到真正的共产主义教育……真正国际主义的共产党干部”。其次,苏联共产党中央领导的政治-人事纽带在全国各地积极有效地运行,而且联盟中央直接领导的秘密警察组织完全控制了所有共和国的政治变动。第三,各加盟共和国(以及蒙古)在苏共的领导下已经建设成各有分工合作的统一的经济体系。斯大林对此十分自豪。

有了这三重保险,斯大林认为苏联的联盟-联邦体制将会坚如磐石。在二战胜利后他完全不担心苏联是否会解体,他那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峙的外交斗争方面,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继续保持联盟-联邦体制所可能得到的好处。

好处可能有两条:一是这样的体制使苏联除俄罗斯联邦外,还可以在联合国多有三张投票权(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些“独立国家”甚至可能会在一定任期内出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对苏联的外交斗争是有利的;二是有助于推动那些新近解放并处于苏军控制下的东欧国家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东德)的精英及民众接受苏联政府的领导,如果二战后不久即把苏联改变为单一国家,取消各加盟共和国已有的独立法律地位,无疑会增加东欧各国社会精英集团的疑虑,担心在未来某个时刻也会失去自己的独立地位,这显然不利于斯大林在东欧各国组建亲苏政权、发展东欧各国与苏联的正式结盟关系。后来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即是以苏联为主导的实质上的政治-军事联盟和经济合作组织。

除以上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改变了把联盟-联邦制看作是向单一国家“过渡”的基本观点,把它认作应长久坚持的基本制度,认为它是解决苏联民族问题、推动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最佳形式。

言论钳制导致“反思禁区”

苏联时期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学者和军事将领,许多来自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其中有些人对各地的民族关系、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分裂危险是有所了解的,面对各族民众和社会精英中不断强化的“民族意识”,他们应当有所察觉并对苏联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具有反思能力。为什么没人就这些问题向斯大林和联共中央进言,没有在苏联学术界引发相关的讨论?

1920年代设计苏联的体制框架、30年代实施的“民族识别”工作,都是在斯大林亲身参与下进行的,斯大林曾任职“人民委员会”的“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一直自认是马克思民族理论和苏联民族问题的权威,苏联的体制问题是由他“铁板钉钉”做了结论的,老年的斯大林潜意识里多少有些“两个凡是”的心态,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民族理论和苏联体制实际上成为“禁区”。如果有什么人公开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实际上就是在质疑斯大林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正确性,这在经历过1930年代“大清洗”后的苏联政界和学术界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学术界也总会有一些“捍卫经典”的人站出来“打棍子”,通过这样的政治表态来争取个人的升迁机会。这样的政治氛围、禁区划定和学界风气也就必然导致了苏联政界和学术界几十年在这个问题上的“集体失语”,即使个别人提及这一议题,也无法形成真正学术讨论的气候。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在“冷战”对峙中仍是一个咄咄逼人的超级大国。直至戈尔巴乔夫倡导“改革与新思维”后,许多传统意识形态“禁区”才开始被打破,但从他上台到苏联解体,只有短短不到5年,这时学者们和社会精英所关注的焦点在经济改革和民主政治方面,民族问题从来没有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宣布俄罗斯独立和“苏联解体”,也只是叶利欣用来进行政治夺权斗争的手段。
维系前苏联统一局面的三个纽带

几十年来,有三个重要纽带把前苏联的各组成部分连接起来。而戈尔巴乔夫在对这三个要素的处理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第一个纽带是苏联各地区、各民族共同信奉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的利益高于民族利益,强调用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反对民族主义,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政治颠覆活动,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掌握权力的各个国家必须联合和统一起来。通过在干部和民众中的思想教育、对各级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系统培养,使各族民众建立起了一个高于“本族”的更重要的核心认同意识,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对苏维埃政权、对斯大林的认同。虽然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批评了斯大林,但是苏联各地整个政治氛围和政治导向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第二个纽带是在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中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共产党组织。“在党的机构上不是实行联邦制,也不是成立各民族的社会民主党集团,而是把某个地方的各民族的无产者团结起来”(列宁)。而作为惟一执政党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主要党和行政领导人的任命上具有绝对的权力,从而保证了完全拥护联盟中央的官员在各地区掌握行政权力,避免地方行政首脑利用宪法赋予的分离权来从事分裂独立活动。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共产党的书记是这些地区的“第一把手”,而这些书记都是由克里姆林宫直接任命或撤职。由联盟中央直接领导的“契卡”和后来的“克格勃”组织对各地党政官员实施着有效的监督与核查,具有特殊的权力。

第三个纽带是“联盟中央-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州(边疆区)”体系的统一行政体制。在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边疆区的经济生产都是由中央政府的计划部门统一组织的,有着非常具体的分工和合作。各共和国政府实际上并没有规划和管理本国经济活动的实际权力。

此外,苏联的军队是统一组建的,各加盟共和国并没有军队指挥权,外交、政府预算、税收、资源使用、法律制定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联盟管理的权限,所以这些“国家”在实际运行中是有名无实的,联盟政府是真正的权威体系,各加盟共和国等都只不过是苏联这架大机器上面的齿轮,联盟中央机构是控制齿轮转动的链条。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的新思维”之前,苏联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得如同一个政治实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前两个牢固的意识形态和人事任命的纽带所维系和扩展出来的行政功能。

但是,苏联宪法中包括了关于各加盟共和国可以分离和独立的条款,正是这些条款使联盟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法律纽带,使联盟各部分之间的法律联系变得非常脆弱,并为1990年代的联盟解体提供了法律依据。

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的新思维”后,首先质疑原有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走民主化的道路”,认为这是“改革及其实质”。在“公开性”的旗帜下开始对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所犯错误进行“清算”。戈尔巴乔夫认为苏共几十年来是“为专横的官僚体制服务”,为了推动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民主化”、“公开性”和“不留历史空白点”等口号,鼓励对苏联历史进行重新评价。结果波罗的海三国随即提出了1940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合法性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当年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苏联的合法性问题”。虽然戈尔巴乔夫仍然提倡“现实的社会主义”,但是第一个纽带在“改革”运动中已经变得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国家色彩的“民主运动”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思潮。

在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改革进程中,1990年2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取消了宪法赋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此后成立的新政党普遍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戈尔巴乔夫主导的运动造成了一些混乱,但大多数普通民众仍然表示出对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持和维护。

在流产的“8·19”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随后,戈尔巴乔夫下令停止苏共活动,没收其财产。各共和国共产党也随之解散或自谋出路”(赵常庆)。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的共产党首脑,看到自己在当地掌权的“合法性来源”开始出现问题,本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就纷纷见风使舵把自己装扮成本族的“民族领袖”,以此获得自己继续掌权的合法性。当这些加盟共和国的高级共产党领导人纷纷脱党,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已经溃散而不再发挥作用时,第二个纽带也就随之被彻底斩断。

苏联的经济私有化使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共有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纽带被极大地削弱了,这也使一些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联邦的分离主义思潮占据了上风。按大卫·科兹的说法,1990年12月,“叶利钦通过俄罗斯共和国(联邦)议会发布了一项法案,决定俄罗斯只为中央政府1991年的预算提供不到十分之一的税收来源,这对中央政府本身的存在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政权斗争的影响下,昔日环环相扣的苏联经济机制开始垮台,各共和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被打破”。

为了使自己这个俄罗斯总统之上不再有苏联总统这个更高一层的行政权威,叶利钦积极推动了苏联解体。而苏联宪法中关于“民族自决权”的条文为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活动和苏联的合法解体提供了法律依据,各部分之间的行政联系被叶利钦等领导者通过“苏联解体”的行动所终止,第三个纽带最终断裂。

全民族的重大悲剧

必须承认,苏联的民族理论和制度设计为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保留了法律上的可能性。列宁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指出联邦制只是迈向统一国家的“过渡”。

令人遗憾的是,苏联始终没有走出这个过渡阶段。

自苏联解体至今,又是16年过去了。在1991年3月举行的全苏公民投票中,除了3个波罗的海共和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之外有1.47亿人参加了投票,尽管超过3/4的人赞成保留苏联,但是当时掌握政权的少数政治家们还是解散了这个超级大国。这进一步表明前苏联的民意表达机制及民意对政客的有效制约机制也存在问题。“2005年底,俄两个著名的中性舆论调查机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当今66%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76%的人认为苏联有许多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72%和80%的人分别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只有1%的人希望生活在叶利钦时期。”普京也认为“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

新中国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受到前苏联很大影响,制度设计上也有相似之处,虽然我国现在的民族关系基本稳定,“居安思危”,民族分裂的危险并没有完全消除,分析苏联近70年的发展经历和导致解体的因素,吸取苏联当年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最终失败的教训,仍是我国应关注的课题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9-01-11
提倡各民族平等和融合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9-01-13
同意楼主,但是现在的宣传太厉害了,都深入骨髓了,要改很难啊
如果没有省辖县,设立桐庐地级市。
(小号为药祖圣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